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二中届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
《平邑二中届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邑二中届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邑二中届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平邑二中2007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命题人:
政治曹卫华历史李玉光地理李慎中(山东平邑二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2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必做,共100分)
试卷1~4页为第Ⅰ卷(选择题)。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2006年3月27日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胜利凯旋,此次考察科考人员共收集陨石5354块,其中包括我国科学家发现的第一块月球陨石,并绘出了格罗夫山地区的准确地图。
读“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航线示意图”回答1~3题。
1.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时间安排的依据是
A.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B.降水分布规律
C.洋流水平分布规律
D.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科考船经过地区出现涌高最高记录的时间及其主要原因是
A.11月19日受西北季风影响
B.12月10日受西风带影响
C.11月25日受东北季风影响
D.12月18日受东风带影响
3.陨石的回收与研究是这次考察的任务之一。
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
A.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
B.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
C.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
D.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
每年五月下旬,山东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返回家乡参加麦收。
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两省麦收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河南降水量少于山东B.河南纬度较低,气温回升早
C.河南小麦品种好于山东D.山东农村富余劳力比河南多
5.上述现象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地域性B.季节性C.灵活性D.周期性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
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回答6~8题。
6.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B.c、a、bC.c、b、aD.b、a、c
7.如果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A.①B.②C.③D.④
8.关于该类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宜布局在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B.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C.承担的地租水平较低D.多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哥德说: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科学理论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屡屡创造奇迹。
回答9~12题。
9.巴黎公社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主要表现在
①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②以阶级斗争争取工人阶级自身的解放③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为无产阶级所有④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10.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有名的《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B.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
D.工农联盟的大力支持
11.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加强国家干预、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评价历史人物的活动要坚持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统一性原则。
据此回答12~15题。
12.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人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3.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
“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它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
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这段话反映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①客观上具有进步性②同时是侵略性战争③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有利于意大利统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14.马克思说,俾斯麦不自觉地充当了1848年革命遗嘱执行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
A.俾斯麦完成了德国反封建任务B.俾斯麦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C.俾斯麦制定了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D.俾斯麦完成了对法国的“复仇”
继承、发展、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在科学史上走过的道路。
回答15-16题。
15.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表明
新科学是建立在完全否定旧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
发展与继承是矛盾的
科学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A.
B.
C.
D.
16.达尔文的进化论创立后,推动着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优胜劣汰的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
B.
C.
D.
北京“红心蛋”、上海“多宝鱼”风波刚刚平息,北京有关部门又检出山东烟台德胜达龙口粉丝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口粉丝含剧毒,现已被强令退出北京市场。
据此回答17~19题。
17.类似北京“红心蛋”、烟台德胜达含剧毒粉丝等假冒伪劣产品屡屡出现在市场上,说明
()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B.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D.消费者要理性消费
18.把“含剧毒粉丝”类假冒伪劣产品强令退出市场,是因为()
①维护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需要②维护消费者安全权的需要③维护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需要④它们没有应有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19.“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人们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遵守“诚信”原则,可以()
A.维护市场经济秩序B.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006年9月26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9月28日在“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的主题下海峡两岸同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这是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10月6日,“海峡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又首次实现了大陆主会场和台湾分会场间的同台直播,晚会让身处全球各地的华人涌起了同根同源感同身受的思念之情。
回答20—23题。
20.在“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的主题下,两岸历史上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这说明()
①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有着广泛的认同②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1.海峡两岸携手祭孔,同台直播中秋晚会,使全球华人涌起了同根同源、感同身受的思念之情。
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是()
A.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B.促进祖国统一的有效措施
C.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唯一途径D.实现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22.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主题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开发合作发展”。
该主题表明的哲理是()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全面继承
B.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D.联系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人们可以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
23.孔子说过: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有益启示是()
A.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C.学会做人,德为先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
20070131
24.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
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
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只有不断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发展。
25.为适应我国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央制定的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规划纲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和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B.党和国家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
C.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D.文化竞争力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40分)
试卷4~8页为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分必做题、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4~5页为全体考生的必做题部分,6~8页为由考生自己选择的选做题部分。
【必做部分】
26.(25分)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读“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分布图”及“2006年1~10月广东汽车出口情况分析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6年1~10月广东汽车出口情况分析图
图二
(1)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什么?
(2)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有何特点?
这样布局的好处是什么?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火暴,轿车正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
(3)大、中城市大专门经营汽车的“汽车城”,其地址多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试分析其有利区位因素。
(4)私人汽车的迅猛增长能促进相关工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也会带来一些弊端。
简述我国汽车消费迅猛增长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5)根据图二反映的问题,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7.(25分)“战略机遇期”是指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面临的机遇。
回顾历史,从1500年起,中国的发展曾先后面临过5次重要的机遇期。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们没能把握住前四次的发展机会,在与世界强国的竞争中逐渐落后,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图一郑和下西洋图二哥伦布航海
材料二1792年马戛尔尼使华进入广州
图三马戛尔尼来华图四乾隆皇帝
1793年乾隆皇帝通过马戛尔尼使华团给英王的信称: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沟通有无。
”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军事、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用暴力手段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
在统一体中的中国试图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但终因各种因素而失败。
材料四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亚洲一些国家趁其有利时机,创造了“日本奇迹”和“东南亚奇迹”等经济起飞。
但同时代的中国虽然存在“崭新的机遇期”,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连续出现失误,丧失了发展的机遇,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也落后于亚洲一些国家。
材料五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世界处于大动荡时期,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华民族:
由衰落走向复兴》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两次航海的结局形成巨大反差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来华的背景是什么?
乾隆皇帝的态度反映了什么心态?
(8分)
(2)根据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指出“在统一体中的中国”是怎样试图赶上这种发展机遇的?
分析中国未能赶上这次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
(6分)
(3)材料四所提到的中国“崭新的机遇期”主要指什么?
试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中国丧失这次机遇的主要原因。
(6分)
(4)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
(5分)
28.(25分)阅读图表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鲁西北某县高三某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收集到以下数据:
图表一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农业科技贡献率
农产品加工率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医率
30%
20%
6年
15%
10%
55%
注:
在“十五”期间,该县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但仍远低于该县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水平。
图表二:
不同国家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单位:
年)
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德国
25至64岁的劳动力
7.97
12.7
12.3
11.9
13.5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二2006年大年三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辽宁清原、沈阳等地农村、学校、医院和企业,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和慰问各界群众,向他们表示新春的祝福。
温家宝告诉大家:
“农民的事,中央天天都在想。
国家今年打算为农民做三件事:
第一,全国农村孩子全部实行免费9年义务教育;第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要普及到全国80%以上的县;第三,在农村实行低保制度。
”
(1)阅读图表一、二说明该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4分)
(2)该班同学深入该县某村,采访村委会一班人关于建设新农村的设想,村长谈到:
本村农民虽然年人均收入还只有1200元,但村委会一班人信心足,干劲大,决定在2006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按统一标准改造农民旧房,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
请你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委会一班人的设想进行评价。
(12分)
(3)请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联系材料二说明党和国家提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了什么?
(9分)
29.(35分)中国有句老话:
远亲不如近邻。
其实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
材料一唐代中日的海上交通图
(1)唐代与日本之间的海上交通直接通航的路线有三条。
隋代及初唐,主要走北面新罗道。
日本遣唐使多选择夏季出发,秋冬季节返回日本。
试分析日本遣唐使这样安排行程的主要原因。
(4分)
(2)由于东海风涛险恶,变化莫测,东南岛路险情较大,所以公元8世纪后期开辟了大洋路。
简要分析东海风涛险恶,变化莫测的原因。
(3分)
(3)比较密州、金城、京都三地气候特点的异同。
(4分)
材料二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
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
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人皈依佛教。
14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持续了约400年。
材料三中国当今的崛起,是中国第四次崛起为地区大国。
目前的中国战胜了外来入侵,吸收了外来思想,还向外国贸易和新技术打开了大门。
(4)依据材料一,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
(3分)
(5)前三次崛起,国内政局稳定,对外影响扩大。
试以汉、唐、明三朝举例说明(3分)
(6)中国的第四次崛起指的是什么?
(2分)这期间我国积极开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我国周边国家大多是亚洲国家,请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你最关注我国和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关系?
(1分)为什么?
(2分)
材料四历史和朝鲜问题注定要考验中日关系, 中国 同日本的关系在2007年将面临决定性的考验。
与其他大国关系不同的是,中日关系中的战略冲突和战略合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这种转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主观选择。
中日两国互为邻国,决定了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上有着很多共同利益。
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7)结合材料四,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认识中日关系?
(6分)
材料五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和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
中日关系发展面临重要契机。
温家宝总理4月访问日本,将与日本民众直接展开对话,这有利于促进两国民众间的友好交流。
中国政府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
这不仅给有关国家带来了现实经济利益,也增进了各参与方的相互交流、信任与合作,进而促进了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8)结合材料五,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谈谈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说明了什么?
(7分)
【选做部分】
本部分6~8页为由考生自己选择的选做题部分。
每位考生从第30~37题中任意选做3道题目,其中地理、历史、政治各选一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多做者不计分。
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因山而得名。
黟县境内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联为一体,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造就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
黟县境内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为皖南之首。
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筑村落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中西递、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2005年11月8日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在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宏村召开,发起成立了跨省区域间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努力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在古徽州歙县的大地上,有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徽文化底蕴,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胜地。
(1)简要评价安徽黟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3分)
(2)简述安徽黟县发展乡村旅游意义。
(3分)
(3)请你为安徽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
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热带气旋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往往给登陆地区带来灾害性影响。
以下是某一年份按热带气旋发生次数统计出来的八个海域(未按顺序排列)的发生频率。
①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②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③孟加拉湾④澳大利亚西北海域⑤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⑥南印度洋热带洋面⑦阿拉伯海⑧澳大利亚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1)说出热带气旋发生次数居前三位的海域。
(3分)
(2)比较热带气旋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有何差异?
(2分)
(3)为减少热带气旋袭击带来的损失,从科技、宣传和工程建设等方面考虑,需要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哪些?
(5分)
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
P×G=C×Y[式中,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右图)。
(1)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途径有哪些?
(2分)
(2)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填序号)①P×G-C×Y>0②P×G-C×Y=0③P×G-C×Y<0
简要说明其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人们提高土地生产率主要措施及其由此产生的问题。
(4分)
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34.(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追求民主政治,让人民享有民主权力,参与管理国家,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懈的追求。
材料一19末康有为说: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并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君主立宪,开设议会,才能使国家无难决之疑,言路无壅蔽之患”,……可以“解生民于倒悬之危,置国家于磐石之安”。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后果如何?
说明了什么?
(3分)
材料二20世纪初,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一场论战,改良派认为政治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必经的阶段,梁启超认为“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
革命派则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本性,一旦破除禁锢,就会沛然而出。
……政治改革不能期望政府,而应专望之国民,通过革命,人民的政治觉悟可望迅速提高,在推翻清政府之后,一定能够建立世界上最完善的共和政体。
(2)所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
(2分)
材料三1945年在延安回答黄炎培的周期率
一九四五年夏天,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
总之没有能跳出过这周期率。
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