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687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docx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三实践二反思活动录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下

课型

复习课

时间

第18周

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

执教者

童敏

一、研读教材,初步感知。

教材分析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是上海市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复习整理了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旨在通过复习,疏通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建构知识链,帮助学生将头脑中零散的碎片化知识整体化,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前调研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解答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较复杂的题目。

但是个别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还存在一定困难。

说教法

针对复习课的特点,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1、复习梳理旧知,疏通知识间的联系

2、适时巩固练习,解决知识重点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的复习与整理,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

面积与体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进一步加深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探究、观察、比较等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知识的复习与整理,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

表面积与体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难点:

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次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特征、表面积、体积、常用单位)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整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

揭示课题

2、师:

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填写下表

3、师:

先独立完成,再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交流,完成板书:

(1)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师:

正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所以我们说: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师:

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长方体:

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相对2个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2)师:

谁来说说表面积的含义?

(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表面积。

计算公式?

常用单位?

(3)师:

那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计算公式?

常用单位?

二、运用回顾。

师:

刚才我们已经整理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实

践运用。

6

3

1、

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单位:

cm)

4

5

6

6

6

6

3

(1)学生练习,只列算式不计算。

(2)交流汇报。

②还可以怎样列式。

③都是3个6连乘,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5

2、求组合图形的体积。

(单位:

dm)

10

 

5

5

10

 

(1)师: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组合图形。

(2)师:

计算组合图形的体积你会吗?

试一试。

(3)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总结一下我们解答组合图形的体积的一般方法:

用割补法将组合图形变成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求解。

(6)解题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割做加,补做减。

过渡:

看来同学们学得都不错,有没有信心接受更高的挑战。

三、生活实践。

只列式不计算。

1、做一个长42cm、宽27cm、高50cm的长方体玻璃容器,至少需要多少玻璃?

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

师:

求需要多少玻璃实际求的是什么?

该题。

2、做一个长42cm、宽27cm、高50cm的长方体无盖玻璃容器,至少需要多少

玻璃?

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

师:

只列式不计算。

为什么要减去42×27?

还能怎样列式?

3、用厚度1cm的玻璃做一个长42cm、宽27cm、深50cm的无盖容器,这个容

器的容积是多少?

师:

只列式不计算。

说说你的想法?

4、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异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过渡:

在解题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

同学们学得真棒。

接下去,我们就要

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综合运用。

小小设计师。

1、创设情境。

为了让给同学们掌握游泳这项体育技能,学校要修建一个游泳池。

(出示课件)

想一想,我们在设计时需要解决那些问题?

(1)游泳池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米?

(给出数据)

(2)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需要挖多少立方米的土?

(4)如果要在池内贴瓷砖,需要铺的面积是多少?

(5)如果要加水,水深多少合适?

水的体积是多少?

2、布置任务。

师:

如果规划中这个游泳池长25米、宽20米,深1.5米。

你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

四人小组合作,先设计问题,再列式解答。

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方案最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3、学生探究。

4、实物投影汇报。

师:

你设计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解决的?

(1)求占地面积实际求的是什么?

(2)要挖多少立方米的土?

求什么?

(3)求瓷砖的面积是那几个面的面积?

(4)水深多少比较合理?

水深1.2米,换一种表达方式还能怎么说?

(5)师:

如果1立方米土重1.5吨,现在学校请来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卡车。

请问这辆卡车需要运多少次才能把土全部运完?

5、总结: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动处处都有,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备课组成员共同研讨,提出建议。

俞冬兴:

1、第一部分以填表的形式进行,虽然梳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但是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体现。

2、内容较多,一节课时间来不及完成。

李轶群:

1、第三部分“玻璃鱼缸”的对比练习,难度层次较浅,不适合用在复习课中。

2、板书时间太长,浪费较多时间。

张洁:

1、最后综合运用的开放题设计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的有些凌乱。

三、根据意见建议修订个案,形成共案。

第二次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有关长方体的知识。

回忆一下,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把你认为重要的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3、揭示课题。

二、练习巩固。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单位:

dm)

6

3

6

6

3

7

 

2、选择。

(1)计算下列组合图形的体积,错误的算式是()。

(1)4×8×7+6×8×(7-3)

(2)4×8×3+(4+6)×8×(7-3)

(3)(4+6)×8×7-6×8×3

(4)(4+6)×8×7+6×8×3

 

(2)用厚度1cm的玻璃做一个长42cm、宽27cm、深50cm的无盖容器,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

正确的算式是()。

(1)42×27×50

(2)(42-1)×(27-1)×(50-1)

(3)(42-2×1)×(27-2×1)×(50-1)

(4)(42-2×1)×(27-2×1)×(50-2×1)

三、综合运用。

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游泳这项体育技能,学校打算修建一个游泳池。

作为游泳池建设项目负责人,请你先提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再设计出解决的方案。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四、备课组成员共同研讨,提出建议。

李轶群:

1、通过复习整理复习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

2、教学过程中前后次序还可以微调。

张洁:

最后建设游泳池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将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所有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教师关注引导。

1、

五、根据意见建议修订个案,形成共案。

第三次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出示:

长方体。

这是一个?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有关长方体的知识。

(表面积、体积)板书

2、回忆一下,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把你认为重要的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

(写在练习纸上)可以参考书本

3、表面积汇报。

(1)表面积的含义。

什么是长方体表面积?

(2)计算公式。

S=2(ab+ah+bh)。

师:

这里的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

ab表示?

ah表示?

bh表示?

①师:

当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时,(出示图)就变成了特殊的长方体。

(出示)

它的表面积怎么求呢?

S=2a2+4ah

②师:

当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出示图)表面积怎样计算。

S=6a2

当长、宽、高都相等的时,长方体就变成正方体,所以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③师:

关于表面积,还有那些知识要补充。

(常用单位及进率)

4、体积汇报。

(1)体积的含义。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师: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V=abh;

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abh就变成aaa,可以用V=a3

(3)师:

如果长方体、正方体是一个容器的话,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容器的容积。

板书(板书)

一般计量液体的体积往往用容积单位。

(4)师:

关于体积,还有那些知识要补充。

(常用单位及进率)与之相对应的容积单位就是?

5、揭示课题。

师:

刚才我们一起复习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板书课题),复习了它们表示的含义,计算的方法、以及常用的单位。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二、练习巩固。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6

3

6

6

3

7

 

(1)学生练习,只列算式不计算。

(2)交流汇报。

第一题还可以怎样列式。

第二题都是3个6连乘,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师过渡:

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组合在一起,就变成组合图形

2、选择。

(1)计算下列组合图形的体积,错误的算式是()。

(1)4×8×7+6×8×(7-3)

(2)4×8×3+(4+6)×8×(7-3)

(3)(4+6)×8×7-6×8×3

(4)(4+6)×8×7+6×8×3

①为什么选4,错在哪里?

②答案

(1)这样列式是怎样考虑的。

(竖割)

(2)呢?

(横割)(3)呢?

(补)

③师:

总结一下解答组合图形体积的一般方法。

用割或补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再解答。

那么在解题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用厚度1cm的玻璃做一个长42cm、宽27cm、深50cm的无盖容器,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

正确的算式是()。

(1)42×27×50

(2)(42-1)×(27-1)×(50-1)

(3)(42-2×1)×(27-2×1)×(50-1)

(4)(42-2×1)×(27-2×1)×(50-2×1)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42和27都减去2个1,,50只减去1个1。

三、综合运用。

师:

刚才我们已经复习整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接下去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游泳这项体育技能,学校打算修建一个游泳池。

(出示课件)

(1)如果你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首先考虑的是什么?

(确定长宽高)

(2)如果告诉你这个游泳池的长25米、宽20米,深1.5米,(出示数据)

现在开工建设了,先要干什么?

(挖土)

再干什么?

(贴瓷砖)

要能够游泳,最后还要放上水?

你觉得放多少水比较合适?

(1.2米)为什么?

(3)作为游泳池建设项目负责人,请你先提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再提出解决的方案。

(4)总结: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动处处都有,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复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六、执教者教后反思。

在上完这节复习课后,我思绪万千,及时总结了以下几点自己对有效性教学设计的几点想法:

1、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教法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新教材在编排上极富弹性,给教师的教留有较大的空间,为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和有效、组织教学设计提供了发展与创新的平台。

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实生活,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让学生和教师灵活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

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帮助学生获得优异的学习效果,有效的教学策略能让教师的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效果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平衡、互动和发展,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有效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性。

4、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良好思维品质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从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考虑,注意挖掘教材的思维素材,多为学生提供思辩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触发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效益,进行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关键在于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把新理念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每个教学细节做精、做实,使教学更扎实、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