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4965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docx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SHS01017—

目次

总则…………………………………………………(400)

检修周期与内容……………………………………(400)

检修与质量标准……………………………………(401)

试车与验收…………………………………………(405)

维护与故障处理……………………………………(447)

1总则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1本规程规定了齿轮泵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程序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与故障处理。

1.1.2本规程适用于石油化工输送温度低于60℃油品的齿轮泵。

1.1.3本规程不适用于输送挥发性强、闪点低、有腐蚀及含有硬质颗粒、纤维的介质。

1.2编写修订依据

HGJ1040--79化工厂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JB/T6434—92输油齿轮泵

ISO3945泵振动评价标准

GB1184—80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

GB1800-79公差与配合总论、标准公差及基本偏差

《化工厂机械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年

《工业泵选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使用的日本川铁公司企业标准

2检修周期与内容

2.1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表1,根据运行状况,状态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表1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小修

大修

检修周期

6

24

2.2检修内容

2.2.1小修项目

2.2.1.1检查轴封,必要时更换密封元件,调整压盖间隙或修理机械密封。

2.2.1.2检查清洗入口过滤器。

2.2.1.3校正联轴器对中情况。

2.2.2大修项目

2.2.2.1包括小修项目内容。

2.2.2.2解体检查各部零部件磨损情况。

2.2.2.3修理或更换齿轮副、齿轮轴、端盖。

2.2.2。

4检查修理或更换轴承、联轴器、壳体和填料压盖。

2.2.2.5校验压力表及安全阀。

3检修与质量标准

3.1检修前准备

3.1.1掌握运行情况,了解近期机械状况,做出检修内容的确定。

3.1.2备齐必要的图纸资料、数据。

3.1.3备齐检修工具、量具、配件及材料。

3.1.4切断电源,关闭进出口阀门,排净泵内介质,符合安全检修条件。

3.2拆卸与检查

3.2.1拆卸联轴器。

3.2.2拆卸后端盖检查轴承。

3.2.3拆卸压盖,检查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

3.2.4拆卸检查齿轮、齿轮轴和轴承。

3.2.5联轴器对中。

3.3检修与质量标准

原则上以设计或使用、维护说明书要求为准,无要求时参照以下标准执行。

3.3.1油泵齿轮

3.3.1.1齿轮啮合顶间隙为(0.2~0.3)m(m为模数)。

3.3.1.2齿轮啮合的侧间隙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齿轮啮合侧间隙标准mm

中心距

≤50

51~80

81~120

121~200

啮合侧间隙

0.085

0.105

0.130

0.170

3.3.1.3齿轮两端面与轴孔中心线或齿轮轴齿轮两端面与轴中心线垂直度公差值为0.02mm/100mm。

3.3.1.4两齿轮宽度一致,单个齿轮宽度误差不得超过0.05mm/100mm,两齿轮轴线平行度值0.02mm/100mm。

3.3.1.5齿轮啮合接触斑点均匀,其接触面积沿齿长不小70%,沿齿高不少于50%。

3.3.1.6轮与轴的配合为H7/m6。

3.3.1.7齿轮端面与端盖的轴向总间隙一般为0.10~0.15mm。

3.3.1.8齿顶与壳体的径向间隙为0.15~0.25mm,但必须大于轴颈在轴瓦的径向间隙。

3.4传动齿轮

3.4.1侧间隙0.35mm。

3.4.2顶间隙1.35mm。

3.4.3齿轮跳动≤0.02mm。

3.4.4齿轮端面全跳动≤0.05mm。

3.5轴与轴承

3.5.1轴颈与滑动轴承的配合间隙(经验值)如表3所示。

表3轴颈与滑动轴承配合间隙值

转速/(r/min)

1500以下

1500~3000

3000以上

间隙/mm

1.2/1000D

1.5/1000D

2/1000D

注:

D为轴颈直径,mm。

3.5.2轴颈圆柱度公差值为0.01mm,表面不得有伤痕,粗糙度为的Ra1.6。

3.5.3轴颈最大磨损量小于0.01D(D为轴颈直径)。

3.5.4滑动轴承外圆与端盖配合为R7/h6。

3.5.5滑动轴承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公差值为0.01mm。

3.5.6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为H7/js6。

3.5.7滚针轴承外圈与端盖的配合为K7/h6。

3.5.8滚针轴承无内圈时,轴与滚针的配合为H7/h6。

3.6端盖

3.6.1端盖加工表面粗糙度为Ra3.2,两轴孔表面粗糙度为Ra1.6。

3.6.2端盖两轴孔中心线平行度公差值为0.01mm/100mm,两轴孔中心距偏差为±0.04mm。

3.6.3端盖两轴孔中心线与加工端面垂直度公差值为0.03mm/100mm。

3.7壳体

3.7.1壳体两端面粗糙度为Ra3.2。

3.7.2两孔轴心线平行度和对两端垂直度公差值不低于IT6级。

3.7.3壳体内孔圆柱度公差值为0.02~0.03mm/100mm。

3.7。

4孔径尺寸公差和两中心距偏差不低于1T7级。

3.8轴向密封

3.8。

1填料压盖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1~0.3mm。

3.8.2填料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75~1.0mm,周向间隙均匀相差不大于0.1mm。

3.8.3填料尺寸正确,切口平行、整齐、无松动,接口与轴心线成45°夹角。

3.8.4压装填料时,填料的接头必须错开,一般接口交错90°,填料不宜压装过紧。

3.8.5安装机械密封应符合技术要求。

3.9联轴器

3.9.1联轴器与轴的配合根据轴径不同,采用H7/js6、H7/k6或HT/m6。

3.9.2联轴器对中偏差和端面间隙如表4所示。

表4联轴器对中偏差及端面间隙表mm

联轴器型式

联轴器外径

对中偏差

端面间隙

径向位移

轴向倾斜

滑块联轴器

≤300

<0.05

<0.4/1000

300~600

<0.10

<0.6/1000

齿式联轴器

170~185

<0.05

<0.3/1000

2.5

220~250

<0.08

2.5

290~430

<0.10

<0.5/1000

5.0

弹性套柱

销联轴器

71~106

<0.04

<0.2/1000

3

130~190

<0.05

4

220~250

<0.05

5

315~400

<0.08

475

<0.08

6

600

<0.10

弹性柱

销联轴器

90~160

<0.05

2.5

195~220

3

280~320

<0.08

4

360~410

5

480

<0.10

6

540

7

630

4试车与验收

4.1试车前准备

4.1.1检查检修记录,确认检修数据正确。

4.1.2盘车无卡涩,填料压盖不歪斜。

4.1.3点动电机确认旋转方向正确。

4.1.4检查液面,应符合泵的吸人高度要求

4.1.5压力表、溢流阀应灵活好用。

4.1.6向泵内注入输送介质。

4.1.7确认出口阀门打开。

4.2试车

4.2.1齿轮泵不允许空负荷试车。

4.2.2运行良好,应符合下列机械性能及工艺指标要求。

a.运转平稳,无杂音。

b.振动烈度符合SHS01003—《石油化工旋转机械振动标准》相关规定。

c.冷却水和封油系统工作正常

d.流量、压力平稳。

e.轴承温升符合标准。

f.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g。

密封泄漏不超过下列要求:

机械密封重质油不超过5滴/min;轻质油不超过10滴/min。

填料密封重质油不超过10滴/min;轻质油不超过20滴/min。

4.2.3安全阀回流不超过3min。

4.2.4试车24h合格后,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移交生产。

4.2.5试车期间维修人员和检修人员加强巡检次数。

4.2.6停车时不得先关闭出口阀。

4.3验收

4.3.1检修质量符合SHS01001—《石油化工设备完好标准》项目内容的要求和规定,检修记录齐全、准确,并符合本规程要求。

4.3.2设备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或满足生产需要。

4.3.3设备状况达到完好标准。

5.1日常维护

5.1.1定时检查泵出口压力,不允许超压运行。

5.1.2定时检查泵紧固螺栓有无松动,泵内无杂音

5.1.3定时检查填料箱、轴承、壳体温度。

5.1.4定时检查轴密封泄漏情况。

5.1.5定时检查电流。

5.1.6定期清理入口过滤器。

5.2常见故障与处理(见表5)

表5常见故障与处理

序号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1

泵不吸油

吸入管理路堵塞或漏气

吸入高度超过允许吸入真空高度

电动机反转

介质粘度过大

检修吸入管路

降低吸入高度

改变电动机转向

将介质加温

2

压力表指针波动大

吸入管路漏气

安全阀没有调好或工作压力过大,使安全阀时开时闭

检查吸入管路

调整安全阀或降低工作压力

3

流量下降

吸入管路堵塞或漏气

齿轮与泵内严重磨损

电动机转速不够

安全阀弹簧太松或阀瓣与阀座接触不严

检查吸入管路

磨损严重时应更换零件

修理或更换电动机

调整弹簧,研磨阀瓣与座

4

轴功率急剧增大

排出管路堵塞

齿轮与泵内严重磨擦

介质粘度太大

停泵清洗管路

检修或更换有关零件

将介质升温

5

泵振动大

泵与电机不同心

齿轮与泵不同心或间隙大

泵内有气

安装高度过大,泵内产生汽蚀

调整同心度

检修调整

检修吸人管路,排除漏气部位

降低安装高度或降低转速

6

泵发热

泵内严重磨擦

机械密封回油孔堵塞

油温过高

检查调整齿轮间隙

疏通回油孔

适当降低油温

7

机械密封大量漏油

装配位置不对

密封压盖未压平

动环和静环密封面碰伤

动环和静环密封圈损坏

重新按要求安装

调整密封压盖

研磨密封面或更换新件

更换密封圈

附加说明:

1本规程由锦西炼油化工总厂负责起草,起草人蹇裕民(1992)。

2本规程由洛阳分公司负责修订,修订人何可禹、刘大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