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838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室温下进行的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2.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NaOH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NaOH的测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做本实验的指示剂

3.美籍华裔化学家钱永健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少年时代,他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6岁时,他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具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著名奖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合金都比纯金属易被腐蚀

C.将金属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可以防止金属被腐蚀

D.镀锌铁比镀锡铁更容易被腐蚀

4.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Zn+2H+===Zn2++H2↑

5.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是(  )

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比苯多

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

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

D.由于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使侧链和苯环均易被氧化

6.下列盐溶液中呈酸性的是(  )

A.NaClB.CH3COONa

C.FeCl3D.NaHCO3

7.下列有关离子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难溶于水的沉淀生成是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之一

B.离子反应发生的方向总是向着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C.离子反应生成的沉淀的溶解度为零

D.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8.某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二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6,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它可能的结构共有(需考虑顺反异构)(  )

A.3种B.4种C.5种D.6种

9.在20mL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能使溶液的c(H+)增大,而且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加入的试剂是(  )

A.20mL水B.浓盐酸C.冰醋酸D.NaOH溶液

10.已知Ag2SO4的Ksp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mol·L-1]。

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mL0.020mol·L-1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11.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B.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一定属于放热反应

12.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

C(s)+H2O(g)

CO(g)+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认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v(CO)正=v(H2O)逆

C.生成nmolCO的同时生成nmolH2

D.1molH—H键断裂的同时2molH—O键断裂

1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的是碳酸钠

B.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C.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为与水形成了氢键

14.下列化学用语,应用正确的是(  )

A.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

B.乙炔的电子式是:

C.乙醚分子的球棍模型是:

D.甲酸中存在-CHO和-COOH两种官能团

15.关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所含离子种类(  )

A.相同B.前者多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D.无法判断

16.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时,下列各组溶液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NH4Cl、AlCl3、MgCl2、CaCl2

B.Na2CO3、C6H5ONa、NaHCO3、NaAc

C.(NH4)2SO4、NH4Cl、NaNO3、Na2S

D.Na3PO4、Na2HPO4、NaH2PO4、NaHCO3

17.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①SiO2和SO3 ②晶体硼和HCl ③CO2和SO2 ④晶体硅和金刚石 ⑤晶体氖和晶体氮 ⑥硫磺和碘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⑥D.①③⑤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人体内能水解成葡萄糖

B.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呈蓝色

C.葡萄糖和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均不可食用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不含消化纤维素的消化酶,因此食物纤维对人体无用

B.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焙制糕点

C.油脂从化学成分上讲属于酯类化合物,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

D.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20.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铁钉易被腐蚀

B.图2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有血红色溶液出现

C.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

D.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

21.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中横坐标x表示通过电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表示反应生成Cu的物质的量

B.E表示反应实际消耗H2O的物质的量

C.E表示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

D.F表示反应生成H2SO4的物质的量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氧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0

B.基态氮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3

C.基态碳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是4

D.基态铜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排布在3d轨道

23.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2A(g)+B(g)

2C(g)已达平衡状态的有(  )

①A、B、C的百分含量相等;

②单位时间,消耗amolB,同时生成2amolC;

③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0.5amolB;

④外界条件不变时,物质总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⑤外界条件不变时,气体总分子数不再变化;

⑥A、B、C分子数之比为2∶1∶2。

A.除④外B.除②⑥外

C.②④⑤D.③⑤

24.下列名称的有机物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  )

A.2,2二甲基丁烷B.2甲基4乙基1己烯

C.3甲基2戊烯D.3,3二甲基2戊烯

25.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B.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呈现递增的趋势

D.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示正价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26.25℃时,在①pH=2的盐酸、②pH=2的醋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4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大小关系(或顺序)是______。

27.在下列物质中:

①氨气 ②氯化氢 ③氯化铵 ④干冰 ⑤苛性钠 ⑥食盐 ⑦冰⑧氩气 ⑨过氧化钠 ⑩双氧水 ⑪氢气

(1)只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已知溶液中只存在OH-、H+、Na+、CH3COO-四种离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溶液中c(Na+)>c(OH-)>c(CH3COO-)>c(H+),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若溶液中c(CH3COO-)>c(Na+)>c(H+)>c(OH-),则该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NaOH溶液和醋酸溶液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NaOH)________c(CH3COOH),混合前碱中c(OH-)和酸中c(H+)的关系c(OH-)_______

c(H+)(填“>”,“=”或“<”)。

29.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平衡,已知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NH3+H2O

NH3·H2O

+OH-

(1)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时,平衡向____移动,OH-的浓度____,

的浓度____。

(2)向氨水中加入浓盐酸,此时溶液中浓度减小的粒子有____、____、____。

(3)向浓氨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此时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0mL1.0kJ·

盐酸跟50mL1.1kJ·

氢氧化钠溶液在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2)  (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其原因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如果改用60mL1.0kJ·

盐酸跟50mL1.1mol·

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所求中和热数值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

(5)  (填“能”或“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6)Q=cmΔt,其中Q表示此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表示反应后混合液的质量,c表示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Δt表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的差值。

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

,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4×10﹣3,kJ·

·

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7)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可知CH3COOH的酸性大于H2CO3的酸性,故A正确;

B项,向AgCl浊液中滴加少量的0.1mol•L﹣1Na2S溶液,发生沉淀的转化,Ag2S更难溶,则AgCl和Ag2S的溶度积大小,故B正确;

C项,浓度、接触面积均可影响反应速率,两个变量,则不能探究固体表面积对Zn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

D项,分别浸在热水和冰水中,利用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只有温度一个变量,则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分析图形题时,在厘清纵、横坐标含义基础上,尤其关注特殊点(起点、交点、终点)和曲线的变化趋势的化学含义。

a曲线起始时溶液的pH=1,且pH是由小到大,应为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说明c(H+)=c(HCl)=0.1mol·L-1,A、C错误;强酸和强碱互滴,刚好中和时溶液pH=7,既可用甲基橙又可用酚酞作指示剂,D错误;b曲线起始时溶液的pH=13,且pH是由大到小,是盐酸滴定NaOH溶液曲线,c(NaOH)=0.1mol·L-1,P点是盐酸与NaOH以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溶液pH=7,B正确。

3.【答案】C

【解析】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A错误;不锈钢也是一种铁的合金,比纯铁耐腐蚀,B错误;C中应用的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镀锌铁破损后,Zn作负极,Fe仍受保护,而镀锡铁破损后,铁作负极被腐蚀,D错误。

4.【答案】A

【解析】金属活动性Zn>Cu,Zn作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Zn-2e-===Zn2+,电子经外电路流向铜电极,A正确;因Zn失电子生成Zn2+,为使ZnSO4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ZnSO4溶液,B错误;铜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u2++2e-===Cu,C、D错误。

5.【答案】C

【解析】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故选C。

6.【答案】C

【解析】根据盐的组成可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一般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可概括为谁强跟谁“性”,同强显中性。

NaCl是强碱强酸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A不符合题意;CH3COONa是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B不符合题意;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C符合题意;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示碱性,D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绝对不溶的物质,即溶解度为零的物质是没有的,C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满足CnH2n,根据相对分子量为56可得:

14n=56,n=4,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4H8,可能为丁烯或环丁烷、甲基环丙烷,若为丁烯,则丁烯的碳链异构的同分异构体为:

①CH3CH2CH=CH2、②CH3CH=CHCH3、③(CH3)2C=CH2,其中①和③不存在顺反异构,②存在顺反异构,所以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总共有4种;还有可能为环丁烷或者甲基环丙烷,所以分子式为C4H8的同分异构体总共有6种,故选D。

9.【答案】B

【解析】醋酸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

A项,加水后c(H+)减小,稀释溶液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项,加入浓盐酸后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加入冰醋酸,c(H+)增大,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项,加入NaOH溶液,c(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0.【答案】B

【解析】Ag2SO4刚好为100mL的饱和溶液,因为c(Ag+)=0.034mol·L-1,所以c(

)=0.017mol·L-1;当加入100mL0.020mol·L-1Na2SO4溶液后,c(

)=

=0.0185mol·L-1,c(Ag+)=0.017mol·L-1,此时Qc=c2(Ag+)·c(

)=5.35×10-6

未有沉淀生成,二种离子浓度将维持这种大小。

11.【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组成的变化可知,反应物有2种,且一种是单质;反应后仍存在二种反应物分子,还有一种生成物。

有单质参与,说明是氧化还原反应;只生成一种新物质,说明是化合反应;同时剩余两种反应物,说明是可逆反应;由图示变化无法确定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若反应正向进行时,y发生改变,则“y不再随时间变化”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

若反应正向进行时,气体分子数增多,压强增大,A能作为平衡标志。

只有既表达v(正)方向,又表达v(逆)方向,且二者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才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

B中既有正反应速率又有逆反应速率,且速率比与计量数比相等,能作为平衡标志;C中生成CO及生成H2只表示了正反应方向,C不能确定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D前者表示v(H2)逆相当于消耗1molH2,后者表示v(H2O)正,相当于消耗1molH2O,速率比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相等,D能作为平衡标志。

13.【答案】D

【解析】A.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氢钠,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故A错误;

B.溴乙烷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溴离子,加入硝酸银不反应,故B错误;

C.苯不含双键,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但是可以燃烧,能被氧气氧化,故C错误;

D.氢键的存在使得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故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硝基写在苯环左侧时,应该表示为:

O2N-,硝基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

,故A错误;

B.乙炔分子中存在1个碳碳三键和2个碳氢键,乙炔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乙醚为乙醇通过分子间脱水生成的,其分子中含有2个乙基,其球棍模型为:

,故C错误;

D.甲酸的结构简式为HCOOH,甲酸分子中含有-CHO和-COOH两种官能团,故D正确。

15.【答案】A

【解析】NaHCO3溶液:

NaHCO3===Na++

+H2O

H2CO3+OH-,

+H+,H2O

H++OH-;Na2CO3溶液:

Na2CO3===2Na++

+H2O

+OH-,

+H2O

H2CO3+OH-,H2O

H++OH-。

二溶液含有微粒种类相同,A正确。

16.【答案】C

【解析】Al3+、NH

、Mg2+、Ca2+对应的碱依次为Al(OH3)、NH3·H2O、Mg(OH)2、Ca(OH)2,其碱性逐渐增强,所以其盐的水解程度逐渐减弱,c(H+)逐渐减小,pH逐渐增大,A项错误;同浓度的Na2CO3、NaHCO3相比,前者碱性强,pH大,B项错误;Na2S溶液中的S2-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NaNO3不水解,为中性,(NH4)2SO4和NH4Cl相比,前者的c(NH

)大,水解得到的c(H+)大,pH小,C项正确;Na3PO4、Na2HPO4、NaHCO3显碱性,而NaH2PO4显酸性,D项错误。

17.【答案】C

【解析】 本题中属于分子晶体的有SO3、HCl、SO2、CO2、晶体氖、晶体氮、硫磺、碘。

属于原子晶体的有SiO2、晶体硼、晶体硅、金刚石。

但晶体氖是由稀有气体分子构成的,稀有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化学键。

18.【答案】A

【解析】A,淀粉能发生水解反应,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故A正确;

B,淀粉遇碘水呈蓝色,纤维素遇碘水不变色,故B错误;

C,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单糖,其分子式是C6H12O6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所谓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有合法食品添加剂与违法食品添加剂之分,含有违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不能食用,故D错误。

19.【答案】A

【解析】A.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对人体有益,故A错误;

B.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消耗胃液中的氢离子,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作焙制糕点,故B正确;

C.油脂含﹣COOC﹣属于酯类,能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人类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故C正确;

D.维生素在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故D正确。

20.【答案】C

【解析】图1中,浓硫酸的吸水性,铁钉处于干燥环境,不易被腐蚀,A错误;图2发生析氢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H++2e-===H2↑,在还原性氢气氛围中,Fe2+不易被氧化为Fe3+,滴加少量KSCN溶液,没有血红色溶液出现,B错误;高温下,铁与氧气反应加快,发生化学腐蚀,C正确;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镁比铁活泼,镁作原电池的负极,D错误。

21.【答案】B

【解析】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物是铜、氧气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CuSO4

2H2SO4+2Cu+O2↑。

根据电子守恒:

2Cu~4e-~O2,反应中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而转移4mol电子生成2mol铜,F表示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E表示反应生成Cu的物质的量或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或消耗水的物质的量或消耗硫酸铜的物质的量,答案选B。

22.【答案】B

【解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可知,A项,基态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应为

,未成对电子数为2;B项,基态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应为

,未成对电子数为3;C项,基态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

,未成对电子数为2;D项,基态铜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为

,3d全充满,未成对电子排布在4s。

23.【答案】D

【解析】①A、B、C的百分含量相等,不一定各组分浓度不变,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②单位时间,消耗amolB,同时生成2amolC,是正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0.5amolB,符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所以外界条件不变时,物质总质量不随时间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⑤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同,即分子数不同,所以外界条件不变时,气体总分子数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⑥A、B、C分子数之比决定于开始加入物质的多少和反应限度,与平衡状态无关,故错误;

故选D。

24.【答案】D

【解析】依据D项名称可以写出其结构简式为

3号位置上的碳原子形成5个共价键,违背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电负性的理解。

B项,元素的电负性与第一电离能的变化有不同之处,如电负性:

O>N,第一电离能:

O

26.【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无论什么溶液,水电离的c(H+)和水电离c(OH-)永远相等,则c(H+)水=c(OH-)水。

在酸的溶液中,溶液中H+来自于水和酸的电离,溶液中OH-只来源于水电离,用溶液中OH-衡量水的电离;在碱的溶液中,溶液中OH-来自于水和碱的电离,溶液中H+只来源于水电离,用溶液中H+衡量水的电离。

①pH=2,溶液中c(H+)=0.01mol·L-1,c(H+)水电离=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