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调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798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先争优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先争优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先争优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先争优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先争优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先争优调研.docx

《创先争优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先争优调研.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先争优调研.docx

创先争优调研

创先争优在农村的答案

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在金秋收获的季节里,区委组织部围绕固本强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这个课题,深入全区17个行政村进行调研。

走在乡村的大道上,麦浪滚滚,绿色的田野结出丰硕的果实,令人心旷神怡,内心充满着无限的喜悦——又是一个好年景、丰收年。

走进村屯,看到的是整洁的水泥路和绿树花草。

大团村庆祝老年节,人们在文化广场欢歌笑语。

与村干部交谈,更让我们感到兴奋和震憾:

这几年打了几眼井、改造了自来水、修了多长的道、上了几家企业、特色产业链怎样延长。

有的还拿出图纸,作好了新村规划……村党组织为老百姓办的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特别是想事、干事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在有的村里,一唠就是两个多小时,时不常拿出计算器按数、算账。

联想到这次下来的目的,使我们感悟到:

什么叫创先争优?

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环境美好,是村级党组织创先争优的最好注解。

(一)

致富带头人群体,成为农村发展、百姓致富的关键。

俗话说“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这里的核心是有一个好的“领头羊”。

调查分析,17个村党组织书记中,经济型能人比例在80%以上。

他们当中,有的办过企业、有的做过“买卖”,还有的很会抢抓机遇向上争取项目。

他们凭借着市场经济的头脑、追赶跨越的意识、恪守致富一方百姓的“天职”,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象演绎“蛇吞象”故事、打造丹江第一村的大湾村隋秀海、在全市农村中第一家创办村级工业园区的乜河村刘明远,也有在全市首家办起村级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兴隆村张占军、借助江南开发建市场,划地为牢,规划建设新村的中乜河村高润通、下乜河村张瑞荣、江南村文成德,还有建设全省最大“五味子基地”东胜村朱相军。

特别是在全国、全省、全市产生重大影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大团村刘春利等。

全区有5人被评为市级优秀书记,比例占17个村书记的29%,并上挂区委、人大、政协和兴隆镇进班子。

这是静态分析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动态看,一串串数字、一件件实例更能说明问题。

地处偏僻、山高陡坡、没有发展优势的岭东村,这几年在2000亩地里搞起了粘玉米。

书记赵金田带头入股20万,成立了粘玉米经济合作社。

实行绿色种植、订单收购、冷冻仓储、反季销售一条龙。

仅此一项,每年村里就能净挣7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超万元。

四年翻了三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路。

还有一个现象也很特别。

这个村由于家家种粘玉米,加上种青储食料给大湾奶牛场,村民一年到头忙的有奔头。

这说明:

这个村选准了一条好的致富路子。

因此,这个村没有外出打工的,与其他村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村民对村党支部很拥护,形象地把赵金田比喻为“带领我们把耕田变成金田的人”。

在岭东村的启发下,2008年迎门山村党支部书记张传银带头入股100万,联合53户村民成立了“粘玉米”股份合作社。

兴建冷库,扩大种植面积,红红火火搞起了粘玉米生产加工和销售。

张传银高兴的对我们说,“种粘玉米我们这得天独厚。

牡丹峰山青水绿没有污染,加上黑油油的土地,连粪都不用上,还能卖上好价钱。

人均纯收入去年是8500元,今年超万元不成问题。

”跃进村党支部副书记肖红胜,把74户蔬菜大棚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全程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五统一”:

统一购买种子、农药、收购、销售和培训。

去年,这个合作社经销蔬菜6000吨(其中出口2000多吨),销售额达720万元,村民穆喜良家里的8个大棚,纯收入近10万元。

正是有了这样一大批素质优良的致富带头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稳定,才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党在农村的“基石”更为牢固。

从百姓最为盼望的事情做起,靠为民办实事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包括自来水改造、打井、修路和村屯绿化、美化。

特别是借助国家通村公路好政策,一些村的道路实现了硬化,大大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这次我们下去欣喜的看到,一些村立足大干快上,掀起了修路、美化村屯的热潮。

墙上挂的是村屯建设规划图、手里拿的是工程进度表、地上摆的是水泥搅拌机、忙的是抢工期抓进度,一片繁忙景象。

尽管东胜村是个只有370户、1000多口人的朝鲜族小型村,但去韩国打工的就有360人,占总人口的36%,占劳动力的93%。

一年一人按纯挣5万元计算,一年就能拿回1800万元,最长的在韩国打工有20多年。

村党支部根据这一实际,实行土地村里集中管理、集中发包、集中替村民收租金,保证外出打工的村民土地不荒废,外包土地收入不减少,使他们安心在国外打工挣钱。

如今,老百姓富了,村党支部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规划打井、改水、修路和村屯美化。

过去,中心村只有一眼深井,晚上水抽出来,早晨一层水锈。

水质不好,急待解决。

去年,在市民委的大力支持下,筹资21万元,在村外打了一眼深井,加上山里泉水,重新铺设管道5000多延长米,清澈泉水进入了每家每户。

村民每人一个月只交2元钱,村里每年电费补贴就拿出1万元。

今年,又展开了村屯道路建设。

投资183万元,其中国家补贴103万,村里匹配79.3万元。

“十一”前,总长度6.1公里的3条主干道、30条巷道将在三个自然屯全覆盖。

桥头、东村、胜利等村,也在抢抓机遇,加速推进村屯基础建设。

据调查统计,近年来全区17个村,仅打井、改水投入就有500多万元;修村路67.6延长米,村里匹配900多万元。

这样的投入,在集体经济富裕的村里显得容易一些,但在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千方百计在努力,并且做到了,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村级活动场所配套建设提档升级,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搭设了平台。

桥头村过去办公室和活动室比较简单,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并且与一户生产企业同在一个院,既不安全,老百姓办事和活动也不方便。

今年,村里投资48.5万元,新购置一个占地780平方米、使用面积370平方米的民宅,光村民学习活动室就有210平方米,成为村级活动场所“六位一体”建设的新样板。

目前,全区17个村中,村级活动场所面积最大的有2000平方米,最小的也在120平方米。

象大湾、乜河、下乜河、江南、河西村都是二层楼,活动场所配套运行。

道好了,房有了,一些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继今年大团“村民文化休闲广场”建成后,胜利、迎门山、东胜、小团、河西等村正在规划兴建村民文化广场。

当走进迎门山村,看到占地2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的场地已平整完,预算27.6万。

当我们问资金怎么解决?

党支部书记张传银跟我们算了两笔帐:

去年,被列入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全省100个,东安区唯一),奖了20万;市民政局包扶“革命老区”给了10万。

金日成抗日谍报组曾设在迎门山。

因此,他们把广场的名字叫“红色广场”。

河西村筹资10万元,2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今年“十一”就可投入使用,连健身器材都买好了。

村里有50多人的施工队,一年能挣10多万元。

看来,建广场的钱不成问题了。

从建设文化广场的背后,可以看出四个问题:

一是村党支部书记有头脑,研究项目争取资金。

二是挖掘历史文化,争得上级支持。

三是村民文化生活的品质提高了。

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档提速,横片村借助江南开发大手笔规划发展。

下乜河村2000年创下了全市农村“奇迹”。

没用一分钱贷款,春天动工,10月1日就把3.1万平方米的综合大楼整起来了。

光大市场就有3100平方米,一年收摊位费30多万。

当我们问村党支部书记张瑞荣今年打算干点啥时,他很兴奋。

拿出坐落在一中北侧“东居华庭”小区建设规划图给我们看,位置很好,也很漂亮。

3栋高层、9栋多层,环抱在青山绿水之中。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

“钱从哪里来?

”“江南开发土地补偿+村集体积累+预售款,就差不多了。

目前,手续已批完,今年打桩,明年峻工。

”张书记又跟我们说,“由于江南开发,全村560户村民,有200多户住在地里的‘看护房’。

当时国家土地补偿给了些钱,老百姓不买房,可现在想买房价高,又买不起。

这个小区峻工后,没房的村民就可住上楼了,只交成本价,不能让他们掉队。

江南村有600多户村民,江南开发已动迁了550户。

今年,按市政府要求,剩下50户也要动迁。

这样,这个村的民宅将归零。

建设新村,迫在眉睫。

“江南朝鲜民族新区”,立项审批已完成,投资2个亿。

明年,12栋(高层4栋、多层8栋)高楼将拔地而起,600户村民将喜迁新居。

还是位于江南开发区内的中乜河村,全村847户,几年动迁就剩8户了。

2005年村里投资160万,兴建“望园小区”,一期安置动迁村民150户,二期93户,村民有了新家。

心里装着百姓,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这里的党旗就鲜红,老百姓就跟党走、就拥护你。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们调研的重点,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重要物质基础。

从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轨迹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工业强村富民。

村里固定资产超亿元的有大湾、乜河两个村,分别达到3.6亿和一个多亿。

尽管这两个村有这样的“身价”,但还不“满足”。

去年10月,大湾村投资2500万元,新建1.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

退市进区,把木工机械厂搬到村里工业园区。

占地9.5万平方米的老厂将成为该村集体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今年,又谋划建设万米农业生态园和万头种猪厂。

乜河村今年又投资280万元,新建一栋36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最大限度满足“康师傅纯净水”生产扩能需求。

这样,村里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总数达到7栋。

二是建市场增加积累。

中乜河、下乜河两个村的家俱和综合市场,每年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并且是长线、稳定的收入。

三是创办村级房地产开发公司。

兴隆村2008年开发建设“悦兴花园”小区,总投资630万元,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仅这个项目,村里就能挣800多万。

村级搞房地产开发,应该说创下了全市农村之最。

还有前边提到的西村也有自己的施工队,一年也能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四是盘活资产上增量。

象大团、小团、胜利、中乜河、下乜河、河西、西村等村,通过改造厂房、招商引企,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目前,大湾、乜河、下乜河、江南、兴隆、桥头6个村,实行了村民养老补贴制度。

60岁以上老人,每月最高的可拿到810元,少的也在300多元。

不仅如此,桥头村还为50岁以上村民上了意外伤害险。

也就是说,现在的农民跟城里人一样了,老有所养,没有后顾之忧。

几天的调查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有两条:

村里有一个好的致富带头人,就能走出一条或几条好的致富路子,农民就能得到实惠;致富带头人成为群体,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子就会迈得更快。

(二)

走在乡间的路上,被全区村级党组织心系百姓、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所感染,同时也使我们感悟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干部素质不适应。

前面已分析过,有10%左右的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不够适应。

有的固守田园,发展经济少点子,少路子,农民致富的步子迈得不快。

全区92名村干部中,50岁以上的占32%,初中文化以下的占47%。

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跳“光杆舞”,后继乏人,整体战斗力不强。

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据调查统计,17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积累的8个村,积累总额为1.7亿多元;有3个村既无积累又无外债;负债的有6个村,总额达3000多万元。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集体经济实力好点的村,干部精气神足,发展路数广,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

而村级经济薄弱村,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三是党员作用不突出。

突出表现是党员队伍老化。

全区633名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只有111名,占17.5%,而60岁以上的有146名,却占23.1%。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90名,占30%。

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443名,占70%。

同时,我们也深切地感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一些有一技之长、年轻力壮的农民,离土离乡外出打工。

这样给党员队伍建设带来两个问题:

一个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再一个是发展党员青黄不接。

在村里大都是年龄较大的党员,致使“双带”作用难发挥。

四是工作落实不到位。

尽管这些年来,无论中央,还是省、市、区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都出台了不少制度,应该说比较配套,包括“三级联创”、“先锋工程”、“创先争优”等长效机制抓得也比较紧。

但在实际当中,有的管党意识不够强,有的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够好,有的落实得也不够。

一般化的打法多,有特色、有影响、有震动的典型少。

典型群体建设问题需引起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急需加强。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长期而艰巨。

特别是在新一轮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发展的大潮中,各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

我区村级党组织建设如何与时俱进,勇站时代潮头,加快强村富民步伐?

是我们此次调查思考最多的。

1、校正思路,建设“三人”致富群体。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20多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特别是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税的取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给乡村干部调整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课题:

这就是工作路数,要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在这个历史性转变中,加快致富带头人、流通领域经济人和科技明白人队伍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这里,有三条需要把握:

一是换脑子。

打破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树立大发展、快发展的新观念。

二是搞规划。

紧紧抓住市委提出“两权一化”(城区放权、乡镇扩权、农村社区化)的有利契机,迅速作出反映,深入进行研究,科学搞好规划,整合各种资源,打捆运行,大胆尝试,使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跨越,成为全市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实践者和排头兵。

三是提素质。

通过外出考察、培训学习、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措施,尽快提升乡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切实解决一些乡村干部能力不适应、想服务不会服务、甚至迈不开步的问题。

2、科学发展,走好“三型”强村富民之路。

一是打造工业强村型。

抢抓江南开发的机遇,做活土地这篇大文章。

要像大湾、乜河、兴隆村那样,项目向园区集中,在外缘经济带上创办工业园区,走出一条农村工业化的路子。

二是打造服务城市型。

中郊的岭东、河西、跃进、胜利等村,要立足服务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集约经营,规模增效。

同时,要主动跟企业、单位、市民对接。

在这方面,小团村已有了想法。

打算从村民手中反包土地,村里统一管理,按照对接人的要求规范种植,打造诚信品牌,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的路子。

三是打造观光旅游型。

远郊的东村、迎门山等牡丹峰沿线的村,要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观光休闲农业带,加快“生态走廊”建设。

在这方面,大湾村捷足先登,有了行动。

万米“生态园”正在加紧推进,不久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市农村的又一新“亮点”。

通过打造“三型”,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有钱”服务的问题。

3、抓镇促村,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三力”。

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

“龙头”作用怎样,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稳定和农民致富。

因此,必须强化班子自身建设,增强管党意识,带头转轨变型。

特别是要借助江南开发和新农村、新林区建设的有力契机,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滚动式发展,力求见到实效。

这条是个硬任务,也是考核班子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以“先锋工程”为载体,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企业里、建在协会中,做实“建争带”,充分发挥党员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创先争优中的主力军作用。

同时,要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形成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4、干事创业,建立起“三条”激励保障新机制。

一是建立村书记激励保障新机制。

优秀村书记乡镇招录公务员优先考虑。

对上挂到区委、人大、政协和兴隆镇班子的5名市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要加强管理,让他们积极参与“三农”问题决策,使他们在更高一个层次锻炼提高。

探索《东安区村党组织书记离任补贴办法》,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干事创业,一心为民的积极性保护好、作用发挥好,后顾之忧保障好。

二是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奖新机制。

对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民致富奔小康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村书记和村干部实行重奖。

同时,探索从村级集体经济新增税收中,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村里,作为发展基金。

三是建立村干部绩效考评新机制。

依据任职三年目标和年度任务,实行承诺制,动态管理,一年一考核。

年底算盘一响,不行就换队长。

决不能等三年任期,也决不能因人误事。

因为,“村官”的背后,是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