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641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docx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

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

40对计算获利倍数的几点建议

摘要:

“获利倍数”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之一,也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决策方法。

目前教科书所采用的“净收益”和“利息”两大经济指标存在差异,所计算的获利倍数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清偿能力。

本文建议将“税前净收益”或“税后净收益”统一规定为“税前净收益”,将“利息费用”或“利息支出”改为“财务费用”,确定“获利倍数”最佳比值。

关键词:

税前净收益;财务费用;获利倍数;偿债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获利倍数”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之一,也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决策方法。

但在已出版的财务会计书籍中对此评价标准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以三本教材为例。

(一)中南财经大学李光忠主编《企业会计学》第500页计算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净收益+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或已获利息倍数=扣除利息和所得税前的净收益÷利息费用

该书介绍说,对于许多行业来讲获利倍数为5.3倍。

(二)李成章,唐本佑,罗飞主编《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第363页计算公式:

获利付息倍数=(税后利润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该教材言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偿债能力就越强。

(三)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组织美国纽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等高等学校的教授、专家讲授并编写的《会计与控制》第83页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收益+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该教材的判断标准是此比率越高,公司不能还清利息的危险性就越小。

由于三本教科书所采用的“净收益”和“利息”两大经济指标存在着差异,因此所计算出来的获利倍数就不能正确的评价企业的清偿能力。

为此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二、四点建议

(一)将“税前净收益”或“税后净收益”统一规定为“税前净收益。

“税后利润额”其本质是企业或公司向国家交纳所得税以后的净收益额。

“税前净收益”其本质就是企业或公司没有向国家交纳所得税以前的净收益额。

究竟应该采用“税前净收益”还是“税后净收益”?

问题的焦点就是“所得税”是否属于净收益?

就其“获利倍数”的“利”字的内涵看,利既指利息又指利润,“两者不过是剩余价值的不同部分,并且它的分割丝毫不能改变剩余价值的性质、它的起源和它的存在条件”(《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427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纯收入,包括上交税利,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和企业留用两个组成部分,在第二次利改税中,公司或企业向国家交纳的利润以所得税形式上交。

可见,所得税属于利润范畴,是公司或企业的纯收入。

建议公式中的收益额应为“税前净收益”。

(二)将“利息费用”或“利息支出”改为“财务费用”

在计划经济下,借款利息支出只包括利息支出的本身,即本金×利率=利息。

而在市场条件下,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取得的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支出的空间范围要比计划经济下借款利息支出的范畴大一些。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公司或企业向金融机构取得的借款发生的费用有借款前的招待费、感情投资费、外地筹措借款的差旅费,借款中的金融机构劳务手续费、金融机构的搭售书本费、杂志费,借款后的利息费用等等,其范围和比重越来越大。

因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50条和《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第52条依据《企业财务通则》第27条规定指出: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的各项费用。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所以,建议将公式中原有的“利息费用”或“利息支出”改为现行的“财务费用”。

(三)确定“获利倍数”最佳比值

依据前两个建议,“获利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获利倍数=(税前净收益+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那么“获利倍数”究竟定为多少才算清偿能力可靠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研究负债比率,目前各国有所不同,美国一般在40%—60%范围内波动,日本则高达85%,而我国目前各个公司或企业的负债比率也越来越高,都主张举债经营。

例如,假定某公司资产总额为50000万元,负债总额为300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0000万元。

财务费用1000万元,税前净收益为5000万元,应交所得税1650万元,税后净收益3350万元。

计算该公司负债比率为:

负债比率=30000万元÷50000万元×100%=60%

该指标说明每100元资产中有60元是通过举债而获利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目前多数公司或企业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确实如此。

该公司获利倍数为:

获利倍数=(税前净收益+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5000万元+1000万元)÷1000万元=6倍

以上述举例中的数据和新的计算公式为推导依据求出负债比率为40%—85%之间的每5%的10种状态下的获利倍数。

金额单位:

万元

加权获利倍数=(49583.33万元+10416.67万元)÷10416.67万元=5.76(倍),依照目前发达国家的举债比率和我国特定的财务费用指标所计算出来的获利倍数最佳加权比值为5.76倍,接近于6倍。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第1种状态,第5种状态和第10种状态具有代表性经济意义,三种状态的负债比率分别为40%、60%、85%高、中、低三个层次,其获利倍数分别为9、6、4.2倍强、中、弱三个偿还能力,说明负债比率越低,公司或企业的负债就越少,需要支付的财务费用就越少,公司或企业的获利倍数就越高,到期不能支付利息的风险就越小。

反之,负债比率越高,公司或企业的负债就越多,需要支付的财务费用就越多,公司或企业的获利倍数就越少,到期不能支付利息风险性就越大。

(四)正确作出负债经营决策

我国当前有不少企业效益不佳,有的靠吃老本,显然不是长策。

作为一个企业家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应根据本企业情况正确地作出负债经营决策。

注释:

参考文献:

1、李光忠.企业会计学[M].湖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00.

2、李成章,唐本佑,罗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363.

3、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会计与控制[M].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1981.83.

4、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第3卷.427.

5、湖北省财政厅会计处《新财务会计制度汇编》1993.

说明:

1、初稿于1995年1月2日,共7稿,定稿于1996年3月9日。

2、载于1996年3月10日出版《教学与科研》(季刊)1996年第1期第42页-第45页“财务与管理”栏目。

主管单位:

湖北省孝感市财政局,主办单位:

湖北省孝感市财贸学校。

(内刊)

3、修改后载于1996年7月8日出版《财会通讯》(月刊)1996年第7期第35页-第37页“工作研究”栏目。

主管单位:

湖北省财政厅,主办单位:

湖北省会计学会。

国内统一刊号:

CN42-1103/F,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2-8072。

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4、1996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新闻培训中心国际部拟将本文编入《中国跨世纪改革发展文献》一书。

5、1996年10月12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邀请参加市场经济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

6、1996年12月,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评审本文为“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优秀论文一等奖。

7、1997年,本文收藏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8、1997年2月28日,中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在西双版纳召开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科学研讨会,邀请本文参加学术研讨会。

9、1997年6月,本文入编《跨世纪改革发展战略文献丛书》,华龄出版社,第2370页—第2371页,标准书号:

7-80082-693-7/C.93。

10、1997年6月4日,跨世纪改革发展文献丛书编辑部通知本文编入《中国跨世纪改革发展文献》科教文体第2卷第2370页。

11、1997年6月15日,中国文化与改革系列丛书编委会将本文入选《回顾与展望:

面向新世纪—当代中国党政及企事业领导干部文选》。

12、1997年9月6日,新闻出版导刊社将本文编入《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13、1998年6月,本文被湖北省期刊研究会收藏。

14、1998年6月6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拟编入《中国当代社科研究文库》。

15、1998年6月15日,四川华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通知,本文入选《回顾与展望:

面向新世纪—当代中国党政及企事业领导干部文选(续集)》。

16、1998年7月30日,四川省写作学会通知,本文入选《当代中国领导科学文献》。

17、1998年8月10日,四川省社会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将本文收入《世纪论典—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文选》。

18、1998年9月,四川省宏图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将本文收入《中国改革发展文集》(三)。

19、1998年11月9日,新华丛书编辑委员会将本文编入《今日的辉煌》大型理论文集。

20、1998年11月26日,山东省新世纪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研究丛书编委会,将本文编入《中国改革开放20年成果总览》(1978—1998)。

21、1998年11月29日,北京德才教育文化信息咨询中心编辑部,将本文拟编《中国改革发展文论》。

22、1999年1月20日,中国改革杂志社编辑部,将本文拟编《中国改革战略研究文汇》。

23、1999年1月25日,《理论前沿的思索》编辑部,将本文拟入编《理论前沿的思索—当代中国党政干部文选》。

24、1999年4月8日,《共和国改革与建设五十年鉴》征稿中心,将本文编辑《共和国改革与建设五十年鉴》(理论与实践)。

25、1999年5月1日,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研究开发中心,拟将全文收入《走进新时代》一书。

26、1999年5月,中国改革发展系列丛书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

(二)。

27、1999年5月7日,山东时代文化研究院,将本文拟编入《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90年卷》。

28、1999年6月25日,四川华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审定同意入选《理论前沿的思考》一书。

29、1999年7月5日,中国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通知,本文已选入《里程碑》一书。

30、1999年7月28日,山东省作家编创中心将本文拟编入《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31、1999年9月,中国社科文库丛书编委会将本文编纂入《中国管理科学成果总览》。

32、1999年11月4日,山东省作家编创中心将本文拟编入《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96年卷》。

33、2000年3月,现代文明画报社通知本文收入《中国九五成就与探索》一书。

34、2000年3月,中国新世纪丛书编纂委员会将本文编入《中国九五成就与探索》一书。

35、2000年5月,中国当代改革发展系列丛书编纂委员会通知,本文在云南大学《新世纪的思索》优秀论文研讨会上获得优秀奖。

36、200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信息中心拟将本文收入《决策.研究.发展—中国理论与实践文集》。

37、2001年1月3日,成都时代经济文化研究交流中心邀请参加《世纪之论》大型学术研讨会。

38、2001年3月1日,四川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邀请参加《中国新世纪改革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并荣获三等奖。

39、2001年5月,四川省成都博大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通知本文被评为优秀奖。

40、2001年7月31日,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邀请参加“国际优秀作品(论文)”评选活动。

41、2001年8月3日,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邀请参加在深圳召开的21世纪区域性经济合作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42、2001年10月10日,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通知,本文在辽宁大连召开的21世纪区域性经济合作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上获一等奖。

43、2001年10月13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四川分院邀请参加在南宁召开中国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

44、2001年10月18日,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邀请参加在广西南宁召开“前沿文化与新世纪社会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研究会。

45、2001年11月20日,四川省文化艺术综合开发研究所通知,本文在成都召开的“新世纪改革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学术研讨会上获优秀一等奖。

46、2002年2月28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四川分院通知本文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47、2002年3月,四川省发展经济学会邀请本文参加在成都召开的“WTO与西部大开发及东、西部合作发展”研讨会。

48、2002年3月,云南师范大学世博学院邀请本文参加2002年4月7日—16日在昆明召开的“东南亚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交流会,拟定在会上交流本文,并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49、2002年5月19日,中国西部科技杂志社通知,本文在2002年优秀学术论文评奖中获得特等奖。

50、2002年6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四川分院通知,本文在深圳召开的《“十五”社会经济发展与特区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上获一等奖。

51、2002年9月28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通知本文符合“中华优秀论文”评选条件。

52、2002年11月,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丛书编纂委员会邀请参加11月在重庆召开“改革开放与现代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本文荣获优秀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