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032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

《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docx

学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本科毕业设计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摘要: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结合各地学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总结我校近几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校已经开展了较正规、较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点成绩,但是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去完善。

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

我校是高级中学,高中学生大多处在青春发育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出现问题,这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学业和生活。

一、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征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人体在形态、功能、性征、内分泌、心理、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随着青少年个体生殖器官功能逐渐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往往带来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如对自身的认识、情感的体验、人际交往的变化等1。

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与社会角色的矛盾、要求他人尊重与不能充分尊重他人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情感波动性与内隐性的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2。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自己和他人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2、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出现思维的独立判断性;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知觉和记忆能力有更高水平发展。

3、个性、意志、和行为方式形成中学生逐渐摆脱儿童期的幼稚心理,发展自己独特的性格、意志和行为方式,开始按照自己的观点、意志、生活方式来安排学习和生活,处理人际关系。

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倔强性和自控、自制能力。

有些青少年表现出“闭锁心理”。

例如,要求有自己的小房间,自己的抽屉、柜子,还上了锁,不准别人动,否则就会产生反感,甚至产生焦虑,和家长发生冲突。

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尚不足,既容易受社会的积极影响,也不善于抵制消极影响。

产生不良行为。

他们常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有既倔强又懦弱的矛盾心理。

另一方面,因青春期少年的个性尚未定型,心理可塑性大,所以是青春期教育的有利时机。

4、情绪强烈而不稳定进入中学后,情绪变得丰富而活跃,既富于感染力,又容易动感情。

他们的重要心理特征是:

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开朗,朝气蓬勃;他们爱唱、爱跳、爱吟诗抒情;另人着迷的一部影视片,一本小说,一场演讲,都会使他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是中学生情绪感特征和大脑兴奋性增强的反映。

但是,此时的情绪活动常表现出不稳定,欠成熟,容易冲动失横,男生比女生更明显。

5、兴趣广泛,广交朋友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信任度顺序一般是:

知心朋友>一般同学>教师>父母>其他人。

他们好动、爱玩、爱交朋友,但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心理免疫力不够强。

6、性意识觉醒随着性发育的逐渐成熟,出现性意识。

表现在开始注意异性,喜欢接近对方。

若性教育不到位,可能出现性的生理、心理和道德问题。

7、心理发展滞后与躯体发展中学生往往身材高大,但是心理发展相对滞后。

6

(二)、青春期少年主要心理问题1、对性发育的困惑不解在青春发育期,人体生殖系统开始迅速发育,一部分男孩子对遗精现象感到神秘不解,出现苦恼、焦虑,心理感到紧张。

有的青少年开始朦胧地意识到两性关系等问题,对性知识产生兴趣,对异性产生爱慕感,这都是正常的。

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心中的疑惑不解得不到答案,又难以启齿询问,往往从不正当途径去探索两性知识。

有些青少年对性过分敏感,过分热衷于性的诱惑,沉湎于性的想象,精神萎靡不振,容易受黄色淫秽书刊、录象、光盘制品的影响,个别人甚至走入歧途,违法犯罪。

手淫是一种通过自我抚摩刺激生殖器官而获得性满足、性快乐的行为。

适度的手淫是正常的,并无害处,但是过度手淫则对身心产生影响。

出现精神疲乏、耳鸣、腰腿酸软、精力不足、失眠多梦等。

手淫的更大害处不在于躯体而在于心理。

有些青少年因为长期手淫而产生罪恶感或觉得自己道德败坏、自责、自卑,日久容易出现难以摆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矛盾,情绪极度紧张、焦虑、不敢与人交往。

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开展性知识和性心理卫生指导,教育青少年端正对性的认识,加强意志训练,自觉避开不良诱惑,多参加有益的活动,此时如能做好心理调空,加强自制力,完全可以把问题处理好。

72、独立意向发展迅速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

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不再事事听从父母的指挥。

他们对父母和来势的教导产生质疑,对家庭的一些传统习惯不原适应,尤其当家长或老师仍以对待儿童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很容易引起他们对抗心理并表现在言论和行为方面。

另外在经济上,青少年由于社交需要,很希望自己支配一些钱和物,但是他们的经济又没有独立。

以上种种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常使青少年的情绪不愉快,甚至形成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紧张。

青少年虽然独立意向发展很快,但是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不成熟,在思考问题上常表现出直观易感性。

分析问题比较肤浅、片面,从而易作出错误的判断,缺乏理智。

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还不够高,也不够稳定和客观,缺乏足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情感还不够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些心理特点提示我们,对青少年要因势利导,做好疏导工作,从而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73、伙伴关系密切的矛盾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都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他们相互倾吐内心的秘密和苦恼,也经常从伙伴那里得到同情、理解和温暖,而这种情感从成人那里难以得到。

因此,他们很容易讲哥们义气,而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劝告持怀疑和忽视的态度。

此时,他们如果能结交好的伙伴,可以相互鼓励,共同成才;若结交了不好的伙伴,常容易发展一个小集团,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去冒险,甚至走上歧途。

在这方面,父母和老师应关心他们交朋友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74、心理压力大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达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常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因学习问题而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学习差的孩子教育不当,要求过严。

有的家长对子女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这些做法都不会给青少年带来帮助,只会造成他们的反感,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青春期少年阅历浅、经验有限,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一时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失败和挫折。

如出现成绩下降、考试失败、高考落榜、同学关系紧张不和、家长老师指责误解等,都会强烈震撼他们的心灵,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造成心理失衡,有的意志薄弱的甚至产生不良的行为后果。

因学习而带来的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并不少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7

(三)、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儿童青少年正处在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尚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在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各种苦难和障碍,也容易受到心灵伤害。

他们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

因此,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卫生问题,促进心理健全发育和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健康的定义是:

“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或衰弱,而且还包括完满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就是说,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胜利、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善状态。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心理是行为的主宰。

中学生如果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就会引起生活和行为的混乱与偏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懂得许多卫生保健的知识,也不可能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导致许多身心问题发生。

某学者说:

“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

“其真正含义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心理健康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必然需要。

国际社会的发展过程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6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社会方面发育相对滞后。

因此,引起了不少复杂而严重的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如少女怀孕、吸毒、酗酒、自杀、家庭暴力、离家出走、犯罪等,已经构成很大的社会问题。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多了解、理解、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培养和发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积极向上,培植健康的心理状态。

7

二、影响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的影响

1、家庭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在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一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应该考虑到他所受的家庭影响,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家庭背景,如父母文化、职业、年龄和婚姻质量。

父母的人格、对教育的观念、态度和方式。

家庭的变迁与孩子的成长经历。

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现状。

6

2、家庭教育的误区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少家庭在家教方面存在明显的误区。

片面的家教观念:

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观念。

只注意孩子的吃穿,不注意孩子的教育,尤其精神教育,导致学生心理需求出现畸形发展。

智育中心论。

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

导致许多学生只知道围着分数转,忽视对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

利己主义教育观。

有些家长在内心深处,将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培养教育孩子是出发点往往出与个人的虚荣心,满足自己的功利目的。

对孩子期望过高但又不尊重其个性,导致亲子关系冲突。

错误的家教方式:

溺爱,对孩子缺乏客观评价,包办代替,过于保护,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

强制,将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对孩子过分严厉,经常打骂,容易造成孩子情感心理上的创伤,导致孩子逐渐形成阳奉阴违的两面性人格。

放任,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持冷漠忽视的态度,早晨孩子缺乏自制力,导致孩子违法犯罪的发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生活没有乐趣。

养育态度不一致:

有些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观点和态度方式不一致,又不及时沟通,导致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贯到底。

父母自身的言行相互矛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也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心理情绪上的矛盾冲突。

不良的家庭氛围:

有些家庭父母的自身人格有缺陷,心理不健康,夫妻情感不和谐,父母离异、家庭破裂。

这种不良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6

3、良好的家庭教育要素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心理健康,教育孩子要宽严适度、正面引导为主,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式要一致。

注重夫妻和睦,敬老爱幼,邻里关系融洽,形成良好的家教环境。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孩子自然会尊敬父母,亲子关系和谐。

家庭成员容易情感沟通。

在许多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缺乏共同语言,有些家庭父母经常以斥责、批评代替教育,只问孩子的分数和情况,不关心孩子的其他心理需求,父母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不一,对孩子缺乏尊重和信任,对孩子否定多于肯定,评价过低,单向教育,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不注意倾听孩子的心理话,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于社会发展。

6

(二)、学校的影响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心理社会环境。

学校应该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创造一种相互关怀、信任和友好的氛围,吸引学生出自内心地热爱学校。

学校应和家长经常沟通,关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美国的健康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怜悯中,他便学会垂头丧气;如果孩子生活在嫉妒中,他便学会心虚;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中,他便学会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相互尊重中,他便学会建立目标;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学会懂得什么是公证;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便学会懂得什么是真理;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觉得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

6学业的压力和学习困难增大。

我国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体制所产生的重视学习成绩轻视其他的现状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致使人们的认识长期以来始终禁锢在以学习成绩来判断教学质量高低、以教学大纲为本的教育评价模式中。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只能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自己与同伴差距的唯一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有增无减,伴随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长期依赖带来的青少年薄弱的意志力,导致青少年一旦学习上遭遇挫折,极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学校缺乏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材体系,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上出现了较大的盲目性和差异性。

据专家估算,中国目前青少年精神卫生专科医生的数量与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出现严重不足的状况。

由此长生的后果是,大量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适宜的治疗,心理健康服务远远滞后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求。

6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学生最好的精神营养,矫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灵丹妙药。

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理解、信任、尊重和鼓励。

老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兄长、最容易亲近和信赖的人、可倾诉内心话语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学会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和生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三)、个体心理差异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的现象。

根据学生的不同内心世界,才能真确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

6

(四)、社会因素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各种价值观强烈冲击着青少年,电视、广播、网络、书刊、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快速传播,使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途径空前增加,性成熟普遍提早,性心理发展也普遍提前。

据有关研究显示,女性初次月经来潮的平均年龄由1989年的13。

38岁,提前到1999年的12。

54岁;男性初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从1989年的14。

40岁,提前到1999年的13。

85岁。

5西方性观念的渗透也对我国传统道德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迫切需要用科学的性心理知识指导青少年,使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是人类生理发育成熟的自然过程和必经阶段,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影响。

三、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部也于2002年8月5日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方法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加强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完善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师资队伍,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虽然近年来学校领导和老师开始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仍没有足够的认识,仍未引起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只重视文化教育教学,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以前,我校没有做心理教育方面的老师,有的学生只能到医务室来找校医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因为校医并不是专业的心理教师,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

近几年,我校曾发生几起因为心理疾病方面而导致的学生自杀现象,校领导和老师开始重视起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两年前,我校一直是一名政治教师兼职,来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去年,学校从某师范大学招聘一名专门学习心理教育的教师到我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做心理讲座、搞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等,强化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创造具有浓厚健康氛围的校园环境     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学校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所有过程中,使之成为各门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方面,校园是青少年活动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场所。

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相对较长,有机会在学校期间反复学习到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相处,既让青少年掌握了沟通的技巧,同时也发展了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系统、具体、有计划且科学的活动,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已树立起崇高的威信,以健全的人格、乐观积极的心态、高尚的情操感染教育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具备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理性认识,消除对心理疾病的恐惧心理,正视存在的心理问题,尝试通过自我调节加以解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开展活动,创造平等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来表达自己,享受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快乐。

(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辅导,促进心理保健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多种形式,如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

立的心理健康课。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日常运作。

如建立对学生和教师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与讲座、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对部分学生进行各案分析。

心理辅导有:

讲座与答疑、主题班会、同伴教育、角色扮演或心理剧即兴表演、利用学校广播制作专题节目、举行心理辅导日活动、组织学生自助团体,对有同类问题的学生进行小组心理辅导、开展学生与家长的联谊活动。

6我校虽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会不定期的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举办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为高一年级二十八个班的学生所做的内容主要针对他们适应高中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和这个阶段青春期成长中特有的一些问题。

目的在于启发他们正确认识碰到的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交给他们一些应对的方法。

第二次讲座是为高二年级二十七个班级所做的,主题为“成长的感觉”,包括以下系列活动:

(1)、心理健康征文:

面对全校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成长的感觉”的有奖征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征文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重谙自己成长的经历,了解自己的心理路程,达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审视自我、激励自我的心理保健作用。

(2)、心理讲座:

为高二学生做一场题为《成长的感觉》的心理讲座,目的在于学生明确成长中的收获与付出,美丽与疼痛,学会用成长的眼光去看待烦恼和压力,同时就高二年级的学生可能存在的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做出分析并和同学们探讨。

(3)、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板活动:

主要分为中学生心理案例、心理调适方法、心理测试、心理小故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简介五个板块。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调试方法,学习一些利于健康成长的道理。

(4)、心理健康测试:

面向全校学生做一次心理健康调查,高二高三年级为匿名调查,各抽选三个班级,目的在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给与辅导。

高一年级为非匿名调查,调查结果除用来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5)、周一至周五下午八九节课在北校对高一学生做心理咨询,这次咨询活动效果挺好,学生参与积极。

这些讲座不同于政治理论报告,更不同于空洞的说教和居高临下的训导,它是在师生平等的气氛下,通过大量的事例、故事,以谈话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努力、自我激励、自我实现。

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哲理性的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四)、树立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完好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和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品质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要以宽阔的胸怀、平等的态度、发展的观点、理性地分析青春期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鼓励、帮助青少年通过自我学习渡过心理难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强化青春期的性心理指导,防范不断涌来的各种社会不良信息,避免盲从;在对青少年实行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开展心理咨询     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但多局限在理论方面的概念和论述,可供实际运用的、真正有价值的措施、方法较少,操作性不强,难以在教学中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制约着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希望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家学者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希望专家学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希望能编写出适宜的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籍,使教育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推进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心理咨询是对有心理问题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生活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心理咨询是融合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加上咨询者的人格魅力,向受咨者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

在学校内,主要针对正常学生、有心理问题和轻度的心理障碍者进行,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自主能力,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者能帮助学生在心理处于某种混乱和危机时,由单一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开阔思路,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增强自信心。

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技巧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对青少年咨询对象给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是促进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使之形成有责任感的个性,从而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教育活动中,要因势利导,做到有的放矢,让青少年逐渐摆脱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的影响,改变不合理的认识和行为,提高心理承受力与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咨询过程可简化为倾听、判断、商量。

倾听,让学生自由地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老师要善于倾听,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判断,千头万绪总有一条纲,要善于从学生大提出的形形色色问题中找到一个主要难题为“切入点”,使其他问题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商量,解决心理问题应有多种方案和出路,一般应提出3至5种方案,供学生选择,并将每一种出路的利弊分析清楚,启发对方选择最易做、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不要提什么“唯一”的或“最佳”的解决方案,以免误导学生。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应认真听取求咨者的倾诉,启发他讲出自己的苦恼和问题,既可以为求咨者提供宣泄情绪的机会,有可以获取可供分析的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咨询者要采取接受的态度,表示出同情新,以取得求咨者的信任。

咨询者应善于归纳和分析问题,整理出引起困惑的关键问题,征求求咨者的意见,看对所做的分析是否同意,使下一步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在解答和指导时,应先解决关键问题,要突出重点,避免过多地讲理论,并应尊重求咨者的意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作出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

让求咨者认识到虽然情感难以控制,但自己的行为是可以困难各种的,并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建议和指导时,咨询着始终要围绕着咨询的核心问题,即纠正求咨者的认知活动,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