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094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

《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伟大历史性转折.docx

伟大历史性转折

章节测试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班级:

姓名: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1.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

“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

3.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

它们反映出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D.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4.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

“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

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

以下选项与这两次会议均无关的是  

A.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B.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C.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D.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7.德国学者韩博天说:

“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

”这种方法体现在()过程中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②③

8.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

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

“两个扇面”是指(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10.在1984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

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A.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B.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获得了一切劳动产品的支配权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11.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的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13.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4.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

A.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D.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股份制

15.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

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

这些政策说明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6.俄中“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5月26日在上海举行了闭幕式。

有关上海的史实正确的是

A、上合组织是由上海六国机制发展而来的B、上海是首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

C、尼克松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D、上海是中共独家诞生之地

17.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B.“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C.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18.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B.都面临政治经济发展问题

C.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第II卷(非选择题)

19.(15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

材料一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

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

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她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

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

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扬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

——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分)

 

材料二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7分)

 

材料三……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三十年创造的财富比中国以往所有时代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这是因为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现代社会。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之中……

中国的改革存在“后发优势”。

中目社会的世俗化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包容性,国门一旦打开,西方世界的技术文明、经济文明如洪流浸淫沙漠一般被中国所吸收;中国三十年里做了西方人千余年做的事情。

——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与西方相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有哪些?

(6分)

 

20.(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1913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1928年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此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8分)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

(4分)

 

(3)你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含义?

(4分)简要谈谈从中国百年来探索现代化的曲折道路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4分)

 

21.(16分)1840年以来,经济现代化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一个重大目标。

材料一1864年,李鸿章说: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⑴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涵义。

(2分)简述该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他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⑵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

(4分)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指出:

“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

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

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

”他进而号召: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⑶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

(6分)

 

22.(26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10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6分)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

(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

“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4分)

(2)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

歌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6分)

24.(26分)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

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

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无疑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

(1)控制和利用海洋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17世纪前后东西方国家是如何追求海权的?

(4分)由此造成的历史命运有何不同?

(4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逐步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中国政府为改变这种命运曾做出过怎样的努力?

(2分)

 

(3)新时期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权及海洋的和平利用与开发,请简要分析其国内外背景。

(6分)

 

(4)综合上述资料,谈谈各国对海权不同追求给我们带的深刻反思。

(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说明宋代和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12分)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是如何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10分)

 

2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80年,邓小平指出:

“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

“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

就是这十年发展,发展很明显。

”——《邓小平文选》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

(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年发展”是如何冲破“波折”,在国际民生方面以得巨大成就的?

(4分)

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明确指出: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证券、股市的看法。

(3分)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下的中共十四大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2分)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泰州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3)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

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27.(13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l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1)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6分)

 

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三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集体企业

城乡个体企业

外资或中外合资

1978

77.6

22.4

1997

25.5

39.1

17.9

18.5

(3)材料三中的“①”应该是什么类型企业?

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

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28.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太公(姜子牙)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齐国成为“海之王国”。

材料二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

“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

”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材料四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

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

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

(2分)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

(2分)齐国兴盛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

(4分)

 

29.(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封建庄园时代,英国的耕地以敞田制(Openfield)为基础,属于公共型(Commontype)。

即为了使每个成员得到大致相当的土地,便把耕地按肥瘦、远近、干湿分成若干“条田”,在村民中分配。

这样,每个农民的土地便散布在不相连接的几块土地上……这种方式显然不利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不利于个人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大约在十四五世纪,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本身愿意将各自分散的条形地互相交换(或收买过来),加以圈围,这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圈地。

15世纪末以后,由于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致使羊毛价格日益上涨,养羊业成为最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

与此同时,新航路开通之后,在英国发生的价格革命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额定地租的实际收入日益减少。

于是那些贪得无厌的贵族、庄园主便改变了土地经营方式。

他们进行大规模的圈地,开办牧场,从事养羊业。

真正意义上的圈地运动开始了……列宁也对圈地运动予以高度评价:

“从亨利七世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其资本主义生产是这样无情地处置了农业中各种传统关系,并使这些关系与自身相适合并服从于自己的。

从这一方面看,英国是最革命的国家。

”——整理自吕晔等的《简论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当前土地流转的启示》

材料二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摘编自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