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541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docx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doc1

追求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序言:

民族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看质量。

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办学能力及长远规划水平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教育科研是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的,没有课题研究无所谓教育科研,也就谈不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目前的课题研究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有些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是教育家的事情,可望而不可及,与己无关,因而敬而远之,不敢参与;二是由于不少从事课题研究的教师自身素质有所欠缺、上级教育科科研部门指导和掌握不力,很多课题研究开题热闹闹,研究过程潦潦草草,结题匆匆忙忙,流于形式,以致化费了不少人力、财力和物力,最后收效却甚微,甚至根本不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课题研究要求真务实,只有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实在的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

我们总结课题研究的方法、交流课题研究的经验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所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能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那么研究如何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呢?

今天我从三个大的方面和大家交流切磋。

一、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价值。

·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的本义是考核。

《说文》里说:

“课,试也。

”课题就是要尝试、探、研究或讨论的问题,拯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科研课题是教育改革中拯待研究、讨论、探索、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侧重理论的、有侧重决策的、有侧重应用的。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和方法,以教育事实和现象为研究对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探求、概括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及其过程。

·什么是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扎实有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念,所谓扎实,就是课题研究要真实、求实、落实。

真实,就是就是课题研究的是学校里、课堂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真实、的教育现象与实际问题,是学校和教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所研究的问题,不是书本上的名词术语。

求是,就是课题研究要能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中的际问题,探求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落实,就是课题研究要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措施和方法的改善、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紧密结合和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所谓有效,就是要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有效的重点是帮助教师和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理想追求;创新教育方法,改善教育行为;培育教育知慧,促进专业成长;发展教育特色,建设学校文化。

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追求的不是课题的层次和级别,而是教育育人、完善自我、积累优质教育资源,发现和创造有益、有力、有法的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的新观念。

1、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提倡在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并不是中小学缺不“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需要中小学教师再去发现和构建,其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应该是为了解决在中小学的常规教育中,教师大多仍是处在一种经验式的或“非理性”和“无意识”状态下进行教学的问题。

尽管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大都集中在试图拭到或发现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上,但它深层的目的在于通过科研这种活动,改变“中小学教师目前普遍存在着不了解和不能自觉应用国内外重要教育科研成果的现象”,启发教育者的教育自觉,通过教师对教育理论成果的学习吸纳、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琢磨以及沉浸其中人体验,使他们不断领导悟教育的真谪,促进教师尽快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最终形成自己对教育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创造性的教育。

中小学教育科研未来的前途并不在于是否能为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贡献什么知识或为教育实践提供什么有效的工具,而在于它将成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甚至是一种新的生存的状态。

2、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在于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的实践者角色决定了他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以构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为自己的主要研究目的。

中小学实际工作者开展科研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开展的科研具有不同的性质。

如果说后者的根本目的在于构建系统的教育理论并指导教育实践,那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师的研究所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外在的“客观世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主观世界”,是历史的我、已成的我。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研究是“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要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就是要通过研究使教师发现并获得这种改变自己的力量——研究中成长和收获的体验。

教育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即便是一个成功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到的也只是高度个人化和情境化和知识,你获得的也只是适合你自己的知识,因此,你不要指望你的研究能被别人学习和推广,你的研究和发现绝大部分只有改变你自己人的力量。

教师自己就是最终的使用者、应用者。

我们不是为别人而研究,我们就是为自己研究,在研究自己。

我们是在和别人分享我们的认识体会,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而不是刻意为他人提供什么。

4、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阵地在课堂。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中小学教育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诸多教育教学思想、观点常常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促进,许多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在这里产生,课堂是萌生、孕育、展现先进教育理念和教改实验方案及实施的研究基地。

一套好的课程改革方案,是一个平面蓝图,只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变成鲜活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程,才能实现课改的最终目标。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阵地”理所当然在课堂。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是教师通过反思的方式,“激发一种反思性和智慧和情境的机智”,在实践中以正确的、良好的,或恰当的方式从事教育活动。

教师在科研中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是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教育科研没有失败的研究,因为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是教师参与其中的真诚投入,是教师对自己深刻的反省与思考,是教师在不断成长和成熟。

这不是为了获得某种预期的结果和确定的“僵化的模式”,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持续不断的“生长”。

在经过这样的科研之后,教师才能超越“习俗化”水平,而不至于在轰轰烈烈地“科研”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水平;就能可服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鼓励“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学校领导却“跟着感觉走……”,广大教师唱着“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怪现象,就能形成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4、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由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在于对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育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或低级动物),相对比较简单、固定,比较容易控制条件。

而教育科学研究的是人,教育的情境不可重复,教育实践者必须不断地面对独特的教育情境和教育问题,创造性地解决理论无法预测的教育中的问题,也就是通过教育科研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学科教育科学研究始于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始于观察;另一种观点认为,始于问题。

笔者认为,前者主要是基于对认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目的是强调认识的实践基础,这是从认识总体上来提出的,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学科教育科学研究应该始于问题,这是因为深入教育科学研究固然是为了解决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往往是引出更深的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

观察必须从一定的研究问题出发,如果不善于提出问题,不善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问题,就不可能引起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决定应该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只有明确学科教育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才能把学科教育科学研究看成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学科活动过程,这也是在课改中无数学校的教室墙上出现的“你今天提出了几个问题”标语的初衷。

5、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以行动研究为主。

行动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其特点可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这种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别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而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去研究?

应当从问题到课题,自下而上形成课题。

教师一个人解决不了而且短期内解决不了的,以课题为龙头组织起学校的研究团队,进行集体攻关。

这种行动研究十分有效的解决了广大教师在参加各级课改通识培训、课标培训、教材培训之后很难把所学到的先进理论和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这一长期困扰着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的转换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

1、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

2、立项课题多,结题成果少。

3、一般性的成果多,有指导价值的成果少。

4、理论构思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

5、工作经验总结的多,有理论色彩和学术价值的少。

6、撰写论文的多,实际探索的少。

7、靠外部压力的多,源于自身内在的需求的少。

8、依靠专家搞研究的多,自身开展校本研究的少。

·课题研究的步骤。

学校开展课题研究,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主要工作有:

一是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实际、要具体明确,要有创新,要有可行性。

二是广泛收集研究资料,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

通过学习整理教学教研资料及教改信息,可以为自己的选题找到理论依据;了解课题所涉及的范围和对象。

了解别人做过什么研究,写过什么文章,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在别人研究已终止的地方起步,了解研究的基础;或者在别人没有研究的白处确定研究的角度,找到研究的前沿;还可以学习他人研究的方法及行文思路,最终找到教学研究的金钥匙。

使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

三是查阅文献。

了解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认识这一课题的历史现状、成就和展望,以及所研究课题的意义、价值和主攻方向。

四是学习相关基础理论。

研究者对课题方面的知识越丰富,基础理论越深厚,就能保证研究水平,就能更好地对研究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如何选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基本途径应该以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从不同侧面与角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1、从国家、区、市、县研究课题指南中选择课题。

教科所及教研部门能准确及时地反映教育政策及教研动态。

因此,依据教育政策及上级下达的教研课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课题也是中小学教师教研的切入点。

例如我们可以从国家、区教科所,各级教育学会,区、市、县教研室确定的教育教学课题指南中确定自己要研究的课题。

也可在参加国家、区、市、县培训时,根据专家讲座,提供的课题研究的范围,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研究的课题。

2、从当前教育学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课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遇到各种新问题,比如学生评价问题,学生方式转变问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问题,探究合作式教学方法问题,课堂教学中出的新问题与对策等研究。

3、从教学理论发展方向出发选择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学科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世界中小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许许多多先进的学科教学理念,我们必须结合这些理念和发展方向,提出学科课程改革研究课题。

例如:

“数学方法论研究”,“数学美研究”等。

4、从学科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寻找丰富的学科教育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内在的规律性;别一方面,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例如:

“如何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农村中小学数学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等。

5、从身边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课题。

每一项教育科研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而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大小适宜、有用有效。

“自己上课,别人上课,课堂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性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园地。

”因此我们要从平常自己熟悉,能发现激动、感动、冲动和行动的教育现象、事件、情境和理念中发现问题,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反思和提炼,将问题升华为课题。

例如:

一位教研员在深入农村中学调研发现,农村中学课外阅读资源匮乏,学生阅读兴趣欠缺、阅读量时间少,怎样帮助农村学生认识到课外读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指导学生用最少的精力、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课外阅读效果,达到利用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命名其课外阅读得到最优化指导,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选择了研究课题《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最优化指导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是一线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捷径。

广大教师并不乐意靠加班加点、靠题海战术、靠时间加汗水来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教师必须以课堂为重点,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研究课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例如:

新课程实施后,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但在实际操作中无效合作学习非常严重,如果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有些教师就确立了《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课题。

6、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选择研究课题。

在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中某一侧面进行思考,也可以抓住某学科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探索。

可以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也可以对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检验。

因此,在读教育教学刊物相关文章的过程中,在听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时,有感于教育的“教”或学生的“学”等活动过程,产生课题;在听专家的报告时,在参加学术论文交流活动的茶余饭后去思考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可以生发许多灵感,得到不少启迪。

在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的同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研究课题便有可能应运而生。

在提倡创造性课题的同时,一线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重复性、验证性的课题研究,这也是种学习,一种提高。

比如,关于合作学习,有不少文章涉及了这一领域,但教师们仍可就合作学习中学行的“参与度”,时间“度”的把握,设计等问题的“度”把握,评价的“度”把握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7、从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课题。

比如从数学教育科学与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渗透交叉中进行多向综合而产生课题。

例如“数学教育评价研究学”,“数学教育哲学研究”等。

(三)如何把握选题的原则?

1、科学生原则。

选题一定要讲究一定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选题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明确、立论的根据要充实、合理。

(1)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

(2)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教育科学原则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

切忌范围太大,分散精力,力不从小。

2、针对性原则。

就是根据某一时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选题,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3、新颖性原则。

选题要有创意,有独到之处,言人之所未言。

主要有二方面:

一是对尚无人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

如针对众多家长和教师棘手的实初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良心态等非智力因素问题,问题,选择“数学力智”这一目前尚无人研究过的课题进行实践研究。

二是对已研究过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有新的突破。

例如“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研究。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等。

切忌经验和感想之谈,那并非科研课题。

4、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就是应用价值较大,观点和做法容易被大部分人借鉴和采纳。

5、可行性原则。

即对所确定的研究课题要从主、客观所具备的条件出发、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估计对研究的课题能否驾驭或能否坚持到底,对研究结果是否心中有数,也就是可行性的把握。

(1)客观条件。

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还有科学上的可行性。

应该讲,凡涉及到中小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客观条件都比较成熟,广大教师都比较得心应手。

(2)主观条件。

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课题的材料及对这个课题的兴趣。

例如“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这一课题涉及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学法、师资、设备等方面的问题,无论是难度还是范围都较大,对教学研究人员和学校集体组织研究还可以,但对一般普通中小学教师来说难以控制与实施。

(3)与时俱进。

提出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提得过早,会久攻不下;提得太迟,会无新意。

选题要注意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大方向。

所选课题应符合当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应该抓住学科课程特点和教学重点、热点问题,应该对广大教师有正确的引导意义。

总之,注意更新观念和与时俱进,切忌课题太陈旧和太难,在现有条件下课题难以进行研究。

(四)教师教育解决的方法:

教师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很难有孤立的方法。

往往是依据研究的内容、对象和特定教育情境,合理地选择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

通常是以一种方法为主,同时吸纳其他方法作为补充,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从分类看,有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验调查和追踪调查;有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有观察法,包括课堂观察和随机观察。

课堂观察是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的常用方法。

现提供两例,供参考。

案例1:

一位教师课堂巡视时总习惯性地走向窗口一边,而到靠门一侧的机会不足20%(听课者将观测到的教师课堂移动路线记录交给他,竟然大吃一惊。

案例2:

调查人员发现,在学生不会回答问题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耐心等待15秒,重复一遍问题,换一种方式提问或再提一个问题);对其表示失望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教师代学生回答,马上令学生坐下,叫别人回答,对学生严加训斥对学生的回答不予理睬)。

较之理论研究者“书斋式”、“实验式”的研究而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行动研究”,或者称“做中学”式的研究。

从一个案例了解行动研究

案例:

中学生作文心理差异的研究

一位语文教师习惯于在作文评讲课之前将作文本发至学生的手中,并要求学生仔细看老师的批语内容。

这样,几次之后,发现有部分学生拿到作文之后,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往课桌里一赛;另有部分学生看完之后,面带喜悦,把作文本往桌上一放,相邻的同学拿过去传阅。

显然,前者不愿再看自己的作文,也不希望他人看,作文心理呈封闭状态;后者不仅乐意再读自己的作文,还希望别人传阅,作文呈开放状态。

这两部分学生对作文评讲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呢?

教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课下找这两部分学生个别访谈调查和进行课堂观察,弄清了根源:

由于这两部分学生作文水平有明显差距,作文评语的优劣不同、分数高低不同,教师评讲时只讲少数优秀作文的成功之处而冷落了作文写得差的同学,使这部分同学感觉作文评讲听不听无所谓。

教师反思教学行为:

由于只关注作文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作文过程和作文心理(兴趣、动机),造成两部分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学习了认知心理学的文章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论述,认识到作文差的学生最需要的首先是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决定先从改变作文评讲机制入手,帮助作文差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在全班评讲前,先由同桌互相评改作文,再根据互评的情况,写个人的作文后记。

全班评讲时,教师变以评讲个别优秀作文为评讲大多数作文的闪光点和成功之处,同桌的合作互评重在发现对作文的闪光点和成功之处,恰当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使大多数同学对作文有了信心,同时教师借全班评讲的机会,讲解作文写作基础性、渐进性和突变性的规律,介绍积累生活素材、扩大阅读面的方法等。

2、研究思路归纳

行动研究的研究思路

研究步骤

研究问题

发现问题

对作文评讲,有两部分学生的态度截然不同,影响到作文评讲的实际效果。

分析问题

不同的学生由于对作文的成就感不同,因而表现出对作文评讲的关注不同,根源是写作心理:

兴趣、动机有差异。

研究对策

改变作文评讲机制;变以评讲个别优秀作文为评讲更多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和成功之处。

制定计划

采用学生互评、自评、师生共评的方法,以此肯定成绩,体验成功,激励必展。

实施干预

介绍提高作文水平的规律,广泛积累素材同桌合作互评交流,个人写作文后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效果评估

举行优秀作文展示会;学生写自选题作文,发挥个个优势,尽量展示才华,编辑班级优秀作文选,向其他班介绍。

两次调研

总结、反思、针对议论文中认识水平需提高的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

3、行动研究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

研究就是探索,行动就是参与。

概括地讲,行动研究是指教师从实际中发现问题(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借助教育理论反复研究,从而达到认识规律、改进实践、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有专家称为“研究范式”。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行动研究的一般特点:

(1)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目的”指向教师自己的实践而不是他人。

(2)行动研究是对特定教育环境中特定问题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教师自己设计。

研究的问题具有特定性,而不带有普遍性。

(3)行动研究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体现了它的不断追求和直接地改进实践的特征。

研究过程的不断反思,改进实践,表现为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4)行动研究通过系统方法开展研究。

行动研究依据研究的内容和过程的不同,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如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课堂观察、随机观察、案例研究、写教学日记,课堂录音、录像,分析学生作文、考试卷等。

研究过程往往是以一种方法为主,同时吸纳其它方法作为补充教师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利用研究成果的主体。

两种主体的合二为一的特点,并不影响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以及教师和专业教研人员的合作研究。

4、行动研究的程序。

为了清晰地了解行动研究的过程,试用两种方法介绍其研究程序。

(一)概述举例说明行动研究的程序

1、教师发现一个问题或疑惑:

我的学生好象对我的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发现问题,引发研究动机)

2、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连续录音、观察几节课。

(初步调查,分析现状)

3、我的教学内容好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提的问题均为浅显、极易解答的问题。

(提出假设,预设研究方案)

4、注意设计更多的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在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之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选择策略,实施行动干预,即探索改革实践)

5、课堂上出现了多种互动形式和交流沟通,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不同意教师的意见,学生之间出现了多向互动交流。

(产生新的结果,注意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6、学校内教师之间交流研讨、分享成果。

(报告结果,开展交流,准备启动深入一步的新的研究)

(二)行动研究流程图

以现状分

析为依据

 

从以上阐述不难看出,“行动是教师从事研究的关键词。

“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只有同“行动研究”的思想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实现使教师既提高实践水平,又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应当看到,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工作多为经验性的总结,或者仿效专业理论研究者对教育理论进行探证。

此类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对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作用甚微。

教师从事行动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构理论,也不仅仅了为进行一般的经验总结。

它应当包括教师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反思、协作、改进的一系列行动,其目的在于革新、改进实践,发展专业水平。

由此看来,行动研究正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自己的研究。

(二)制定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完成以后的又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研究假设和设计方案。

其内容包括:

—是课题的提出。

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提出课题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等。

二是情况说明。

包括国内外对选定的课题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