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244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ocx

绿色建筑理念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目录

引言3

一、绿色建筑理念在国外的发展现状4

(一)绿色建筑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4

(二)国外有关研究的进展4

二、“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新理念6

(一)“绿色施工”新理念在实现“绿色建筑”中的重要作用6

(二)“绿色施工”的基本观点8

三、“绿色施工”新理念在我国应用实践过程中的存在问题10

(一)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施工的认知不够10

(二)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10

(三)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人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并不高11

(四)缺少具有绿色意识和绿色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11

(五)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11

(六)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施工中利用率低12

四、完善我国绿色施工实践对策建议13

(一)改进“绿色”理论的宣传、科研及教育方式13

(二)改进传统施工方法,建立“绿色施工”管理模式13

(三)制定绿色施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有效实施14

(四)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绿色施工”评估体系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引言

建筑是供给人类生产、生活和活动的人造空间,是建筑企业按一定要求、一定规律,将各种材料进行化合和组合所形成的以一定形态存在的各种特殊功能空间。

建筑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并充分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它所完成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原比重,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带动建材、治金、轻工、化工、机械、运输等许多相关部门的发展,它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建筑活动同时也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难循环的生产活动之一,迄今在这种特殊产品的生产和运行中,建筑业耗用了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材料的50%以上,消耗了全球可利用能源的50%左右,建筑施工污染比例占到了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各种污染总和的34%,并排出了相当于人类活动产出垃圾40%的建筑垃圾。

建筑物所占用的上地和空间,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运输与建成后维持功能必须的资源,以及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目前,我国还是以煤为主要燃料,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率还很低。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同时建设中还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建筑耗材高等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

中国要在未来15年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

因此,我们未来建筑业,既要大力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新理念,大力推行绿色施工,营造真正的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建筑理念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建筑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在中西方发展历史中,自然演进历程中便存有对大地的崇敬与关怀,同样皆有永续社会型态的典例。

在西方社会有“修道院”与“庄园”,由一幢大屋或城堡,受田地、农舍、牧场和林地所包围,在大部份的情况下能自给自足,构成永续生活单元。

另一方面,东方社会则有井田制度,配合轮休耕与牧放制度,满足了生活实质所需,追求“天人合一”之自然生存之道。

就中西方永续社会之发展状态来分析,其本质与目标朝向是一致的,那就是找寻出当地之“顺应环境的居住型态”,因为顺应环境,所以才能与环境互动互补,进而创造出对应环境之建筑。

而“环境对应”的设计原则,在西方文化较为理性与重视逻辑辩证下,便衍生出“机能(Function)”的概念;至于东方文化对应建筑部分则发展出“风水”之限制以及顺应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作息之生活观。

两者皆为几千年经验回归而出的方式,其目的即为建构安全、舒适、健康且永续居住的建筑型态。

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要符合“坚固、适用、愉悦”的原则,被后来的建筑师奉为建筑学上的“六字篇言”。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首次提出了著名的“绿色建筑”的概念。

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

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

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二)国外有关研究的进展

目前,绿色建筑己经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

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

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到了今天,其成熟的标志性的运行模式,就是都不约而同地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估系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研究纷纷制订了自己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如“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德国的生态建筑导则LNB、英国的BREEM评估体系、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加拿大的GBTool、挪威的EcoProfile、法国的ESCALE、日本的CASBEE等,这些评价体系对当地建筑是否达到节能、环保的性能标准给出完整的分析与评估方法。

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的宝贵经验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归纳起来,一是都体现了“四节一保”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将其贯穿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二是通过建立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度,规范管理和指导,强化市场导向;三是要适应国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先易后难,分步推进,逐步扩大范围,持续地提高要求,最终实现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的目标。

二、“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新理念

(一)“绿色施工”新理念在实现“绿色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施工过程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建造清除和扰乱了场地上现存的自然资源(野生植物和动物、天然排水系统以及其他自然特征),代之以非自然的人造系统。

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较大比重。

在建造过程中散发出的灰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健康问题。

另外,尽管一些再生的、重复利用的、重新整修的材料足以满足使用要求,但现在的施工项目大多数仍使用新的原始材料。

“绿色施工”方法则能够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可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而且这种施工方法对于在投资决策、规划设计阶段一些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效果的实现也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使“绿色建筑”能够经受其“持续发展”的考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使“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除了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外,最关键的还是把好施工过程控制关,我们可从下图(图1“绿色建筑”建设流程图)看出“绿色施工”在实现“绿色建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1.“绿色建筑”建设流程图

由上图可知,“建筑施工”是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组织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一定的机具和物料,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图纸上的“建筑”进行物质实现的生产过程。

传统施工以追求工期为主要目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处于从属地位,当工期与节约资源和环保发生冲突时,施工单位往往不惜资源浪费(拼设备、拼材料、拼人力)和以破坏环境(严重污染、破坏地貌、植被……)为代价保工期,显然,固守传统的施工模式己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因此,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以认为,“绿色”施工实质上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方式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使施工过程成为“绿色建筑”的“绿色通道”。

(二)“绿色施工”的基本观点

1.注重减少建设场地干扰、保护生态环境

工程施工过程会可能扰乱场地环境,这一点对于未开发区域的新建项目尤其严重。

场地平整、土方开挖、施工降水、永久及临时设施建造、场地废物处理等均会对场地上现存的动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响;还会对场地内现存的文物、地方特色资源等带来破坏,影响当地文脉的继承和发扬。

因此,施工中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地方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业主、设计单位和承包商应当识别场地内现有的自然、文化和构筑物特征,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将这些特征保存下来。

可持续的场地设计对于减少这种干扰具有重要的作用。

就工程施工而言,承包商应结合业主、设计单位对承包商使用场地的要求,制订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尽量减少场地干扰的施工方案。

2.注重施工过程与当地气候间的有效结合

承包商在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地时应结合气候特征。

这可以减少因为气候原因而带来施工措施的增加,资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可以减少因为额外措施对施工现场及环境的干扰;可以有利于施工现场环境质量品质的改善和工程质量的提高。

承包商要能做到施工结合气候,首先要了解现场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及特征,主要包括:

降雨资料、降雪资料、气温资料、风的资料。

3.注重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

建设项目通常要使用大量的材料、能源和水资源。

注重节约能源,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水资源是“绿色施工”的首要观点。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在可能的场所采用重新利用雨水或施工废水等措施来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降低用水费用;采用节电型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降低用电量,节约电能;细致的采购,合理的现场保管,完善操作工艺,增加摊销材料的周转次数,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使用可再生的或含有可再生成分的产品和材料,加大资源和材料的循环利用。

4.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会对环境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将有损于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者以及公众的健康。

因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也是绿色施工的重要观点。

提高与施工有关的室内外空气品质是该观点的最主要内容。

施工过程中,扰动建筑材料和系统所产生的灰尘,从材料、产品、施工设备或施工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或微粒均会引起室内外空气品质问题。

许多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或微粒会对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和损害,需要特殊的安全防护。

这些威胁和损伤有些是长期的,甚至是致命的。

而且在建造过程中,这些空气污染物也可能渗入邻近的建筑物,并在施工结束后继续留在建筑物内。

这种影响尤其对那些需要在房屋使用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的改建项目更需引起重视。

对于噪音的控制也是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的一个方面。

5.应注重企业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绿色施工经济效果

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使企业认识到,绿色施工决不仅仅是为了环境保护、为了社会公众利益,绿色施工涉及到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投资、质量、进度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提高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及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三、“绿色施工”新理念在我国应用实践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一)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施工的认知不够

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政策的制定者、业主、设计者、施工人员及公众在内)对绿色施工的认知不够,难以保证绿色施工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力和质量是影响绿色施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除了少数专业人员认识和了解绿色施工的真实内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绿色施工就是在施工现场多点绿化,众多承包商都有一个错误认识就是认为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一定会增加费用,这样的话,让他们增加投资去接受绿色施工,显然会阻力重重。

另外,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感”,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公众在观念和行为上均不认为自己也是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责任主体之一,不少地方尚未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施工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接触“绿色建筑”理论时间较晚,许多政策法规不健全,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管理,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和实施。

另外,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各项改革仍在进行,如不规范的建筑工程承发包制导致一些施工企业不是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提高竞争力;建筑工程盲目压价严重,导致承包商的利润较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从国家对能源的管理看,国家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也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建设部颁发的《绿色施工导则》、《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这四大具有开拓意义的新法律、法规的落实,再一次证明了政府对节能环保工作的重视,但作为一个部门法律、法规,力度远远不够,致使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三)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人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并不高

市场行为的目标更多时候是追逐短期利润,而承包商的目标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及最高的利润在规定的时间内建成项目,除非几乎不增加费用,或者已经在合同中加以规定,或者承包商在经济上有好处,否则承包商不会去实施与环境或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工作。

而推行绿色节能、环保施工投入高,而投资回报却相对较低,即使明知长远的绿色收益潜力很大,但是出于投资风险考虑,投资人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并不高。

目前,绿色施工被局限在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目的,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或需要调整施工作业时间,例如,无声振捣,现代化隔离防护,建筑垃圾的处理等对可持续发展有利的新型设备均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也需要增加建筑成本,如果没有系统长期的采用,则由于其节约的费用可能低于其投入而得不到应用。

(四)缺少具有绿色意识和绿色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

行业从业人员包括设计和施工单位人员。

由于绿色建筑不同于熟悉的普通建筑,可能会增加设计和施工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施工实现存在困难,缺乏相关技术人员。

另外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和承包商的利益关系不大,导致设计人员及施工单位更愿意沿用熟悉的施工方案,少用或不用绿色施工新技术、新方法。

也许现在推进绿色建筑的主要阻力不在技术层面,但不可否认技术层面和绿色建筑产品的不成熟仍然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方面。

技术方面体现在缺少大量具有绿色意识和丰富的绿色专业技能的设计和施工人员,缺少成熟的绿色建筑配套技术,缺少绿色施工经验;绿色建筑产品往往体现出绿色建材的价格普遍偏高,施工工艺相对复杂等现象。

(五)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2004年建设部制定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2006年颁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反映了我国政府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

但是,仅仅出台标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大标准的监管力度。

不少地方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绿色施工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尚未将其列入政府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缺位,该管的没管住,因此,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把绿色施工管理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

(六)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施工中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还是以煤为主要燃料,天然气、废糖蜜、木薯燃料乙醇、沼气等生物质优质能源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施工中利用率还很低,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同时建设中还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施工用水污染严重、建筑材料浪费等问题。

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建筑尚属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公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刚刚颁布不久,基础数据和研究尚须积累;本土化的单项关键技术储备和集成技术体系的建筑施工一体化研究应用均需进一步深化;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未全面展开。

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尚未进入实质性推广应用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绿色建筑施工理念、绿色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引导,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有待统一建立与完善。

四、完善我国绿色施工实践对策建议

(一)改进“绿色”理论的宣传、科研及教育方式

1.积极引导“绿色建筑”市场,按照绿色施工原则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和绿色施工推广应用示范单位,注重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的比较,用活生生的例子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使绿色建筑沿着良吐循环的轨道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2.大力发展绿色施工相关技术研究以及新型绿色建材的研发工作,每年多举办绿色建筑国际性的研讨会和新技术展示会,对于推广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经验,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国际先进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经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举办面向公众的绿色建筑网站、绿色施工论坛的宣传活动,以普及“四节一保”知识为主要目标,提高全民绿色环保意识,更好地推广绿色施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4.建议在大学的“建筑施工”教育课程中,增加绿色施工技术及绿色施工管理内容,在“建筑学”教育课程中增加绿色建筑的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由政府出面,组织一些绿色建筑专家和研究人员针对政府管理人员和广大的建筑从业人员定期开设绿色建筑培训课程。

5.在相关执业资格考试中适当增加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知识的考核,并对己获得相关执业资格的人员在每年的再教育学习中增加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以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拓展绿色建筑设计技能,推广绿色施工新技术。

(二)改进传统施工方法,建立“绿色施工”管理模式

1.不断开发一体化施工机械,建立信息化的“绿色”施工模式。

在施工中工程量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施工的推进,工程量参数实时变化,传统施工是往往采用定性方法选定进场机种和机台数量,固定的机种和机台数量不能有效地适应动态变化的工程量,或者施工机械进场太多,均会造成机种不匹配、机台数量偏多或偏少、工序衔接不顺畅或脱节等弊病,很难实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

因此,可以通过不断开发一体化施工机械,使单台工程机械可以连续地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机种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减少施工人员,同时,通过采用信息化施工管理模式,优选最适宜的匹配机种和机械数量并能实时调配,以最少的机种和机械数量,高效完成工程任务,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

2.改变传统施工方法,建立全过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模式。

传统施工管理理念,注重节约资源和环保指标,但往往局限于选用环保型施工机具和实施降噪、降尘的环保型封闭施工等局部环节,而施工体系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改变传统施工方法,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的施工全过程都要贯彻绿色施工的原则,主动建立绿色施工责任制、施工单位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可将原来实施的“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完善后,制定为“绿色施工管理办法”或“绿色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使其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进一步完善施工中的工程保险与工程合同索赔制度,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制定绿色施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有效实施

1.因地制宜制定有关“四节一保”管理办法,降低能耗指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完善贯彻“绿色建筑标签制”。

对各种材料的原料采集、生产、使用、维护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

2.进一步推广实施包含“绿色税”和“谁污染谁赔偿”原则在内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府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从源头控制污染,限制使用和淘汰落后产品及落后施工技术;

3.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推行绿色施工环境评估和绿色施工标签制度,通过评估达到“绿色”施工标准的,按规定由项目业主给予适当的补贴,调动生产企业及施工企业的积极性,以此促使其增加生产能力,提高施工技术,扩大产业规模,并可以申请“绿色施工标签”,作为工程项目投标加分以及项目业主选择施工单位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为项目业主的建筑产品在建成后获得“绿色建筑标签”奠定了基础,政府机关对于获得“绿色建筑标签”的建设项目也给予适当奖励;

4.对实施“绿色施工”行为的建筑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是降低了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及实施绿色施工的施工企业的成本,通过税收调节,政策扶持,达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及运用效果。

(四)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绿色施工”评估体系

目前的绿色施工评估体系只是在评估措施本身,而不能评估采取措施后的结果,而结果才是人们最关心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操作性强的“绿色施工”评估体系,除了对绿色施工措施进行定性评估外,还必须能定量评估绿色施工措施后的效果,评价项目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此,我参照《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目前施工评估体系不能进行定量评估的缺陷,提出以下一些可实现定量化的“四节一保”评价指标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1.可定量化的“四节一保”评价指标:

A.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

材料损耗率、当地建筑材料使用率;工地临时用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

B.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指标:

节水器具配置比率、水的循环利用率及节水量等。

C.节能与能源利用指标:

节能器具使用率、节电量、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

D.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指标:

节地率、土地污染率、土地有效利用率、土地恢复率。

E.环境保护指标:

强光照射范围、扬尘高度、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噪音排放量、污水排放量、建筑垃圾产量、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

2.实现评价指标定量化的研究方法

对于“四节一保”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必须建立在施工现场调查取证、实地观察、数据测量及相应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情况,通过测量到的评价指标量化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以此进行绿色施工定量化评估指标研究,在以上积累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标定量控制标准,而有了定量化指标控制标准,使得我们评价绿色施工实施效果,评价施工过程对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