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212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docx

重庆南开中学高级模拟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1级5月模拟试题

试题精粹

06-051017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1级5月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杀手锏   名门旺族   名媛(yuán)   大巧若拙(zhuō) 

B.通迅社   大器晚成   豆豉(shǐ)      怏怏(yàng)不乐 

C.蒸汽机   物富民丰   档(dàng)次   椎(chuí)心泣血 

D.一溜烟   惹是生非   佣(yòng)金   藏头露(1ù)尾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在繁华的都市寸土千金,拥有一个小小阳台和花园,对寻常之辈不啻一种奢望与梦想。

B.“唱响中国”的音乐作品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是音乐具有很强的熏染、教化功能;二是只有新作品才能再次打动人,感染人。

C.对“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慈善的质疑,舆论要拿出确凿可靠的证据,不能为了新闻轰动效应而信口开河,使向善之人因苛责而寒心。

D.平心而论,高晓松醉驾罪加一等不过因为他是名人,但是墙倒众人推,这位在电视上点评他人的音乐人不幸成了众矢之的。

3.下列各句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是谁扼杀了哀愁?

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

B.解放碑好吃街每天有着络绎不绝的“好吃狗”,被称为“天下第一粉"的酸辣粉将重庆味道展现得淋漓尽致——酸得舒服,辣得安逸,麻得过瘾。

C.映山红学名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相传望帝化鸟,杜鹃啼血把花染红了。

D.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到事物的真相。

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

 

①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 

②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 

③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 

④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 

⑤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 

⑥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

A.④①③⑤⑥②         B.⑥⑤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⑥⑤②         D.⑥④①③⑤②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火星也许是人类移民的下一站,但是火星上没有土壤。

这是移民计划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为没有土壤就无法生产农作物,而完全依靠地球补给食物对在火星定居点来说是不现实的。

水栽法不依赖土壤,似乎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我们无法圈制住水。

我们还是得考虑从土壤着手。

于是,有人提议直接把地球上优质丰厚的土壤移送到火星上去。

可他知道地球上可供种植的土壤还有多少吗?

目前地表土壤的流失速度是其再生速度的20多倍,而它们供应了人类97%的食物。

与人类的十月怀胎相比,土壤的生成需要花长得多的时间。

既然地球上的土壤尚且不足,送去火星的土壤又从哪里来呢?

于是再造土壤成为关注的焦点。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自然界,风化的石头与腐烂分解的动植物混合,并由植物的根部、土壤动物群、微生物与真菌进一步分解,如果化学与生物成分混合正确,还要经历上千年,才能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土壤。

表层土稀缺的现状在加剧,因此研究者们没有时间叹息。

他们正在试图利用回收的道路集料、煤矸石及其它废弃物进行堆肥,模拟自然中的土壤形成过程,制造出新的土壤,而且生产周期必须尽可能短。

   20世纪90年代中期,裘迪·蒂斯马克在普渡大学开始了他的土壤制造研究。

当时普渡大学正在寻找回收校园发电厂产生的煤粉灰(煤经过充分燃烧形成的微小颗粒)的办法,裘迪还需要以有机物为原料来制造土壤。

幸运的是,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可以提供抗生素生产中的副产品——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

研究人员把矿物质和有机质这两种废旧物混合,加入木屑与树叶以增加孔隙度,再进行堆肥处理,最终制成人造土壤。

   裘迪至今仍然经营着“土壤制造者”公司。

不过公司早已放弃使用煤粉灰和礼来公司的培养基,因为培养基在堆肥过程中的气味实在令人不悦,煤粉灰则含有过量的硼和砷——用工业废料制造土壤的焦点问题就在于污染的风险。

高浓度硼是对植物有害的,而砷是致命的有毒物质。

人们可不想冒险吃进从这种土壤申长出的食物。

现在“土壤制造者”使用玉米淀粉类产品等吃剩的食物作为合成土壤的有机质成分,而建筑工地挖出的粘土则提供了制造土壤所需要的矿物质成分。

   地球上的土壤亟待拯救,人类还需要拓展新的生存空间。

这回我们将眼光投放到火星。

最新研究表明,火星上大量分布的沸石是一种吸水力强、并可储存铵离子与钾离子等植物所需的关键营养物质的多孔矿物,适合用于制造土壤。

美国国家航天局合成的磷灰石中包含植物所必须的磷,它将是太空土壤的另一主要原料。

沸石与磷灰石的强强联手将打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土壤。

与以往的人造土壤相比,这种太空土壤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把绝大部分养分固定住,不会流失。

科学家寄希望于用“太空土壤”为人类的火星移民计划再减少一道障碍。

火星的开拓者们也许不久就可以用自己本地的土特产招待来自地球的访客。

5.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再造土壤成为关注的焦点”依据的一项是 

A.水栽法不依赖土壤,但目前尚缺少可行性。

B.目前地表土壤流失速度是其再生速度的20多倍,它们供应了人类97%的食物。

 

C.既然地球上的土壤尚且不足,送去火星的土壤就更不知道从哪里来。

D.在自然界,土壤的形成需要风化的石头、腐烂分解的动植物、植物的根部、微生物与真菌等共同参与。

6.下列选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我们无法圈制住水是水栽法在火星上无法具体实施的重要   原因。

B.利用网收的道路集料、煤矸石及其它废弃物进行堆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新的土壤。

C.裘迪将抗生素生产中的副产品与有机质混合,加入木屑与树叶以增加孔隙度,再进行堆肥处理,制成了人造土壤。

D.与太空土壤相比,其它的人造土壤都有对植物和人体有害以及容易流失养分的弱 点。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裘迪制成人造土壤的时间比自然土壤形成所需的时间要短。

 

B.有些颗粒微小的矿物质可以作为制造人造土壤的原材料。

 

C.在制造土壤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原材料,以降低污染的风险。

D.火星上分布有大量的适合用于制造土壤的沸石,因此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八年(前361年)

孝公下令国中曰: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①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十年(前359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

“不然。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于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蠢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

注:

①景监:

姓景的太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法其故                                     法:

原则,规则。

B.智者作法,愚者制焉                    制:

服从。

C: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                    收司:

互相督察检举。

D.令行期年                                     期年:

一整年。

9.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原因的一组是

①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②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

③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④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宫,与之分土

⑤说以富同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⑥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在变法之前就遇到了阻力,经过一番论辩后,得到了秦孝公的肯定,得以制定法令,实施变法。

B.商鞅制定的法令中明确指出:

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得同等赏赐,隐藏不报的人按降敌给以同等处罚。

C.商鞅明确了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田地房屋、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荣誉,没有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无法炫耀。

D.在变法令颁布了一段时问后,秦国国都数以千计的百姓觉得新法给人民带来了诸   多不便。

这时太子触犯法令,更加剧了这种不满。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用斜线(/)断句(3分):

   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2)翻译:

 ①甘龙曰:

“不然。

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元】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1)“孤舟五更家万里”在抒写离家之远、孤身之苦的同时,在结构上也与前文相呼应,如“孤舟”对应“渔灯”,“五更”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家万里”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心碎”两字,直接切入本曲主题,为全曲之眼,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心碎”的原因。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6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5)晚唐诗人温庭筠与____________的诗在当时齐名,诗风也有近似之处,故并称“温号李”。

元好问曾赞道“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

(6)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l4一l7题。

   

木槿花开寂寂然

                                                                                      舒舒

   向晚,天空浓云翻卷,看不见以往如瓷器般湛蓝如洗的天色。

忽来一阵大雨,哗啦啦畅快淋漓,打得白铁皮雨棚叮咚作响,似琵琶声声,嘈嘈切切错杂弹。

   约半小时后,雨声渐稀。

拿了一把绛色的小伞,出了门。

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不由深深地吸了一口,夏的香息沁入心脾,淡淡的,纯纯的。

淅沥的细雨在薄薄的伞面轻轻弹奏,多么柔美的乐曲。

   行至森林公园,潇潇暮雨已歇。

   蜿蜒的青石路干净,湿湿的,带着雨水的味道,夹杂着百草的气息和野花的幽香。

石径旁的紫罗兰,不再像前几次看到那样灰扑扑,蔫耷耷,被雨水一洗,清新亮丽,深紫细长的叶片上晶莹的水珠熠熠生辉,好似镶嵌了一颗颗细碎闪亮的水钻。

若摘一枚叶片别在素薄的衣衫上,不知要比饰品店里那些华丽精致的胸针美上多少倍呵。

可我,终究不是美眷如花的年龄了,已不习惯张扬地佩着那些绚丽的饰物了。

   再往前走,突然发现,一段斑驳的老墙前种了一大排木槿。

细密的绿叶间,粉的、白的木槿花纷繁而美好。

   记得小时候,母亲在菜园边上种了许多的木槿.一入夏,那些白的、紫的、浅粉的木槿花便争先恐后地绽放,娇美妍丽,形成了一道姹紫嫣红的花墙。

我和姊姊常摘了大朵娇艳的木槿花别在衣襟上,插在发辫上,四处炫耀,引来小伙伴艳羡的目光。

当然,我和姊姊也会很大方地带着小伙伴到我家的园子,让他们摘上几朵。

   倘若谁不小心烫伤了,母亲便会摘几朵木槿花,和上香油捣烂,涂抹在伤处。

不一会,红肿便消失了。

   那时,还不知道木槿花可以食用,母亲也从来没给我们做过。

我想,萱草花、蔷薇花、漏露花等都可以吃,想必木槿花也能吃吧?

有一次,母亲在煮面条,我趁她不注意,摘了几朵木槿花,洗净,放进锅里。

等和面条一起捞进碗里吃,感觉很是滑爽,味道不错呢。

自此,但凡木槿花开时,每次煮面条,我都会摘些花朵放进去。

   光阴流,那道木槿花墙早已不在了,我也离开了故乡,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那清丽的木槿花,却一直盛开在我的记忆里。

   没想到,在这个雨后的傍晚,在一段废弃的老墙前邂逅了这些木槿花。

这条路偏僻冷清,人迹罕至。

这些木槿寂寂地长在这里,倚着残垣断壁,独自盛开,素静而况味。

风里飘来一丝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香息,带着浅浅的忧伤。

   人,总是喜欢往那景美热闹处走,看满园的姹紫嫣红,而残垣荒凉处,就鲜有人问津了。

人心就是这样寡淡呵。

然,这些素婉的木槿,不管生长在何处,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依然静静地开,簌簌地落——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那清雅素然的木槿花,如一首仓央嘉措的诗,美得蚀骨而寂静,温柔地坚持着,不遗余力地绽放着,坚韧倔强。

   傍晚的这场骤雨,让白的、粉的木槿花落了一地,浅浅的雨水浸润,如苍白的绢纸,被人胡乱地揉作一团,随手弃之。

那么黯然,那么寥寞。

树上的花朵也微微褪色卷起,陈香式微。

这些木槿花,我还没看见它们盛放的样子,就开始颓败了啊。

心下一阵怅然。

   抑或,这不过是我在惆怅,我在叹惋,我在黯然罢了。

或开,或谢,那木槿仿若素色的女子,不动声色,安静而坦然。

   想来,我还是不似那些木槿,做不到心静如水、安之若素呵。

   盛而衰,衰而败,花开复花落。

花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青春的年华,却一去不复返了。

譬如方才一路行来,所见之景色,再美丽,再夺目,终究难逃归宿,都是留不住的。

   再美的花儿,也终将离枝,再美好的时光,再曼妙的年华,终抵不过光阴的薄凉啊!

   但,尽管如此,我们亦应如那些况味清凉的木槿,坦然面对,安然盛放,优雅老去吧。

14.怎样理解“风里飘来一丝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香息,带着浅浅的忧伤”在文中的含意?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木槿花的特点。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是围绕“木槿花”展开的,请梳理的思路。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写道:

“但,尽管如此,我们亦应如那些况味清凉的木槿,坦然面对,安然盛放,优雅老去吧。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l6分)

18.下面这段话中有两处错误,请将修改后的结果些在横线上。

(4分)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为统一运动和节奏,由号公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

它自古以来体现了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在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时,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的性格特性。

学术界普遍认为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

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写一句结论性的话。

(4分)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并且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幸福观。

《2009年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所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成了多数人的追求。

然而,目前广州出炉的一份《2011年广东幸福消费报告》显示,收入越高的人幸福指数并非就越高,反而,那些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幸福指数最高。

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面划横线的句子修改为旬式整齐的反问旬,不得改变原意。

(4分)

100年前,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

这100年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从战乱频繁到国泰民安;这100年像一幅描绘出中国人民从一贫如洗到繁荣富强的沧桑巨变的画卷,显得五彩斑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下面括号内的语境要求,在A、B两处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语言连贯得体。

(4分)

A.同学甲在英语学习上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此情况,英语老师对他说:

“__________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__________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强调二者缺一不可)

B.同学乙学习非常刻苦,但学习方法不太科学,于是英语老师对他说:

“_________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___________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强调学习方法)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泰戈尔用这句诗赞美信仰。

信仰,犹如高崖上的灯塔,给人光明的指引;又如山岭上的旗帜,予人前进的动力。

请以“信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