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754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oc

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

091国贸

(2)班

姓名:

李玄

学号:

2009220065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是一个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程度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发展,投资总额不断上升,然而同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中国具体国情,提出部分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国;国际投资;发展战略

一、中国国际投资的现状

国际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多年保持连续增长,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国内企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经营能力、科学技术、管理理念都在不断提高,国内现有的投资环境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通过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1994—2009年这15年的时间里,中国国际投资量在不断增加,以2000年为分水岭,此前,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呈缓慢增长并有波动的情况;2000年以后,则呈明显的单边上扬趋势,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407亿元,同比增长53.58%,截至2008年底,中国5,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1万家,共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约1,500亿美元。

境外企业总资产达6,000多亿美元。

这种趋势也反映了中国“走出去”政策体系的基本变化。

不仅是总量的上升,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的排名也有有所上升。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以下简称流量)74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5%。

截至2011年底,中国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以下简称存量)4247.8亿美元。

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2万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虽有上升,但是同比其他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改善中国投资状况任重而道远。

而对于间接投资而言,一般说来,偿债能力与吸收国际间接投资的数量成正比,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有较多的外汇储备,偿债能力强,因而能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

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间接投资也多集中在那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对来说,经济发展较快,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

而非洲等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外债偿还能力低,则很难吸引到较多的国际间接投资。

中国间接投资目前主要以债券投资为主,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

根据日前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9年3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7,679亿美元,再创新高。

从2008年开始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

2009年3月份,中国再度增持了237亿美元美国国债。

据计算,近一年中国增持的美国国债超过了2,700亿美元。

我国国际市场的间接投资因为其不断庞大的外汇储备呈连年上升趋势。

二、中国国际投资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国际投资增长迅速,投资行业全,但对外投资仍处于发展初期,同样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投资规模小,竞争力低,效益低

  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不足100万美元,比发达国家的600万美元低得多,且大部分到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投资额不超过200万美元,即使与国内利用外资规模相比,也是属于小型项目。

这些对外投资的企业多数是从外贸公司为发展贸易业务在海外建立分公司开始的,这些公司一般规模都很小,主要是为了联系客户,催缴货款,监督发货。

中国比较多的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就像一个据点或办事处,仅仅具备维持基本运转的能力,而没有独立发展和抗风险的能力。

在对外投资中,中国企业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在资金上很难引进先进的设备,没有研发能力,更没有能力去支持销售服务,市场的开拓能力变弱。

与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企业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低,对外投资风险加大,总体经济效益低下,大约只有55%的企业能够赢利。

(二)对外投资企业融资难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普遍遇到金融服务瓶颈。

主要体现在外汇与融资成本上。

由于中国目前对资本项下的外汇仍然实行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境外投资用汇成为一大难题。

现行的结售付汇政策不允许企业在资本项下拥有自有外汇,企业用汇必须得到外汇管理部门的审批。

外汇审批制度手续复杂,审批的周期长,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不能购汇汇出,也不能由母公司向境内银行担保后由银行在投资地的分支机构对海外子公司贷款。

此外,国家外管局对境外工程承保的结售汇比照进出口贸易方式进行管理,也给企业带来不少问题,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机会和收益。

融资难的另一个问题是融资成本偏高。

对外投资企业融资的利率偏高,即便是政策性银行,利率也偏高。

在贷款时还要强制进行出口信贷保险,而政策性保险的费率也是偏高的。

由于综合成本很高,往往导致企业在国际投标活动中缺乏竞争力。

(三)区域结构不均衡

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无论是从投资市场还是投资主体都存在严重的区域结构不均衡的特性。

国外方面,如图一可以看到洲际之间,中国对外投资出现明显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其中在亚洲的投资比例达到了63%,根据数据统计,2007年,中国投资总额为265.609亿,而对于亚洲的投资达到了165.9315亿。

而在对亚洲的投资中,对香港的投资又达到了137.8亿。

图一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区域分布

国内方面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沿海省份或者与边境接壤的地区。

从投资总量来看,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黑龙江省等六省一市的境内投资主体数量占整个境内投资总数的62.15%;浙江省的境内投资主体数量居首位,共949家,占境内主体总数的23.16%;七成的私营企业投资主体来自浙江、福建两省,另外,浙江省拥有境外企业1238家,占境外企业总数的19%。

从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来看东部沿海省市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

近年来,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一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十大城市,其中,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额从2005年的11267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88991万美元,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投资区域整体不均衡,没有充分调动国内资源,也没能充分开发国外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差。

  在对外投资地区分布结构上,中国对外投资增长非常快,但是仍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亚洲、拉美地区,它们占了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3/4,对于欧美和日本的投资相对规模较小。

2003年以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占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80%,其中中国香港地区占总存量的74%,拉丁美洲地区存量46.2亿美元,占14%。

2004年以后亚洲地区投资存量下降,拉美地区比重上升,但亚洲仍是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地区。

2009年年底,中国的1.3万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1.4%。

这对于中国拓展境外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

在具体投资地点上,多数企业都选择了避税地。

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避税地的金额为99.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81%;2006年避税地投资额达到153亿美元,占比达到86.8%。

(四)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不科学

  对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但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

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尚未建立,政企不分,在治理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面存在扭曲,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机制,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等,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优势的发挥和经营空间的扩大。

在这种状态下实施跨国经营,导致无论是规模、人才还是技术都存在优势的国有企业在实际境外投资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有些国有企业投资损失以后,为了经营业绩,对已经损失的投资不作账务处理,尤其是被投资企业破产倒闭以后,由于对外投资在账务处理上需要此法律上的文书才能处理,没人愿去承担责任,也就没人去办理倒闭后的此手续,造成账务处理难或者企业领导从政绩出发要求长期挂账的现象。

(五)政府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不够完善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面临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政府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其表现在:

中国至今还未制订好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的中长期规划、实施步骤和产业目录,对企业到国外投资的资格认定、业绩评估、过程管理等方面也还有许多不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审批程序繁杂、管理环节过多、没有形成有利的市场机制。

海外投资管理体制也不健全,至今还没有对外投资的专管机构。

(六)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偏重于建筑、资源开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缺少对口项目国际投资主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

(七)行业组织和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首先,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普遍缺乏有凝聚力的华人商会组织和服务平台来协调和引导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从而帮助新进入的企业尽快熟悉当地的投资、法律环境,并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而国内现有的行业协会、商会在对外投资领域大多刚刚涉及,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其次,中国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极不健全。

很多企业对外投资中不仅对选择哪个国家,对投资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人文环境以及投资机会和外国吸引外资政策缺乏了解,而且对政府支持对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方向也不清楚。

有关政府部门虽然通过自己的网站建立了政务服务平台,但这类平台基本上都是根据本部门职能设计的,没有针对对外投资统一平台,查找不便,且政府各有关部门自成体系,缺乏沟通和协调,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能传递到投资者而导致浪费。

再次,缺乏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专业服务机构。

在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有信誉、无文化语言障碍和有国际经验的中介机构提供支持。

比如在境外并购时帮助企业进行净值调查,在发生知识产权保护、经济纠纷时为企业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等,但是目前中国这类专业服务机构还不多。

(八)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对我国际投资战略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任何国家面对这种趋势,只能接受和适应而别无选择。

对中国国际投资来说,经济全球化既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

第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控股与技术垄断,对我国产业安全、升级甚至国家总体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外资对我国一些行业的控制,逐渐采取并购的手段,在取得了经济支配权后,形成对这些行业的垄断。

如我国的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被外资控制的局面。

跨国公司高高筑起的技术壁垒和规模经济引致的成本壁垒,使我国民族工业无法在这些行业得到相应的发展。

第二,尽管外债规模总体上尚未达到警戒水平,但其增长速度及结构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主要表现为:

一是多头对外举债招致规模失控;二是外债使用效益不理想造成偿债风险;三是债务消费化倾向;四是“三资”企业外债缺乏有效监测,特别是“隐性外债”问题严重。

第三,在我国外贸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外贸结构和外资结构不尽合理,防御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能力不强。

三、问题的原因

(一)由此可见,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