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918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docx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汽车维修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汽车产品:

包括整车、部件、零件。

(2)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可靠度: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4)失效度:

也称不可靠度,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的概率。

(5)汽车故障:

是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6)汽车的技术状况:

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7)磨损:

零件摩擦表面的金属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

(8)黏着磨损:

当金属表面的油膜被破坏,摩擦表面间直接接触而发生黏着作用,使一个零件表面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零件表面引起的磨损。

(9)疲劳磨损: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表面产生疲劳剥落的现象。

(10)腐蚀磨损:

零件摩擦表面由于外部介质作用,产生化学或电化学的反应而引起的磨损。

(12)修理尺寸法:

将待修配合副中的一个零件利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恢复其正确的几何形状并获得新的尺寸,然后选配具有相应尺寸的另一配合件与之配合,以恢复配合性质的一种修理方法。

(13)附加零件修理法:

也称镶套修理法。

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将磨损部分切去,恢复零件磨损部位的几何形状,然后加工一个套并采用过盈配合的方法将其镶在被切去的部位,以代替零件磨损或损失的部分,恢复到基本尺寸的一种修复方法。

(14)喷涂:

是用高速气流将被热源熔化的金属雾化成细小的金属颗粒,以很高的速度喷敷到已准备好的零件表面上。

(15)喷焊:

是用高速气流将氧-乙炔火焰加热熔化的自融合金粉末喷涂到准备好的零件表面上,并经再一次重熔处理形成一种薄而平整呈焊合状态的表面层-喷焊层。

(16)电镀:

将金属工件浸入电解液中,以工件为阴极,通以直流电,在电流作用下,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析出,向工件表面扩散,并沉积在工件表面,形成金属镀层。

(17)汽车维护:

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预防故障发生的作业。

(18)修理工艺过程:

汽车修理可分为许多工艺作业,按规定顺序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称为汽车修理工艺过程。

(19)磁力探伤:

是利用电磁原理检查铁磁性零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检测方法。

(20)静不平衡:

是由于零件的质心偏离了其旋转轴线而引起的旋转振动现象

(21)动不平衡:

是由于零件的质心偏离了其旋转轴线,或零件的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不重合且不平衡质点还产生有力偶,从而引起的旋转振动现象

(22)汽车大修:

是指发动机主要零件出现破损、断裂、磨损、变形,在彻底分解后,用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方法,使其达到完好技术状况和使用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23)汽车小修:

是指用修理或更换个别零部件的方法来消除发动机在运行中临时出现的故障,或针对维护作业中发现的隐患所进行的运行性修理。

(24)自动变速器失速工况:

在前进档或倒档时,踩住制动踏板,并完全踩下加速踏板,发动机处于最大转矩工况,而变速器输入、输出轴静止,涡轮也是静止不动的,只有变矩器壳与泵轮随发动机转动,此工况就称为失速工况。

(25)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的(全方位的)全员参加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简称"三全"管理,又叫全面质量管理。

二、填空题

第一章

(1)可靠性四要素包括:

产品、条件、时间、功能。

(2)产品可靠性的衡量指标有可靠度、失效度、故障概率密度、故障率、平均寿命与可靠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六种。

(3)汽车可靠性试验按试验性质分为寿命试验、临界试验、环境试验和使用试验等。

第二章:

(1)汽车零件失效的类型(模式)分为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2)汽车零件的磨损按摩擦原理不同分为磨料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

(3)汽车零件的典型宏观疲劳断口分为三个区域:

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时断裂区。

(4)汽车零件的腐蚀按腐蚀机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第三章:

(1)机械加工修理法包括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修理法、零件局部更换修理法以及转向和翻转修理法。

(2)在汽车修理中常用的三种变形校正方法有:

静压校正、敲击校正和火焰校正。

(3)汽车零件修复质量评价指标有三个:

一是修复层的结合强度,二是修复层的耐磨性,三是修复层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4)汽车零件粘接修复中常用的粘接剂是环氧树脂胶、酚醛树脂胶、氧化铜胶等。

第四章

(1)汽车维护的类型按维护的性质可分为:

预防性维护和非预防性维护。

(2)汽车的维护方式通常可分为定期维护、按需维护和事后维护三种形式。

(3)汽车维护工艺作业的组织形式按专业分工程度不同,通常有全能工段式和专业工段式两种形式之分。

(4)我国现行的维修制度,维护分为三级,分别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第五章:

(1)汽车修理的任务,就是以最低的社会消耗来恢复汽车丧失的功能

(2)汽车修理方法通常有就车修理法和总成互换修理法两种

(3)汽车修理的作业组织方式有固定工位作业法和流水作业法

(4)汽车修理生产组织方式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

综合作业法和专业分工作业法

(5)清除积碳的方法有机械清除法、化学清除法、熔盐清除法

(6)汽车零件检验分类是通过技术鉴定,根据零件的技术状况,分为可用零件、需修零件和不可用零件

(7)汽车零件隐蔽缺陷最常用的探伤方式有五种,即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碳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

(8)磁力探伤时,必须使磁力线垂直地通过裂纹

(9)汽车总成装配中求解尺寸链的方法通常有完全互换法、不完全互换法、选配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10)螺纹联接件装配时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紧固,可靠锁紧。

拧紧顺序总的原则是由内向外,分次交叉,对称拧紧。

(11)发动机磨合规范的工艺参数三要素是磨合转速、磨合负载和磨合时间

(12)根据发动机磨合过程中转速和负荷的组合不同,可将发动机磨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冷磨合、空载热磨合和负载热磨合。

第六章

(1)产品生产次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5M:

工人、材料、设备、工艺、计量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七章

(1)发动机功率检测方法有两种,即稳态测功法和动态测功法。

而动态侧功法又分为瞬时功率的测量和平均有效功率的测量

(2)目前实际采用的发动机大修工艺过程主要有传统的发动机总成大修工艺过程和以更换零件为主的发动机总成大修工艺过程两种

(3)发动机曲轴弯曲和扭转变形同时存在时,应当先校弯,后校扭,而连杆弯曲和扭转变形同时存在时,应当先校扭后校弯

(4)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应在冷态时、气门完全关闭、气门挺柱落于凸轮基圆位置时进行。

其方法有逐缸判断法和双排不进法

(5)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基本上由传感器和信号输入装置、电控单元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6)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控制实际上就是喷油正时和喷油量的控制

(7)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点火控制就是对点火时刻、闭合角和爆燃的控制

(8)怠速控制的实质就是对怠速时进气量的控制

(9)怠速控制装置可分为节气门直动式和旁通空气道式

(10)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减少的排放量

第八章

(1)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由变矩器、齿轮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

(2)自动变速器修前检测和修后测试项目包括道路测试、失速试验、时滞测验和油压试验

(3)系统除原有的制动系统外,另增加了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制动压力调节器和警告灯

(4)发动机起动后,报警灯常亮,而又无故障,可能是报警灯控制器故障、控制电路断路或电脑故障

(5)离合器常见故障有打滑、分离不彻底、接合不平顺和异响

三、选择题

第一章

(1)按照故障率函数特点,可把故障分为三类中,不包括以下哪种(C)A早期失效型B偶然故障型C后期失效型D损耗故障型

(2)可靠度R(t)=90%的可靠寿命,称为(C)

A.特征寿命B.中位寿命C.额定寿命D.平均寿命

(3)在汽车零部件可靠性试验处理中,除非确有把握知道属于何种分布,一般都采用(D)

A.指数分布B.正态分布C.对数正态分布D.威分尔分布

(4)引起主要零部件总成严重损坏或影响行车安全,不能用易损备件和随车工具在较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是(B)

A.致命故障B.严重故障C.一般故障D.轻微故障

第二章

(1)在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过程中,可用一个或几个时间t确定的函数来描绘过程各参数的相互关系的故障称为(A)

A.渐进性故障B.突发性故障C.失调性故障D.性能衰退性故障

(2)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汽车零件磨损的主要因素(B)一、名词解释

(1)汽车产品:

包括整车、部件、零件。

(2)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可靠度: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4)失效度:

也称不可靠度,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的概率。

(5)汽车故障:

是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6)汽车的技术状况:

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7)磨损:

零件摩擦表面的金属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

(8)黏着磨损:

当金属表面的油膜被破坏,摩擦表面间直接接触而发生黏着作用,使一个零件表面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零件表面引起的磨损。

(9)疲劳磨损: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表面产生疲劳剥落的现象。

(10)腐蚀磨损:

零件摩擦表面由于外部介质作用,产生化学或电化学的反应而引起的磨损。

(12)修理尺寸法:

将待修配合副中的一个零件利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恢复其正确的几何形状并获得新的尺寸,然后选配具有相应尺寸的另一配合件与之配合,以恢复配合性质的一种修理方法。

(13)附加零件修理法:

也称镶套修理法。

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将磨损部分切去,恢复零件磨损部位的几何形状,然后加工一个套并采用过盈配合的方法将其镶在被切去的部位,以代替零件磨损或损失的部分,恢复到基本尺寸的一种修复方法。

(14)喷涂:

是用高速气流将被热源熔化的金属雾化成细小的金属颗粒,以很高的速度喷敷到已准备好的零件表面上。

(15)喷焊:

是用高速气流将氧-乙炔火焰加热熔化的自融合金粉末喷涂到准备好的零件表面上,并经再一次重熔处理形成一种薄而平整呈焊合状态的表面层-喷焊层。

(16)电镀:

将金属工件浸入电解液中,以工件为阴极,通以直流电,在电流作用下,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析出,向工件表面扩散,并沉积在工件表面,形成金属镀层。

(17)汽车维护:

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预防故障发生的作业。

(18)修理工艺过程:

汽车修理可分为许多工艺作业,按规定顺序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称为汽车修理工艺过程。

(19)磁力探伤:

是利用电磁原理检查铁磁性零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检测方法。

(20)静不平衡:

是由于零件的质心偏离了其旋转轴线而引起的旋转振动现象

(21)动不平衡:

是由于零件的质心偏离了其旋转轴线,或零件的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不重合且不平衡质点还产生有力偶,从而引起的旋转振动现象

(22)汽车大修:

是指发动机主要零件出现破损、断裂、磨损、变形,在彻底分解后,用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方法,使其达到完好技术状况和使用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23)汽车小修:

是指用修理或更换个别零部件的方法来消除发动机在运行中临时出现的故障,或针对维护作业中发现的隐患所进行的运行性修理。

(24)自动变速器失速工况:

在前进档或倒档时,踩住制动踏板,并完全踩下加速踏板,发动机处于最大转矩工况,而变速器输入、输出轴静止,涡轮也是静止不动的,只有变矩器壳与泵轮随发动机转动,此工况就称为失速工况。

(25)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的(全方位的)全员参加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简称"三全"管理,又叫全面质量管理。

二、填空题

第一章

(1)可靠性四要素包括:

产品、条件、时间、功能。

(2)产品可靠性的衡量指标有可靠度、失效度、故障概率密度、故障率、平均寿命与可靠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六种。

(3)汽车可靠性试验按试验性质分为寿命试验、临界试验、环境试验和使用试验等。

第二章:

(1)汽车零件失效的类型(模式)分为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2)汽车零件的磨损按摩擦原理不同分为磨料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

(3)汽车零件的典型宏观疲劳断口分为三个区域:

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时断裂区。

(4)汽车零件的腐蚀按腐蚀机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第三章:

(1)机械加工修理法包括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修理法、零件局部更换修理法以及转向和翻转修理法。

(2)在汽车修理中常用的三种变形校正方法有:

静压校正、敲击校正和火焰校正。

(3)汽车零件修复质量评价指标有三个:

一是修复层的结合强度,二是修复层的耐磨性,三是修复层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4)汽车零件粘接修复中常用的粘接剂是环氧树脂胶、酚醛树脂胶、氧化铜胶等。

第四章

(1)汽车维护的类型按维护的性质可分为:

预防性维护和非预防性维护。

(2)汽车的维护方式通常可分为定期维护、按需维护和事后维护三种形式。

(3)汽车维护工艺作业的组织形式按专业分工程度不同,通常有全能工段式和专业工段式两种形式之分。

(4)我国现行的维修制度,维护分为三级,分别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第五章:

(1)汽车修理的任务,就是以最低的社会消耗来恢复汽车丧失的功能

(2)汽车修理方法通常有就车修理法和总成互换修理法两种

(3)汽车修理的作业组织方式有固定工位作业法和流水作业法

(4)汽车修理生产组织方式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

综合作业法和专业分工作业法

(5)清除积碳的方法有机械清除法、化学清除法、熔盐清除法

(6)汽车零件检验分类是通过技术鉴定,根据零件的技术状况,分为可用零件、需修零件和不可用零件

(7)汽车零件隐蔽缺陷最常用的探伤方式有五种,即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碳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

(8)磁力探伤时,必须使磁力线垂直地通过裂纹

(9)汽车总成装配中求解尺寸链的方法通常有完全互换法、不完全互换法、选配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10)螺纹联接件装配时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紧固,可靠锁紧。

拧紧顺序总的原则是由内向外,分次交叉,对称拧紧。

(11)发动机磨合规范的工艺参数三要素是磨合转速、磨合负载和磨合时间

(12)根据发动机磨合过程中转速和负荷的组合不同,可将发动机磨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冷磨合、空载热磨合和负载热磨合。

第六章

(1)产品生产次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5M:

工人、材料、设备、工艺、计量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七章

(1)发动机功率检测方法有两种,即稳态测功法和动态测功法。

而动态侧功法又分为瞬时功率的测量和平均有效功率的测量

(2)目前实际采用的发动机大修工艺过程主要有传统的发动机总成大修工艺过程和以更换零件为主的发动机总成大修工艺过程两种

(3)发动机曲轴弯曲和扭转变形同时存在时,应当先校弯,后校扭,而连杆弯曲和扭转变形同时存在时,应当先校扭后校弯

(4)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应在冷态时、气门完全关闭、气门挺柱落于凸轮基圆位置时进行。

其方法有逐缸判断法和双排不进法

(5)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基本上由传感器和信号输入装置、电控单元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6)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控制实际上就是喷油正时和喷油量的控制

(7)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点火控制就是对点火时刻、闭合角和爆燃的控制

(8)怠速控制的实质就是对怠速时进气量的控制

(9)怠速控制装置可分为节气门直动式和旁通空气道式

(10)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减少的排放量

第八章

(1)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由变矩器、齿轮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

(2)自动变速器修前检测和修后测试项目包括道路测试、失速试验、时滞测验和油压试验

(3)系统除原有的制动系统外,另增加了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制动压力调节器和警告灯

(4)发动机起动后,报警灯常亮,而又无故障,可能是报警灯控制器故障、控制电路断路或电脑故障

(5)离合器常见故障有打滑、分离不彻底、接合不平顺和异响

三、选择题

第一章

(1)按照故障率函数特点,可把故障分为三类中,不包括以下哪种(C)A早期失效型B偶然故障型C后期失效型D损耗故障型

(2)可靠度R(t)=90%的可靠寿命,称为(C)

A.特征寿命B.中位寿命C.额定寿命D.平均寿命

(3)在汽车零部件可靠性试验处理中,除非确有把握知道属于何种分布,一般都采用(D)

A.指数分布B.正态分布C.对数正态分布D.威分尔分布

(4)引起主要零部件总成严重损坏或影响行车安全,不能用易损备件和随车工具在较短时间内排除的故障是(B)

A.致命故障B.严重故障C.一般故障D.轻微故障

第二章

(1)在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过程中,可用一个或几个时间t确定的函数来描绘过程各参数的相互关系的故障称为(A)

A.渐进性故障B.突发性故障C.失调性故障D.性能衰退性故障

(2)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汽车零件磨损的主要因素(B)一、名词解释

(1)汽车产品:

包括整车、部件、零件。

(2)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可靠度: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4)失效度:

也称不可靠度,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的概率。

(5)汽车故障:

是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6)汽车的技术状况:

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7)磨损:

零件摩擦表面的金属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

(8)黏着磨损:

当金属表面的油膜被破坏,摩擦表面间直接接触而发生黏着作用,使一个零件表面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零件表面引起的磨损。

(9)疲劳磨损: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表面产生疲劳剥落的现象。

(10)腐蚀磨损:

零件摩擦表面由于外部介质作用,产生化学或电化学的反应而引起的磨损。

(12)修理尺寸法:

将待修配合副中的一个零件利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恢复其正确的几何形状并获得新的尺寸,然后选配具有相应尺寸的另一配合件与之配合,以恢复配合性质的一种修理方法。

(13)附加零件修理法:

也称镶套修理法。

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将磨损部分切去,恢复零件磨损部位的几何形状,然后加工一个套并采用过盈配合的方法将其镶在被切去的部位,以代替零件磨损或损失的部分,恢复到基本尺寸的一种修复方法。

(14)喷涂:

是用高速气流将被热源熔化的金属雾化成细小的金属颗粒,以很高的速度喷敷到已准备好的零件表面上。

(15)喷焊:

是用高速气流将氧-乙炔火焰加热熔化的自融合金粉末喷涂到准备好的零件表面上,并经再一次重熔处理形成一种薄而平整呈焊合状态的表面层-喷焊层。

(16)电镀:

将金属工件浸入电解液中,以工件为阴极,通以直流电,在电流作用下,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析出,向工件表面扩散,并沉积在工件表面,形成金属镀层。

(17)汽车维护:

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预防故障发生的作业。

(18)修理工艺过程:

汽车修理可分为许多工艺作业,按规定顺序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称为汽车修理工艺过程。

(19)磁力探伤:

是利用电磁原理检查铁磁性零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检测方法。

(20)静不平衡:

是由于零件的质心偏离了其旋转轴线而引起的旋转振动现象

(21)动不平衡:

是由于零件的质心偏离了其旋转轴线,或零件的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不重合且不平衡质点还产生有力偶,从而引起的旋转振动现象

(22)汽车大修:

是指发动机主要零件出现破损、断裂、磨损、变形,在彻底分解后,用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方法,使其达到完好技术状况和使用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23)汽车小修:

是指用修理或更换个别零部件的方法来消除发动机在运行中临时出现的故障,或针对维护作业中发现的隐患所进行的运行性修理。

(24)自动变速器失速工况:

在前进档或倒档时,踩住制动踏板,并完全踩下加速踏板,发动机处于最大转矩工况,而变速器输入、输出轴静止,涡轮也是静止不动的,只有变矩器壳与泵轮随发动机转动,此工况就称为失速工况。

(25)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的(全方位的)全员参加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简称"三全"管理,又叫全面质量管理。

二、填空题

第一章

(1)可靠性四要素包括:

产品、条件、时间、功能。

(2)产品可靠性的衡量指标有可靠度、失效度、故障概率密度、故障率、平均寿命与可靠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六种。

(3)汽车可靠性试验按试验性质分为寿命试验、临界试验、环境试验和使用试验等。

第二章:

(1)汽车零件失效的类型(模式)分为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2)汽车零件的磨损按摩擦原理不同分为磨料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

(3)汽车零件的典型宏观疲劳断口分为三个区域:

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时断裂区。

(4)汽车零件的腐蚀按腐蚀机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第三章:

(1)机械加工修理法包括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修理法、零件局部更换修理法以及转向和翻转修理法。

(2)在汽车修理中常用的三种变形校正方法有:

静压校正、敲击校正和火焰校正。

(3)汽车零件修复质量评价指标有三个:

一是修复层的结合强度,二是修复层的耐磨性,三是修复层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4)汽车零件粘接修复中常用的粘接剂是环氧树脂胶、酚醛树脂胶、氧化铜胶等。

第四章

(1)汽车维护的类型按维护的性质可分为:

预防性维护和非预防性维护。

(2)汽车的维护方式通常可分为定期维护、按需维护和事后维护三种形式。

(3)汽车维护工艺作业的组织形式按专业分工程度不同,通常有全能工段式和专业工段式两种形式之分。

(4)我国现行的维修制度,维护分为三级,分别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第五章:

(1)汽车修理的任务,就是以最低的社会消耗来恢复汽车丧失的功能

(2)汽车修理方法通常有就车修理法和总成互换修理法两种

(3)汽车修理的作业组织方式有固定工位作业法和流水作业法

(4)汽车修理生产组织方式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

综合作业法和专业分工作业法

(5)清除积碳的方法有机械清除法、化学清除法、熔盐清除法

(6)汽车零件检验分类是通过技术鉴定,根据零件的技术状况,分为可用零件、需修零件和不可用零件

(7)汽车零件隐蔽缺陷最常用的探伤方式有五种,即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碳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

(8)磁力探伤时,必须使磁力线垂直地通过裂纹

(9)汽车总成装配中求解尺寸链的方法通常有完全互换法、不完全互换法、选配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10)螺纹联接件装配时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紧固,可靠锁紧。

拧紧顺序总的原则是由内向外,分次交叉,对称拧紧。

(11)发动机磨合规范的工艺参数三要素是磨合转速、磨合负载和磨合时间

(12)根据发动机磨合过程中转速和负荷的组合不同,可将发动机磨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冷磨合、空载热磨合和负载热磨合。

第六章

(1)产品生产次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5M:

工人、材料、设备、工艺、计量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七章

(1)发动机功率检测方法有两种,即稳态测功法和动态测功法。

而动态侧功法又分为瞬时功率的测量和平均有效功率的测量

(2)目前实际采用的发动机大修工艺过程主要有传统的发动机总成大修工艺过程和以更换零件为主的发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