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568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

《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记类文言文复习.docx

传记类文言文复习

传记类文言文

阅读指要

一、文体特征

(一)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洁。

(二)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二、阅读要点

(一)人物

明确传记人物是谁?

哪一个朝代?

还涉及哪些人?

(二)官职

此类文本的人物多为官员。

要清楚他任何职?

朝中官员还是地方官员?

几度升黜?

(三)事件

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

孝悌?

仁义?

严厉?

勤学?

清廉?

爱民?

抗上?

文治?

武功?

等等,一共写了几件事?

(四)品格

文中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解题策略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

圈画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圈画出时间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明确事件。

2.疏通语句:

补全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

利用好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

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

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四、附录

(一)文言文中常用的表时间的词语

朔、晦朔、晦、望、既望、岁、是年、经年、期年、迩年、不终岁、不数岁、初阳岁、明年、越明年、积年、累年、暮年、岁暮、翌日、即日、旦日、他日、累日、夙、质明、平明……

表明时间转换的一些词语,如“少时、初、先、尝、及、既而、俄而、已而、少顷、顷之、久之、未几、须臾”等。

古人写人物传记,总是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

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找出并把握这些词语,可以了解传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做的不同的事情,把这些事情贯连起来,就是传主一生的经历。

(二)文言文中常用的表示官员升黜的词语

古代表明出仕从政的词语有“荐、举、征、召、拜、辟、授、除、为”等,表明官职升迁的词语有“升、拔、擢”等,表明官职调动的词语有“调、徙、转”等,表明被贬官的词语有“出、谪、罢、黜”等,表明辞职的词语有“致仕”“乞骸骨”等。

古代的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以在记述人物时,往往以担任某某官职始,以升为或贬为某某官职止。

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明了这件事情最后取得的结果,所以它就像是记述传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轴,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贯穿了起来。

同时,还必须知晓,古代担任地方上的某个职务,常常采用官职名加地名的叫法,如巡浙江,那是担任浙江巡抚(或巡按之类),知杭州,那是担任杭州知州(或知府),判扬州,那是担任扬州通判等。

(三)文言文中常用的表示功绩志向的号与谥号、封号

文言文中常用的表示功绩志向的号与谥号如“忠”、“勇”、“文”、“毅”、“贤”、“武”、“肃”、“穆”、“庄”、“昭”等。

人物传记,从司马迁开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便是先交代传主的名、字、号,接着上溯到他的祖先、父亲,再写他从小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才开始正式写他一生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号,留下了多少子孙等。

名、字、号以及死后的封号(谥号)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记载,往往与传主的思想品行有关,尤其是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志趣爱好,体现的是传主的性格特征等,绝非多此一举之作。

写祖先、父亲,其实是通过写他的家庭背景和影响,来表明他思想性格的传承关系和形成原因。

写他小时候的情况,表明他一贯如此,始终如一的个性。

他小时候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看成是这一人物传记的一个总写,下面写到的几件事情则是对这一总写的几个分写,是对这一总的性格特征的具体化描写。

从这一总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笔下的传主的态度:

是爱还是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

 

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

“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

“嘻,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练习】

一、文学常识

1.柳宗元,字___________,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___________”。

曾任柳州刺史,又称“____________”。

唐代文学家。

有《______________》。

2.唐宋八大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实词

(1)名我固当()

(2)驼业种树()(3)既然已()

(4)去不复顾()(5)苟有能反是者()(6)而卒以祸()

(7)勖尔植()(8)字而幼孩()(9)故病且怠()

三、重点虚词

1.因

(1)变法者因时而化()

(2)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4)因击沛公于坐()

(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7)于今无会因()(8)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9)蒙故业,因遗策()

2.之

(1)故乡人号之“驼”()

(2)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3)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四、句子翻译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赏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练一练(奉贤调研测试卷201801)(11分)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

“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

“嘻,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字而幼孩()

(2)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B.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C.以五年为期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B.故不我若也。

C.吾又何能为哉!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5.郭橐驼其人是否真实存在?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

“谁可使者?

”相如曰: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35,因宾客136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137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38。

 

【练习】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________,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__________之子,任_________(官职),因替_______(人名)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他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_______体通史《史记》(原名《_____________》)。

2.《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史书编纂体例),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______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________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________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_____表(大事年表)、______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___________”之首,与后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_”,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实词

(1)拜为上卿()

(2)使人遗赵王书()

(3)徒见欺()(4)窃计欲亡走燕()

(5)宜可使()(6)均之二策()

(7)王必无人()(8)大王必欲急臣()

(9)相如持其璧睨柱()(10)固请()

(11)召有司案图()(12)左右皆靡()

(13)秦王竟酒()(14)顾吾念之()

三、重点虚词

1.以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3)以勇气闻于诸侯()(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5)操当以肃还付乡党()(6)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7)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8)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9)余船以次俱进()(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2)樊哙侧其盾以撞()

(13)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4)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7)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18)皆以美于徐公()

(19)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0)固以怪之矣()

(21)无以,则王乎?

()(2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24)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

(2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为

(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3)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9)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10)为之奈何?

()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12)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

四、句子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练一练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汉·司马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

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