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755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二 译准句式和用法 跟踪限时检测.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板块二专题二文言翻译之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

2012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

板块二 专题二 文言翻译之

(二)——译准句式和用法跟踪限时检测

一、(2011·昆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

勉幼孤贫,早励清节。

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

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

“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

”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同时侪辈肃而敬之。

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

“此子非常器也。

”每称有宰辅之量。

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

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

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

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

迁侍中。

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

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

群犬惊吠,勉叹曰:

“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

勉居选官,彜伦有序。

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

勉正色答云:

“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故时人服其无私。

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

勉以旧恩,继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

寻加中书令,勉以疾求解内任,诏不许。

患脚转剧,久阙朝觐,固求陈解,诏许疾差还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不才,终为他有。

”及卒,帝闻而流涕。

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莫能贬夺    夺:

改变

B.尝与门人夜集集:

举行宴会

C.久阙朝觐阙:

宫殿

D.及卒,帝闻而流涕涕:

眼泪

解析:

阙:

通“缺”,缺少。

答案:

C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勉“清节”的一组是(3分)(  )

①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②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③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 ④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⑤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⑥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D.③④⑤

解析:

①表现徐勉的“勤学”;②表现徐勉的“称职”;④表现徐勉的“为官才能”。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勉虽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求学期间不仅受到族人“人中之骐骥”的赞扬,而且受到官员“有宰辅之量”的称誉。

B.梁武帝非常赏识徐勉,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徐勉则知恩图报,对梁武帝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甚至忧国忘家。

C.徐勉因病多次请求卸任,梁武帝先是不允许,后来允许了但要他病愈后再还省任职。

这足以看出梁武帝对徐勉的宽容。

D.面对门客、老友的进言,徐勉对遗产有着自己的看法:

“清白”重于“财产”,子孙有才自能获财,无才,财终将为他人所有。

解析:

“宽容”错,应是对他的“器重”。

答案:

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

“此子非常器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勉居选官,彜伦有序。

既闲尺牍,兼善辞令。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

“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得分点:

“祭酒王俭每见〈之〉”是省略句;“目”,名词作状语,用目光;非常,古今异义词,“非”译为“不是”,“常〈器〉”译为“普通〈人〉”)

(2)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

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

(得分点:

居,担任;闲,通“娴”,熟习;尺牍,书信)

(3)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得分点:

畜积,积蓄;奉,通“俸”,俸禄;“贫乏者”是后置定语)

参考译文:

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

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

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

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

“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

”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

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

“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

考试取士时入选甲科,被授予王国侍郎的官职,又补为太学博士。

那时每当有事要商定,徐勉就依据当时社会认可的情理判断事情正误,严明而恰当,没有谁能够加以批评使之改变,一同为官的人都效法他。

起初,徐勉跟长沙宣武王交好,梁武帝很器重赏识他。

等到梁武帝即位,徐勉被授予中书侍郎的职位,又晋升而被授予中书通事舍人的官职,在内省当值。

掌管国家法令以后,督察举发的事情很多,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称职。

天监三年,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与掌管吏部选官。

后迁任侍中。

当时,梁军正入侵魏国,候坞驿站传来的文书堆积如山。

徐勉参与掌管军事文书,日夜劳累,常常几十天才回一次家。

回家时群狗惊叫,徐勉叹息说:

“我忧国忘家,才到了这地步。

”天监六年,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

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

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虽然公文案卷堆积,宾客满座,但他应对自如,手不停笔。

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

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

“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

”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

又被任命为尚书仆射、中卫将军。

徐勉因为旧恩,先后升任重要职位,他尽心为国,知晓的没有不去做的。

不久又担任中书令,徐勉因病请求卸去朝廷中的重任和要职,皇帝下诏不允。

(后来徐勉)脚疾加重,很久没能朝见君王,(于是)坚决陈奏请求解任,皇帝下诏允许他病愈后返归台省。

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

“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

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

”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

谥号为简肃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

“斶前!

”斶亦曰:

“王前!

”宣王不悦。

左右曰: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对曰:

“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趋势。

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

“王者贵乎?

士贵乎?

”对曰:

“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

“有说乎?

”斶曰:

“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

‘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

‘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

“斶来!

斶来!

大王据千乘之地,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

“不然。

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何则?

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

《易传》不云乎:

‘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倨慢骄奢,则凶必从之。

’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故曰:

‘矜功不立,虚愿不至。

’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

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是也。

《老子》曰: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

故侯王称孤、寡。

’非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

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

“嗟乎!

君子焉可侮哉?

寡人自取病耳!

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

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

“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备矣!

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则再拜而辞去也。

曰:

“斶知足矣!

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握:

跟随

B.矜功不立矜:

夸耀

C.乃今闻细人之行细人:

小人

D.清静贞正以自虞虞:

担忧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在这里“虞”通“娱”,是“快乐”的意思。

答案:

D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颜斶“士贵于王”的思想的一组是(3分)(  )

①斶亦曰:

“王前!

” ②士贵耳,王者不贵 ③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④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⑤愿请受为弟子 ⑥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A.①③⑤B.①⑤⑥

C.②③④D.②④⑥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筛选文言文信息的能力。

⑤是齐宣王的醒悟。

⑥是颜斶自请返回家乡。

答案:

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颜斶让齐宣王上前,以这种看似无礼的行为来引起齐王与大臣们的不满,从而说出自己“士贵于王”的观点。

B.颜斶引用典故、古语辩证地阐述了王与士的关系,特别是在论证“生王不如死士”时,有力地说服了宣王,使他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C.为了使自己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不遭到破坏,颜斶拒绝了宣王的邀请,表现了他纯正自守、安贫乐道、向往自由的高尚品格。

D.全文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齐王、颜斶的个性品格及思想感情,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中“有力地说服了宣王,使他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错,原文是“宣王默然不悦”,显然宣王的态度没有改变,依旧是不高兴。

答案:

B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是也。

(6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得分点:

慕势、趋士)

(2)君王不以屡次(向别人)询问为羞耻,不以向臣下(或“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惭愧,因此成就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并在后世立功扬名的,就是尧、舜、禹这样的人。

(得分点:

亟、下学、成,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说:

“颜斶,上前来!

”颜斶也说:

“大王,上前来!

”宣王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

“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

大王说‘颜斶,上前来!

’你也说‘大王,上前来!

’可以吗?

”颜斶回答说:

“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宣王恕容满面,说:

“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

”颜斶回答说:

“士尊贵,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

“可有什么道理吗?

”颜斶说:

“有。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

‘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

’又下令说:

‘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

’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

”宣王听了,一声不吭,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都说:

“颜斶过来!

过来!

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四方诸侯没有敢不服的。

现在,一般所谓的高尚之士,不过称作匹夫,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呛了。

颜斶回答说:

“不对。

我听说,古之大禹时代,诸侯有万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由于他们掌握了一套重教化、治国、爱民的办法,并且重视士人,善于发挥他们的才能。

到了商汤时代,诸侯也有三千;可是到了现在,称孤道寡的只不过二十四家。

由此看来,这难道不是由于‘得士’和‘失士’的政策造成的吗?

《易经》上不是这样说吗:

‘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果不重视士人,不善于运用他们的才能,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喜欢弄虚作假,标榜虚名,他们必然走入骄傲奢侈的歧途。

骄傲奢侈,灾祸必然随之而来。

’所以没有实际效用,却只喜欢空名的,国土将日益削减,国力将日益衰弱;没有好的德行,却希望幸福的,必然处境困窘;没有建立功勋,却只图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侮辱。

这一切必然招致严重的祸害。

所以说:

‘好大喜功者,必定不能建立功业;空言而无行者,终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辅助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

所以君王不以屡次(向别人)询问为羞耻,不以向臣下(或“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惭愧,因此成就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并在后世立功扬名的,就是尧、舜、禹这样的人。

《老子》说:

‘贵必以贱为根本,高必以下为基础。

所以,侯王自称孤、寡。

’所谓孤、寡,就是人们处于困窘、卑贱的地位。

可是侯、王自己称孤道寡,难道不是侯、王谦居人下、重视士人的证明吗?

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人们)世世代代都赞扬他们为英明的君主。

这正是因为他们深知士人的可贵。

宣王说:

“唉!

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

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

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话,现在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

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穿着的服装也华贵。

颜斶辞谢而去,说:

“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加工,破璞而取玉,其价值并非不宝贵,然而本来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了。

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他并非不尊贵、不显赫,可是他的精神,本质已被伤害。

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

如今发号施令的,是大王您;而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

我的主要意见已经说了,希望您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乡。

”于是,他再一次地拜谢而后离去。

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了,他舍弃功、名、利、禄,辞王而归,回到本乡,恢复他本来是老百姓的面目,这样(可以)终身不受侮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22分)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人也。

父充,持《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从巡狩岱宗,定封禅礼,还,受诏议立七郊、三雍、大射、养老礼仪。

作章句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

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

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

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

褒敕吏曰:

“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

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

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

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

”遂不为杀。

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知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曰:

“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

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

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

”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

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明年复下诏,褒省诏,乃叹息不已,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未及奏,诏召玄武司马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

褒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

吏对曰:

“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

”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

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

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

粥,多蒙济活。

永元七年,出为河内太守。

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

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

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

后坐上灾害不实免。

有顷征,再迁,复为侍中。

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

十四年,卒官。

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又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余人,庆氏学遂行于世。

(节选自《后汉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适:

往,到

B.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疾:

嫉妒

C.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图:

谋划

D.具陈礼乐之本具:

详细

解析:

疾:

痛恨。

答案:

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C项两个“为”都表被动;A项,①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②句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

B项,①句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②句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把”。

D项,①句中的“其”是代词,那;②句中的“其”是副词,可译为“大概”。

答案:

C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褒“以礼理人,以德化俗”的一组是(3分)(  )

①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

②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

③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④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

⑤为致医药,经理

粥,多蒙济活

⑥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解析:

①句是曹褒好学,③句是谈曹褒上疏言事,⑥句是写曹褒任河内太守时的状况。

答案: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褒的父亲著有《庆氏礼》,又作章句辩难,从此有了庆氏之学,但却是曹褒使之流传于世。

B.曹褒认为制定礼乐是用来解救世人,招来吉祥,替百姓从上天那里获得福祉的途径。

C.在对待盗贼的问题上,曹褒认为杀掉他们是违背上天、顺从上级的意思,于是就没有处罚他们。

D.曹褒担任河内太守时,天大旱,粮价猛涨,曹褒采取一些措施,老天也多次降下及时雨。

解析:

“没有处罚他们”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C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致医药,经理

粥,多蒙济活。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就是我本人受到株连,我也是愿意的。

(“全”1分;“坐”1分;大意1分)

(2)有一百多所营房里停放了没有安葬的棺材,曹褒亲自察看,询问事情的原委。

(句式1分,“履行”1分,“意故”1分,大意1分)

(3)为他们请医抓药、煮汤熬粥,很多人承蒙恩惠被救活性命。

(“致”1分,“经理”1分,“蒙”1分)

参考译文: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人。

父亲曹充,著有《庆氏礼》,建武年间担任博士,随从皇帝巡游泰山,制定封禅礼仪,回来后,接受诏令商议制订七郊、三雍、大射、养老等礼仪。

作有章句辩难,于是才有了庆氏之学。

曹褒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为人大度,从小就接受他父亲曹充的教导,知识渊博,通达事理,尤其喜欢礼仪之事。

他常常感到朝廷的制度不完备,仰慕叔孙通制订的汉代礼仪,日夜精心研读,吟读深思,睡觉时怀抱着笔和纸,走路时背诵文书,当他兴趣来时,竟然忘记了要到哪里去。

曹褒起初被推举为孝廉,后又升为圉县县令,他以礼治理百姓,以德改变风俗。

当时别的郡县有五个强盗进入圉县境内,官吏抓住了他们,陈留太守马严知道后非常痛恨,叫县里把他们杀了。

曹褒对官吏说:

“杀害他人性命的人,上天也会诛杀他。

皋陶不判强盗的死刑,管仲遇上强盗而录用他们。

现在听命杀掉他们,是违背天意,顺从上级的意思,这刑罚太重了。

如果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就是我本人受到株连,我也是愿意的。

”于是这些强盗就没有被杀。

恰逢肃宗想制定礼乐,曹褒知道皇帝想制作礼乐,就上奏说:

“过去圣人接受天命而成为王,没有不制礼作乐来表彰功德的。

功成后作乐,统一后制礼是用来解救世人、招来吉祥、替百姓从上天那里获得福祉的途径。

现在皇天降下恩泽,福祉与吉祥都已齐备,制作礼制,比说一说要有用得多。

最好决定礼乐制度,写成汉礼,显示祖宗的盛德。

”奏章转到太常那里,太常巢堪认为制定一世大典,不是曹褒一个人能定下来的,没有应许。

皇帝知道群臣百官很拘束,很难跟他们一起谋划,朝廷的礼制宪章,适时应该订立。

第二年又下诏令,曹褒看到诏书就叹息不止,于是又上奏,全面陈述礼乐的根本、制改的意愿。

皇帝任命曹褒为侍中,让他随驾南巡,返回宫中后,把这事通知了三公,还没等他们上奏,就下诏令招来玄武司马班固,询问改定礼制的事宜。

曹褒任射声校尉时,有一百多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