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679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docx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

 

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

1.现象:

(1)把路面结构直接铺筑在未经压实的土路床上。

(2)虽经压实,但不控制或不认真控制其压实度、纵、横断高程、平整度和碾压宽度。

2.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技术素质低,不了解不做土路床的危害。

(2)施工单位有意偷工减序,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3)只顾工程进度,不顾工程质量。

3.危害:

(1)不经压实的土路床,等于路面结构铺筑在软地基上.其软基有较大的空隙,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的水分积聚,软土基中会充人大量水分,使土基稳定性降低,支承不住路面结构,路面将出现早期变形破坏。

(2)不作土路床工序,便不能及时发现土质不良的软弱土基或含水量过大的土层,当做上面结构层时,“弹簧”现象反射上来,会造成结构层大面积返工。

(3)不控制土路床的纵、横断面高程,光控制其上结构层的高程,将不能保证结构层的设计厚度,会出现薄厚不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薄弱部分,会出现过早破坏。

(4)不控制土路床的平整度,虽经碾压,但凹凸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属于疙瘩坑表面,密实度会不均匀,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这种状况会反射到路面结构层上来,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

如图1-2-3所示。

4.治理方法:

(1)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单位或人员应进行培训,施工时作好工序技术交底。

(2)要按照路床工序的要求,在控制中线高程(±20mm)、横断高程(±20mm,且横坡不大于±0.3%)、平整度(10mm)的基础上,填方路段路床向下0~80cm范围内,挖方路段路床向下0~30cm范围内要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5%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要达到98%)。

(3)路床工序中的密实度项目和路面各结构层一样是主要检查项目(即带△项目),不作土路床工序等于密实度合格率为0,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方法判定应属不合格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土路床工序的质量控制。

(二)土路床的压实宽度不到位

1.现象:

路床的碾压宽度普遍或局部小于路面结构宽度。

2.原因分析:

边线控制不准,或边线桩丢失、移位、修整和碾压失去依据。

3.危害:

土路床的碾压宽度窄于路面结构宽度,路面结构的边缘座落在软基上。

当软基较干燥时有一定的支承力,结构层能成活,当软基受雨水浸透或冬春水分集聚,土基失去稳定性时.路边将下沉造成掰边。

4.治理方法:

(1)不论是填土路段填筑路基时,还是挖方路段.开挖路槽时,测量人员应将边线桩测设准确,随时检查桩位是否有变动,如有遗失或移位,应及时补桩或纠正桩位。

(2)路床碾压边线应超出路面结构宽度(包括道牙基础宽度)每侧不得小于10cm。

(三)土路床的干碾压

1.现象:

在干燥季节,施作土路床工序过程中,水分蒸发较快,在路床压实深度内的土层干燥,不洒水或只表面洒水,路床压实层达不到最佳密实度。

2.原因分析:

(1)忽视土路床密实度的重要性或强调水源困难或强调洒水设备不足。

(2)有意(明知)或无意(不理解)违章操作。

3.危害:

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经受不住车辆荷载的考验,缩短路面结构的寿命,出现早期龟裂损坏。

4.治理方法:

(1)教育施工人员理解路床土层密实度对结构层稳定性的重要性。

(2)如果路床土层干燥,应实行洒水翻拌的方法,直至路床土层(0~30cm)全部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再行碾压。

(四)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

1.现象:

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原因分析:

(1)在挖方路槽开挖后,降雨,雨水浸人路床松土层。

(2)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浅层滞水渗人路床土层。

(3)填方路基路床土层填人过湿土或受雨水浸泡。

(4)路床土层内含有粘性较大的翻浆土(该种土保水性强渗透性差)。

3.危害:

路床土层中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部分会出现“弹簧”现象,达不到要求密实度,影响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

造成路面基层结构难于碾压密实。

4.治理方法:

(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

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好土。

(五)路床土层含有有机物质

1.现象:

路床土层内含有树根、杂草、垃圾等有机物质,未予清除。

2.原因分析:

(1)路床上层部位正处在被伐树木或其附近,枝、须根未清除。

(2)路床土层部位正处在被填垫过的含有机杂物的永碴土或垃圾土。

3.危害:

在路床土层中的有机物质,长期处在潮湿状态下就会腐烂,形成土体中的空洞,失去对路面结构层的支承力,使路面结构沉陷变形。

4.治理方法:

不论是填方路床还是挖方路槽土层中不应含有任何有机物质,如土路床处于含有机物的永碴土或垃圾土土层应换填好土;如有少量树根、杂草、木块等有机物应清除干净。

(一)砂砾层级配质量差

1.现象:

砾石颗粒过多过大,即含有直径大于10cm的超大巨粒卵石或砂粒过多。

2.原因分析:

因为不是人工掺拌的级配,而是天然级配,料源质量差。

3.危害:

“级配”就意味着大小颗粒相匹配,小一级的颗粒填充大一级颗粒的空隙,使颗粒间嵌挤紧密、空隙率小、密度高、稳定性好,如果过大或过小的颗粒过多,空隙率将增大、嵌挤力小,稳定性差,密度低。

4.治理方法:

应以人工级配砂砾代替天然级配砂砾做结构层,其级配标准如表1-3-4所示。

应按表1-3-4标准作筛分试验,合格后再使用。

(二)砂砾层含泥量大

1.现象:

在洒水后碾压过程中表面泛泥并有严重裂纹出现。

2.原因分析:

在天然级配砂砾里含泥(小于0.074mm的颗粒)量大于砂(小于5mm颗粒)重的10%。

3.危害:

含泥量大,即小于0.074mm的颗粒过多,它起了分隔粗集料的作用,集料间嵌挤能力降低,强度差。

同时含泥量大,液限及塑性指数增大(即遇水变软)水稳定性差,强度低。

4.治理方法:

采用人工级配,把小于0.074mm的土颗粒筛去。

或经试验含泥量大于砂重10%的级配砂砾,不准使用。

(三)砂砾层碾压不足

1.现象:

(1)砂砾层表面严重轮迹、起皮、压不成板状。

(2)砂砾层表面松散,有规律裂纹。

(3)砂砾层表面无异常.经试验不够密度。

2.原因分析:

(1)砂砾摊铺虚厚超过规定厚度。

(2)碾压砂砾层的机械碾压功能过小。

(3)砂砾层的碾压遍数不够。

3.危害:

砂砾层不能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密实的板状结构。

这样的结构层分散荷载的能力差。

4.治理方法:

(1)按规定压实厚度10~20cm摊铺压实,超过规定厚时,分两层摊铺、碾压。

(2)将碾压功能小的机械换为符合碾压厚度的机械或改用振动碾。

(3)对碾压不够的砂砾层,增加碾压遍数,追加碾压密度。

(四)砂砾层级配不均匀

1.现象:

粗(砾石)细(砂)料集中,摊铺后,造成梅花(砾石集中)砂窝(砂粒集中)现象。

2.原因分析:

由于卸车和机械摊铺,使粗细料离析。

3.危害:

粗细料离析的级配砂砾,梅花部分空隙率大,不密实,嵌挤力小;砂窝部分,松散,不稳定,路面铺筑在这样的底层上,易造成变形.损坏。

4.治理方法:

在摊铺过程中应将粗细料掺拌均匀,无粗细料分离现象。

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梅花砂窝,切不可用砂(对梅花)或砾石(对砂窝)覆盖,应将梅花、砂窝分别挖出,掺人砂或砾石翻拌.达到级配均匀,致密。

碎石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碎石材质不合格

1.现象:

(1)材质软、强度低。

(2)粒径偏小,块体无棱角。

(3)偏平细长颗粒多。

(4)材料不洁净,有风化颗粒.含土和其他杂质。

2.原因分析:

(1)料源选择不当.材料未经强度试验和外观检验,即进场使用。

(2)材料倒运次数过多或存放时被车辆走轧,棱角被碰撞掉。

(3)材料存放污染,又不过筛。

3.危害:

材质软,易轧碎。

材质规格不合格或含有杂物,形不成嵌挤密实的基层。

碾压面层时,易搓动,裂纹,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

4.治理方法:

注意把住进料质量关。

材料应该选择质地坚韧、耐磨的轧碎花岗石或石灰石。

材料要有合格证明或经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碎石形状应是多棱角块体,清洁无土,不含石粉及风化杂质;并符合如下技术要求及规格:

(1)抗压强度大于80MPa。

(2)软弱颗粒含量小于5%。

(3)含泥量小于2%。

(4)扁平细长(1:

2)颗粒含量小于20%。

(5)规格应为3~7cm。

(二)干碾压

1.现象:

碾压时。

不洒水或洒水量小,于碾压。

2.原因分析:

不懂操作或违犯操作规程,图省工省事,不顾质量。

3.危害:

碎石在干燥状态下碾压,在未达到规定碾压遍数时,石料已有碾碎,则不敢多压,在轮迹明显,嵌挤不紧密状态下完成工序。

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

4.治理方法:

要按操作规程要求的规定碾压。

(1)石料摊铺平整后,先进行稳压,即用6~8t(或8~10t)两轮压路机由路边向路中稳压两遍后。

要洒水2~2.5kg/mz,以后随压随打水花,用水量约lkg/m2保持石料湿润.减小摩阻力。

(2)碾压成活阶段:

用12~15t三轮压路机,在碾压至设计密度的全过程中均需随压随打水花,总用水量12~14kf/m2。

(3)撒布嵌缝料前;也要洒水。

嵌缝料在碾压2~3遍即要洒水一次,每次不大于lkg/m2。

(4)碎石基层成活后仍需在湿润状态下养生。

(三)嵌缝工序质量差

1.现象:

(1)嵌缝料规格偏小。

(2)撒布过多或过少或撒布不均,不加扫墁,局部有浮料,局部又无料。

2.原因分析:

(1)进料不把关,规格不对。

(2)撒料工序违犯操作规程.粗制滥造。

3.危害:

(1)嵌缝料规格小于3~7cm碎石的缝隙,再加上扫墁不匀.局部无料,又局部壅堆。

不易将碎石空隙嵌紧,这样将降低碎石的稳定性。

(2)未填满碎石空隙,浪费沥青混合料。

(3)浮料拥堆,使面层沥青混合料与碎石基层粘结不紧,易搓动揭皮。

4.治理方法:

(1)严把进料关,其嵌缝料规格应为1.5~2.5cm小碎石,应清洁无土,无石粉,无杂物。

(2)按0.5m3/100m2撒布,不能省略扫墁工序,一定切实扫墁均匀,嵌缝严密,嵌缝料不得浮于表面或聚集形成一层。

石灰土基层(垫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石灰土强度的形成原理,是在粉碎的土料中掺人适量的具有一定细度的石灰,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后。

既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力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石灰土的强度。

灰和土发生系列相互作用,形成板体,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

但是由于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出现了下述诸多通病。

(一)搅拌不均匀

1.现象:

石灰和土掺和后搅拌遍数不够,色泽呈花白现象。

有的局部无灰,有的局部石灰成团。

更有甚者,不加搅拌,一层灰一层土,成夹馅“蒸饼”。

2.原因分析:

(1)原北京市政局规程规定,石灰土人工搅拌7~8遍,1976年修订规程规定搅拌不少于3遍,就是这个数也做不到,总之,拌和遍数不够。

(2)无强制搅拌设备,靠人工,费时费力。

加上管理不严,便不顾质量,粗制滥造,搅拌费力,不愿多拌。

3.危害:

石灰土的结硬原理,是通过石灰的活性(石灰中含有的CaO和MgO)与土料中的离子进行交换,改变了土的性质(分散性、湿坍性、粘附性、膨胀性),使土的结合水膜减薄,提高了土的水稳定性。

石灰(Ca(OH)2)吸收空气中的碳酸气,形成碳酸钙,石灰中的胶体逐渐结晶,石灰与土中活性的氧化硅(SiO2)和氧化铝(A12O3)的化学反应,生成硅酸钙和铝酸钙,使石灰和土的混合体逐渐结硬等物理化学作用,均需要石灰颗粒与土颗粒均匀掺和在一起才能完成。

如果掺和不均,灰是灰,土是土,土与灰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不完全,石灰土的强度将达不到设计强度。

4.治理方法:

按施工技术规程的规定:

人工搅拌:

(1)将备好的土与石灰按计算好的比例分层交叠堆在拌和场地上;

(2)对锹翻拌三遍.要求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花白现象。

土干时随拌随打水花。

加水多少。

以最佳含水量控制。

机械搅拌:

方法很多,有用平地机搅拌,专用灰土拌和机搅拌。

农用犁耙搅拌。

不管用什么方法就地搅拌,都应严格按规程操作.保证均匀度、结构厚度、最佳含水量。

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工厂化强制搅拌。

(二)石灰土厚度不够

1.现象:

石灰土达不到设计厚度,特别是人行道石灰土基层表现尤为突出,造成小方砖步道下沉变形。

2.原因分析:

(1)省略了路床工序,对土路床的密实度、纵横断高程、平整度、宽度指标未予控制。

(2)不做土路床.就地翻拌,遇土软时,翻拌深度就深,灰土层厚,遇土硬时,翻拌深度就浅,灰土层就薄。

3.危害:

石灰土基层的厚度不均匀,承载能力大小不同,薄弱部位极易损坏,特别是人行道石灰土基层,北京的常规设计厚度是15cm,但常发现有3cm、5cm厚的,所以一经投入使用,立即出现沉陷变形,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4.治理方法:

要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所规定的土路床工序,控制土路床的纵横断高程、平整度、宽度、密实度。

在这个基础上再按

(一)“搅拌不均”通病的治理方法,搅拌、摊铺石灰土,灰土层厚就能保证均匀。

(三)掺灰不计量或计量不准

1.现象:

在石灰土掺拌过程中,加灰随意性较强,不认真对土、灰的松干容重进行试验计算。

或虽有计量只是粗略体积比。

2.原因分析:

(1)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了解剂量是直接影响着灰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2)管理人员未经试验计算或虽经试验计算但对操作者交底不清。

3.危害:

在生产实践中.石灰剂量应不低于6%.不高于18%,如果计量不准,低于6%或高于18%都会使灰土强度降低。

4.治理方法:

石灰土的石灰剂量.是按熟石灰占灰土的总干重的百分率计算。

经济实用的剂量是10%~14%。

北京地区石灰土结构层的含灰剂量通常采用12%,石灰处理土基通常采用9%。

要取得准确的剂量,就应经过试验,取得如表1-3-7“石灰体积和质量换算表”的数据。

如果无试验资料,12%石灰土,压实厚度15cm。

以人工上土为例.土松铺22~24cm,石灰松铺6cm;压实厚度20cm,土松铺30~32cm,石灰松铺8cm。

按上述土、灰厚度比例关系.大致是4:

1,如果是石灰处理土基15cm(实厚),加灰6%,那么石灰松铺厚度便是3cm。

如果9%,松铺厚度便是4.5cm。

(四)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低

1.现象:

石灰经试验氧化钙和氧化镁活性氧化物含量低于60%的Ⅲ级灰标准。

特别是当前市政工程上大量使用的袋装生石灰粉.发现不少低于Ⅲ级灰标准,灰中含有大量非活性的生石灰面粉。

2.原因分析:

(1)购进的是劣质石灰或劣质生石灰粉。

(2)石灰存放时间过长,失效。

3.危害:

石灰土强度的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属于内因的有土质、灰质、石灰剂量、含水量与密实度等。

属于外因的有时间、温度、湿度与机械压实及行车作用等。

石灰的等级愈高.其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也就愈高,在同样石灰剂量下.对土的稳定效果就愈好。

石灰的细度愈大.其比表面也就愈大,在同样剂量的条件下与土颗粒发生的作用也就愈充分,强度形成的也就愈大。

当石灰等级低于Ⅲ级,或石灰存放时问过长,石灰中的活性氧化物含量将大大降低,所起的作用类同于降低石灰土中石灰剂量的作用,使石灰土的板体作用削弱。

劣质灰往往细度偏小,弱化了石灰与土粒所发生的一系列作用,使石灰土的强度增长缓慢。

因此,如果石灰的活性氧化物含量低,用其所拌制的石灰土就达不到规定配比要求的强度。

4.治理方法:

(1)要采用不低于Ⅲ级标准的石灰。

(2)对新购进的或存放过久的石灰要进行活性氧化物含量试验。

(3)如经试验低于Ⅲ级灰标准,可根据活性氧化物含量提高石灰剂量。

(4)要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一般生产后的石灰不迟于3个月内投入使用。

(五)消解石灰不过筛

1.现象:

将含有尚未消解彻底的石灰块和慢化石灰块直接掺入土料,不过筛。

2.原因分析:

图省工,违反操作规程。

3.危害:

不过筛的消解石灰掺人土中压实后,其中存在的未消解生灰块和慢化石灰块,遇水分后经一定时间便消解,体积膨胀,将路面拱起,使结构遭到破坏。

4.治理方法:

(1)生石灰块应在用灰前一周,至少2~3d进行粉灰,以使灰充分消解。

(2)消解的方法要按规程规定的,在有自来水或压力水头的地方尽量采用射水花管,使水均匀喷入灰堆内部,每处约停放2~3mn,再换位置插入,直至插遍整个灰堆,要使用足够的水量使灰充分消解。

(3)对少量未消解部分和慢化生石灰块,要过1cm筛孔的筛子。

(六)土料不过筛

1.现象:

土料内含有大土块、大砖块、大石块或其他杂物。

2.原因分析:

(1)土料粘性较大,结团,未打碎。

(2)对土料内含有的建筑渣土,未过筛。

3.危害:

素土类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大大低于石灰土,如果灰土中含有大土块,就等于在坚固的板体内含有软弱部分;灰土内的大砖块、大石块等不能跟石灰土凝结成整体,就好比木板上的“疖子”,有损板体的整体性,都是造成板体损坏的薄弱环节。

4.治理方法:

所有的土均应事先将土块打碎,人工拌和时,须要通过2cm筛孔的筛子;机械拌和时可不过筛,但必须将大砖块、大石块等清除,2cm以上土块含量不得大于3%。

(七)灰土过于或过湿碾压

1.现象:

掺拌摊铺的灰土过干或过湿,都偏离最佳含水量较大;往往是过干时,在进行碾压后,再在表面进行洒水,这样只湿润表层,不能使水分渗透到整个灰土层。

过湿时,碾压出现颤动、扒缝现象。

2.原因分析:

(1)土料在开挖、运输或就地过筛翻拌过程中,上料中原有水分大量蒸发,翻拌过程中又未重新加水。

(2)所取土料过湿或遇雨或灰土掺拌后未碾压遇雨.没有进行晾晒,在大大超过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

3.危害:

灰土在过干或过湿状态下碾压,均不能达到最佳密实度。

过湿的土料或过湿的石灰均不能搅拌均匀;过干的灰土层,只在表面洒水,只能使表层达到较高密实度,整个灰土层不会达到一致的最佳密实度。

这样将导致灰土层承载能力的降低,危及整个结构的寿命。

4.治理方法:

(1)石灰土搅拌必须具备洒水设备,如果在取土、运输、翻拌过程中失水,就应在翻拌过程中随搅拌随打水花。

直至达到最佳含水量。

同时在碾压成活后。

如不摊铺上层结构,应不断洒水养生,保持经常湿润(因为灰土初期经常保持一定湿度,能加速结硬过程的形成);灰土强度形成过程中,一系列相互作用都离不开水。

(2)取来的士料过湿或遇雨后过湿都应进行晾晒,使其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行加灰掺拌。

如拌和后的灰土遇雨,也应晾晒.达到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如灰土搁置时间过长,还要经过试验,如果石灰失效,还应再加灰掺拌后碾压。

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石灰粉煤灰砂砾,是在具有一定级配的破碎砂砾中,按一定比例掺入少量石灰和粉煤灰,加入适当水量,拌合均匀的混合料(以下简称混合料),混合料的结硬原理是靠石灰的活性,去激发粉煤灰中不活泼化学成分的活性,在适当水分下起化学反应,生成具有一定水硬性的化合物,使石灰粉煤灰逐渐凝固,将砂砾固结成整体材料,但由于混合料的生产工艺不当和使用方法不当,在应用中产生诸多通病。

(一)含灰量少或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不达标

1.现象:

主要表现在混合料不固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达标。

2.原因分析:

(1)生产厂家追求利润,不顾质量,使用Ⅲ级以下劣质石灰,或有意少加灰,使混合料中活性氧化物含量极低。

(2)生产工艺粗放,人工加灰量不均匀,甚至少加灰。

(3)混合料在生产厂存放时间过长或到工地堆放时间超过限期,活性氧化物失效。

3.危害:

石灰粉煤灰砂砾料主要是通过石灰中的活性氧化物(CaO和MgO)激发粉煤灰的活性,与石灰起化学反应,使掺入砂砾中的石灰粉煤灰逐渐凝固,将砂砾固结成整体材料,如无石灰或石灰含量低或石灰中活性氧化物含量低,将不能或不完全起化学反应,均达不到将砂砾固结成整体的作用,永远呈松散或半松散状态,混合料将结不成坚固的板体。

4.治理方法:

(1)主管混合料生产质量的部门,要加强对生产厂拌和质量的管理。

(2)要求厂家逐步改造粗放的生产工艺为强制搅拌工艺,并提高厂家自我控制能力。

(3)要逐步实行优质优价政策。

以激发厂家进行工艺改造。

(4)市政工程施工集团公司要设法建立自己的混合料搅拌厂,以保证质量。

(5)混合料在拌合厂的堆放时间不应超过4d。

运至工地的堆放时间最多不超过3d,最好是随拌和随运往工地随摊铺碾压。

(6)要求工地加作含灰量和活性氧化物含量的跟踪试验,如发现含灰量不够或活性氧化物含量不达标,要另加石灰掺拌,至达标为止。

(二)摊铺时粗细料分离

1.现象:

摊铺时粗细料离析,也像级配砂砾出现梅花(粗料集中)砂窝(细料集中)现象一样。

2.原因分析:

在装卸运输过程中造成离析,或用机械摊铺时使粗细料集中,未施行重新搅拌措施。

3.危害:

石灰、粉煤灰和砂粒集中的部分,粗骨料少,强度低;粗骨料集中部分,石灰和粉煤灰结合料少,呈松散状态,形不成整体强度。

这样的基层是强度不均匀的基层,易从薄弱环节过早破坏。

4.治理方法:

(1)如果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应在摊铺前进行重新搅拌,使粗细料混合均匀后摊铺。

(2)如果在碾压过程中看出有粗细料集中现象,也要将其挖出分别掺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三)干碾压或过湿碾压

1.现象:

混合料失水过多已经干燥,不经补水即行碾压。

或洒水过多,碾压时出现“弹软”现象。

2.原因分析:

(1)混合料在装卸、运输、摊铺过程中,水分蒸发,碾压时未洒水或洒水不足,或洒水过量。

(2)在搅拌场拌和时加水过少或过多。

3.危害:

含水量对混合料压实后的强度影响较大。

试验证明:

当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1.5%和-1%时,强度下降15%,处于-1.5%时,强度下降30%。

4.治理方法:

(1)混合料出场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和+1.5%之间。

(2)碾压前需检验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整个压实期间,含水量必须保持在接近最佳状态,即在-1%和+1.5%之间。

如含水量低需要补洒水.含水量过高需在路槽内晾晒,待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时再行碾压。

(四)碾压成型后不养护

1.现象:

混合料压实成型后,任其在阳光下曝晒和风干,不保持在潮湿状态下养生。

2.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不了解粉煤灰在加入石灰后必须要在适当水分下才能激发其活性。

生成具有一定水硬性化合物,将砂砾料固结成板体。

(2)水源较困难。

末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

(3)忽视工程质量,图省工省事,违反技术规程。

3.危害:

混合料强度的增长是在适当水分、适当温度下随时问增长而增长。

都是因为粉煤灰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和三氧化二铝(Al2O3。

)必须在适当水分下受石灰中活性氧化物的激发,才能发生“火山灰作用”生成含水硅酸钙和含水铝酸钙,具有一定水硬性的化合物,如果混合料压实后的初期处于干燥状态,在石灰活性有效期内未能硬化,混合料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板体强度。

4.治理方法:

(1)加强技术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混合料养生重要性的认识。

(2)严肃技术纪律,严格管理.必须执行混合料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状态下养生的规定。

(3)养生时问一般不少于7d.直至铺筑上层面层时为止。

有条件的也可洒布沥青乳液覆盖养生。

(五)超厚碾压

1.现象:

不按要求的压实厚度碾压,规程规定: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cm,而有的压实厚度25~35cm也一次摊铺碾压。

2.原凶分析:

交底不清或管理不严,或图省工省碾或无端抢工有意违反操作规程。

3.危害:

规定的最大压实厚度为20cm,是12~15t压路机的压实功能能达到的全部层厚要求密实度。

如果超过这个限厚的混合料则全层厚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

4.治理方法:

交底清楚,严格控制。

凡结构总厚度超过一次碾压限厚的,都要分层摊铺碾压,如结构总厚度为30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