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192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1.交通运输布局应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规模;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4.交通运输建设既能促进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又能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5.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能够:

结合不同国家的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布局,明确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明确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结合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明确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

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聚落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人地和谐相处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交通运输专业类专业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1

北京交通大学

★★★★★

2

西南交通大学

★★★★★

3

长安大学

★★★★★

4

中南大学

★★★★★

5

大连海事大学

★★★★★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结合资料,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目的、原则及变化趋势。

(综合思维)

2.结合实地资料,掌握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

3.结合实地案例,分析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知识清单一 交通运输布局

1.任务:

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目的:

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

(2)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

(3)考虑当前交通运输实际,并预测客流、货流未来发展趋势。

4.原则:

依据运输要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

5.发展变化: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知识清单二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相互关系

(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站点规模较大。

2.具体要求 城市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主要交通运输线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1)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需求大的点和线。

(2)交通运输布局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特点受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特点和分布特点决定。

知识清单三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相互关系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2.具体表现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布局更灵活。

(2)典例:

青藏铁路建设。

1.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有哪些?

(1)交通运输线:

是指铁路、水运(河运、海运)、公路、航空、管道等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条件。

(2)交通运输点:

是指港口、航空港、车站等,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运输方式中,交通运输“点”的特征和功能不同,如下表所示:

功能

特征

火车站

一般运量很大

车站固定设施较完备

汽车站

运量较小,机动灵活,停靠比较方便,货物装卸不在车站内进行

车站内设备较简单

港口

是水运的起点

有一定的港口腹地

航空港

客货运输量小

对技术和安全的要求高,占地面积大,设备齐全

任务清单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情境探究

[情境]2019年7月26日,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济青高速北线(小许家枢纽以东段)通车。

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估算总投资约300.62亿元,工程路线全长约309千米,起自青岛市朱家官庄附近的新主线收费站,止于济南市大桥路零点互通立交。

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维持120千米/小时,全线改扩建25处交互式立交,新建7处。

[探究]

(1)影响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建的交互式立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1)社会经济因素。

(2)主要是为了联通其他交通线路,形成交通运输网。

素养凝练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分析交通线的区位因素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四方面入手。

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是决定性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3)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交通线建设中的保障。

技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4)案例分析:

影响南昆铁路布局的因素。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

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坦地形利于布置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经济、

社会

因素

受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

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的地区最有需求

素养应用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川藏铁路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是继青藏铁路之后,青藏高原通往内地的又一条大动脉。

线路全长1838千米,起于成都,经雅安、甘孜、昌都、林芝等地至拉萨,设计速度160至200千米/小时,将运营动车组列车,总投资约2500亿元,计划于2026年建成。

(1)川藏铁路建设会碰到哪些难题?

(2)青藏高原已有公路、铁路与外界相通,也有航空线联系国内外,为什么还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下大力气修建运营动车组列车川藏铁路?

提示 

(1)高寒缺氧,冻土,生态环境脆弱。

(2)与公路、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的优点,对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有利于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利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课堂学业达标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读图回答1~2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货物④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B.铁路

C.河运D.海运

解析 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图中可知货物①适合铁路运输;货物②适合水运;货物③适合航空运输;货物④适合公路运输。

答案 1.C 2.A

罗摩桥是由一连串礁石与沙洲组成,时隐时现。

在神话史诗中,罗摩桥是印度教英雄罗摩王子修建的浮桥。

2005年7月,印度政府拟斥资开凿横穿罗摩桥的运河(图),但遭到印度教教徒的强烈抗争至今。

读图完成3~4题。

3.修建该运河面临的自然障碍主要是(  )

A.大风大浪B.地质不稳

C.炎热干燥D.海水较深

4.该运河的修建遭到反对主要是由于印度政府忽略了(  )

A.政策因素B.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D.环境因素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盛行西南风,风力大,再加上该区地形狭窄,风浪大,A项正确。

该桥是一连串礁石与沙洲组成,是长期沉积作用的结果,地质条件稳定,B项错误;该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大,C项错误;罗摩桥是由一连串礁石与沙洲组成,时隐时现,说明海水较浅,D项错误。

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神话史诗中,罗摩桥是印度教英雄罗摩王子修建的浮桥,所以遭到印度教教徒的强烈抗争,印度政府忽视了宗教、文化因素的影响,C项正确。

答案 3.A 4.C

读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老码头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

A.接近老城区,客货运输便利

B.接近河流主航道,船舶进出方便

C.对面有沙洲,利于船舶避风

D.位于主航道下游,利于城区水源保护

6.待建新码头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水陆交通便利、腹地广大

B.离老城区远、利于环境保护

C.新城区面积广大、地价较低

D.在主航道上游、无沙洲淤积

解析 第5题,图中显示,老码头选址的主要优势是接近老城区,客货运输便利;码头是停泊场所,不需要接近河流主航道;对面有沙洲,容易淤浅航道;位于主航道下游,与保护城区水源关系不大。

第6题,待建新码头有交通线相连,最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腹地广大;距离老城区的远近与利于环境保护无关;新城区的地价高低无法判断;在主航道上游,无沙洲淤积,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答案 5.A 6.A

7.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成为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0公里,跨海逾35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将建6公里多长的海底隧道,施工难度世界第一;大桥建成后,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可以抗击八级地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兴建港珠澳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政治因素B.自然因素

C.科技因素D.经济因素

(2)港珠澳大桥修建过程中的不利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影响交通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2)题,该大桥位于南海,且海域宽阔,因此要考虑海洋环境下作业的不利因素,如风浪、腐蚀等;位于珠江口的西侧,此区域台风多、水流急,且珠江口附近潮差大,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答案 

(1)D

(2)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不稳定。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图1、图2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与图2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

A.甲—①B.乙—②

C.丙—④D.丁—③

2.下列贸易中,选择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天然橡胶:

泰国—上海选乙

B.铁矿石:

澳大利亚—中国选丁

C.鲜花:

荷兰—美国选②

D.集成块:

硅谷—渥太华选④

解析 第1题,从图1中可知甲运输方式运速最快,运量最小,应为航空运输;乙运输方式的运速和运量都较大,应为铁路运输;丁运输方式的运速最慢,运量最大,应为水运,由此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

从图2中可知①运输方式的运费最高应为航空;②运输方式在短途运输中运费最低,应为公路;③运输方式在中程运输中运费最低,应为铁路运输;④运输方式在远程中运费最低,应为水运,综合分析可知A正确。

第2题,天然橡胶从泰国运到上海应选择海洋运输;铁矿石从澳大利亚运到中国也选择海洋运输;鲜花从荷兰运到美国应选择空运;集成块从硅谷运到渥太华应选择空运。

答案 1.A 2.B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型盘山公路。

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据此完成3~4题。

3.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型,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 ③汽车性能的改善 ④节省投资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4.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

①缩短里程 ②少占土地 ③减少污染 ④节省投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第3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发展,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可借助先进的技术将线路修建的较为平直。

第4题,山区因地形的原因,修建公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势必会使线路延长,也会占用大量的建设用地,因此“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少占土地。

答案 3.A 4.A

下图为成昆铁路的一段选线设计图,有两个设计方案。

“采用方案”较“沿河方案”短10km,减少车站1处,少修短隧道8条,避开了地质复杂地段,且免受河流冲刷。

其中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滚滚的大渡河,成为车站中的奇迹。

读图,完成5~6题。

5.与“沿河方案”相比,“采用方案”的明显优势是线路短与(  )

A.便于居民出行B.技术难度小

C.道路坡度小D.安全性高

6.影响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B.聚落

C.降水D.地形

解析 第5题,“采用方案”以长隧道为主,道路缩短,坡度加大,技术难度增加;车站减少,不便于居民出行;避开了地质复杂地段,安全性提高。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大渡河,说明影响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对。

答案 5.D 6.D

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

图a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

据此完成7~9题。

7.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B.公路、航空、河运

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D.航空、高铁、村村通

8.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A.运价最低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

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D.终点在乙城外32km

9.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

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

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

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

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

解析 第7题,线路M长度为622km,海拔基本没有变化;线路N长度为651km,海拔变化很小;即线路M、N具有距离近、线路平直的特点,说明级别较高,而且沿线海拔较低不可能是航空,有可能是高铁、高速公路。

线路P长度为899km,距离较长且沿线海拔变化大,有可能是省道。

第8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

高铁的速度较快,为了保证安全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

第9题,看Ⅰ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的密度,故运费贵。

看Ⅱ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

看Ⅲ图,活鱼在水中才可以存活,故运费更贵。

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高,运费高于铁锭。

答案 7.C 8.B 9.A

二、非选择题

10.武广高速铁路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

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原因。

(3)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任选其一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要注意河流区位应包括水运的起点和终点、河流的交汇处等。

(2)题,铁路走向是否平直要结合地形和高速铁路的要求进行分析。

第(3)题,注意两条铁路各自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充分考虑铁路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1)武汉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广州位于河口(珠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地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少,运行平稳,以节省运营时间。

(3)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的原因:

沿线地区冻土多;沿线地区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或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原因:

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与其交叉;避免多占用耕地。

1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对马赛进行了刻画,下图为马赛的地理位置及港区旧貌图。

马赛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气候宜人,拥有法国最大的海港。

读图,回答问题。

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

解析 港口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包括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和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经济腹地、城市依托等。

答案 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基岩海岸,港阔水深;海湾风浪小,潮差小;靠近罗讷河口;腹地广阔。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沪宁(上海至南京)高铁多段地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施工技术。

读铁路CFG柱桩图,完成1~2题。

1.实施CFG桩复合地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

A.冬季冻土膨胀B.软土地基沉降

C.过多的占用耕地D.洪水毁坏路基

2.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交通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

A.铁路运输B.长江水运

C.航空运输D.城际公路

解析 第1题,沪宁高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该区域属于软土地质,容易沉降,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可对铁轨进行支撑,防止地面沉降,故选B。

第2题,上海与南京之间距离相对较近,公路适合短途运输,因此这两城市以公路运输为主,沪宁(上海至南京)高铁开通可明显减轻公路运输压力,故选D。

答案 1.B 2.D

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运费成本、运转安全等效益最大化。

下图为长江航运图。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3~5题。

3.从上海港起航逆流运往武汉港的货轮选择泥沙淤积较少的河道左侧行驶。

该侧泥沙淤积较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

B.地基物质坚硬,地质条件优越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

D.落差较大,输沙清淤能力强

4.货船从武汉港装载50万吨钢材返回上海港时,航线多选择河心附近主要是因为(  )

A.航道宽阔,水深流急B.船体受沿岸污水的腐蚀小

C.通讯、导航设施完善D.水流平稳,航运安全

5.上海港成为国际海运航运中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①航运资源高度集聚 ②航运市场环境优良 ③自由贸易港 ④现代物流服务高效 ⑤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 ⑥航运服务功能健全

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解析 第3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河流右侧被侵蚀,左侧泥沙淤积。

第4题,河心附近航道宽阔,水深流急,利于大型船舶航行,因此选A。

第5题,上海港成为国际海运航运中心从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答案 3.C 4.A 5.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长江经济地带的西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

2013年4月,首列从成都至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正式开通。

“蓉欧快铁”是连接亚欧大陆,串联中国西部、欧洲及俄罗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广大地区的经贸“大动脉”(如图所示)。

早期“蓉欧快铁”全程需时14天,2015年降至10.5天,随着秦岭高铁隧道群的贯通,未来提速指日可待。

2015年9月《成都市青白江区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实施方案》正式颁布,“西部铁路物流中心”更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标志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吸引了中外大型物流、汽车、电脑、电子等产业大量投资。

(1)从古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今天“国际铁路港”,对比分析成都古、今交通区位条件。

(2)与重庆相比,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3)成都拥有两个机场,成为我国第四大航空港。

分析成都航空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4)若“蓉欧快铁”沿线城市如乌鲁木齐、兰州也规划建设国际铁路港,请选择可行或不可行任一方面进行论证分析。

解析 第

(1)题,四川周边为山地,境内河流落差大,古代技术条件差,造成水陆交通不便;现在技术进步,可以克服自然障碍,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发展了铁路和航空,改善了公路与水运条件。

(2)题,成都位于平原,而重庆为山城;但重庆位于长江干流与支流的交汇处,水运条件优于成都。

第(3)题,注意“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吸引了中外大型物流、汽车、电脑、电子等产业大量投资”,体现了铁路港建设及其带来了航空型(如电脑、电子等)产业的布局。

第(4)题,首先作出选择,然后分析理由。

重点从位置、交通、市场需求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陆上交通不便;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不利于航运,所以古代水陆交通极为不便。

现在由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蓉欧(成兰、成西、成渝)等(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航空交通的发展,成都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

(答4点即可)

(2)优势:

成都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大;

不足:

河流落差大,缺乏水运良港。

(3)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物流、客流;电子、电脑等产业的兴起。

(4)可行:

位于亚欧大陆桥的交通枢纽,距中亚、欧洲更近,交通区位条件更好;乌鲁木齐、兰州是新疆和甘肃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可以通过陇海线、包兰线等铁路联系华北、华东。

铁路沿线能源资源丰富、水果蔬菜等物产丰富;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国策的支持。

(答4点即可,若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或不可行:

乌鲁木齐、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距离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较远;相对成都,乌鲁木齐、兰州经济较为落后,国际铁路港腹地辐射力较弱;相对成都,乌鲁木齐、兰州人流、物流较小。

(若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