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424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docx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大全

钟三连同志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但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钟三连同志的家庭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

他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钟三连夫妇非常孝敬老人,家里的公公被查出鼻咽癌晚期,他们全家悉心照顾老人,带他到大医院积极治疗,并从心理上给予安慰,使老人心里没有感觉到疾病的痛苦。

在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二、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钟三连同志的家庭的处事态度,他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热心帮助。

钟三连同志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崇尚环保,勤俭持家

钟三连同志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

他们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这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他们还在在房前屋后都种植了树木、花草,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四、爱岗敬业,共同进步

钟三连同志是个下岗工人,但她并没给社会拖后腿,她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培训,现在自己办了个托管。

托管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还有一大部分是单亲家庭,钟三连对这些孩子犹如自己孩子一样,平时认真照顾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关心,让这些留守儿童感受的家的温暖和母爱的慈祥。

她的丈夫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热爱学生,认真教学,教学成绩一直在中心学名列前茅,深受学生的爱戴和群众的好评。

多次被中心校、镇、县评为“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五、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钟三连同志的家庭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

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该家庭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真心待人,与邻居和谐相处,热心公益事业,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

该家庭也十分注重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子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共同打造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

在这个幸福的家中,各个成员都注意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

每当他们夫妻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发生矛盾时,都尽量保持冷静,通过事后交心的方式,各自反省,互相谅解,相互关爱,丈夫的工作责任十分繁重,有时候没有时间顾及到家庭中的事务,对此,妻子从来没有怨言,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给予丈夫关怀。

斗转星移几个秋,二人携手相伴,从没红过一次脸,从没斗过一次嘴,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他们家中同样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

虽然家中老人已经快70岁了,但身体依然硬朗,总是闲不住要做点小活,来贴补家用,但他们夫妇总是好言相劝,让二老好好在家享享清福。

在家中大家总是很注意不要把水洒在地板砖上,以免老人滑倒;烧菜的时候也尽量把菜烧的烂一些方便老人食用,老人的衣物也是拿来一起洗,不分彼此。

现在连老人自己都自豪的夸奖起自己的儿媳了。

饶星,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安保巡逻队一名普通的安保队员,妻子杨金娥是个体经营户,女儿今年三岁,他们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全家人勤于学习、工作踏实、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崇尚科学,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饶星xx年11月至今在枝江市马家店安保巡逻大队上班,xx年2月被枝江市公安局评为“xx年度全市治安积极分子”、xx年7月获得“xx年度优秀治安积极分子”。

xx年7月获得“宜昌市长安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一、勤于学习、工作踏实。

饶星作为一名安保巡逻队员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自己,并发扬了刻苦严谨,求真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兢兢业业,乐于奉献,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通过长期的工作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让犯罪嫌疑人无处藏身。

同时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嫉恶如仇。

只要是让他发现的犯罪份子都没能逃脱过。

饶星在

工作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能力的同时,不忘带好队伍,处处身先士卒,用心做好工作、做出表率;以诚恳友爱的态度对待同事、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同事和百姓,他号召并带领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掌握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让每个队员都知道自己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论与同事在一起,他总是以真心诚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帮助他人。

以此凝心聚力,打造出一个协作型的团队。

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

饶星同志不仅工作认真,在平时生活中也擅于做热心人,能主动去帮助周围邻居和群众解决困难,xx年3月的一天晚上,外面下着雨,饶星一家走亲戚路过水产路,见一水果店还没有收摊,一位老婆婆不停在门口徘徊张望,饶星迅速上前询问,得知今天下班店员走的比较早,老婆婆的儿子也一直没有回家,附近的店主也都关门回家,一个人搬不了这么多东西,饶星迅速下车,冒着雨帮助老人家把外面的货物一一搬到屋内,老婆婆为了表示感谢,硬是拉他们到屋内喝口水再走。

饶星谢绝老婆婆的好意后并督促关好店门并离开。

在他们住的院子里,谁家有困难,总会想到这个热心快肠朴实的小伙子一家。

三、勤俭持家,崇尚科学。

他们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虽然他们一家人工作收入都不高,由于他们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家里生活也是过得红红火火,妻子杨金娥时常教导孩子: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

他们的孩子今年才3岁,有时吃饭时把米粒掉到了桌子上,小家伙都要捡起来,还自言自语道:

“不能浪费粮食,粒粒皆辛苦”。

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

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石北乡楼则峪村王爱军一家过着平平淡淡,却令村里人人羡慕的小日子。

脱贫致富、安居乐业,得益于夫妻俩的辛勤劳动;家庭和睦、儿女成才,成为了夫妻俩最大的骄傲;热心助人、舍己为公,夫妻俩身体力行传播正能量。

王爱军一家把普普通通的生活、简简单单的日子过成了令人难忘的幸福时光,这就和谐家庭的力量。

一、脱贫致富、安居乐业。

王爱军一家是xx年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一年,三个孩子先后上大学让以务农为生的一家陷入了贫困。

成为贫困户之后,王爱军一家并没有因为享受多重优惠政策而产生丝毫懈怠,而是借着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加倍努力,靠着勤劳的双手迅速摆脱贫困。

助学贷款、“雨露计划”等一些列教育扶贫政策解决了孩子们上学的难题;村里办起了养猪合作社,让全村人共享产业发展释放的红利;农业补贴、种植产业结构调整让黄土地产出了好收益;技能培训、介绍就业让农民致富多条路。

王爱军一家善于把握机会,借着政策的东风,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说起外出务工,王爱军说道:

“出去干活,很多活咱不会干,不会就学,不能怕吃苦,没有什么活是学不会的。

”王爱军干过很多行当,无论是安装空调还是安装太阳能板,无论是铺地还是破墙,正是靠着勤奋好学、敢拼敢干的精神,他从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

二、家庭和睦、儿女成才。

王爱军家庭和睦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和谐安稳的成长环境。

夫妻俩希望孩子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相信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因而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

在他们的悉心培养下,两个女儿上大学,唯一的儿子应征入伍。

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在农村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是夫妻俩最骄傲的事情。

三、热心助人、舍己为公。

楼则峪有个巧媳妇——王华艳,她就是王爱军的妻子,也是楼则峪远近闻名的热心人。

王华艳是村民代表,村委会安排的大事小情无论是招待客人还是图书,她都一口答应;别人家有什么需要,她都第一时间赶去帮忙。

面对别人的困难,她总是说,无论谁都会遇到困难,咱们都帮帮忙,这难关就过去了。

面对村里安排的工作,她经常说,把这些事干好了对咱村里好。

王华艳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周围的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传播正能量。

王爱军夫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用和睦有爱构建起美满的家庭,用热心真心促进了村内和谐。

王爱军的家庭,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向上的新风貌,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最美家庭”。

张同(张艳平),枝江酒业宣传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爱人罗宏,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儿子罗百顺,湖北经济学院学生,创办武汉未鐳云字节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结婚24年来,夫妻俩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

夫妻之间、父(母)子之间都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一直以来,能够坚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关心儿童,热心助人。

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一直没有丢。

始终坚持诚信待人,扎实做事。

因为爱情,1990年冬天,毕业于中南林业大学、分配在新洲林业局工作的罗宏调到枝江百里洲人民政府,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

妻子张同是百里洲八亩滩村一个农民,曾自学完日语中级教程,常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和新闻作品。

罗宏调到百里洲以后,他们在百里洲镇上安了家,住在不足十五平方米的镇政府办公楼的301室。

那时的家只有“一张床,两扇窗,三个小凳,四面墙”,清贫如洗的日子,夫妻俩勤俭度日,诗书相伴。

1991年夏天,儿子罗百顺出生了,新洲老家的爹爹给孙儿起名:

“百顺”,意思是在百里洲生的,只求他们一家人平安顺利。

儿子出生后,一家人的生活并非如老人所愿那样顺利,罗宏先后被派到镇政府下属的六个管理区工作,他们先后九次搬家,直到1996年冬天,他们才在镇政府新建的公寓里安顿下来。

为了照顾家庭,张同放弃了到宜昌一家公司任日语翻译的机会,就近在镇上的企业里找到一份工作。

为鼓励罗宏好学上进,张同到枝江市委组织部为罗宏报名,要他参加行政专业的本科班函授学习。

xx年,张同所工作的企业破产,一下子成了下岗工人,心里升起说不出的悲伤。

罗宏鼓励她:

腹有诗书气自华,工作没有了,可以再找,因心情影响了健康,得不偿失。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同在家平时发表的作品,书稿《孤洲心语》可以说是在丈夫的鼓励下完成的。

出版社及老师对《孤洲心语》的内容非常看好,要作者出7000元联合推出。

这7000元对当时的张同一家来说是个大数字,夫妻俩家底本来就薄,加上罗宏老家连续几年遭遇不幸,夫妻俩有限的积蓄全贴补了老家。

张同给枝江酒业董事长蒋红星写信,如果枝江酒业资助她出版《孤洲心语》,她愿意无偿给枝江酒业打工半年作为回报。

蒋红星董事长为张同的质朴和真诚所打动,同时钦佩她对写作梦想的执着追求。

当即安排办公室工作人员与张同联系,洽谈合作事宜。

《孤洲心语》在枝江酒业的资助下顺利出版,在三峡女作家文丛中被读者评为“最让人感动”的一本书。

六个月的合作期限结束后,张同留在了枝江酒业,当了一名酒报,多次被评为公司标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中层管理干部。

罗宏于xx年从百里洲调到枝江市农业局,夫妻俩仍然保持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有一次张同在洗碗,罗宏建议她用洗碗盆接了水再洗,这样比直接用水龙头冲洗更节约用水。

张同戏笑他太吝啬,说,咱住在长江边上,还怕没有水用啊?

罗宏说:

“水资源是有限的,你若去北方生活一段时间,你就知道水的金贵了!

”一句话,给了张同写作的灵感,随即一篇散文“回不去的江河”写出来了,受到诸多读者的好评。

养浩然之气,写道德文章,是张同的座右铭。

xx年春节过后,省作协约张同写一个关于“三万”活动的典型。

夫妻俩平时喜欢听收音机,知道xx年是建党90周年,张同也早就在琢磨着找一个老的事迹来做素材。

夫妻俩在闲聊中,谈到农业局的退休职工李文英,张同听完罗宏对李文英的情况介绍后当即表示:

“就是她了!

”。

于是,罗宏帮张同联系采访事宜,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同出色地完成了报告文学《棉田里的守望者》,这篇报告文学引发各大媒体对李文英的系列报道,李文英被推为全国典型。

有的媒体在报道中大段落地抄袭张同的作品,也不署张同的名字,后来获得了国家级大奖。

罗宏为张同鸣不平,张同笑着说,和李文英对农民做出的贡献相比,我们这点付出根本算不上什么。

夫妻俩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先后成功为5对年轻人牵线搭桥,帮他们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

儿子罗百顺秉承了自强自立的好家风,在湖北经济学院就读期间创办武汉未鐳云字节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成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代表。

张同于xx年6月加入中国作协,实现了她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xx她被评为枝江市第三届道德模范。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

一提起枝江市计划生育局干部毛启兰同志,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敬佩而羡慕的眼神。

因为她有一个和谐、美满、幸福的家庭。

工作上,她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深受领导和群众好评。

家庭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老人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多年以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孩子、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庭”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

一、志同道合,和谐维家

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

毛启兰同志与爱人婚后,想为对方所想,做为对方所做,共同维护家庭的幸福。

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结婚多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候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

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

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二、搞好邻里关系、热心助人

毛启兰同志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和睦相处,热心扶贫帮困,与街坊邻居关系融洽。

乐于为邻里办实事,办好事。

哪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有他们夫妇忙前忙后的身影,用一腔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早在80年代,毛启兰家人曾将因骑摩托车而摔得人事不醒的陌生人送去医院,并多方联系其家人,及时挽回了一条生命。

在1989年“巾帼英雄”杨大兰、潘星兰案件侦破中,曾冒着多种危险去报案,积极参与潘星兰送医救治。

毛启兰同志一家人还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

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和谐家庭,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献爱心,积极救助孤儿

在一次偶然机会认识枝江市二中刚上高一的孤儿刘金玉后,毛启兰同志一家人决定,要让她和有妈的孩子一样,有人疼,有人爱,有人给她勇气和自信。

一是在经济上给予资助。

认识刘金玉后,才知道她和同是孤儿的表姐刘成红,奶奶一起住在仙女福利院。

以后每次开学除学校减免的部分费用外,其余部分都由毛启兰同志一家人支付。

金玉考上大学后,毛启兰同志一家人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筹集资金5000元送到福利院,还为她准备了路费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二是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姐妹俩由于从小失去父母,跟着年迈奶奶生活,强烈地渴望父爱母爱。

高中三年,毛启兰同志一家人把金玉及她表姐两姐妹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几乎包揽了她们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从用品到衣帽鞋袜等。

在家里备有她们各自专用的盆子和毛巾,每次她们走后,都会帮她们洗净晒干,分开收纳。

新买的内衣也是洗晒干净后再给她送去。

高中三年,每个月至少给她们送2次菜,让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是在精神上给予安抚。

金玉8岁前失去了7位亲人,连母亲的模样都不知道,实在让人心疼。

所以从认识她们开始,毛启兰同志一家人每年过年过节都会把她们接到家里,让她们充分享受节日快乐和温馨。

同时,让她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融入到家庭生活,让她明白家庭责任。

每次团年后都会给她奶奶捎去喜欢吃的菜肴、点心。

认识她后的第一个生日,毛启兰同志专门给她老师请假后,和朋友一起给她过的,她开心的不得了,说是过的最愉快的生日了。

记得xx年8月31日,是开学的日子,天下着大雨,毛启兰同志早早来到学校,看到别的学生有大人陪伴,她感到不能让孩子孤孤零零一个人在雨中跑来跑去,就一直帮她把行李拿到寝室,陪她报名,等一切安顿好后,千叮万嘱后才离开。

xx年12月底,金玉的奶奶过世后,毛启兰同志去接她,她扑到毛启兰同志怀里伤心地哭了,仿佛天塌了一般。

毛启兰同志一直安抚她,说奶奶没了,还有我呢,鼓励她自立自强。

之后每次放假毛启兰同志都会接她来家里住,一起买菜做饭,还带着她们走亲亲访友,让她感受人间真情,克服自卑心理。

在毛启兰及家人的感染下,两姐妹的人也阳光、自信起来了。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姐妹俩也学会了感恩,在校期间曾多次把自己的助学金让人了。

四是在迷茫时给予指路。

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好,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她们在青春期有更多的烦恼,与老师、同学的矛盾、与福利院的矛盾频频,毛启兰教育她们,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时要用牛眼睛(放大),看别人的问题和缺点要用鹅眼睛(缩小),以此来化解她们的心结。

对女孩应该了解的青春期健康知识,毛启兰如母亲般不厌其烦地讲给她们听。

xx年,刘金玉高考后,因成绩不理想,她非常坚定地表示要外出打工。

毛启兰夫妇冒着炎炎烈日一起去仙女福利院,和她交心、谈心、讲道理,最终说服她上了大学。

现在姐妹俩大学毕业后都去了深圳,一个自己开着网店,一个在一家电器公司设计画册兼网站,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毛启兰夫妇感到更放心了。

四、耐心细心,培养孩子

一个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前提。

为了使儿子健康成长,她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

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儿子做出榜样。

为了使儿子健康成长,她重视对儿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她的独生儿子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懂事起,就乐施好善。

在高考前夕,一农村同学因病手术,情绪低落,只有父亲一人照顾,只能吃医院的病号饭,她儿子在紧张学习之余,每天送去营养餐,陪伴开导,该同学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xx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8人小组,地震发生5天后就出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每人都背着1人高行囊,自带干粮、饮用水等,克服没水洗澡,没热水喝,没地方住宿,连续近十天没有荤菜吃等多种困难,一干就是9天,给了灾区人民实实在在的帮助。

临走时,他们还将余钱凑在一起共600元交给了两户灾民。

大武汉杂志和三峡日报刊载了他们的事迹。

一个幸福、快乐、美丽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

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美丽,只有每个家庭都温馨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丽。

枝江市林业局张红艳一家,风雨同舟二十年,家庭成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较强的守法意识,在生活中相互关爱,积极奋进,友好睦邻,乐于奉献,真实达到了“美丽家庭”的标准。

一、百善孝为先她照料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太太几年如一日,在老太太卧床不起后,她每天6、7遍给她换尿布、擦洗身体,每天都给她洗个大澡,仔细按摩,避免长期卧床生成褥疮。

老太太卧床半年多,一直到死也没长一个褥疮,她却被脏污熏得不知吐了几次,洗尿布洗得手脸都肿了。

xx年,这个和美幸福的家庭经历了第二波风浪:

婆婆被查出肺癌晚期,已转移到脊椎。

经过放化疗,婆婆回家休养,她细心照料,不断鼓励:

“妈,现在我们多活一天都是赚的,您就放宽心,想吃啥告诉我。

我上网查了,癌症都有百分之五的自愈率,说不定您就是那个幸运的呢。

”直到xx年底复发去世前,老人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坚强、自信、快乐、幸福地度过了她生命的最后时光。

二、爱是家锁链一个家庭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平安幸福的关键是这个家有爱,有爱才愿意付出,有爱才有凝聚力,有爱才能抱成一团抗击一切风雨,而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我们才更懂得平安的可贵。

因为有爱,她6岁的女儿学会用稚嫩的小手学会给老太太喂饭;因为有爱,她女儿在姑奶奶教育她帮助别人要量力而行时,回答“见死不救,不是我雷宇”,并在上大学后加入青年志愿者,积极学习救护知识;因为有爱,她的丈夫几次对摔昏在路上的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及时送医,挽救生命于危急之际;因为有爱,她婆婆把养老钱全借给儿媳患白血病的表弟做骨髓移植,并在自己病重后还不断询问、担心他病情反复;因为有爱,她才愿意不计个人得失与辛苦,默默为家庭与社会付出。

因为她坚信:

只要人人都愿意付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温暖,这个社会就将拥有一个更美丽的明天!

平凡的家庭,平凡的故事,却折射出心灵的光辉,为人处世的真谛和大爱无疆的美德,感化着那样一群人。

这个家庭就是枝江市马家店街道办事处滕家河村二组农民胡光琴的五口之家,创造那些故事人也正是连续10多年担任市政协常委、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胡光琴。

勤俭持家,相夫教子,胡光琴从些小之处,演译了一串串家庭美德的感人故事。

胡光琴,现年55岁,1981年,她嫁给了枝江市百里洲镇指南村普通农民黄卫民。

那时,黄卫民家里除了父母,一间矮屋和10多亩薄田外,再也没有别的,家境很是一般般。

故事一,传钥匙的那一刻。

1981年,雪花飘飘的冬月,黄卫民的父母按照农村的传统习俗置办了几桌酒席,请来洋鼓洋号,燃放着震耳的鞭炮,热热闹闹的把胡光琴迎进了黄家,她的公婆,依照农村礼数,当着亲友们的面,把一串磨掉棱角的钥匙,郑重的交给刚进门的儿媳妇胡光琴。

“姑儿啊,你进了黄家门,我就有了个姑娘啦,从今往后,这个家就托付你啦,我们也就有了依靠……。

那一刻,母亲凝重的话语,胡光琴记忆犹新。

当时,她的婆母双眼噙着泪花,充满了期冀。

她接过那串没棱没角的钥匙,也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家庭责任。

故事二,勤俭持家,谋求发展。

胡光琴在黄家,小夫妻恩爱爱,对父母关怀备至,里里外外,克勤克俭,大事小事,如履薄冰,把家里操持的井井有条。

她常常对家人讲,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好时时穷。

倡导家里过紧日子。

1982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吹遍祖国大地五周年的时候,它唤醒了全国的千千万万个农民的致富梦。

这时胡光琴向父母提出把家里的10多亩薄地拿出来栽树。

不料,此言一出,二老强烈反对,公婆一改交钥匙时的承诺。

“我们祖祖辈辈打圡筏,种田是自己的本分,是庄户人家的衣食饭碗,千万搞不得。

胡光琴死缠硬磨,讲栽树的好处,还拿出自己的压箱钱逼着丈夫黄卫民到日本东京都园艺场学习梨子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成功了,胡光琴家成了洲上第一个万元户。

故事三,言传身教,教子润无声。

胡光琴、黄卫民夫妇结婚后的1984年,他们有了可爱女儿玲玲,1990年又有了儿子黄雷。

如今,女儿黄玲玲已是中共党员,宜昌十五中的教师,黄雷在英国肯特大学攻读人力资源管理。

在对一双儿女的教育中,胡光琴处处言传身教,晓之于理。

黄雷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天中午,他跑到邻居李伯伯的菜园里摘回三条黄瓜在家里吃,被胡光琴从地里劳动回来看见了,她赶忙放下工具把黄雷叫到身边。

“雷儿,你在哪里弄的黄瓜?

”胡光琴问。

“在隔壁李伯伯菜园子里摘的。

”雷儿没有撒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