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4693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docx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ExperimentalreportofEntomology

(实验报告)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YB-BH-054095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说明:

工作报告是范文中的一种形式。

它是指使用的群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或对象报告工作。

报告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

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一)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

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

网捕的方法如下:

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

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

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

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

震落法:

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

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

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

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

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

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

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

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

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

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

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

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而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蜇伏不动,不易采到。

  采集地点也要依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所处生态环境而选择合适地点。

一般来说,森林、果园、苗圃、菜园、经济作物林、灌木丛都能采到大量有价值的标本,但是高山、沙漠、急流等处往往可以采到特殊种类。

了解各种昆虫生态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有目的地进行采集。

  

(1)植物上的昆虫大多数昆虫以植物为食,植物茂盛、种类繁多的环境是采集昆虫的好地方。

  

(2)地面和土中的昆虫除了少数几个目的昆虫外,绝大多数昆虫均可在地面和土中采到,地面的环境极其广泛复杂,可采到各种昆虫,在土中可挖到多种鳞翅目昆虫的蛹、步甲、虎甲、芫青、叩头虫等的幼虫及蝗虫的卵、蝼蛄各虫态、拟步甲和食虫虻等幼虫,在植物基部或根部可以挖到土居的蚜虫和介壳虫、天牛及小蠹虫等。

  (3)水中的昆虫无论是静水、流水、盐中或温泉中均有昆虫生存,如鞘翅目中的沼梭、龙虱、豉甲等;半翅目的划蝽、仰蝽、负蝽;蜻蜓目、毛翅目、广翅目、襀翅目、蜉蝣目昆虫的幼期以及脉翅目的水

  蛉、长翅目的水蝎蛉幼虫均生活在水中。

双翅目昆虫的幼期有一半在水中生活。

  (4)动物身体上的昆虫如吸食人和动物血液的虱目、虱蝇;嚼食动物皮毛的食毛目昆虫。

寄生于动物体内或皮下或粘膜组织的马胃蝇、牛皮下蝇、羊鼻蛆蝇、大头金蝇以及幼虫寄生于蜗牛、鼠妇的短角寄蝇;还有寄生于蝙蝠的蛛蝇、蝠蝇、日蝇;在鸟巢中可采到丽蝇和日蝇。

动物的粪便中能采到各种粪金龟、埋葬虫、隐翅甲和蝇类。

  (5)昆虫身上的昆虫从昆虫体内外和其周围发现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也是采集的好方法,如许多鳞翅目幼虫体内外采到各种姬蜂、茧蜂、寄生蝇;介壳虫、蚜虫、粉虱体内采到各种小蜂幼虫,而捻翅目的昆虫可以从蜂类、蝽科、飞虱、蝉科和稻虱科上采到;寄蛾科的幼虫可从蝉身上采到。

生活有蚜虫或介壳虫的植物上,往往可以采到瓢虫、草蛉、蜗蛉、蚂蚁、食蚜蝇等捕食性昆虫。

  

(二)昆虫的种类识别:

  1、尺蠖

  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尺蠖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

完全变态。

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2、绿盲蝽

  属半翅目,盲蝽科,主要天敌有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蜘蛛等。

  3、美国白蛾

  属鳞翅目,灯蛾科,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

  :

农业植物昆虫学实验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让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最后解决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各类常见作物的重要和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的识别及种类,危害症状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以后从事农业害虫的调查和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要求:

  1·掌握各种作物的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

  2·掌握主要农业害虫的识别特征。

  3·掌握农业各害虫危害的特点。

  4·掌握农业害虫的调查方法。

  实习方法:

  1·老师课堂讲授,PPT放映。

  2·老师带领到田中观察。

  3·以小组为单位到田间调查。

  实验过程:

  9月3日一大早,老师的带领我们植物保护专业3个班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毛庄实验农场。

中午把住宿确定,下午老师把我们聚在食堂和我们聊天。

开门见山,将学生和考生的问题提出来,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索。

其中老师提到我们应该要提高科学素养,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当前应该做到“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9月4号,早上8点半。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菜农的地里。

我们一边听着老师对在地里刚发现的农业昆虫的形态描述,一边仔细观察。

而我们也在这种贴切自然的环境中,把多种农业昆虫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下午3点整,在食堂,老师又给我们讲授了一些理论知识。

如此一天下来,同学们都觉得收获颇丰。

  9月5日,早上8点半。

老师带领我们2班全体同学和1班的部分同学向着运河旧址方向出发,一路上我们边走边学,同学们热情高涨。

在贾河村我们发现了第一天不曾发现的棉花,多种果树等作物上的农业昆虫。

下午3点整,在食堂,老师又给我们

  讲授了理论知识,随后利用剩余时间放了他们去西藏考察拍的一些照片,让我们在一天的疲劳奔波后放松。

  9月6日,早上8点半。

老师带领我们2班全体同学和1班部分同学在农场实验田转,发现了前2天没找到的烟草,水稻等作物上的农业昆虫。

下午3点整,在食堂,老师讲授了理论知识后,安排了随后两天实习的内容,并着重强调了安全。

  9月7,8日上午,以小组为单位,我们组分别调查了大葱,玉米,烟草,十字花科的包菜和白菜。

下午,则是老师讲课,其中汤老师也放了他在挪威工作的照片。

  实习中发现的农业昆虫:

  一、玉米害虫:

  1、桃蛀螟:

属于鳞翅目螟蛾科。

长成后长22毫米,体色多粉红色。

  危害特征:

啃食植株主干或玉米芯,同时排出黑褐色粒状粪便,堆集于蛀孔部位。

影响内部水分及营养物质运输,遇风易倒伏。

  2、玉米螟:

属于鳞翅目螟蛾科。

体长22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多为乳白色背面的毛片较大。

  危害:

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3、棉铃虫:

属于鳞翅目夜蛾科。

体长30~42毫米,体色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背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

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

  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

  危害:

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

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4、蚜虫:

同翅目蚜科。

个体较小2毫米左右,体色为淡绿色,刺吸式口器。

有腹管。

分有翅个体和无翅个体。

  危害:

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5、灰飞虱:

同翅目飞虱科。

体小型黑褐色,雌、雄虫前翅均微有淡黄褐晕近于透明,在两翅合拢的接缘中部有一短条状的黑褐色翅斑。

  危害:

口器刺吸寄主液汁造成危害,传播玉米矮缩病。

且基本无法防治。

  二、烟草害虫:

  1、烟青虫:

鳞翅目夜蛾科。

体长30~42毫米,体色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背线深色纵线,气门白色。

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平行。

危害:

蛀食蕾、花、果,也食害嫩茎、叶、芽。

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

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

  2、棉铃虫:

同上。

  3、烟蚜:

同翅目蚜科。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毫米,腹部绿至黄

  :

昆虫学实习报告

  前言

  实习地点介绍:

太白山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县和西安市周至县境内,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

太白山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

太白山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

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

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

太白山蒿坪保护站在蒿坪镇,蒿坪镇位于陕西省紫阳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

蒿坪镇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降水1200mm,自然资源丰富。

从黑虎崖到大殿植物垂直分布,从落叶阔叶林到混交林再到针叶林。

我们在夏季6月24日到6月28日在太白山蒿坪保护站进行昆虫学调查。

  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内容只要包括昆虫的采集、昆虫标本的制作、虫害调查及标本的保存和鉴定。

  1.昆虫采集:

白天利用捕虫网来回扫、毒瓶直接抓等方法在道路旁、山上、草丛里、河水边等地方进行昆虫采集;晚上采用诱虫灯进行昆虫采集。

2.昆虫标本制作:

根据昆虫标本针插部位的要求及昆虫标本大小,应用不同型号昆虫针针插后整姿、展翅,干燥后按类群装入昆虫标本盒保存。

幼虫等用75%酒精浸泡装于离心管中。

  4.害虫调查:

调查校园里蚜虫的种类和寄主。

  5.标本的保存与鉴定:

保存在标本盒内并借用相关书籍图册将收集的昆虫鉴定到目、科。

  实习结果

  标本采集

  一共15个目72个科

  直翅目蝗科、螽斯科、蟋蟀科、蚤蝼科(共4科)

  鞘翅目花萤科、埋葬甲科、叩头甲科、伪天牛科、步甲科、瓢甲科、伪瓢甲科、叶甲科、伪叶甲科、象甲科、天牛科、锹甲科、丽金龟科、金龟科、蜣螂科、扁泥甲科(共16科)

  双翅目大蚊科、蝇科、花蝇科、虻科、食蚜蝇科(共5科)

  膜翅目熊蜂科、胡蜂科、姬蜂科、叶蜂科、蚁科(共5科)

  长蝽科、同蝽科、异蝽科(共10科)

  鳞翅目木蠹蛾科、天蚕蛾科、天蛾科、小卷蛾科、卷蛾科、夜蛾科、灯娥科、尺蛾科、苔蛾科、舟蛾科、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