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518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5•宜昌)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B.

C.

房屋

D.

河岸

 

2.(2015•营口)物理世界璀璨纷纭,自然奇观、生活奥秘、现代科技,无一不展现出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B.

在花丛中能闻到花的芳香,此现象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铁棒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

 

D.

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与压缩机是并联的,能够彼此独立工作

 

3.(2015•自贡)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  )

 

A.

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

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4.(2015•淮安)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淮安市夏季平均气温约50℃

 

B.

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约500W

 

C.

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2s

 

D.

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0.8m

 

5.(2015•大连)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

 

A.

B.

C.

D.

 

6.(2015•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7.(201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

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8.(2015•黄石)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

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

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

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9.(2015•无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

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

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10.(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振幅

C.

音色

D.

响度

 

11.(2015•大连)“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12.(2014•揭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3.(2015•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

 

B.

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

 

C.

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D.

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

 

14.(2014•江西)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  )

 

A.

100km/h

B.

98km/h

C.

96km/h

D.

没有观察到

 

15.(2014•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B.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C.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2015•丽水)“阳光动力2号”是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它在航行时无需燃油,其动力装置由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将      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      的作用,飞机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飞行了1.5小时,通过的路程为      千米.

 

17.(2015•湖北)“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6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驶速度是30千米/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      min.

 

18.(2015•昆明)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m.

 

19.(2015•莘县一模)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20.(2014•贺州)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      ,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      传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1.(2015•泰安)

(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2.(2014•哈尔滨)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3.(2013•毕节市)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

(1)“控制音量”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

(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

(写出两条)

 

24.(2011•六盘水)学习中,各学科相互间都有一定联系.请你找出如图语文诗句中与物理现象有关的三个句子,并写出涉及的物理知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5.(2010•北京模拟)在海面上有一艘轮船,上面有超声测位仪,它向海底竖直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海水的深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5•宜昌)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B.

C.

房屋

D.

河岸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

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正确;

C、以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房屋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错;

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2015•营口)物理世界璀璨纷纭,自然奇观、生活奥秘、现代科技,无一不展现出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B.

在花丛中能闻到花的芳香,此现象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铁棒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

 

D.

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与压缩机是并联的,能够彼此独立工作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分子的运动;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安全用电原则.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触电是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火线造成的,发现有人触电后,采取的措施不能让自己直接或间接再接触火线,以防止自己再触电;

(4)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解答:

解:

A、加油机与战斗机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在花丛中能闻到花的芳香,这是扩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如果用铁棒挑电线,因为铁是导体,会造成施救人触电,故C错误;

D、因为压缩机和照明灯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冰箱内的压缩机与照明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四个方面的物理知识,综合性较强,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才能解答.

 

3.(2015•自贡)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  )

 

A.

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

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①参照物的选择.

②影响动能的因素有两个:

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解答:

解:

以飞机为参照物,在相等的时间里,由于飞机飞行速度很大,鸟与飞机间的相对速度就很大,小鸟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事故.

故选D.

点评:

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4.(2015•淮安)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淮安市夏季平均气温约50℃

 

B.

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约500W

 

C.

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2s

 

D.

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0.8m

考点:

时间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电功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淮安夏季高温,最高温度超过35℃,但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50℃.故A不符合实际;

B、节能灯的功率在10W左右,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与节能灯差不多,在10W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5.(2015•大连)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分析各图即可.

解答:

解:

由题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即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应为过原点的直线,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运动图象是通过建立坐标系来表达有关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一定要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

 

6.(2015•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

解答:

解:

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7.(201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

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由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

=

=0.3km/min;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

=

=0.1km/min,

v甲=3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

=

=

=0.2km/min,

=2v乙,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

.v甲平=2v乙平,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8.(2015•黄石)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

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

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

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已知路程和运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

A、前2秒内的路程为s′=3m+5m=8m,则平均速度v′=

=

=4m/s,故A错误;

B、后2秒内的路程为s″=5m+7m=12m,则平均速度v″=

=

=6m/s,故B正确;

C、3秒内的路程为s=3s+5m+7m=15m,则平均速度v=

=

=5m/s,故C错误;

D、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平均速度是表示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程度,与时间间隔和位移相对应.

 

9.(2015•无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

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

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解:

AB、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正确;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C正确;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及乐音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10.(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振幅

C.

音色

D.

响度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解答:

解: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瓶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玻璃瓶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瓶振动慢,水多的玻璃瓶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

故选A.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11.(2015•大连)“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考点:

响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

解: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

B.

点评:

了解生活中常说的词是指声音的什么特性:

音量是指响度,音高是指音调,高保真是指音色,音品也指音色.

 

12.(2014•揭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靠介质;人耳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超出一定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

A、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B错误;

C、一切声音都可以传递能量,并非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利用等,属于基础知识,应当掌握.

 

13.(2015•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

 

B.

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

 

C.

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D.

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

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2)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根据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做出判断;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

(4)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解答:

解:

A、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