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画友录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035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农画友录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农画友录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农画友录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农画友录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农画友录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农画友录下.docx

《金农画友录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农画友录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农画友录下.docx

金农画友录下

金农师友录(中)

吴焯(1676—1733),吴敦复、吴同甫(?

见《冬心先生集》卷二、《清稗类钞》《杭州府志》卷145、《冬心随笔》《清诗话》《樊榭山房集》《莲坡诗话》等。

吴焯,钱塘人(一作歙县人),字尺凫(一作赤凫),号绣谷,早慧,九岁能诗,工诗文、书画,画以竹为多。

富藏书,“瓶花斋藏书之名称于天下”。

吴焯所居在杭州九曲巷口,与振宇堂江氏衡宇相望。

所藏宋雕元椠与旧家善本,皆历年渴求所得。

尺凫辑《薰习录》(二十卷)纪所藏秘册源尾。

赵谷村与尺凫同时,亦有书癖,每得异书,彼此钞录、校勘保存,识其卷首。

尺凫死后,藏本多归扬州马氏兄弟。

尺凫家有古藤一本,藤旁筑“绣谷亭”,自号绣谷老人。

花时繁花似络缨下垂。

置酒邀明,吟赏不已。

尺凫诗词工绝,时与厉鹗、丁敬等相唱和,著《药园诗稿》《陆渚飞鸿集》《玲珑廉词》等。

论诗者以为尺凫诗“别出机杼,令人可想”(查为仁语)。

《随园诗话》等主张性灵的诗论,却曾极力推举。

之外,尺凫于乡土方志,民俗及诸文史杂著,亦多弋获,著《续岁华纪皕》十卷、《圣因寺志》三卷、《接待寺志》二卷、《绣谷丛说》一卷、《鱼睨轩集》四卷、《蝉花集》二卷及《海潮集说》(无卷数),具载见于《杭州府志·艺文志》。

金农与尺凫过从甚密,常相互研讨诗及金石书画收藏之得失,“瓶花斋”曾藏有元人潘昂霄《金石例》(十卷)钞本,金农以为“墓铭体制,极为详核,志幽圹者,不可不研究”。

又,称吴焯者除尺凫外,尚有三人:

一为明华亭人,字启明,工山水;一为清海门人,字俊生,善山水、人物、写真;一为清扬州人,字凌川,退翁弟子,工书法。

又,《扬州酬唱集》载:

有吴敦复者,其寓所为瓶花斋,常邀诸友好饮酒赋诗,并与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交厚,由马曰琯集编的《扬州酬唱集》有他许多诗作。

是则,吴焯之子敦复已迁瓶花斋于扬州。

他们留连诗酒的生活没有改变,而瓶花斋的藏书,据记载却有很多已归马氏丛书楼所有了。

真叫人叹息!

但杭世骏《归耕录》载,乾隆甲子(1744)冬日,金农、丁敬、杭世骏、方德发集于瓶花斋,世骏有诗记其事:

“梅边削句宜清赏,阁外讎书正夕曛。

”《樊榭山房续集》卷三又载:

乾隆癸亥(1743)吴敦复与厉鹗、金农、丁敬、周京、施竹田、张南漪诸人泛湖,厉鹗有诗记其事。

(周京《无梅斋》集亦有诗记此)就没有确指何处了。

另外,《冬心先生杂画题记》中《题松窗梦鹤图》一诗说“孝友吴同甫,沦亡隔杳冥,……”系指何人,是否即敦复,尚待探究。

按:

吴焯有数子。

长子名城,字敦复,又署鸥亭居士,钱塘监生,承其先业,好聚书,搜求校勘,数十年丹黄不去其手。

吴焯季子吴小谷,字玉墀,曾任浙中校官。

工诗,与袁枚交好,曾作《题记罗雨峰画板桥(南京秦淮河朱雀桁前)遗迹》四首,其一为:

“者番游绪已怆然,又对风斜雨细天。

画最凄凉天最惨,看君笔上起苍烟。

吴农祥(1633—1708)

见《冬心先生续集·序》《郎潜纪闻》《北隅掌录》《杭州府志》传145。

农祥,浙江仁和人,号星叟,字庆伯(亦有作爱伯者,疑误,因篆书“爱”“庆”相似),为康熙已未宏词科徵士,客大学士冯溥家,相与论文,而惜与试未中。

归以读书著述为事。

家富藏书,与弟农复登楼去梯,尽发而读之。

金农称其“闭关却轨,著书比牛腰粗。

”学长于史,尤悉明代史事。

著述中以考证史事者居多。

又工词赋。

著作较富,有《蕉园杂记》三十二卷、《楼园杂志》二十卷。

庆伯与吴任臣同里,年少时,皆综博能文,时称“虎村二吴”。

庆伯曾于殁前(殁于戊子、时金农二十二岁)曾见金农所作《林逋墓上作》一诗,大为称赏,乃乞杭州诗僧亦谙代请金农为庆伯自己新营生圹作诗呵护。

庆伯知金农雅好金石古物,并愿以高辛氏铜盘,太康玉辟邪相报。

此事使金农感慻终生,乃至金农晚年写《冬心先生续集·序》时,仍称道不忘。

吴颖芳

见《杭州府志·艺文志》《临江乡人集》《清代朴学大师列传》。

颖芳,仁和人,字西林。

因为他世居杭州艮山门外临江乡,故署临江乡人。

家业商贾。

颖芳少时,端重而少言笑,十五岁而孤。

亲好中人多欺其年少,损其资产十之五六,颖芳不与计,反取匧中贷券悉焚之,说:

“有的都没有了,再向人索取,能办到吗?

”幼习诗,应童子试,为皂隶所呵啧,愤而再不应举,矢志读书。

颖芳与金农、丁敬自幼即相交好,因皆有誉于乡,人称“浙西三高士”。

颖芳又从厉鹗学诗,常与联袂出游。

读书自“乐”开始,说:

“士人可以论说律管音调,但不能亲习乐器;乐工习其器,而不能谙其理。

”乃案典籍、证抄本外,人多佚失,《临江乡人录》独刊刻行世。

关于诗,颖芳尝在诗集自序中说:

“古人读书,不专务词章,偶尔流露讴吟,仅抒所蓄之一二,其胸中所贮,渊乎其莫测也,递降而下,倾泻渐多,逮至元明,以十分之学,作十分之诗,无馀蕴矣!

次焉者,或溢其量以出,故其经营之处,时露不足……”看来,他是主张“厚积薄发”,以求馀蕴丰饶的。

颖芳尝制小筒,削竹签于赏花、钓鱼、围棋、赋诗、鼓琴、吹笛等事置竹筒中。

室至,随手拈一签,以签上所书与客共之。

且慷慨好客,蔬薪酒果,必使客竭欢而罢。

又常与厉鹗等友人话史传旧书于田野桑麻间,人们都喜爱他这种通锐豁达的性格。

颖芳还与仁和监生翟灏(字大川)住读书社,相与论文,极为款洽。

颖芳与金农常相游处。

甲午(1774)仲冬颖芳自序的《临江乡人诗》卷四载《金寿门》一诗:

“淮山新月照摇鞭,数载平生是犬仙。

水馆驿前联句会,赋归还剩几巴笺!

”著《吹豳录》五十卷。

又精研小学,从许慎之学开始,成《音韵讨论》《文字源流》《说文理董》《金石文释》诸书,晚年又深研佛学,亦有述作。

颖芳所工诗,都为《临江乡人集》。

其所作各书,除《吹豳录》另有抄本外,大多佚失,仅《临江乡人集》独刊刻行世。

《临江乡人诗》共四卷,汇刻于“西冷五布衣”遗著中。

此书的《拾遗》,在光绪六年(1880)刊于福州。

由于只有诗集流传,人们只知其为诗人,而遗忘了他是以金石文字和佛学相参的先驱者。

颖芳少时朋友,如杭世骏、厉鹗等,都曾时相砥砺,诗酒角逐,后诸友俱登科第,而颖芳淡泊如故。

其《咏笋》一诗的结句为:

“回头看同队,一一上云烟”,又《答客至》中有句为:

“田间住却携锄手,来与诸公话白云”,亦不无酸楚处。

何焯(1661—1722)

见《冬心先生画竹题记》《清稗类钞》《鲒埼亭文集》《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江苏历代书画家》《清史稿》。

何焯,长洲(今苏州)人,晚号茶仙,字义门,先世义门旌表,学者因称义门先生。

焯少受业于邵僧弥,为诸生时,即负盛名,曾受知于徐乾学尚书、翁叔元尚书,终于为忌者所中而失欢。

康熙四十一年(1702)由直隶总督李光地推荐,召入南书房。

次年赐举人,复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后又失欢于康熙,被系入狱,并籍没其卷册文字。

玄烨在审阅案卷中,发现何焯写的全是学问文字,并有却贿的表现,竟叹息道:

“何焯真是读书种子!

”乃竞以其书还之,仍参书局。

到雍正时,又命何焯笺疏《困学纪闻》,而后《困学纪闻笺》因得以行世。

何焯藏书极富,又精于校勘,他校的书人们很看重它。

所校《两汉书》《三国志》考证尤精审。

蒋维钧梓刻了他的《读书记》五十八卷行世。

何焯是著名的书法家,最工小楷,由于他精于书法,所以他手校的书,人们都传宝之。

亳州梁巘(字文山)说:

何焯书“虽转折欠圆劲,特秀蕴不俗。

”以现在观点看来,他的书法略得晋、唐法度,却像董其昌一样,有纤弱之病。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义门书能小不能大,这确定是馆阁体的特质。

但他所撰的《义门题跋》在书法上有一定见解。

何焯超常入馆;死后,玄烨很悼惜,又特赠诗讲学士。

人以为是“旷世之遭”,“何焯何德堪此!

何焯一生孝友好客,推财产于弟兄,家贫而有才的门人,往往又教育又供其食宿。

这样的学生多达四百多人。

有些,还是一时的俊彦,像金农、陆锡畴、沈彤等皆是。

陆锡畴在何焯死后二十年,还在奋力为何焯辨诬;沈彤为何焯写行状。

金农是他二十二岁时读书于何焯家的。

尔后,他一直怀念这位给他很多教诲的老师。

何焯生前,死后,都有许多争议,有否定他的,说《读书记》是真赝参半,《困学纪闻笺》也不及另外笺注者(如全祖望),而且“屡发大言”,“浮名震世”,甚至还说他“行止不端”。

周京(1677—1749)

见《冬心先生集》《无悔斋集》《听雨丛谈》《杭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五、《冬心杂画题记》《鲒埼亭文集》《砚林诗集》《樊榭山房集》《湖船录》《清稗类钞》《书林记事》。

周京是杭社诗集的“职志”,以诗名天下五十馀年,全祖望说:

“湖社风流,百年以来,于斯为盛,皆穆门之所鼓动也。

周京好游成癖,全祖望说:

“(京)平生尝遍历秦齐晋楚之墟……”所游皆有诗。

周京书法俊美,《杭州府志》说他往往“悲歌慷慨,书法奇逸,酒酣兴到,数十纸立尽”。

时西湖酒楼五柳居,壁上题诗甚多,不久即圬去,惟周京所书一诗,墨渖淋漓,字风如《争座位》,历久如新,诗中的“小分寒影看梅色,半入春痕入柳条”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酒楼主人及来游者,均刻意护存。

周京还雅好古物,庋藏甚富,名画马和之《秋林曳杖图》就曾是周京的藏品。

金农称此图用笔疏简,作浅绛色,他还送古青瓷画轴让周京装在这幅画上。

周京,钱塘人,祖籍鄞县,字少穆,一字西穆,更字辛老(见吴敦复悼词),号穆门,晚号东双桥居士,贡生,考授州同知。

乾隆丙辰词科,礼部侍郎姚三辰荐为征士,穆门力辞不得,至京,却称疾不试而归。

周京事母至孝,友爱其弟,对兄弟子女,爱如己出,而周京自己愈加困顿,终于蹭蹬不遇而死。

周京多次北上,游京洛、秦晋,登析城山,览王屋风光,而金农往往步其后尘,几次同在一地,却不相见,他和金农彼此都感到十分遗憾。

周京和金农在杭州建立的友谊,一直保持了几十年,乾隆己巳(1749)周京卒,厉鹗以“一恸秋风草木哀”之句悼之。

金农的悼诗:

“论交四十载,老友忽云徂。

谶应蛇年促,神伤鹿饭孤。

诗篇传北郭,书蹟满东吴。

一笑泉台近,从游许我无?

”最后两句表达了金农对这位敬重的朋友和兄长趋从至死的诚挚之心。

因金农集中不载附录于周京《无悔斋集》中,特钞录于此。

周京死后,杭世骏作诗,厉鹗、施安(竹田)论定其诗,诗集由山阴令舒堃镂印;湖社诗友们还多次到周京墓上奠扫;全祖望写了墓志,最后的四句铭文是:

重湖黯然,丧我祭酒!

白云封之,其骨不朽!

湖社坛坫,留给人以十分美好的记忆。

金士章(?

—1751?

见《冬心先生集》《道古堂诗集·闲居集》《江声草堂集》《随园诗话》。

士章或即志章,钱塘人,字江声,又字绘卤,自号安遇居士。

雍正元年举人,由中书迁侍读,出为口北道,续修《两镇三关志》。

归田后,辑《吴山志》。

诗与杭世骏、厉鹗齐名。

诗集为《江声草堂集》,未刊前江声家人不慎于火,遂使金士章所著皆焚于火,杭世骏《岭南集》中有诗记其事。

中有“新宫三日火,残墨九秋哀”!

事后,友朋重新搜罗,仅得八卷。

无疑,这是对江声创作上的最大打击。

此事当在乾隆壬申(1752)。

冬心与江声结识较早,他们经常和丁敬、厉鹗、周京等联袂出游,《晓登棲霞岭……》三首就反映了他们徜徉于湖光山色间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类似的记游之作,还见于别人的诗集中。

江声《江声草堂集》中尚有像《题寿门空山草堂杂咏》等作,其一为:

“人闲不出村,巷静闭荒草。

雨过行迹稀,春深落花老。

就颇有唐人意度。

《板桥杂记》成书后,江声曾有《题板桥杂记后》诗,可见他们是常常相互题咏,常相游处谈诗的。

江声与丁敬为亲家,两人常相互征访。

据《砚林印款》载:

丙子三月,作于金亲家物恒堂后。

钝丁记事。

江声死于辛未前(1751年前),此系据杭世骏《闲居集》所载。

江声长子焜(字赤泉,一字以宁),雍正十三年(1735)举人,乾隆时举鸿博未用。

官国子监典簿。

有《蠡海集》《妙明书屋诗集》等。

以居京较多,与江南较少联系。

江声次子文焞,字质甫,号金门。

乾隆举鸿博未用。

后以进士改庶吉士。

出知直隶顺德。

娴于经史,著《读史巵言》《蛾子录》等书。

在扬州有其游踪。

金兆燕

见《冬心先生杂画题记》《扬州足征录》《扬州画舫录》。

兆燕字钟樾(越),号棕亭(曾购得镌有“椶亭”二字的古铜印,因以为号),全椒人。

父金榘,工诗,有《泰然斋集》。

兆燕聪敏好动,从不喜静坐,每终日跳跃言笑而不知倦,人称“喜鹊”。

有诗名,与张鹏翀(字天扉,号南华,乾隆时仕至詹事,工山水,得倪、黄遗意,好游历,人称漆园散仙,有《南华山房集》)齐名。

工诗词,尤精元人散曲。

卢见曾为两淮都转盐运使时,曾延兆燕入使署十年,凡园林台阁联额,多出其手。

中年后,以举人为扬州校官,成进士,居京官三年,复归扬州,主康山草堂讲筵。

著有《赠云轩诗文集》《棕亭诗钞》。

兆燕精戏曲,蓄伎乐,常召朋辈饮宴于宅第。

《冬心杂画题记》第十二则:

“昨写雪中荷花付棕亭家歌者定定……”即这种诗画宴饮生活的佐证。

兆燕与当时的学者、诗人游处相洽,像袁枚、厉鹗等均有唱和之作。

当时扬州的名士蒋士铨和他同年,曾在词作中形容这位具有浪漫气质的艺术家是“称体斑斓,等身图籍,佳日花前醉。

”而蒋士铨又恰恰是他絃板梨园中的词友。

还多次以诗词寄赠这位“十五年来淮海客”的“棕亭”先生。

兆燕为了纪念“棕亭”字印,曾于署侧筑“棕亭”,吟咏多在其中,日久得诗稿盈尺,人多劝其付梓。

兆燕却以不能以一生心血为自己攘名。

金甡、金德瑛

见《冬心画马题记》《清秘述闻》《听雨丛谈》《静廉斋诗集》。

《冬心先生画马题记》中有一段题词说:

“……吾家弟掇巍科后,著作之编盈尺矣,无愧榜头名也……”考冬心所谓“掇巍科”的族弟乃乾隆壬戍状元金甡,丙辰状元金德瑛。

确实,金农的这两位族弟,与金农并不同宗,亦无任何实际往来,冬心提出“勿嗤老夫夸张门庭”,而恰恰正是夸耀门庭。

这正是冬心思想上庸俗的一面,此不赘述,只简介金甡、德瑛生平事后。

金甡,仁和人,字雨叔,号海柱。

乾隆癸卯举于乡;壬戍(1742)科会试会元、状元。

任修撰,擢詹事,直讲筵达十七年之久,曾任安徽学政、江西学政,后以礼部侍郎政仕。

以方正廉俭称于朝。

著《静廉斋诗集》。

笔者曾翻检全集,多为应制、酬酢之作,殊为平平。

然与兄虞砥砺问学,淹贯史事。

金甡工书。

当为母病,发愿手写《华严经》全部,及母病愈。

于是,日课手书经文,阅十二年而始成。

书名由是而著闻乡里。

金甡外孙汪如洋亦为状元,在科举中传为佳话。

金德瑛,亦仁和人,字汝白,一字慕斋,号桧门。

乾隆丙辰科会试状元。

历官山东学院、直隶学政,终至左都御史。

性好古,善鉴定书画金石古物。

工诗书,著《桧门诗疑》等书。

金德瑛识才有眼,在督学江西时,曾拔蒋心馀(士铨)于诸生中。

后蒋心馀在清代诗坛中卓成大家,为江右名士。

曾任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山长。

金农有题杏花一诗称:

“香骢红雨上村街,墙内枝从墙外开。

惟有杏花真得意,三年又见状元来。

”袁枚以为此诗“咏杏花而思至状元”,是“从天外落想”,但不知此诗是否与冬心的两位族弟有关。

姚世钰(?

—1752)

见《冬心先生集》《冬心斋砚铭》《扬州画舫录》《冬心随笔》《道腴堂全集》《砚林诗集》《沙河逸老集》《乾江雅集》。

姚世钰为吴兴秀才,字玉裁,号玉田,又号薏田,署金玉生,又署孱守斋主人。

与陈章同举博学宏词,人称“陈、姚”;而文名又与吴兴、王敬所(立甫)相埒,又称“玉、姚”。

吴兴有他的庄园莲花庄、寒槛楼,据传为赵孟頫故宅。

玉裁富藏书,尝以所藏宋椠本《唐文粹》等书邀友朋共赏。

冬心曾称赞这本书“字画古雅”。

玉裁不事生产,家道日落,乃离吴兴赴扬州,馆于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处。

时与扬州诸名士游处,其诗载入《乾江雅集》中。

乙亥(1755)春,玉裁游淮扬,与金农、丁敬相值,丁敬为作《金玉生青山白云砚子歌序》。

金农与玉裁极友善,曾在其诗文中,多次言及他们的友谊,《冬心集》卷四的《岁暮复寓吴兴姚大(世钰)莲花庄之寒鑑楼杂书五首》之一说:

“家家三尺好溪光,此处溪光墨渖香。

”就说明了他们诗文相会的情好。

世钰所著《莲花庄集》据说也都多次述及这些高雅的聚会,惜未及见。

稍后,世钰客死扬州,马氏兄弟为之董理丧事,并出资梓刻了《莲花莊集》。

而世钰另一诗集《孱守斋集》就没有下落了。

金农曾为世钰作《孱守斋主人洮河研铭》;汪士慎在其《巢林集》中,也有多次谈及他的交谊。

世钰卒年,见《巢林集》《哭姚薏田》,当为乾隆壬申(1752)。

金农有《秋夜鲍明府(鉁)携酒就刘郎泊小酌与姚(世钟)同过》一诗,世钟与世钰是否为兄弟尚待究证。

然此订中“水明于月宜同梦,树老如人又十年”一联抒写友情是极清沉的。

杭世骏(1696—1773)

见《冬心先生集》《杭州府志·艺文志》《道古堂轶事》《词科掌录》《词科馀话》《广陵诗事》《清稗类钞》《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清诗话》《扬州画舫录》等。

杭世骏,仁和人,字大宗,号堇浦,自号秦亭老民。

雍正举人,乾隆初,由浙江总督兵部侍郎程元章举荐鸿博,取一等第五名,授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

后任御史,因奏陈用人“宜去满汉”之见等语,拟死,后放归,乃专事著述,讲学。

后乾隆南巡,堇浦等迎驾于湖上,赐复原官,卒年近八十岁。

堇浦少负异才,博闻强记,于学无不通博,浙中学者以全祖望、杭堇浦为冠。

堇浦富藏书,拥几积榻,不下数万卷(《清稗类钞》说有十万卷),沉潜其中,目睇手纂,由旦至昏,寝食几忘。

所成著述最富,有《道左堂诗集》二十六卷、《文集》四十八卷、《历代艺文志》八十卷、《平阳县志》二十卷,以及《词科掌录》《榕城诗话》《桂堂诗话》《续方言》等数十种。

堇浦于史学特精,其所作《诸史然疑》《史记考异》《两汉书疏证》《三国志补注》《晋书补传赞》《北史搴稂》《诸史质疑》,都是当时学者承认的重要著述。

另外,他还有《两浙经籍志》《续经籍考》等书,则是他研究经学的弋获。

堇浦曾董志局于海昌,主家学于扬州马氏南街书屋,并长期主讲于粤秀、安定两书院,这些都继续丰富了他的学识,扩大了他的治学基础。

师友流连,为他的学业,极为有益,因而南北知名,四方钦服。

关于堇浦的才力和造诣,人多推崇备至,《鉴止水斋集》说:

“两辰鸿博诸公才皆出太史(堇浦)下,著撰之富,亦无逾太史者。

”《湖海诗传》更称誉他“书拥百城,胸罗四库,诗古文词海涵地负,日光至洁、实足以雄长艺林。

堇浦与冬心早岁订交,诗酒相征,书画相娱,极为款洽。

从杭州到扬州,到北京以及其他地方,他们都经常相聚。

他们除了谈论诗文、激扬文字之外,还常以绘事相征询。

堇浦的文名盖过了他的画名,但现在首都博物馆还保存他的《梅萼图》(作于乾隆31年),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他的《梅花册》(仝上)。

堇浦在性格上是简傲通脱,不事修饰,常常与人牴牾。

他和丁敬是亲家,但每论及古今史事,往推案交诟而后已;堇性伉爽,能当面中谪人过,同官皆忌惮之。

堇浦还曾以编修上书乾隆,谓用兵、巡幸,流弊及于百姓,言极戆激,部议当重辟;乾隆爱才,仅令罢归。

堇浦好赌,并以买卖湖笔获大利事为祖望所责,二人原甚交好,至此,堇浦乃切恨祖望,并在祖望死后,为文诋毁,加上《道古堂文集》中有剽夺祖望之文者,因此,人皆薄堇浦,以为堇浦卖故友。

当然,人无完人,然此等事,当不能算是小节而为堇浦讳。

帅兰皋

见《冬心集拾遗》《冬心先生随笔》《清秘述闻三种》《清朝画徵续录》《听雨丛谈》。

帅兰皋,名念祖,字宗德,江西奉新人,雍正癸卯(1723)进士,授编修,与修《一统志》,历任御史、陕西布政使,坐事谪戍军台,殁于塞外。

兰皋工诗,著有《树人堂诗集》,尤善指头画花草偶亦写山水。

帅兰皋在浙江任学政时,一时名宿,都入其门,并经由当时任归安(浙江吴兴)令的裘鲁青(字思芹)的介绍,认识了金农,爱其才,因以举为宏博徵士。

金农心理很矛盾,所以才在《上学使帅公念祖书》中有“……农自受命以来,涕因感集,从容自问,进退为难。

”虽然金农后来应鸿博之试没有成功,但由于帅和冬心的这一层关系,才促使冬心对帅兰皋终生惓念。

关于这一段公案,张郁明有《金农“荐举博学宏词科不就”考》一文加以考释,而笔者认为仍有不确之处,此处不赘,容专文申论。

但为了以后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谨录出帅兰皋丙辰前后的几次官秩的变动以便参考:

雍正八年(1730),帅兰皋以编修任庚戍科会试考官;

雍正十年(1732),帅兰皋以御史任壬子科顺天乡试考官;

雍正十一年(1733),帅兰皋以礼科给事中任浙江学政;

乾隆二年(1737),帅兰皋以御史任丁巳恩科会试考官;

而恰在乾隆元年,清廷在雍正十三年颁布第二期宏博词科的基础上,继续这一工作时,浙江学政改由邓钟岳担任,浙江总督兼巡抚是程元章。

这种人事变动,肯定会影响到宏博词科徵士的提名。

另外,关于金农由裘鲁青转介给“节铖大夫”一事,在金农《随笔》和《冬心续集序》中两次提出,词句一样,都没有点明是谁。

笔者以为“节钺大夫”即指帅兰皋。

帅曾任御史(监察御史)是代天子秉节巡行诸方的大员,称“节钺大夫”是对的。

但为什么不冠姓字呢?

笔者以为这是后来帅兰皋“坐事远谪”的缘故。

呼“节钺大夫”而不名,既表示惓念敬慕,又看出是确有不便才如此。

马曰楚、马曰琯(1688—1755)、马曰璐(1695—?

见《冬心先生集》卷二、卷四、《冬心斋研铭》《沙河逸老集》《邗江雅集》《浪迹丛诗》卷二《道古堂集》《鲒埼亭文集》《樊榭山房集》《扬州足徵录》《扬州画舫录》《广陵诗事》《清稗类钞》《巢林集》等。

马曰楚、曰琯、曰璐兄弟为扬州盐商,然皆好学嗜古,礼贤下士,是扬州诗文艺术活动的中心人物,是著名的“小玲珑山馆”和“丛书楼”的主人。

祖籍祁门,为淮扬巨富。

所谓淮扬马裕,即指马氏家族。

马曰楚最长,字开熊,工诗,与朋侪共咏古钱,有句为“人生天地间,谁得知汝寿?

”人皆讶其不详,未几,果早殁。

马曰琯字秋玉,号嶰谷,博学工诗,亦颇善书画,好为学,博通今古,尝考校文艺、评隲史传,旁及金石文字。

清帝南巡,多次受赐,是扬州的望族。

且所交游皆当世名士,对四方学人,宿馆授餐,终身无倦色。

著《沙河逸老集》,至今尚有少量书画作品行世。

以曾任工部主事,故人称“马主政”。

马曰璐,字佩兮,号半查(一作半槎)工诗,与兄齐名,称“扬州二马”,有《南斋集》。

乾隆丙辰,荐举博学宏词,不考。

而于此年,候选州知。

马氏兄弟雅爱诗事,常揽招诗友,结社吟诗。

时甘肃巡抚胡期恒(复斋)罢官归里,乃相与共组“韩江雅集”(邗江吟社)于马氏邻宅“让圃”(张士科、陆钟辉所居别墅),与社者有厉鹗、程梦星、方士庶、陈章、陈皋兄弟、全祖望、闵华、丁敬、高翔、赵昱、杭世骏、姚世钰、陆锡畴等数十人。

时相唱和,蔚为盛事。

所作诗都为《韩江雅集》二十卷、《广陵唱和集》二卷等。

金农不时外游,似未入吟社。

然金农与吟社诸人皆相友善,与马氏兄弟尤相互倾慕。

《沙河逸老集》和《南斋集》中均有与冬心赠答的诗作。

金农从扬州出游或返回扬州,马氏兄弟也常与送迎,并有诗作相系。

扬州吟社很盛,其最著者为清初王士禛倡组的“冶春诗社”,和晚清的“冶春后社”。

马曰琯主持的“邗江吟社”居其中;吟社职志为厉鹗。

因诗社以马曰琯为首,故又称“嶰谷诗社”。

马氏兄弟勤于刻书,当为朱竹坨刻《经义考》,费千金为蒋衡装潢所写十三经,又刻《许氏说文》《玉篇》《广韵》《字鑑》等,并出资为姚世钰刻《莲花庄集》。

马家刊刻的书籍,校勘细致,刻印俱精,人称“马版”。

马曰琯的“嶰谷斋”还单独刊印了《金、焦石刻》,是扬州金石方面的重要文献。

马氏兄弟以其雄厚资财,毕生搜罗册籍,遍访遗书,或重金收购,或借钞影写,或摹刻镂印,几十年如一日,而使所筑“丛书楼”,成为冠甲江北的著名书库。

全祖望说丛书楼“迸叠十万馀卷”,在这里,马嶰谷备置几案,与往来的学者“以丹铅为商榷,中宵风雨,互相引伸”,在扬州这“声色歌吹之区”里,“箫鼓不至”,灯火“夜分不息”,经过他们的讎校,“以故其书精核,更无讹本”。

这在学术史上是厥功至伟的。

而尤为难得的是马氏兄弟还以其丰富的庋藏,供学者游览,全祖望、杭世骏、桑调元、陈章、金农等都曾从马的藏书中,获观秘籍,裨益了艺事。

厉鹗的学术巨著《宋诗纪事》一百卷,就是假马氏藏书辑录编纂而成的。

马氏兄弟还是这套巨著前二十卷的“同辑”者。

金农是深深理解这藏书楼里学者们治学辛勤的景况的,所以他在《马嶰谷蕉叶研铭》中说:

“夜含露,朝吐云,……仙客马明生,作书无点埃,落笔声,认雨来!

乾隆三十八年,下旨征访遗书,开四库书馆,时马曰琯已故,其子振伯恭进所藏,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