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195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docx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员简答题及其答案

1.出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应具备的条件:

a.动物产品来自非疫区

b.精液、种蛋、胚胎的供体应取得健康合格证,包装箱尚需加贴统一的外包装消毒封签标志

c.毛、蹄、骨、脚应按规格作外包装消毒,并贴统一规定的外包装消毒封签标志/皮张做炭疽沉淀反应,结果为阴性,或做环氧乙烷消毒。

2.猪瘟特征性病理变化:

急性猪瘟与亚急性、慢性猪瘟病理变化不同。

急性猪瘟:

a.黏膜、浆膜、淋巴结、心、肺、喉头、肾盂、膀胱、胆囊等处常有数量不等、程度不一的出血斑点

b.淋巴结呈大理石状外观,以腹腔内淋巴结最为典型,肿大、暗红色、切面多汁,呈弥漫性出血或周边出血

c.脾不肿大,有的可见出血性梗塞,以边缘最为多见/扁桃体常有炎症

d.脑的变化以充血为主,偶见脑膜有少数出血点

亚急性和慢性猪瘟:

主要病变为坏死性肠炎,一般见于回肠末段和结肠的黏膜上。

炎症从淋巴滤泡开始,向外发展,形成同心轮层状的扣状肿,黑褐色,突出黏膜表面,中央低陷,有的品剥脱形成溃疡。

3.检疫处理的类型:

a.对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

b.对发现染疫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4.猪囊虫病主要检疫方法:

a.临床上检查舌肌,在舌底面可察见米粒大白色透明的囊尾蚴的囊泡

b.肉检中切开嚼肌、舌肌、腰肌、心肌等检查囊尾蚴的囊泡

c.免疫学检查有变态反应,环状沉淀试验,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炭粉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咐试验

囊虫病猪肉的处理:

 

a.在检验部位40平方厘米面积内有囊尾蚴及其钙化虫体3个及3个以下,胴体冷冻或腌制等无公害化处理后出厂;虫体4—5个者,高温处理以后出厂;6个以上者作工业用或销毁

b.胃肠和皮张不受限制出厂,内脏和体腔脂肪经检验无囊虫者,不受限制利用

c.皮下脂肪练食用油或作为复制品原料

5.猪宰后必须检验的部位:

有头部、体表、内脏、及胴体、的有关部位

a.头部检验:

两侧颌下淋巴结,咬肌和鼻唇、咽喉、扁桃体等有无局部炭疽和囊尾蚴动物b.体表观察:

皮肤的完整性和颜色,注意一、二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皮肤病变

c.内脏检验:

心、肝、肺和胃、肠、脾。

心注意有无出血、纤维素、心肌变性坏死、囊尾蚴和心瓣膜赘生物等。

肺注意有无结节、硬块、炎灶、结核、肺丝虫和甲状腺是否摘除。

肝注意有无淤血、槟榔肝、脂变、黄疸、大小、硬度、寄生虫包囊和结节。

胃肠注意表面有无颈囊尾蚴和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肠型炭疽。

脾注意有无梗死和急性脾肿。

d.胴体检验:

肌肉色泽,肋骨两侧小血管有无血液和肌断面湿润,以其放血程度好坏。

/皮肤、脂肪、肌肉、胸腹膜、关节和脊椎断面有无异常;尤其皮肤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猪弓形虫病的检出有很大意义。

/颈浅背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髂内淋巴结有无病变。

/腰肌检查有无囊尾蚴寄生。

如果咬肌、心肌和腰肌均有囊尾蚴时,应检查肩胛外侧肌、膈肌和股部内侧肌是否有囊尾蚴。

/肾脏检查:

剥离被膜而不切开,检查是否有出血、脓肿、肾虫结节等和肾上腺是否摘除。

6.产地检疫出证的条件:

a.被检动物来自非疫区;

b.临床检查健康;

c.免疫在有效期内;

d.规定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为阴性。

7.确诊旋毛虫病的主要检疫方法:

目前主要应用压片法和集样消化法检查旋毛虫囊和醚联免疫吸附试验、沉淀反应、对流免疫电泳、凝集反应等血清学试验。

a.压片法:

取左右膈肌各一块(30g),每块选剪出麦粒大的12小块,用厚玻片压片镜检,可发现旋毛虫囊,呈橄榄形,约0.8-1.0厘米长,内含有缩成螺丝状幼虫.包囊有肉芽肿型、包囊型和和混合型三种.有时可见浓淡不一黑色的钙化包囊。

b.集样消化法:

取膈肌角肉样,每分约1~2g,每20~100头分为一大样,置捣碎机中,加5~10倍0.4%胃蛋白酶容液量的一半进行捣碎.然后将捣碎液倾入烧杯中,用剩下的另一半胃蛋白酶溶液冲洗捣碎机容器后,洗液并入烧杯中,再用盐酸(每100毫升捣碎液加入0.7毫升盐酸)调整pH为1.8~2.0,在38~41℃下消化3~5分钟,随后收集沉淀物于表玻皿中镜检。

若发现虫体,要判定该肉样为阳性.再把该大样的的头份分为10~20头为一小样,重复本法筛选.

8.鉴别牛炭疽、牛气肿疽、巴氏杆菌病:

牛炭疽:

黏膜发绀,口鼻流出带血泡沫,肛门和尿道口流出不易凝固的黑色血液,粪、尿带血,颈、胸、腹部及外生殖器可能发生局限性水肿。

牛巴士杆菌病:

鼻镜干燥,呼吸、脉搏加快,结膜蓝紫,牛腹泻,形状如稀粥,后呈水样,混有黏液和血块,恶臭。

鼻汁带血。

尿含血块。

牛头颈、胸发生浮肿,外形明显失常,重者肛门和生殖器或腿部亦呈现水肿,甚至蔓延身体其他部位。

牛气肿疽:

在肌肉丰满部位,如股、臀、腰、肩、胸、颈等部位发生肿胀。

皮肤干硬而黑,甚至坏死,触压患部有捻发音。

若切开肿胀部,有黑色带气泡的液体流出,并有特殊臭味。

9.家畜传染病发生、发展的三个条件是:

a.传染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b.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另一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

c.动物的易感性,是一群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受程度。

10.肉尸和内脏经检疫后的处理方法:

a.健康合格的动物产品应在胴体上加盖验讫印章,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b.不合格的动物产品,应立即记录在“检疫登记簿”上,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6548—1996》和其他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并进行处理。

11.动物检疫有哪些方法:

a.流行病学调查法。

主要应了解当地和邻居地区过去和现在发生疫病的情况,动物疫病的一般和特殊症状,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数,发病动物的年龄和发病的季节性,疫病的病程经过,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免疫接种情况。

综合分析所掌握的资料,结合临床和病理材料,对动物疫病进行确诊。

b.病理学检查法。

可分为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两种。

尸体剖检对于一些疫病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典型症状,而在剖检时却可能找到特征性病变。

周围、这将帮助检疫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肉眼看不清楚或疑难疫病,可酌情采取病料送实验室作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其细微的组织学病理变化,借以帮助诊断。

c.病原学检查法。

一般常用的方法和步骤为:

①病料的采集;②病料涂片的检查;③分离培养与鉴定;④动物接种试验。

d.免疫学诊断法。

一般分为血清学实验和变态反应。

①血清学实验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方法简易迅速。

常用的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

②变态反应常用于某些寄生虫和某些慢性传染病的诊断,常用于诊断马鼻疽、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等的检查。

临床检查法。

可分为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

12.死畜肉的判断?

死畜肉的感官特征为:

a.极度放血不全;

b.颈部组织呈黑红色或暗红色,刀口周围无血液侵染现象,骨髓呈暗红色;

c.在肉体一侧的皮下组织、肌肉和浆膜,呈明显坠积性淤血,血管怒张,血液浸润组织呈大片紫红色区。

在侧卧部位皮肤上有淤血斑,即斑尸。

d.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紫红色或有其他变化。

e.横死肉有致死痕迹,如撞死或摔死者,多有骨折或严重内出血,体表局部有明显损伤;勒死者有索勒痕等。

13.病死畜的处理:

病死畜一律做工业用或销毁。

14.集贸市场开展肉品卫生监督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动物卫生防疫监督人员在集贸市场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着装整齐、标志明显、携带证件、凭据齐全。

一般工作程序是:

a.出示证件,说明来意;

b.全面检查,了解情况;

c.调查取证,做好笔录;

d.认定事实,依法处理;

e。

手续完备,监督执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所称的动物产品包括:

是指动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种蛋以及未加工的胴体、脂、脏器、血液、绒、骨、角、头、蹄等。

16.染猪瘟病的猪宰后病理变化是:

a.肾皮质色泽变淡,有点状出血;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G9_3U"P+G2v9c;y

b.淋巴结外观出血肿胀,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

c.脾脏不肿脏,边缘发现楔状梗死区;

d.喉头、膀胱有小部分点状出血;

e.全身出血性变化,多呈小片或点状;

f.回盲瓣、回肠、结肠形成“纽扣状肿”(慢性猪瘟)

17.检疫猪肾脏主要疫病病理变化:

(猪肾脏病理变化,因传染病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a.猪瘟:

肾脏一般不肿大,贫血呈灰褐色或土黄色,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切面肾盂乳头出血明显;

b.最急性猪肺疫:

肾脏充血肿胀,表面有大小不规则的出血斑、点,切面髓质出血明显,并伴有坏死灶;

c.猪血痢:

肾充血

d.猪败血性链球菌病:

肾淤血呈暗红色,稍肿大,皮质、髓质可见黑红色不规则的出血区和出血斑点;

e.猪丹毒:

肾脏淤血肿大,呈深红或紫红色,表面有云雾状蓝紫色淤血带,并伴有深红色大小不等的出血点,俗称“大花肾”,切面皮质见有针尖大串珠状红色小突起.

18.从苗猪到合格肉品上市各流通环节的不同需进行哪些检疫、开哪些检疫证明?

从苗猪到合格肉品上市,因各流通环节的不同实施的检疫与出证也不同:

a.产地检疫:

开具产地检疫证明;

b.运输检疫:

开具运输检疫证明及运输工具消毒证明;转自动物医学论坛8Y$i:

[&B4l2N

c.屠宰检疫:

开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

19.有条件利用的动物肉,其无害化处理方式是:

高温处理,有两种方式:

a.高压蒸煮法,将肉尸切成重不超过2千克,厚不超过8厘米的肉块,放在密闭的高压锅内,在112千帕压力下蒸煮1.5~2个小时

b.一般煮沸法,将肉尸切成重不超过2千克,厚不超过8厘米的肉块,放在普通锅内煮沸2~2.5个小时(从水沸腾是计算)

20.目前我国兽医法规规定的十大恶性传染病是:

口蹄疫、炭疽病、牛瘟、牛肺疫、非洲猪瘟、猪瘟、猪传染性水疱病、鸡瘟(A型流感)、非洲马瘟。

21.动物传染病的特点:

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b.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c.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

d.被感染的机体能获得免疫性;

e.具有传染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22.控制、扑灭动物传染病的措施:

有隔离、捕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防治、净化等。

23.动物检疫原则:

a.依法实施的原则;

b.尊重事实的原则;

c.尊重科学的原则;

d.促进生产、有利流通的原则;

e.预防为主的原则;

f.检疫与经营相分离的原则。

24.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水肿、充血、浆液性炎、出血性炎、化脓性炎、急性增生性炎、慢性增生性炎。

25.主要人畜共患传染病:

炭疽病、结核病、口蹄疫、猪丹毒、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沙门氏杆菌病、猪弓形体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等。

26.马立克氏病的屠宰检疫主要特点:

其在临床的类型不同,特点也不同:

a.神经型:

常见腰荐神经丛、坐骨神经、臂神经丛、迷走神经等不对称的肿大增粗、表面,光滑、灰黄或灰白色,有水肿液。

b.内脏型:

肝、脾、肾、性腺、胃、心、肺等有灰白色脂肪样大小不等的坚硬肿瘤块,或肝、脾、肾弥漫肿大,质脆弱易破裂的病变,腔上囊多为萎缩状态。

c.皮肤型:

毛囊可见灰白色结节状肿大。

27.国家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目的是:

a.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

b.保护和促进养殖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c.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

d.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

e.为了理顺动物防疫管理体制、完善调整范围、健全防疫制度、建立防疫秩序等,需要上升为法律。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立法宗旨是:

a.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

b.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

c.促进养殖业生产;

d.保护人体健康。

29.猪瘟、猪丹毒、猪局部炭疽、仔猪副伤寒的淋巴结炎病变的主要区别:

a.猪瘟淋巴结是出血性炎症,淋巴结切面上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斑纹;

b.猪丹毒淋巴结是卡他性炎症,淋巴结肿胀,切面有透明液流溢,有细小的充血点;

c.猪局部炭疽淋巴结是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淋巴结周边组织明显水肿,淋巴结切面出血,散在灰黑色坏死病灶,陈旧病灶可呈棕灰色;

d.仔猪副伤寒的淋巴结是急性增生性炎症,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白色脑髓样质度。

30.使用漂白粉消毒是注意事项:

(漂白粉是应用较广的卤素类消毒剂):

a.要现配现用。

漂白粉嗜水,受潮而成盐,故应将其保存与密闭、干燥的容器内;

b.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较强,在消毒时,保持一定的酸性,可使消毒效果更为彻底;

c.漂白粉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不能用于金属用具的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