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小结2.docx
《施工小结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小结2.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小结2
施工小结
DK401+239涵为1—5.0m斜盖板框架涵,位于区间及直线和平坡道上,线路法线与涵轴线夹角为30°,涵洞为灌溉而设,位于沟心处,顺原沟方向设置。
涵洞处地形平顺,道路通畅。
本涵设计涵身框架12.07延米,梯形盖板节3.02×2延米,翼墙节3.995×2延米,出入口铺砌左侧6.19延米,右侧6.88延米。
主要工程数量为:
混凝土368.42m3。
涵洞由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建设,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济铁顺达监理公司监理,铁三局秦沈客运专线三队承建。
涵洞工程从1999年10月23日开始,至2000年10月13日竣工。
首先开工前进行测量放线,现场准确定出该涵设计位置,本涵基础开挖量大,且地下水比较丰富。
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式,距基底0.3m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扰动基底土层既有状态,弃土采用汽车运输。
针对丰富的地下水,采用真空拔干器抽水来降低水位,以保证开挖基础内无积水。
本涵基底采用碎石换填,最大和最小换填厚度分别为0.59m和0.50m。
碎石分层铺筑,每层铺筑厚度不大于20cm,采用功率大于1.5kw、频率在2000次/分钟以上的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至密实,振捣时间不小于60秒,三至四遍,做到交叉、错开、重叠振捣。
涵体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拌制,砼罐车运输,插入式振捣器捣固。
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小于1.5分钟,振捣施工中没有出现漏振与过振现象,真正做到了“内实外美”。
涵体模板采用钢模板与木模板相互结合,木模内侧钉镀锌铁皮,模板缝用橡胶条封闭。
侧墙模板加固采用拉筋支撑,拉筋纵横间距1.0m,交错成梅花形布排。
涵体内模采用钢管三维支撑骨架进行加固,内模纵向采用双向双排钢管,横向钢管端头加装丝杠,调节内模的加固间距。
外模采用木杠斜撑加固。
拆模后涵体砼表面光滑、平整、美观。
防水层及沉降缝处理严格按《秦沈桥通—07》图办理,防水层铺设平整,顺畅,沥青涂刷饱满,均匀;玻纤布铺设无皱折,无鼓泡,无破损。
沉降缝勾缝垂直,美观,出入口铺砌严格按《叁桥(89)8011》图及验标、规范施工,铺砌规范,美观。
为了配合全面创优规划的实施,三队成立了以主管生产的副队长:
王松亮,技术:
黄永祥,安检工程师:
孙旭东,材料:
陈跃江组成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小组。
旨在通过对各施工工序的严格控制,建立起完善的自检、自控体系,使涵洞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涵洞施工质量达到了合格率100%,优良率在90%以上的预期目标。
施工现场严格遵照“施工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通过恪守质量标准、依靠科技进步、提供诚信服务,涵洞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创优目标。
本涵位于软土地基路堤地段,地下水位高,与DK401+210涵和DK401+224涵基础位于同一基坑内,施工规模较大,加大了投入,很好的锻炼了施工队伍勇于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
铁三局秦沈客运专线三队
2000年12月4日
施工小结
DK402+520.1涵为1—5.0m斜盖板框架涵,位于区间R=7000m曲线及-1‰坡道上,线路法线与涵轴线夹角为45°,涵洞为立交排洪兼灌溉而设,位于原路中心,按原路方向设置。
涵洞处地形平顺,道路通畅。
本涵设计涵身框架16.09延米,梯形盖板节4.68×2延米,翼墙节5.175×2延米,出入口铺砌左侧7.51延米,右侧8.36延米。
主要工程数量为:
混凝土465.84m3。
涵洞由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建设,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济铁顺达监理公司监理,铁三局秦沈客运专线三队承建。
涵洞工程从2000年3月23日开始,至2000年10月27日竣工。
首先开工前进行测量放线,现场准确定出该涵设计位置,本涵基础开挖量大,且地下水比较丰富。
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式,距基底0.3m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扰动基底土层既有状态,弃土采用汽车运输。
针对丰富的地下水,采用真空拔干器抽水来降低水位,以保证开挖基础内无积水。
本涵基底采用碎石换填,最大和最小换填厚度分别为2.91m和2.80m。
碎石分层铺筑,每层铺筑厚度不大于20cm,采用功率大于1.5kw、频率在2000次/分钟以上的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至密实,振捣时间不小于60秒,三至四遍,做到交叉、错开、重叠振捣。
涵体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拌制,砼罐车运输,插入式振捣器捣固。
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小于1.5分钟,振捣施工中没有出现漏振与过振现象,真正做到了“内实外美”。
涵体模板采用钢模板与木模板相互结合,木模内侧钉镀锌铁皮,模板缝用橡胶条封闭。
侧墙模板加固采用拉筋支撑,拉筋纵横间距1.0m,交错成梅花形布排。
涵体内模采用钢管三维支撑骨架进行加固,内模纵向采用双向双排钢管,横向钢管端头加装丝杠,调节内模的加固间距。
外模采用木杠斜撑加固。
拆模后涵体砼表面光滑、平整、美观。
防水层及沉降缝处理严格按《秦沈桥通—07》图办理,防水层铺设平整,顺畅,沥青涂刷饱满,均匀;玻纤布铺设无皱折,无鼓泡,无破损。
沉降缝勾缝垂直,美观,出入口铺砌严格按《叁桥(89)8011》图及验标、规范施工,铺砌规范,美观。
为了配合全面创优规划的实施,三队成立了以主管生产的副队长:
王松亮,技术:
黄永祥,安检工程师:
孙旭东,材料:
陈跃江组成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小组。
旨在通过对各施工工序的严格控制,建立起完善的自检、自控体系,使涵洞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涵洞施工质量达到了合格率100%,优良率在90%以上的预期目标。
施工现场严格遵照“施工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通过恪守质量标准、依靠科技进步、提供诚信服务,涵洞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创优目标。
本涵位于松软地基路堤地段,挖基和基底换填及主体工程量较大,同时本涵地下水位高,加大了施工投入,广大参战人员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铁三局秦沈客运专线三队
2000年12月4日
施工小结
DK404+107.5涵为1—3.0m斜盖板框架涵,位于区间R=7000m曲线及平坡道上,线路法线与涵轴线夹角为17.7°,涵洞为排洪而设,位于原沟中心,按原沟方向设置。
涵洞处地形平顺。
本涵设计涵身框架16.09延米,梯形盖板节2.07×2延米,翼墙节3.105×2延米,出入口铺砌左侧3.76延米,右侧4.49延米。
主要工程数量为:
混凝土166m3,ф60高压旋喷桩1479延米。
涵洞由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建设,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济铁顺达监理公司监理,铁三局秦沈客运专线三队承建。
涵洞工程从2000年5月14日开始,至2000年10月28日竣工。
首先开工前进行测量放线,现场准确定出该涵设计位置,并按设计图要求放出高压旋喷桩桩位。
本涵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及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
桩的纵横向间距1.2m,桩径60cm,桩长7.7m/根。
钻机安放平稳,钻杆保持垂直。
其倾斜度不大于1.5%,钻机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小于50mm。
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施工中,派专人值班并及时准确的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处理了个别桩体注浆过程中压力骤然上升或下降及冒浆等异常情况。
从而保证了高压旋喷桩良好的施工质量。
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要求不小于1.2Mpa,钻探取芯桩数4根,检测无侧限强度最小值4.67Mpa。
本涵基础开挖量大,且地下水比较丰富。
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式,距基底0.3m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扰动基底土层既有状态,弃土采用汽车运输。
针对丰富的地下水,采用真空拔干器抽水来降低水位。
以保证开挖基础内无积水。
本涵基底采用碎石换填,最大和最小换填厚度分别为1.08m和0.90m。
碎石分层铺筑,每层铺筑厚度不大于20cm,采用功率大于1.5kw、频率在2000次/分钟以上的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至密实,振捣时间不小于60秒,三至四遍,做到交叉、错开、重叠振捣。
涵体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拌制,砼罐车运输,插入式振捣器捣固。
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小于1.5分钟,振捣施工中没有出现漏振与过振现象,真正做到了“内实外美”。
涵体模板采用钢模板与木模板相互结合,木模内侧钉镀锌铁皮,模板缝用橡胶条封闭。
侧墙模板加固采用拉筋支撑,拉筋纵横间距1.0m,交错成梅花形布排。
涵体内模采用钢管三维支撑骨架进行加固,内模纵向采用双向双排钢管,横向钢管端头加装丝杠,调节内模的加固间距。
外模采用木杠斜撑加固。
拆模后涵体砼表面光滑、平整、美观。
防水层及沉降缝处理严格按《秦沈桥通—07》图办理,防水层铺设平整,顺畅,沥青涂刷饱满,均匀;玻纤布铺设无皱折,无鼓泡,无破损。
沉降缝勾缝垂直,美观,出入口铺砌严格按《叁桥(89)8011》图及验标、规范施工,铺砌规范,美观。
为了配合全面创优规划的实施,三队成立了以主管生产的副队长:
王松亮,技术:
黄永祥,安检工程师:
孙旭东,材料:
陈跃江组成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小组。
旨在通过对各施工工序的严格控制,建立起完善的自检、自控体系,使涵洞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涵洞施工质量达到了合格率100%,优良率在90%以上的预期目标。
施工现场严格遵照“施工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通过恪守质量标准、依靠科技进步、提供诚信服务,涵洞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创优目标。
本涵位于软弱地基路堤地段,地下水位高,施工中加大了投入,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新工艺,确保了软土地基的稳定,掌握其施工方法,既开拓了眼界,同时也锻炼了施工队伍的业务素质,达到了良好的设计和施工的双利效果,有很多的借鉴学习之处。
铁三局秦沈客运专线三队
2000年12月5日
施工小结
DK401+224涵为1—6.0m斜盖板框架涵,位于区间及直线和平坡道上,线路法线与涵轴线夹角为30°,涵洞为立交而设,位于原路中心,按原路方向设置。
涵洞处地形平顺,道路通畅。
本涵设计涵身框架12.07延米,梯形盖板节3.31×2延米,翼墙节3.995×2延米,出入口铺砌6.36×2延米。
主要工程数量为:
混凝土467.39m3。
涵洞由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建设,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济铁顺达监理公司监理,铁三局秦沈客运专线三队承建。
涵洞工程从1999年10月23日开始,至2000年10月12日竣工。
首先开工前进行测量放线,现场准确定出该涵设计位置,本涵基础开挖量大,且地下水比较丰富。
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式,距基底0.3m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扰动基底土层既有状态,弃土采用汽车运输。
针对丰富的地下水,采用真空拔干器抽水来降低水位。
以保证开挖基础内无积水。
本涵基底采用碎石换填,最大换填厚度为1.00m。
碎石分层铺筑,每层铺筑厚度不大于20cm,采用功率大于1.5kw、频率在2000次/分钟以上的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至密实,振捣时间不小于60秒,三至四遍,做到交叉、错开、重叠振捣。
涵体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拌制,砼罐车运输,插入式振捣器捣固。
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小于1.5分钟,振捣施工中没有出现漏振与过振现象,真正做到了“内实外美”。
涵体模板采用钢模板与木模板相互结合,木模内侧钉镀锌铁皮,模板缝用橡胶条封闭。
侧墙模板加固采用拉筋支撑,拉筋纵横间距1.0m,交错成梅花形布排。
涵体内模采用钢管三维支撑骨架进行加固,内模纵向采用双向双排钢管,横向钢管端头加装丝杠,调节内模的加固间距。
外模采用木杠斜撑加固。
拆模后涵体砼表面光滑、平整、美观。
防水层及沉降缝处理严格按《秦沈桥通—07》图办理,防水层铺设平整,顺畅,沥青涂刷饱满,均匀;玻纤布铺设无皱折,无鼓泡,无破损。
沉降缝勾缝垂直,美观,出入口铺砌严格按《叁桥(89)8011》图及验标、规范施工,铺砌规范,美观。
为了配合全面创优规划的实施,三队成立了以主管生产的副队长:
王松亮,技术:
黄永祥,安检工程师:
孙旭东,材料:
陈跃江组成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小组。
旨在通过对各施工工序的严格控制,建立起完善的自检、自控体系,使涵洞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涵洞施工质量达到了合格率100%,优良率在90%以上的预期目标。
施工现场严格遵照“施工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通过恪守质量标准、依靠科技进步、提供诚信服务,涵洞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创优目标。
本涵位于软土地基路堤地段,地下水位高,与DK401+210涵和DK401+239涵基础位于同一基坑内,施工规模较大,加大了投入,很好的锻炼了施工队伍勇于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
铁三局秦沈客运专线三队
2000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