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970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docx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关系李廉0917210101艺术学院音教09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探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发受到重视.随着经济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一世纪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出现新的趋势。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初期的调查、呼吁和宣传阶段。

广大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就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做了大量调查,呼吁学校各级机构重视并开展健康心理教育,使国家、学校、家庭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选择的在少数学校尝试开展起步心理健康的辅导讲座,在国家教育部的关注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学校纷纷建立健康心理教育组织或机构,出版教育读物,进行系统的科研试验。

心理健康教育虽有20多年的历史,涌现了大量科研成果和有了一定经验积累。

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而不平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基本上是西方的,流派西方化,判断标准西方化,不可否认西方的这些基本理论和技术有其共性和普遍性,而判断标准必须考虑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民族的因素,完全套用西方的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而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兴未艾,主要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教育规模、城乡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展心理潜能,进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教学活动。

理论研究的薄弱,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形式缺乏规范。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出现新的特点和趋势,探求一种新的健康教育成为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的问题198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需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7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9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第一次以课程的标准形式规定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998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意见》;心理教育正式进入中小学教材,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要解决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

各省市相应颁布了相关规定,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要求。

不难看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主体的全面参与,国家也以行政手段鼓励规范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在规范、标准、内容、方法、途径、师资队伍、业务评估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

表现在:

政策法规不完善:

(1)各级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缺乏相应的办公经费政策。

(2)人员编制只有原则上的意见,缺乏政策性规定和落实。

(3)众多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仅凭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主观认识和意识支配等等。

在目标教育内容衔接和方法上,经常出现教材的重复、教育程度雷同。

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评估上,我认为,除了要有专职的教师和辅导员外,其他领导和教师都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专注本学科的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学校行政部门不应只重视德育方面的评优,一味追求升学率和成绩,更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的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及现状的了解和探讨,有助于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建议,在于抛砖引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订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逐步完善教育规范,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规律,有针对性的制定各个阶段教育的目标、内容,使之和其他文化课有效的衔接,方法上避免简单说教,而应采取多种形式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而不是为考试要成绩。

在教育途径上应多样化、种类多、增强时效性。

例如:

开展通讯、电话心理咨询,而不应固守课堂教学,配合网络辅导,开展课外体验的实践活动。

经常性地开展校园广播、讲座、聘请社会各行各业正反面人物,在各学课科教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和业务评定。

通过总结、评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检验教学效果,对好的学校、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局限院校,应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网络的建立和发展,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形成积极向上合力,教育信息的相互交流与反馈,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共同构成了德育的基本内容,抓住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收到双重教育的效果。

总之,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将朝着科学规范、有效、深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

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

韩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

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

郭沫若说: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

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2.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

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这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教育者应当努力了解一个人,看他在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的人,了解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平素的一切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

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

教师应多渠道地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知识层次,以及个人性格、特长、交往、爱好,等等,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中有数。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寓教于乐的敬业精神,更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认识学生,全面、全局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不能笼统地把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认为是相同的学生,而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教学过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运用是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学思维能力。

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心理学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

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非常必要。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增进了解、互相沟通,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但当前很多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尝试,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担心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这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尽量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自己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想法,同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安排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和他们保持交流、交换意见。

这样调动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远离父母、家庭,来校读书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都特别渴望得到关怀与爱护,尤其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强烈。

所以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最佳途径。

正确、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

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氛围。

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

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

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规划者、控制者适时调整整体目标,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而学是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要有一个主体来承载,学生即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所以学生永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到底。

教学方法不是孤立隔开的,很多时候一节课上教师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配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弥补缺点。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2]严长浩.开展互动教学提高《高分子化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