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桥箱梁施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079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桥箱梁施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主桥箱梁施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主桥箱梁施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主桥箱梁施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主桥箱梁施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桥箱梁施组.docx

《主桥箱梁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桥箱梁施组.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桥箱梁施组.docx

主桥箱梁施组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和工程概况-2-

第一节编制说明-2-

第二节编制依据-2-

第三节工程简介-3-

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案简述-4-

第二章施工平面图布置图-5-

第三章施工方案-6-

第一节施工步骤及方案概述-6-

第二节0号、1号块施工-10-

第三节挂篮悬浇段施工-25-

第四节边跨现浇段施工-50-

第五节合拢段施工-60-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70-

第五章技术组织措施-72-

第一节工期保证措施-72-

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72-

第三节质量通病控制及对策-78-

第四节施工安全的保证措施-83-

第五节雨季、夏季、冬季施工措施-84-

第六章资源需要量计划-87-

第一节劳动力需要量计划-87-

第二节主要施工材料及设备组织-88-

第七章文明施工-91-

第八章计算资料-92-

第一节0号、1(1’)号托架计算-92-

第二节过渡墩边跨现浇段托架施工计算资料-103-

附:

1、挂篮及悬浇施工图

2、0号、1(1’)号、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施工图

十房高速公路八标马蹄山1号桥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和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说明

本项目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的“六纵五横一环”中的第六纵郧县至来凤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花栗树村,与汉十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位于十堰房县城关镇炳公村,与G209国道相接。

路线全长约64公里。

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标准宽度24.5米。

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采用1级。

本工程为第8合同段,起讫桩号为:

YK106+871.5-YK109+700(ZK106+877-ZK109+700),全长2.829公里。

合同工期28个月,其中马蹄山1号桥为本合同段的控制性工程。

马蹄山1号大桥位于丹江口市官山镇赵家坪三组和房县土城镇马蹄山村三组,大桥跨越G209国道和官山河,是十房高速公路一座重要桥梁。

全桥由双向四车道分离的两座桥构成,其中左幅桥全长947.08m,右幅桥全长861.08m。

主桥上部结构为(67+3×120+67)m五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

主桥上部构造为较大跨径结构,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为保证安全顺利完成主桥箱梁的施工任务,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其原则是:

在保证安全、质量、进度的前提下,力求工程造价低,设备投入合理,施工组织合理,施工方便。

本施工组织设计已由承包人(湖北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内部机构进行了预审,在通过监理、业主、专家会议审查并按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再正式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执行。

同时按照施工需要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实施细则,指导作业班组进行施工。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含:

0号、1号块墩顶托架施工;2#~15#节段挂篮悬臂浇筑施工;边跨现浇直线段托架施工;合拢段施工四个部分。

第二节编制依据

⑴湖北省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8标招标文件。

⑵第8合同段YK106+871.5(ZK106+877)~YK109+700(ZK109+70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⑶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验收标准

⑷湖北省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⑸我公司ISO9001:

2000质量标准中,正在执行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⑹我公司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施工机械设备实力,以及长期从事类似工程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第三节工程简介

马蹄山1#桥主桥上部构造为67+3×120+67m五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箱梁根部高度7.0m,跨中高度2.5m,箱梁根部底板厚100cm,跨中底板厚32cm,箱梁高度及箱梁底板厚度按2.0次抛物线变化。

箱梁腹板根部厚70cm,跨中厚度50cm,箱梁腹板厚度从根部至跨中分两个直线段变化。

箱梁顶板厚28cm,0号节段顶板厚50cm。

主桥上设置通风孔,通风孔直径10cm,每隔2m~3m设置一对,分别布置在块件跨中截面中性轴附近的腹板上,箱梁0#块处的横隔梁边缘处两边底板上分别设置D=10cm,排水圆孔。

中跨跨中设置一道横隔板,在边跨现浇段一侧箱梁底板上设置了一检修预留孔,直径80cm。

箱梁顶宽12.0m,底宽6.5m,顶板悬臂长度2.75m,悬臂板端部厚度15cm,根部厚68cm。

箱梁顶设有2%横坡,箱梁浇筑分段长度依次为:

12.0m长0号段+7×3.0m+8×4.0m,边、中跨合拢段长均采用2.0m,边跨现浇段长5.5m。

2号~15号梁段采用挂篮悬浇施工,悬浇最大控制重量为1344KN(未考虑施工荷载)。

全桥共10个合拢段(左右幅桥),分别为4个边跨合龙段,4个次中跨合龙段和2个中跨合龙段,合龙段长度均为2m,边跨现浇段长5.5m。

箱梁一般构造图

主桥上部构造采用三向预应力,纵向及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GB/T5224-2003标准钢绞线,单根钢绞线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弹性模量1.95×105MPa,标准强度1860MPa,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1357.8MPa。

箱梁纵向钢束每股直径15.2mm,OVM锚固体系;顶板横向钢束每股15.2mm,扁锚体系;竖向预应力采用精轧螺纹钢。

纵、横、竖向预应力束(筋)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真空辅助压浆工艺,预应力管道灌浆材料采用CG-100高性能灌浆材料。

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案简述

1、0号块与1号块同时托架现浇施工,分两次浇注,浇注分界线为腹板顶倒角下20cm处。

底板施工双肢外侧纵桥向设置4.0m悬臂三角托架,横桥向设置翼缘板托架。

外模一次安装完毕,内模分节安装。

2、悬浇箱梁采用三角挂篮施工,挂篮设计按最大悬浇长度5米,设计最大混凝土荷载2000KN。

全桥采用16套挂篮左右幅同时施工。

3、过渡墩高度分别为21m、33m、53m、53m,因受到地形限制,无法采用落地支架现浇。

拟采用托架现浇,边跨现浇段的三脚架悬臂为3.3m,在过渡墩的另一侧施加平衡配重,减少过渡墩所受偏心距。

4、合拢段施工采用挂篮改制成的吊架施工,在合龙段混凝土施工时利用水箱进行配重设计。

第二章施工平面图布置图

第三章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步骤及方案概述

1、施工步骤

箱梁0号、1号块托架施工→悬浇挂篮拼装→悬浇挂篮加载试验→2号~15号悬浇节段施工→17号边跨现浇段托架施工→边跨合龙段施工→次中跨合龙段施工→中跨合龙段施工。

具体施工顺序见下页《施工顺序示意图》。

2、施工方案概述

全桥配备16套挂篮,左右幅同时进行悬臂浇筑,安排桥梁一工区负责施工,根据主墩任务完成情况逐个安排0号、1(1’)号块施工,0号、1(1’)号块采用托架施工,施工完成后再开始利用挂篮对称施工悬臂节段,并利用挂篮改制而成的吊篮浇筑次中跨合拢段、中跨合拢段,边跨现浇段及边跨合拢段利用三角托架配合吊架施工。

边跨合拢段施工完毕后,拆除边跨现浇段三角托架实现主桥箱梁的体系转换。

第二节0号、1号块施工

1、工程概况

由于0#块节段无预应力锚固束,拟将0号块与1(1’)号块一同浇筑,在桥墩身最后一节内预埋钢板,作为0号、1号块施工托架的支撑点,现浇托架方案见后附《马蹄山1号桥0号、1(1’)号块施工方案图》及第八章《马蹄山1#桥0号块件施工计算书》。

马蹄山1#桥主桥箱梁0#块纵桥向12m,高7m,底宽6.5m,翼板顶宽12m,底板厚度1m,腹板厚度0.7m,中部顶板厚0.5m,翼缘板0.15m,0#块中间设4个隔板,隔板厚0.7m,每个隔板中部设人洞。

0#块节段体积C50砼:

294.46m3,重量为7589.0KN。

马蹄山1#桥主桥箱梁1#块(1’#块)纵桥向3m,高度为6.835m~6.358m,顶板厚0.28m,底板厚为0.975m~0.903m,腹板厚度为0.7m。

节段体积为54.36m3,重量为1414KN。

0#块与1#(1’#)块浇筑分两次进行,浇注分界点线为顶板倒角下20cm处,拟第一层浇筑6.12m高,砼浇筑方量约310m3,第二层浇筑0.88米,施工剩余部分,砼浇筑方量约91m3。

第一次混凝土浇注悬臂托架浇筑方量为61.6m3,重约1602KN。

按照墩身施工的布置,塔吊安装于左右幅主墩之间。

施工0号块时塔吊顶端应伸出箱梁翼缘板,因此对应塔吊立柱的翼缘应预留槽口,待箱梁施工完毕后,利用0#箱梁顶面的临时扒杆拆除塔吊。

拆除塔吊后,完成箱梁翼缘板预留槽口的砼浇筑,待槽口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对应的横向预应力束并压浆。

箱梁0#块、1#块立面图

箱梁0#块断面图

 

2、施工工艺流程图

张拉临时束

墩身预埋件安装及墩柱验收合格

张拉、压浆

0号、1号块托架安装

托架堆载预压

铺设底模

安装侧模

钢筋、预应力束制作

钢筋、预应力工程原始记录表

安装0号、1号块钢筋

安装0号、1号块预应力钢束

钢筋、预应力索、模板现场质检报告单

浇筑第一次砼

砼施工原始记录表

监理签字认可

砼养生,接缝凿毛处理

安装剩余部分钢筋、预应力束

安装模板

钢梁、预应力索制作

钢筋、预应力索工程原始记录表

监理签字认可

砼施工原始记录表

浇筑第二次砼

养生强度到90%

监理签字认可

预应力施工原始记录表

检验砼强度、结构尺寸、外观等

监理签字认可

主梁质量检验报告单

拆除支架、承重模板

计量

3、施工准备及0号、1号块托架安装、预压

在墩身最后节段施工时,注意预埋牛腿所用型钢及预埋板,墩身施工完成后,焊接斜撑和安装分配梁形成0号、1号块件施工托架。

待墩身砼强度达到2.5MPa后,对墩身顶进行凿毛处理,并用水冲洗干净。

对墩身进行施工测量,作为安装主梁底模的依据。

墩身施工测量与控制的内容包括:

墩顶中心位置测量、墩顶高程测量。

墩顶中心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高程测量根据施工中设立的水准点,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控制测量。

在墩身顶部四周,用油漆标识出0号块的底标高线(由监控单位提供),用来确定0号块件与墩身根部结合处的底模安装位置。

0号、1号块托架示意图

0号、1号块件施工托架关键控制点:

牛腿预埋位置的准确性,斜撑焊缝可靠性,安全护栏。

当墩身砼浇筑完毕并拆除所有模板以后,对每根预埋件进行顶面高程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焊上型钢组成的钢箱支垫,保证模板分配梁的位置在同一标高上。

托架上安装安全平台及护栏,护栏采用∠75×75×5作立柱,Ф25圆钢做扶手,走道及护栏安装钢丝网防护。

托架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加载试验,完全模拟施工状态下的荷载工况,测定其弹性变形,消除非弹性变形,并将弹性变形值计入预拱度,以确保0号、1(1’)号节段梁底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试验方法是采用钢筋堆载的方法。

托架的预压要采用逐级加载的方法进行,施力程序按25%→50%→75%→100%→115%分级施压,预压荷载采用0号、1(1’)号块箱梁第一次浇筑砼施工荷载的115%并按砼分区重量对应布置。

加载前应进行观测点的布置和测量,每加载一级需静止2小时,并进行相应的测量观测;加载至设计加载重量后,需静止24小时,并进行相应的测量和观察。

托架的卸载也采用逐级卸载的方法进行,其卸载和观测要求与加载一致。

4、模板支架的搭设、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施工顺序为:

安装底模→安装外模板→绑扎底板钢筋→安装腹板及横隔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筋、临时预应力束→安装内模及隔板模板→浇注第一层砼→完成内模安装→安装顶板钢筋、纵预应力管道及横向预应力筋→张拉临时预应力束→浇注第二层砼。

4.1模板支架、底模的制作与安装

0号、1(1’)号块纵桥向悬臂长450cm,一端第一次浇筑重1602KN,于每侧墩顶预埋4组II36b和4组II36b(作为斜撑)牛腿钢板;翼缘横桥向宽275cm,于横桥向每墩顶预埋2组II25b牛腿,牛腿上采用I25b作为分配梁,主要用于支承箱梁侧模及翼缘模板重量。

双肢外侧的底模采用挂篮的底模系统,采用1cm厚钢板,再下面布置I25a纵向分配工字钢。

待托架安装完成后,将预先配置妥当的底模拼装于托架分配梁上面。

结合0号、1(1’)号块支架预压成果及监控单位的立模标高调整好底模标高,底模标高的调节通过钢锲来实现。

第一次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在箱梁底板上搭设脚手架钢管作为箱梁内顶板的支架,钢管支架立杆间距为80cm×100cm,横杆步距为150cm。

钢管上铺5cm厚木板作为操作平台。

为确保支架稳定,支架顺桥向需布置剪刀撑。

箱梁顶部翼缘板采用整体加工的钢模及桁架,支撑于墩顶横桥向预埋牛腿上。

4.2侧模、端模的安装

0号、1(1’)号块外侧模设平面模板及倒角模板,平面模板采用大块的平面钢模,模板面板厚度δ=5mm,筋板采用L50×75×8mm角钢,平面钢模后设桁架背肋,将模板与桁架分离设计,桁架与钢模间用联结板联成整体。

内侧模及顶模均采用组合钢模,并设置平面模与转角模,平面模采用大块模板,转角模单独加工,平面模与转角模利用型钢背肋及销栓连接;腹板的模板利用横向支撑和对拉螺杆固定,并利用在底模上加支撑来固定内模顶板模板。

内模背方根据各墩材料可选用2[12或2[14,每层背方水平连接闭合以保证共同受力,底板砼顶面需安装压模,以防止砼上翻。

模板拉杆采用Ф20mm的精轧螺纹钢,外套上Ф30mm内径的PVC管。

安全平台及栏杆布置参照附图。

端模板根据其结构尺寸制作成组合式模板,适用所有主梁块件。

端模板拉杆利用纵向钢筋和在底模、侧模上焊型钢挡块定位。

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轴线偏位

10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各检查2点

2

模板高程

±10

全部检查

3

内部尺寸

±20

长、宽、高各检查2点

4

相邻两板表面高差

2

每接缝检查2点

5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全部检查

6

预埋孔中心线位置

10

全部检查

7

预埋孔截面内部尺寸

±10,―0

全部检查

8

模板表面平整

5

用2米直尺检查

4.3、模板的拆除

当砼强度达到20MPa时,并保证砼结构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利用主墩塔吊拆除侧模。

拆模时,可用锤轻轻敲击板体,使之与砼脱离,不允许用猛烈敲打和强扭等方法进行,并转运至指定位置堆放。

模板拆除后,及时清理模板内杂物,并进行维修整理,以方便下次使用。

支架拆除时,严格按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底模及底模支架应于0号、1(1’)号块纵向预应力张拉完毕后方可拆除。

5、钢筋的制作、安装与运输

5.1、劲性骨架加工及安装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0#块需设劲性骨架用以定位钢筋。

劲性骨架采用L100×100mm、及L75×75mm角钢利用A3钢板连接,焊接加工。

劲性骨架四角定型部分在固定胎架上加工,中间连接部分根据0#块截面尺寸下料后现场焊接,可将横隔板内的劲性骨架加工成型,利用塔吊安装,安装时注意与墩身的预埋部分焊接牢靠、定位准确。

横隔板内劲性骨架安装完毕后进行纵桥向连接件进行焊接。

劲性骨架焊接需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

5.2、普通钢筋加工及安装

当0号、1(1’)号块托架安装完毕,并完成底模安装检验合格后,开始安装0号、1(1’)号主梁钢筋。

钢筋在钢筋加工棚制作,钢筋的制作与安装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在绑扎底板钢筋前,要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在安装好的底模上划分出每根钢筋的具体位置,再进行钢筋的绑扎。

钢筋的连接采用搭接焊及直螺纹连接(主墩伸入箱梁的钢筋),施工时钢筋的连接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施工中若空间位置发生矛盾时,允许适当调整位置,但砼保护层厚度应保证。

待腹板的钢筋绑扎高于第一次砼高度后,可以进行腹板及隔板的模板安装。

钢筋进场后,应注意妥善保管。

将钢筋放置于钢筋加工棚内,按不同等级直径分别堆放,并标明编号及数量。

钢筋应有清洁的表面,使钢筋能与砼充分粘结,否则,应除去油脂、泥沙及浮皮。

钢筋在加工之前进行原材料的抽检工作。

钢筋在制作时,根据0号、1(1’)号块所用钢筋的规格、型号及种类,按设计图纸下料(下料长度=钢筋设计长度+接头长度-弯曲伸长量),按设计尺寸和形状用数控弯曲机加工成形,以保证加工精度。

在配料时,对于有接头的钢筋,应按规范使接头位置错开;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mm,绑扎接头长度区段是指1.3倍搭接长度。

所有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得小于10d,也不宜位于最大弯矩处。

钢筋在制作场制作好后,利用汽车将钢筋运输到主墩位置,再用塔吊将其吊到墩顶安装。

普通钢筋绑扎顺序为先施工底板钢筋,再施工腹板钢筋,最后施工顶板钢筋,为了确保箱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绑扎完毕后即可在钢筋上绑扎垫块,垫块按照1m2范围内5个呈梅花形进行布置。

 

钢筋质量控制标准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

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10

弯起钢筋各部尺寸

±20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5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受力钢筋间距(mm)

两排以上排距

±5

尺量: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3

同排

梁、板、拱肋

±10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

灌注桩

±20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10

尺量: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2

3

钢筋骨架尺寸(mm)

±10

尺量: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1

宽、高或直径

±5

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尺量:

每骨架抽查30%

2

5△

保护层厚度(mm)

柱、梁、拱肋

±5

尺量: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3

基础、锚碇、墩台

±10

±3

注:

1、小型构件的钢筋安装按总数抽查30%。

6、砼的浇筑及养护

6.1砼的浇注顺序

0号、1号块砼分层浇注示意图

模板安装完成以后,请监理现场检验模板的平面位置、顶部标高、接缝连接及稳定性。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0号、1(1’)号块砼采用C50聚酯网状纤维混凝土。

箱梁砼在拌合站按照批复的配合比进行拌合,由罐车运至工地,由1套高压输送泵输送到浇筑位置,采用混凝土弯管分流混凝土进行浇筑,砼坍落度控制在17~20cm。

第一层浇筑6.12m高,砼浇筑方量约310m3,第二层浇筑0.88米,砼浇筑方量约91m3。

第一次砼浇筑:

先浇筑底板,然后浇筑腹板和横膈板。

施工过程中注意观测支架挠度。

第二次砼浇筑:

首先腹板、横隔板水平分层、均衡浇筑;翼缘和项板顺桥向由两端向跨中浇筑,横桥向左右同步浇筑,由腹板向翼缘和顶板推移。

由于预应力管道密集,注意施工顺序及施工精度控制。

在第二次砼浇注前,对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干净。

在第二次安装内模时,应保证第一次所立模板紧贴混凝土不松动,以防止第二次浇注混凝土时下溢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第二次立模(内模)应与既有模板版面平齐、接缝严密。

在施工时注意挂篮顶留管道的预埋。

砼浇注完成后,立即进行砼表面抹平,确保主梁顶面砼平整美观。

6.2砼浇筑注意事项

0号、1(1’)号块钢筋、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绞线密集,砼浇注高度大,为保证砼的质量,避免出现局部地方的蜂窝、麻面、欠振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⑴优化施工配合比,运用高效缓凝减水剂,以延长砼的凝固时间、确保砼在初凝前完成。

⑵严格控制砼施工配合比和入模坍落度,确保砼入模质量;严格控制砼的入模水平分层厚度,确保砼对称浇筑、顶面均匀同步上升,水平分层厚度确定为30cm。

⑶在腹板内模竖向每隔2.0m处开一进入口和捣固口,待混凝土灌注到该处后再将模板孔洞封严。

为保证混凝土入模不发生离析,增加多个混凝土入模点,每个入模点都设置串筒,以保证混凝土入模均匀,不离析,各处平衡。

⑷浇筑底板后,及时安装底板混凝土顶面反压模板,防止隔板、腹板混凝土下沉导致底板顶部隆起。

施工底板混凝土之前预先焊好底板反压的钢筋拉杆、定位钢筋,竹夹板需要预先钻好眼与脚手架钢管等放置在旁,底板浇筑完后,快速安装。

施工示意图如下:

紧接着浇筑腹板部分的砼。

腹板部分的砼从腹板中间开口及顶口浇入,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由于砼具有流动性,会有部分砼从腹板底口流入底板,所以,振捣腹板上部的砼时,要注意控制插入深度和振捣时间。

⑸顶板和腹板处预应力波纹管密集,振捣时要防止漏振、欠振,在钢筋、预应力管道密集地方采用棒头较小的振动棒。

不要挤压波纹管避免波纹管变形、漏浆封堵及移位。

施工中采取在波纹管内插入聚乙烯管(外径比波纹管内径稍小),在砼施工过程中,经常转动聚乙烯管,待砼初凝后拔出,同时用水冲洗管道,以确保预应力管道的通顺。

⑹底板、腹板及顶板砼需对称浇筑,施工时尽量保证两端灌注梁体砼重量接近。

6.3、0号、1(1’)号块的防裂措施

由于0号块分两次浇注,为避免因两次混凝土的龄期差过大导致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应尽量在第一次浇注完毕后7天内浇注第二层混凝土,并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⑴在材料上反复优化配合比,采用低收缩低水化热砼,控制砼水化热的影响。

⑵在第一次砼顶面下50cm设处临时预应力束,纵向水平布置,在第二次混凝土浇注前张拉,每束张拉力371KN。

⑶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季节),保证砼的入模温度满足施工要求:

a.在当天温度适宜时进行混凝土浇注;

b.对集料全部加盖遮阳棚,尽量降低砼的入模温度;

c.必要时对拌和用水温度进行控制;

⑷在顶板浇筑后,保证0号、1(1’)号块内外通风降温,以避免内外温差造成砼的开裂。

6.4、砼的养护

在第一次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在0号、1号底板上蓄约30cm厚水进行养生,同时在每次砼浇筑完毕后,派专人对砼表面先铺设一层土工布,进行洒水保湿养护。

洒水间隔时间以保持砼表面充分湿润状态为度。

连续洒水保湿养护7天。

在第二次混凝土浇注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用大功率风扇加强0号、1号块箱梁内外通风,防止内外温差过大造成块件开裂。

7、预应力施工

一个0号、1(1’)号块预应力施工如下:

墩梁固结精轧螺纹钢预应力;

竖向精轧螺纹钢预应力;

横向钢绞线预应力;

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管道预埋及纵向预应力4×T1和2×WC1。

7.1预应力束的加工及管道定位

0号块纵向预应力管道横断面示意图

1(1’)号块纵向预应力管道横断面示意图

纵向预应力束采用金属波纹管,安装时要严格检查波纹管加工质量,防止有脱节或孔洞导致漏浆,在安装金属波纹管时安装内衬,即在波纹管内再安装聚乙烯管,外径比波纹管小1cm,并有一定的硬度和弯曲能力,灌注砼过程中经常转动衬管,以免出现波纹管漏浆堵管,衬管在砼浇筑初凝后拔出,以备下次再用,抽出后的预应力管道用清水冲洗干净。

管道与普通钢筋位置发生冲突时,允许对普通钢筋进行调整。

预应力管道采取“#”定位钢筋固定安装,定位筋在直线段间距100cm,曲线上间距50cm,在钢束平弯、竖弯的起弯点及弯止点加密。

根据设计图纸设置防崩钢筋,防崩钢筋必须与箱梁的普通钢筋固定在一起,并卡牢波纹管。

钢筋焊接时应避免烧穿波纹管道。

预应力钢筋端头设置张拉槽模板,张拉槽位置、角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张拉槽平面必须保持平整,便于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张拉顺利。

应保证螺旋筋、波纹管、锚垫板的中心线重合。

管道应设置压浆孔,在最高点设排气孔。

预应力钢束穿束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