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820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docx

地球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概论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经线和纬线

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

其中垂直于地轴,且通过地心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叫赤道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圈

经圈在南北两极相交,并被等分为两个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经线也叫子午线

其中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叫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

经度和纬度

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

赤道以北叫北纬(N),赤道以南叫南纬(S),南北纬各从0度到90度

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为本地经度。

本初子午线以东叫东经(E),以西叫西经(W),东西经各从0度到180度

纬度的间隔大体相同,每1度约为111;经度的间隔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地理坐标

一地的纬度,表示该地相对于赤道的南北位置;一地的经度,表示该地的子午面相对于本初子午面的东西位置,二者相结合,标志一个地点在地面上的特定位置,被叫做这个地点的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系

第2节天球坐标

天球:

天球就是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天文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天球周日运动:

整个天球围绕我们旋转,这种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周日圈:

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

天体愈近天极,其周日圈愈小,离极愈远,周日圈愈大

太阳周年运动

地平圈:

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把天球分为可见和不可见两部分。

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

天赤道:

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两极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

黄道: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

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是东点(E)和西点(W)。

地平圈对于天赤道的两个远距点是南点(S)和北点(N)

天赤道对于地平圈的两个远距点,一个在地平之上,称为上点(Q),一个在地平之下,称为下点(Q')

黄道与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交角(黄赤交角),它们的两个交点称为二分点,对北半球来说,按太阳周年运动方向,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春分点(),降交点为秋分点();黄道上的两个远距点称为二至点,北至点为夏至点(),南至点为冬至点()天赤道对于黄道两个远距点,称为无名点

 

地平坐标系

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是地平经圈,或平经圈

一切与地平圈平行的圆,是地平纬圈

通过南点和北点的平经圈,叫做子午圈,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子圈(北半圈)和午圈(南半圈)

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平经圈,叫做卯酉圈,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卯圈(东半圈)和酉圈(西半圈)

基圈是地平圈,原点是南点,始圈是午圈

地平纬度称高度,是天体相对于地平圈的方向和角距离,高度的余角为天顶距

地平经度称方位,是天体所在的地平经圈相对于午圈的方向和角距离

第一赤道坐标系

基圈是天赤道,原点是上点,始圈是午圈

纬度称赤纬,经度称时角

 

第二赤道坐标系

基圈是天赤道,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春分圈

纬度是赤纬,经度称赤经。

天体的中天时刻,要按其赤经的次序而定,且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当时的恒星时

 

黄道坐标系

基圈是黄道,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无名圈(通过二分点的黄经圈)

纬度称黄纬,经度称黄经

 

 

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

 

第二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

 

第一赤道坐标系与第二赤道坐标系

 

第2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恒星的空间速度,分成两个分量,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

前者沿观测者视线的分量,后者是同视向速度相垂直的分量,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叫做自行

亮度:

恒星的亮度指地球上的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光度:

表示恒星本身的发光程度

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视星等,记作m;表示天体光度等级的叫绝对星等,记作M。

通常所说的星等是指视星等

星等越大,恒星亮度越暗

相邻两星等的亮度比率为R,R等于2.512,R^5=100,星等相差1等,恒星的亮度相差2.512倍

假定有两颗恒星,其星等为m和m0(m>m0),它们的亮度E和E0的比率为

光源的视亮度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增加一倍,亮度便减为1/4

标准距离(10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称绝对亮度,其星等叫绝对星等

恒星的实际距离为d,表示绝对亮度,表示视亮度

光谱-光度图,也叫赫罗图:

主星序:

大多数恒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方至右上方一条窄带上,温度由高到低,光度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明显的序列

主序星:

位于主星序上的恒星

大多数恒星的光度,决定于它们的温度,其温度越高,光度越大

红巨星:

温度不高,光度很大,体积很大(超巨星)

白矮星:

温度很高,光度很小,体积很小

脉冲星和中子星:

有规律地发出射电脉冲讯号,脉冲星名称是指天体辐射的表现形式,中子星表明这种恒星的物理实质

 

银河系

银河:

是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

 

太阳系向着天空中武仙座方向(近织女星)前进,这个方向所指的点称为奔赴点

河外星系

一些相互临近的星系结合成星系群,银河系所属的星系群叫本星系群

星系群<星系团<总星系

太阳常数:

在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太阳光垂直照射并排除大气影响的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2)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能量为8.16焦耳8.16(^2*)

太阳大气分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所有行星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日运动,太阳位于行星轨道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

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任何两个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的立方之比

 

地内行星,地外行星

内行星,外行星(以小行星带为界)

类地行星,类木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彗星

太阳系的结构具有统一的一些特征:

共面性: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都很接近黄道面,卫星也接近其行星的赤道面

同向性:

太阳系的天体大致朝同一方向运动

近圆性:

行星轨道形状都接近圆形

地月系:

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叫白道,白道面相对于黄道面有5度9分的倾角,称为黄白交角

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

恒星月、近点月、交点月和朔望月,分别以恒星、近地点、黄白交点和太阳为参考点

恒星月是月球绕转地球的真正周期

同步自转

 

月相变化:

 

 

第3章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傅科摆

极移:

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

地轴进动:

南北两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映了地轴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又叫交点退行

圆锥形运动的圆锥轴线,垂直于地球轨道平面,指向黄极;圆锥的半径为23度26分,即黄赤交角

进动的方向向西,同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

进动的发生同地球的形状、黄赤交角和地球自转有关

地轴进动的表现:

天极的周期性圆运动:

北极星的变迁

赤道面(和天赤道)的系统的变化:

赤道面垂直于地轴,随着地轴的进动而进动,使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二分点)以同样的方向(向西)和速度(每年50.29秒)在黄道上移动

由于交点退行,使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度量的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

由于春分点的西移,在赤道坐标系中,恒星的赤经和赤纬都发生缓慢的持续变化;在黄道坐标系,恒星的黄经发生持续变化,黄纬则不变,因为春分点是沿黄道移动的

天文上日的长度有三种:

恒星日、太阳日和太阴日,分别以春分点、太阳和月球为参考点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大于恒星日

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叫真太阳日(视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叫平太阳日

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的原因:

黄赤交角;地球的椭圆轨道

 

恒星星:

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上的恒星

恒显星区,恒显圈

恒隐星:

周日圈全部在地平以下的恒星

恒隐星区,恒隐圈

出没星:

介于两部分星区之间的恒星,有东升和西落,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恒星。

范围宽度为当地余纬的两倍

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恒星公转的证据:

恒星的周年视差、光行差和多普勒效应

 

天文上的年的长度有四种:

恒星年、回归年、近日年和交点年。

分别以恒星、春分点、近日点和黄白交点为参考点

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岁差

地球公转的后果:

恒星周年视差

太阳周年运动:

二十四气,十二宫

行星与太阳的会合运动

合(行星合日):

当行星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时,二者都处于地球的同一侧,就是行星同太阳会合

会合周期:

从这一次行星合日到下一次行星合日所经历的时间

P、E分别表示行星和地球的公转周期,S表示行星的会合周期

对于地内行星:

对于地外行星:

 

行星同太阳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大距:

地内行星的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它同太阳的黄经差,被限定在某个限度内(<90度),叫做大距,分东大距和西大距

启明星和长庚星

地内行星有两次合日,没有冲日,距地球最近时叫下合,离地球最远时叫上合

地外行星有一次合日和一次冲日,合日时离地球最远,冲日时距太阳最近,没有大距,有两次方照(距角为90度),分东方照和西方照

行星相对于恒星的视行

顺行,逆行,留

 

月球同太阳的会合运动

第4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太阳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半球,昼长夜短,高纬度()地区有极昼,昼长达24小时;非太阳直射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相应地区有极夜,昼长为零(夜长24小时)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二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二至时,昼夜长短极端:

或昼最长、夜最短,或昼最短而夜最长;各地全年平均昼长相等,皆为12小时

二至日过后不久,地球分别经过轨道的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达到最快和最慢,因此,北半球夏至后昼减夜增的变化比冬至后昼增夜减的变化显得较缓慢

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随季节()而变化

(90度-)视为上点高度,有正负之分,太阳直射半球为正,非直射半球为负

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以南点为起点,南半球以北点为起点

当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正午太阳当顶

当该地(北半球)正午太阳已越过天顶向北倾斜

高纬度地区表示正经历极夜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式中看作赤道上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他各地随纬度递减,是对的纬度订正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式中看作二分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全年的平均值,是对的季节订正

 

四季的划分:

历法

历法分三类,太阴历(阴历)、太阳历(阳历)和阴阳历

太阴历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太阳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阴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

阴历:

优点是每一日期代表一定的月相,缺点是月序没有季节意义

回历:

大月30日,小月29日,全年12个历月,逢单为大月,逢双为小月。

每30年安插11个闰年,每逢闰年,把当年的十二月改成大月

中国旧历:

具有阴阳历的共同特点,按照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力求使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又根据回归年所相当的朔望月数安排平年和闰年,力求使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

另设二十四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气按太阳黄经划分,自春分点起,每隔黄经15度为一气

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的编排,以及大小月,平年闰年,不像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推算,显得更加缜密和合理

历日的推算遵循两条原则:

以月相定日序:

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把每次合朔的日期定为初一,根据先后两次合朔所包含的日数多寡,确定月的大小,如果包含30日,为大月,如果包含29日,为小月

 

以中气定月序:

以历月有无中气来区分正规历月和闰月,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

根据历月包含的中气,决定该历月的月序,十二中气固定配属于一年中的十二个历月;

重复前一历月定闰月的月序,即把闰月看作前一历月的重复

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

天干共十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审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循环搭配,以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

儒略历

定365日为一年(平年),每四年一闰,闰年为366日

全年六个大月(31日),六个小月(30日),逢单为大,逢双为小,超出的一天从二月扣去

格里历

罗马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1582年修改儒略历,内容:

使当时的春分回到3月21日;二是使以后的春分固定在3月21日

具体措施:

修正公元325年宗教会议以来所积累的10日的误差,把1582年的10月4日之后一下子跳到15日;

调整儒略历的置闰法则,改4年1闰为400年97闰,以消除误差,使春分点固定在3月21日,仍然保留儒略历4年1闰的规则,凡能被4所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凡遇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算闰年

第5章地球和月球

日食和月食

本影,半影,伪本影

 

日食分三类:

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日全食(在月球本影内),日环食(在月球伪本影内),日偏食(在月球半影内)

月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

月全食与月偏食的不同,取决于月球是否全部或部分隐入地球本影,而不决定于地球上的观测地点不同

月球进入地球半影时,叫半影食

日月食的过程:

偏食—全食—偏食

四种食相:

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

对于日全食来说:

初亏——月轮东缘同日轮西缘相外切,日偏食开始

食既——月轮东缘同日轮东缘相内切,日全食开始

生光——月轮西缘同日轮西缘相内切,日全食终了

复圆——月轮西缘同日轮东缘相外切,日偏食终了

对于月全食来说:

初亏——月轮东缘同地本影西缘相外切,月偏食开始

食既——月轮西缘同地本影西缘相内切,月全食开始

生光——月轮东缘同地本影东缘相内切,月全食终了

复圆——月轮西缘同地本影东缘相外切,月偏食终了

食甚:

月轮中心与日轮或地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

食分:

日轮或月轮被食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