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518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同步测试精选教学文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同步测试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2分)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环境承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A.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 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       

D. 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我国的青藏地区根据土地生产潜力,估计可承载人口1000万,这个数值不具有( )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A. 警戒性                                

B. 相对性                                

C. 确定性                                

D. 临界性

3.可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的因素有(  )

A. 科技水平提高           

B. 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 竭泽而渔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4.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个地区人几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5.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 社会因素                           

B. 自然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6.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a,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b,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ab                                   C. a=b                                   D. 无法判断

7.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B. 不同自然条件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C. 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目标一定不能大于人口容量

D. 人类可以通过局部的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人环境口容量

8.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2)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 人口减少                          

B. 科技进步                          

C. 劳动力增加                          

D. 政策改变

9.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制约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人均物质消费量                    

B. 资源总是                    

C. 人均粮食消费量                    

D. 科技水平

(2)下列地区中,单位土地面积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                         

B. 东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青藏高原

10.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下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

(亿)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1)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 社会因素                           

B. 自然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技术因素

(2)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1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12.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 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 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13.目前,下列地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珠江三角洲                         

C. 三峡库区                         

D. 塔里木盆地

14.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完成下面小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文化水平                              B. 生活水平                              C. 科技水平                              D. 资源

(2)下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   )

A.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B. 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C. 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大小                                

D. 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

二、综合题(共3题;共24分)

15.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这说明了(  )

A.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地球将会出现“人口爆炸”     

B. 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C. 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适应的                   

D. 人口快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

(2)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  )

A. “V”形                             

B. “S”形                             

C. “N”形                             

D. “J”形

16.读我国人口垂直分析状况表,回答问题。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人口数量(万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2

7.7

8.9

1.4

面积(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重(%)

15

10.2

16.9

25

32.9

人口密度(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

(1)从表中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原因是________。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理由是什么?

17.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

材料3:

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19万左右,至201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2019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________。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________。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环境承载力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承载力的变化。

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承载力很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环境承载力随之变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明确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特性。

从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环境人口容量在加大,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加大。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特征。

环境承载力: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

是一个相对确定值。

不具有确定性,只具有相对性。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答案】C

【解析】【分析】A、科技水平提高可导致环境承载力提高,故不符合题意;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可导致环境承载力提高,故不符合题意;C、竭泽而渔可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故正确;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可导致环境承载力提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提前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4.【答案】C

【解析】【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

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表格中以气候类型进行测算,所以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

故选B。

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或称为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是一个警戒值。

人口合理容量: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是一个理想值。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约8—9亿;而我国的人口环境容量约为16亿。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7.【答案】D

【解析】【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某个时期人口的最大承载量,所以人类不可以通过局部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人口容量.

故选:

D.

【点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8.【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由图可知环境曲线与人口曲线相交于D处,是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应当小于环境人口容量,C处环境曲线与人口曲线的垂直方向差距最大即资源丰富,环境适宜,人口数量合理,故答案C正确。

(2)B点之后环境曲线的斜率增大即资源快速增多,故A错误;此阶段由人口曲线看出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增长不明显,不可能因为劳动力增加使资源快速增多,故C错误;无法看出政策的改变,故D错误;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增加,故答案B正确。

9.【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

(1)制约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总量,决定着环境所能养活的最多人口数。

选B正确。

(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度等,四个地区中珠江三角洲自然条件优越、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度高,环境承载力最大。

故答案为:

(1)B

(2)A。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环境承载力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其他是科技水平、对外开放度及生活文化消费水平,其中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

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科技水平越高、对外开放度越高,它的环境承载力就越高。

10.【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相同,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只有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从所给图表内容来看,此题考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自然因素,往往被忽视.

(2)根据表中数据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为9.3亿,合理人口密度100人/km2,地中海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为2.25亿,合理人口密度90人/km2,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为7.35亿,合理人口密度30人/km2,而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为28亿,合理人口密度200人/km2,所以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故选:

(1)B.

(2)D.

【点评】

(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11.【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丙省水资源总量远小于其它三省,虽然耕地面积大于其它三省,但是根据资源的“木桶效应”,其水资源总量严格限制了丙省的人口容量,所以C正确。

【点评】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12.【答案】D

【解析】【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此外,环境人口容量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有关。

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容量越来越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决大部分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大部分因素水平在提高,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在增加。

13.【答案】B

【解析】【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由此可见四个地区中综合资源智力和技术条件,B的人口容量最大。

【点评】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难度不大。

14.【答案】

(1)D

(2)A

【解析】【分析】试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D正确。

(2)木桶的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A正确。

二、综合题

15.【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

(1)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内容掌握,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会给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甚至破坏环境,导致资源枯竭。

不管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都会导致人口问题。

(2)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内容掌握,此题有两种解法:

一是识记世界人口的指数增长;二是根据题干信息推断人口增长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从而呈“J”形。

【点评】

(1)该题学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从题干中找信息。

(2)该题学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当前人口增长的特点。

16.【答案】

(1)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

(3)西藏交通设施和其他基础设础改善

(4)不能。

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

【解析】【分析】

(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和海拔较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我国川、黔、滇地区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文化、教育和科技水平低,贫困人口较多。

(3)西藏交通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西藏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

(4)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交通不便,加上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不能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从表格中正确获取有关信息,联系所学有关理论进行解答。

17.【答案】

(1)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2)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3)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

(4)不能,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差,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承载力低

【解析】【分析】

(1)1990年一2019年间我国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3)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等方面回答。

(4)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差,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承载力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