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史经验 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086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历史经验 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总结历史经验 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总结历史经验 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总结历史经验 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结历史经验 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docx

《总结历史经验 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历史经验 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结历史经验 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docx

总结历史经验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

总结历史经验适应新的形势把军民联合推向新的阶段

  一、军民结合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性指导方针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建设之初,面临国际封锁和国内敌对势力的压力,为了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党中央英明决策,在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的情况下,建立了独立完整、基本配套的国防工业体系。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中,就有43项是国防工业项目。

国防工业的建立,使我军武器装备基本立足于国内生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军民结合是国防工业的战略性指导方针。

早在1956年,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中就指出:

“在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两套生产技术,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

”在大跃进期间,国防工业试制成功了万吨水压机、轧钢设备、氮肥压缩机等重型设备和其它多种民用产品。

60年代初,中央军委曾制定了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的方针。

只是由于后来形势的变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军工企业一直处于单一军品生产的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军民结合的问题重新被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邓小平同志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军民结合的思想,他一再强调:

我国的军工体制是学苏联的,要从照搬的旧体制中解放出来;国防工业要军民结合,以民养军;要在国家统一计划下,以军为主搞军民结合;总的方针至少拿出一半的人搞民用,将来自动化了可以三分之二的人搞民用。

1982年1月他明确提出国防工业要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

1984年11月,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

“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大力发展民品生产。

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

  军民结合“十六字”方针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指导方针。

其中,“军民结合”是总的战略要求,也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主要是指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两支力量的结合,军品研制生产与民品研制生产的结合。

“平战结合”是处理平时与战时的关系,在和平时期要抓紧军品科研,保证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势头,同时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和生产能力,研制生产国计民生需要的产品,并为战时做好准备,提高应变能力,一旦战争发生,就可大量生产军品,满足战时需要。

“军品优先”是处理军品任务与民品任务关系的原则,明确了国家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对国家军品任务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对国家下达的军品任务要优先保证完成。

国防科技工业首先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物质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在此前提下积极组织民品研制和生产,真正有效地承担起国防与经济建设双重任务。

“以民养军”是军民结合的发展目标。

在军民品科研生产有机地结合过程中,使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并通过发展民品取得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稳定军工队伍,使国防建设具有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军民结合“十六字”方针,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由过去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转变成为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它担负着双重任务:

一是努力提高国防科技水平,研制发展新的武器装备,为提高我军战斗力服务;二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发民用产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那种担心搞了民品,会降低军品的技术水平,是完全不必要的。

把企业发展寄托在增加军品任务上,也是不现实的。

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国防科技工业才能走出“军工小天地”,投入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实现战略转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军民结合走过了漫长而艰巨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军民结合“十六字”方针指导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走上了军转民的艰苦奋斗历程。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1979年的不足百分之十提高到目前的百分之八十,基本上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

这20年军转民历程是开拓者奋斗的历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的历程。

虽然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曲折,但主流是成功的,是闪耀着辉煌业绩的历程。

  在实行战略转变的初期,大家在主观认识上还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搞民品是“不务正业”,怕承担影响军品任务的责任。

在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任务靠国家下,资金靠国家给,材料靠国家拨,产品靠国家收”的依赖思想,使军工企业不能很快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军工企业原有的生产装备不能完全适于民品生产,要进行军转民技术改造,又缺少资金,也缺少民品技术和管理的经验。

民品的发展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自发分散到计划指导,逐步走上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发展道路。

  在军转民的初始阶段,军工搞民品是处于解决企业军品任务不足的权宜之计。

从1979年起,军品订货大幅度下降,使许多军工企业面临停产和半停产的困难。

为渡过困难,解决吃饭问题,饥不择食,找米下锅,不嫌其小,不嫌其杂,枪弹厂搞洋铁壶,飞机厂搞铝笼屉,这种精神可嘉,但不能发挥军工优势。

后来,有几十个工厂搞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分散重复,形不成经济规模,盲目性较大。

为了引导民品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983年8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召开了军民结合发展民品工作会议,总结当时军民结合工作的经验,对军工企业的民品发展进行了规划。

会后,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会议报告,强调军民结合是长期的战略方针,不是权宜之计;实行军民结合不仅是军工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任务,将军工企业民品生产纳入国家和地区的统一计划。

从此军转民走上了以计划指导为主,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服务的发展轨道。

  1984年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军工技术转民用的指示精神,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组织人员深入到15个省市进行了军转民调查研究,创办了《军工技术转民用报》。

1985年起,先后在杭州、北京、深圳等地举办军转民技术交易会,先后组织军工系统与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全面开展军工技术转民用合作以及军工与民用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

1986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军转民科技开发专项贷款,初期每年发放贷款5000万元,以后逐步增加到每年1亿元,1996年后达到每年2亿元。

在“七五”、“八五”期间,制定了三批民品技术改造规划,共确定710余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36亿元。

  199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1990]5号文件批转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军民结合工作的请示》,肯定了国防科技工业从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取得了显着成效,并提出要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民品开发在纳入国家计划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设备、人才的优势,努力开发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

广大军工企业普遍扭转了单纯依靠军品的思想,提高了走军民结合道路的自觉性,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各种民用产品。

目前已能生产50余大类,约1.5万种产品,为能源、交通、原材料、机电、轻纺等行业提供了大批技术装备,为进口设备国产化提供了大量配套零部件,为市场提供了一大批日用消费品。

涌现了一批能生产名牌产品,在市场销售占有一定份额的军工企业,如长虹电视机,长岭电冰箱,嘉陵、建设、金城摩托车,长安、昌河、松花江微型汽车等。

军工企业生产的汽车、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等在国内的销售额中占相当的比重。

国防科技工业民品的发展使军工企业摆脱了因军品订货减少带来的困境,稳定了军工队伍,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把军民结合推向新的阶段

  党的十五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的要求,军民结合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军民结合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必须看到仍存在不少问题。

在发展民品的指导思想上,主要着眼于解决多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缺乏效益与效率观念,也不注意产品的改进和更新换代,因此竞争能力很差。

在经营观念上,较多地注重于生产,市场观念还比较淡薄,对生产产品的选择往往只考虑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更谈不上去主动地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在管理上,对市场规律、竞争能力和内部运行机制、管理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适应,不能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来降低成本,追求最大的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发生的变化,过去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已被产品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所代替。

前一时期军民结合多年苦心经营形成的支柱产品在市场上已面临激烈的竞争。

一些民用企业经过引进和技术改造形成了规模经济,军工在前期形成的优势正在削弱。

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使军民结合在新的形势下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发挥军工整体优势,努力开发竞争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

  过去开发生产的民品多数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也没有形成经济规模,生产成本高,产品更新换代慢,很难适应市场变化。

在新的形势下,军工行业发展的民品不能再沿袭原来发展民品的老路,简单地利用军工技术和设备发展一般的民品,与民用企业争饭吃。

必须促进军工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充分发挥军工行业技术开发的能力,重点开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率高、市场潜力大的民用产品,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道路,如信息产业,航天技术,光机电产品,软件工程等。

  

(二)树立市场观念,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盈利能力。

  要从过去偏重产量与产值管理向质量与效益管理转变。

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财务、成本与资金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要从军工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存量资产,合理地确定效益规模,逐步滚动发展;避免不顾实际可能,盲目追求规模,背负债的包袱。

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旧设备,装备高效的新设备,特别是精良的测试仪器,以提高产品质量。

在资金的投入上,不能单纯依靠国家资金扶持,主要要靠自我积累,还要重视资产和资本经营。

  (三)调整结构,分流人员,军民分线,精干队伍。

  目前军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于机械行业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人员过多。

军品任务虽然经过多次调整,但战线仍然太长,过于分散,一个工厂为了要保证很少一点军品任务,要保持大量的军品生产人员。

要下决心将有限的军品任务集中在较少的企业内,将没有军品任务的工厂彻底转为民用生产。

军民结合的工厂要实行军民品分线管理,为转换机制和保军转民创造条件。

军民品根据各自的任务规模精减机构,精干人员,进行人员分流。

在此基础上合理分摊管理费用。

军品实现小摊子、高水平,该保的一定要保。

民品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产品结构和资源重组,组织专业化、大批量、高效率生产,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并积极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外智力、技术和资金的引进。

  面对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把开拓国内与国际市场作为刻不容缓、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来抓。

以多种形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包括以技术转让和到国外投资建厂等方式打开国际市场,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

要积极合理地利用外资,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我国产品的起点,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新。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进一步鼓励我们的斗志,我们一定要以改革开放作为发展动力,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把军民结合推向新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