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825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docx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逐题解析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考试逐题解析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

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

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

是:

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

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

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

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

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

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

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

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城,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

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

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

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

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

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

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很多同外影评人都注意

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

自己的命运”。

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它将中国独特的

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自己可能不会成为科

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

显然,

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

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源自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现实。

沐浴

着时代的春风,中国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台的中央,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和美好。

(取材于钟声、李舫等人的文章)

1.下列成语用来形容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最准确的一

项是(2分)

A.异军突起B.厚积薄发C.与众不同D.翻天覆地

1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答案】B

【解析】

根据第二段“《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可以得出作者已对这部电

影进行了评价概括。

同时A项“异军突起”是比喻一支新力量突然出现,和题干“有

赖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不相符合;C项“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但题干

并没有把《流浪地球》和其他作品比较之意;D项“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但文中并没有推翻以往、完全改变的意思。

故选B。

2.下列词语在文中不是比喻文学艺术创作基础的一项是(2分)

..

A.土壤B.沃土C.广阔的天地D.时代的春风

【答案】C

【解析】

ABD项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都是给文艺创作提供的基础。

而C项“广阔的天地”在

第三段,主要说明电影“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感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创作基础无

关,故选C。

3.下列对“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流浪地球》产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

B.中国太空损索实现跨越式发展。

C.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后来居上。

D.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日益繁荣。

【答案】C

【解析】

A项在第二段第二句“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

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B项在第二段后半部“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

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D项在最后一段“中国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也促进

了科幻小说的繁荣”;而C项“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后来居上”于文无据,且不能与

《流浪地球》产生构成因果,故选C。

4.下列对电影《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智慧”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人类的想象力拓展到宇宙空间。

B.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全人类、宇宙契合。

C.传达了“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

D.中国独特的理念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答案】A

【解析】

A项“将人类的想象力拓展到宇宙空间”理念以往电影早已有之,并不是《流浪地球》

独有的体现的“中国智慧”。

材料二

现代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指出:

“几乎从所有科幻小说的简单定

义中,都可以读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现实主义推测,它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基础

2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之上。

”如果说基于时间的历史,所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那么,对于未

来的科学幻想,则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勇气和希望。

刘慈欣的文学著作《流浪

地球》为同名电影的叙事提供了扎实的文本基础,原著超凡的文本创意及其所具有的

民族性的人文精神,也为影片叙事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蕴含冒险与灾难元素的科幻电影,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

“太空飞船”,带它逃离即将毁灭的太阳系,这一故事创意本身就在视点与想象层面,

超越了一般好菜坞灾难科幻电影“人类文明终结论”的创作范式。

同时,以人的主体

能动性与创造力,以及个体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影片最核心的拯救视点。

携带地球

寻找新的家园,本身反映的就是植根于中国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情结与家园情怀,是

对好菜坞科幻电影最具影响的“文化与政治主题”“人类文明终结论”的超越。

正如美国文学研究家詹姆逊所言,“文化其实是讲故事”。

叙事是文化传承的重

要载体,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文化在发生作用。

因此,如何叙事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

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呼唤荚雄。

英雄与拯教在人类文

明的发展历史中,已然构成一种“绑定”的关系。

当“拯救”成为一种话语,甚至是

一种文化权力之时,如何“拯救”,以及为何而“拯救”,就在精神指向层面成为一

种文化的感召力量。

《流浪地球》的“中国式科幻”拯教策略,所表达的不是英雄对

故土、家园的抛弃,更不是“人类文明终结论”的悲观主义情绪,而是希望与自我牺

牲精神。

它有别于好莱坞电影的拯救视点,亲情构成了人物戏剧性行动的内驱力,智

慧和勇气在戏剧性进程中互为转化。

科学的智慧赋予勇气以理性和意志,而勇气则借

助科学的智慧彰显出极具创造性的力量。

这其中,面对木星所释放出的灾难性强大引

力,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与科学的智慧融为一体,超越了西方二元论

中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化不利为有利,化灾难性引力为拯救地球命运的反作用

力,显然是构成拯救行动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当代科幻电影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么其中既包括

了一定的科技实力,更包括蕴含着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文化软实力。

它需要利用语言

的社会化功能,有效地建构一个故事世界,更需要塑造饱满的人物,呈现出个体人物

的厚重感及其人性的光辉。

因为,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直接反映在对叙事命

题的意图表达与解释层面。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经指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

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取材于孙承健等人的文章)

5.下列对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叙事特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人类文明终结论”为创作范式。

B.以超级英雄拯救人类文明为拯救策略。

C.以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为文化内涵。

D.以塑造饱满的人物彰显人类的乐观与希望。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二第三和四段的内容,“塑造饱满的人物”“呈现人性光辉”是说当代科幻

电影所需要具备的,不是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的叙事特点。

3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6.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阐述了中国科幻作品的特点,且各有

侧重。

材料一侧重写___________,材料二侧重写__________。

(4分)

【答案】

材料一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发展与现实发展(科技发展)的关系。

(2分)

材料二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叙事特点(中国科幻作品叙事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总结区别。

材料一引出中心话题电影《流

浪地球》的影响力。

第二段着重写电影诞生的科技背景。

第三段着重写电影传递的理

念。

第四段以刘慈欣之口写电影的产生与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的关系。

材料二第一段写了刘慈欣的文学著作《流浪地球》超凡的文本创意和具有的民族性的

人文精神。

第二段着重介绍《流浪地球》的创作范式和其超越性。

第三段和第四段通

过对比《流浪地球》和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的不同,着重介绍了以《流浪地球》为代

表的中国科幻作品的叙事特点以及与民族精神信仰、文化内涵的关系。

7.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后,假如你观看科幻影片,请解说你将从哪些角度进行观赏。

(6分)

【答案】

关注影片反映的科技发展状况,关注影片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关注影片的叙事艺术

特点等(注:

无固定答案)。

【解析】

解答本题时有如下评分要点:

(1)角度明确(如:

关注影片反映的科技发展状况,

关注影片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关注影片的叙事艺术特点),3分;

(2)解说合理,

3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

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

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

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

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

4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

臣者二:

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

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

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

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

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取材于(礼记·学记))

【注释】①扦(hàn)格:

互相抵触。

②燕:

通“宴”,娱乐。

③辟:

邪僻,不正派。

④尸:

架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豫:

预防

B.故君子之教喻也喻:

开导

C.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

长处

D.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

尊敬

【答案】C

【解析】

A选项译为“在错误未发生前就加以禁止,叫做预防”;B选项译为“所以说老师的

教学就是启发开导”;C选项译为“教育,就是发扬学生的优点而纠正学生的过

失。

”,其中本选项通过推断可知“长善救失”一词为ABAB式的词,“长”和“救”

词性应相同,不可能是C选项中“长处”之意。

D选项译为“大凡学习,尊重教师是

难以做到的”。

故选C。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杂乱施教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

C.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

D.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对善于学习的人而言,老师安闲而他自己加倍努力,老师会因此显得平庸

【答案】D

【解析】

D选项“师逸而功倍”一句,其中“功倍”一词我们在此前学习中曾多次见过,为

“功效加倍”之意,与D所给含义完全不符,可知D错。

10.判新下列句中加点“道”字所属的义项,将其所在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下表对应

的空格中。

(3分)

5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②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义项

(1)道理、学说

(2)途径、方法(3)谈论(4)引导

序号

【答案】

义项

(1)道理、学说

(2)途径、方法(3)谈论(4)引导

序号②

【解析】

④①

本题目后两个小空由于是课内的知识,判断难度相对较低,为④和①;前两空迷惑性

较强。

第一空需要明晰“师严——道尊——民知敬学”的逻辑,可知“道尊”的“道”

应为“道理、学说”;第二空“用兵之道”相应的含义也就不难判断了,为“途径、

方法”,翻译为“用兵的途径、方法”。

11.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并分别写出它们在文中的喻意。

(4分)

①玉不琢,不成器

②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答案】

①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人不通过反复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

②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

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

【解析】

本题目相对此前多数纯翻译题目有很大变化,除了要理解所给语句本身的含义之外,

还需要能够知晓所给语句用于此处的具体寓意,就要求学生真的能够通过对文章的

阅读得到文章主旨,抓住逻辑和用法来得分。

12.请根据文中的“学之道”和“教之道”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11分)

(1)学者有“四失”,即多、寡、易、止。

请根据文意及你的学习体验,用四字

词语概括“寡”“止”所导致的后果,并填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

(2分)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多则囫囵吞枣;或失则寡,寡则①;或

失则易,易则浅尝辄止;或失则止,止则②。

(2)善教者有诸多好的教学方法,请概括其中四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4分)

(3)连接材料中的子路是否是个“善问者”?

请根据上文最后一段相关内容加以

分析。

(5分)

链接材料:

子路问君子。

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

人。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6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答案】

(1)①见识浅陋②半途而废(意思对即可)

(2)预见学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握教育契机,适时而教;循序施教;组织学

生互相切磋;善于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善于答问。

(3)本题目两个方向均可,但需注意观点明确,尤其需要注意原文最后一段和链接

材料之间的联系,分析时紧扣两段文字主旨。

【解析】

本题目主要考察的还是孩子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的文字占比越高,相应

能够整理出的正确答案条目就越多。

此外需要有分条概括的意识,确保不遗漏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共13分)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①欻(xū):

忽然。

②潨(cóng):

急流。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鯨。

【答案】C

【解析】

7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C选项通过“天山”“笛”“柳”等意象,可以推断出该项为边塞诗;ABD三项根据

诗歌内容可推断出为山水诗,同时本次赏析的诗歌也为山水诗,因此本题选C项。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

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

(4分)

【答案】

示例一:

“挂流”二句。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瀑布的纵横之势。

初看以为银河从九天垂落,河水

从云天高处半洒而下。

诗人先点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生动形象的写

出了庐山瀑布的壮美阔大的特点。

示例二:

“海风”二句全从作者幻觉而出,以烘托手法来刻画瀑布的雄奇壮伟。

诗人说这从天

而降的瀑布连海上飓风也吹它不断,假如时值皓月当天,则照在瀑布上便成为一片空

明,与月光浑融为一。

有此二句,则上文的“雄”“壮”二字就不是概念化的了。

四句用透过一层的写法以传瀑布之神,用笔虽虚,却使瀑布更为形象化了。

【解析】

诗话的意思是对诗歌进行简练中肯的点评,实际上就是对诗句进行整体的赏析,我们

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入手即可。

评分要点:

点评中肯3分,评析简练1分。

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

以《望声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

人山水诗的风格。

(6分)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案】

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

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

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

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山水诗歌的飘逸之风。

同时想象丰富,奇

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

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

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

富新鲜的感受,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解析】

8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明确李白和王维两位诗人的山水田园的诗歌风格,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需要大家

注意的是解释诗歌的语言要优美。

评分要点:

比较风格准确2分,结合诗句恰当2

分,分析合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7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木欣欣以向荣,①”

的佳木清泉,更寄寓着诗人的万般情思。

王羲之与友雅集兰亭,于“②,

③”“清流激湍”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④,不尽

长江滚滚来”,悲情汹涌;苏轼纵一苇于赤壁,赏东山月,观“白露横江,⑤”,

超然洒脱;毛泽东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⑥,⑦激

荡似火豪情。

青山缘水,不仅是自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答案】

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崇山峻岭③茂林修竹④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水光接天⑥漫江碧透⑦百舸争流

(7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

瓦浪如海

①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

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

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

波,直涌到天边。

②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做着色彩鲜明的对比。

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

语沧桑,力量沉稳。

它似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

云之下。

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建筑师张永和先生,对这样的鱼鳞瓦太熟悉不过,他说:

“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

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

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打破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绿色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

而只有向天际展开的灰色瓦浪,才会让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拥有力量;

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才会显示出自己的

力量。

③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

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

那时候

成片成片的四合院【甲】(占有/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

这一片如海的瓦浪,它所

显示出的色彩和力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

④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

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

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

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

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9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1对1联合出品

⑤那时候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

老北京

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

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儿,那是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

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

我们成天踩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