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739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

《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docx

动物生物学脊椎部分

 

 

 

 

脊椎动物学习题集

ExercisesCollectionofVertebrata

 

编写:

艾尼瓦尔.吐米尔

马合木提.哈力克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动物生物学精品课程

2010年2月

新疆大学《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总则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课程学分

4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生物科学系

课程学时

64

课程性质

必修课

编写人

马合木提·哈力克

讲授学时

64

开课学期

3

编写时间

2009年2月修订

周学时数

4

二.教学指导思想:

1.根据动物生物学趋势和最新进展,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的知识结构。

2.将动物学研究历史与发展前沿相结合,宏观与微观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体现科研新思维与论点,激发学生认识成趣。

3.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双语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之一,系统讲述动物体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在不同层次上阐述动物的生物学原理:

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结合动物中的代表种类,详细阐述动物的生理活动及其调节机制;在组织器官水平上,讲授动物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规律;在个体水平上,讲述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同时涉及不同进化水平和不同生态环境下各类动物的生理适应机制;在群体水平上,讲述动物的类群及系统发育;在动物圈和生态系统水平上,阐述动物的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另外,论述动物的地理分布及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实质性意义;阐述动物的遗传和进化的原理与物种形成的机制,揭示动物进化的本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⑴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⑵掌握动物生命体的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本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授课。

2.重点:

系统讲述动物体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在不同层次上阐述动物的生物学原理。

使学生在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组织器官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动物圈和生态系统水平上掌握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动物进化的本质.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实质性意义,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3.本着基础知识与前沿动态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当前动物生物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及主要发展方向。

五.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许崇任,程红.《动物生物学》(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任淑仙编.《无脊椎动物学》(上.下册).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杨安峰.《脊椎动物学》(第二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陈守良.《动物生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王玢.《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一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英]R.D贾尔德.蔡益鹏等译.《动物生物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五.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

章节

章节名称

课外学时

绪论

动物生物学概述

2

 

第一章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2

2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2

2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48

 

1.无脊椎动物类群

24

6

第一节动物分类和系统发育

1

第二节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1

第三节单细胞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门

2

第四节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

1

第五节辐射对称的动物——

腔肠动物门

2

第六节三胎层无体腔动物——

扁形动物门

3

第七节具有假体腔的动物——

腹毛动物门

轮形动物门

动吻动物们

线虫动物门

线形动物们

刺头动物们

内肛动物们

2

第八节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软体动物门

3

第九节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环节动物门

2

第十节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

6

第十一节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帚虫动物门

外肛动物们

腕足动物门

0.5

第十二节无脊椎后口动物——

辐射对称的棘皮动物门

附:

毛颚动物们

半索动物们

0.5

2.脊索动物类群

24

6

第十三节最高等的动物门类——脊索动物门

1

第十四节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1

第十五节适应水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刚

4

第十六节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

3

第十七节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

3

第十八节适应飞行生活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

6

第十九节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

6

第四章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

6

2

第五章

动物的遗传和进化

2

第六章 

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多样性保护

2

2

 

总复习及课堂讨论

 

共计

64

20

 

第二部分   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生物学研究发展情况,明确学习目的。

2.掌握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内容:

1.动物生物学概述

2.生物分界发展变化

3.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重点和难点:

1.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2.分类知识

第一章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2学时) 

目的要求:

1.理解细胞不仅仅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认识到不同类型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虽各不相同,但在亚显微结构水平上,它们都具有三大基本结构功能体系。

3.掌握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4.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在体内的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5.认识动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教学内容:

1.细胞:

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3.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

4.多细胞动物的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重点和难点:

1.真核细胞三大基本结构功能体系

2.细胞的分化

3.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及细胞的整体性

4.动物四大基本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二章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2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

1.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动物极,植物极)。

 完全卵裂:

等裂,不等裂;辐射型卵裂,螺旋型卵裂。

 不完全卵裂:

盘裂,表裂。

 体腔形成:

肠体腔法,体腔囊法。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

 胚层分化和器官形成。

2.动物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

3.文昌鱼和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

重点和难点:

1.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

2.体腔形成

3.胚层分化和器官形成。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48学时,其中无脊椎部分24学时;脊椎部分2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的分类。

2.了解动物的体制.胚层.体腔.分节.口的形成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动物进化发展中的意义。

3.掌握各主要动物类群的进化地位.生物学特征及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4.了解各主要动物类群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动物分类(1学时)

种的概念,种的命名,分类阶元,分类方法。

动物的系统发生;主要分类类群。

第二节动物的基本结构(1学时)

 对称类型:

非对称型,辐射对称型,两侧对称型。

  体腔类型:

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

  分节:

同律分节,异律分节。

  头部形成。

骨骼化。

第三节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2学时)

  进化地位:

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类群。

  生物学特征:

运动,营养,应激性,生殖,寄生原虫的生活史。

  结构与功能。

  分类。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四节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1学时)

 进化地位:

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

 生物学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没有组织分化,没有神经系统,具独特的水沟系统,胚胎发育中的逆转现象。

            

 结构与功能。

 分类。

第五节辐射对称的二胚层动物——腔肠动物门(2学时)

 进化地位:

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的辐射对称两胚层动物*。

 生物学特征:

体制为辐射对称,两胚层,原始消化腔,网状神经系统,世代交替。

 结构与功能。

 分类。

第六节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3学时)

 进化地位:

两侧对称.无体腔的三胚层动物。

 生物学特征:

两侧对称,中胚层形成,出现了器官系统,梯状神经系统,原肾管,寄生性扁虫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

 身体结构。

 分类。

第七节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形动物门(2学时)

 进化地位:

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生物学特征:

假体腔,体表被角质膜,具发育完善的消化道,腺型和管型排泄系统。

 结构与功能。

 分类。

第八节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软体动物门(3学时)

 进化地位:

已具有所有器官系统.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

 生物学特征:

两侧对称或不对称。

三胚层,真体腔。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通常有贝壳。

 身体结构。

 分类。

第九节真体腔分节的动物——环节动物门(2学时)

 进化地位:

具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原始附肢和身体分节的动物。

生物学特征:

三胚层。

两侧对称,身体分节,发达的真体腔,闭营式循环系统,具疣足,链状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身体结构。

 分类。

第十节有分节附肢.身体分部的动物——节肢动物门(6学时)

 进化地位:

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生物学特征:

几丁外骨骼及蜕皮现象,身体在异律分节的基础上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附肢有关节,发达的横纹肌,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马氏管,口器,变态。

 身体结构。

分类。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十一节帚虫动物门.腕足动物门等(0.5学时)

 进化地位: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第十二节无脊椎后口动物——辐射对称的棘皮动物门(0.5学时)

 进化地位:

最原始的后口动物。

  生物学特征:

幼体两侧对称,成体五辐射对称。

水管系统,管足,血系统和围血系统,内骨骼。

 身体结构。

 分类。

 附:

半索动物门

第十三节脊索动物门(1学时)

 进化地位:

最高等的一个动物门。

 生物学特征:

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起源。

 分类。

 1.尾索动物亚门:

主要特征,幼体及变态。

 2.头索动物亚门:

形态结构,发育和变态。

 3.脊椎动物亚门:

主要特征。

第十四节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1学时)

  进化地位:

现存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纲。

  生物学特征:

无上下颌,无偶鳍,脊索终生保留.雏形脊椎骨,囊鳃。

  结构和功能。

  分类。

  起源和进化。

第十五节低等的有颌脊椎动物——适应水生生活的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4学时)

  进化地位:

适应水生生活的.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

  生物学特征:

上下颌,成对附肢,皮肤一般被鳞,脊椎取代脊索,鳃呼吸,单循环,以鳍运动,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

  结构和功能。

  分类。

  起源和进化。

第十六节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3学时)

  进化地位:

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脊椎动物。

生物学特征:

变温,皮肤裸露,五趾型附肢,肩带类型,颈椎,荐椎,心脏三腔,不完全的双循环,内鼻孔,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及皮肤呼吸,对陆生环境的初步适应。

  分类。

  起源和进化。

第十七节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3学时)

 进化地位:

真正适应于陆生生活的变温羊膜动物,并由此进化出鸟类和哺乳类。

生物学特征:

皮肤干燥,被鳞或骨板。

颞窝,次生腭,胸廓,肺呼吸,心室不完全分隔。

羊膜卵。

  对陆生环境的进一步适应。

 分类。

  起源和进化。

第十八节适应飞行生活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6学时)

  进化地位:

由古爬行纲进化而来的适应飞翔的高等恒温羊膜动物。

  生物学特征:

恒温,体呈流线型,皮肤干燥,具羽毛,前肢特化为翼,牙齿退化,气质骨,异凹型椎骨,综荐骨,尾综骨,心脏四腔,完全的双循环,具有气囊,双重呼吸,卵生。

  适应飞翔的特征。

复杂的行为。

  分类。

起源和进化。

第十九节最高等的恒温脊椎动物——哺乳纲(6学时)

  进化地位:

由古爬行纲进化而来的最高等的恒温羊膜动物。

  生物学特征:

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双枕髁,完整的次生腭,单一齿骨,槽生异型齿,齿式,7枚颈椎,完全双循环,红血球无核;横隔肌;外耳壳,大脑皮层发达。

  进步而完善的特征。

  适应性行为:

迁徙和冬眠。

  多样性。

  起源和进化。

重点和难点:

详见标*处

第四章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6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的各个系统生理功能的特点及其机理

2.进行各个系统生理功能的横向比较,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演化趋势

教学内容:

1.动物的支持.保护和运动

 皮肤及其衍生物。

 骨骼支持系统*:

流体静力骨骼,外骨骼,内骨骼。

 运动方式:

变形运动,鞭毛及纤毛运动,肌肉运动*。

2.动物的排泄及体内水盐平衡调节

 主要排泄器官。

  排泄的一般机理*。

  水盐平衡的调节*。

3.动物的循环.呼吸.淋巴和免疫

 血液循环系统*:

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

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

 人的血液循环和血液组成: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呼吸:

呼吸色素,呼吸器官。

 淋巴系统和免疫*:

淋巴管,淋巴液,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抗原抗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

4.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

5.动物的神经调节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机制*:

神经元,反辐孤,神经的冲动与传导。

 神经系统*: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

6.动物的激素.分泌和调控

 无脊椎动物的激素。

 脊椎动物的内分泌腺和激素:

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脑下垂体,松果体,前列腺,胸腺,性腺。

 激素作用的基本机制。

7.动物的生殖

 基本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

无脊椎动物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脊椎动物生殖系

 统的基本结构。

 受精,直接发育,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重点和难点:

详见标*处

第五章 动物的进化(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界的演化历程.各类群动物的进化地位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

2.了解动物大进化。

教学内容:

1.生命史

 生命中的进化事件。

生命史研究中的新进展和新问题。

 生命史中的三个阶段:

1.前生命的化学进化阶段;2.生物学进化阶段;3.文化进化与生物学进化并行和相互制约阶段

2.进化思想史

3.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进化的各种学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以后的进化理论的发展。

进化学说的主题。

分子进化中性论。

 新灾变说。

4.小进化

 小进化的单位。

小进化的主要因素。

自然选择的作用及实证。

5.大进化

 大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形成:

渐进种形成,量子种形成。

 大进化的形式:

辐射,趋同,平行,渐变形式与断续平衡形式。

 绝灭:

常规绝灭,集群绝灭。

6.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在自然分类系统中的地位。

人类的形态学特征。

人类的生物进化。

 人科谱系和现代智人种的起源。

重点和难点:

1.动物界的演化历程

2.各门类动物的起源及其进化

第六章  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多样性保护(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圈的概念;了解动物的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区。

2.掌握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中国动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及其受到的威胁。

教学内容:

1.动物的地理分布:

生物圈。

 动物的栖息环境:

陆地景观,水域。

 动物地理分区:

动物区系,世界陆地动物区系,我国动物地理分布

2.生物多样性

 基本概念: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中国动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3.中国动物多样性及其受到的威胁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重点和难点:

1.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动物的栖息环境和地理分布

 

一、解释名词

1.生物发生律

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由德国学者HAeChkel提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

2.角质膜

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3.双名法

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

国际上统一使用。

4.后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

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飞羽

飞羽为沿翼的前臂部及指掌部的后缘着生的一列大型羽毛。

依其着生部位可分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及三级飞羽。

6.覆羽

覆羽为覆盖于飞羽基部的小型羽毛。

其中覆于初级飞羽基部的称为初级覆羽,覆于次级飞羽基部的称为次级覆羽。

次级覆羽明显地分为三层,即:

大覆羽.中覆羽和小覆羽。

7.翼镜

又称翅斑。

翼上特别明显的色斑,通常为初级飞羽或次级飞羽的不同羽色区段所构成,如雁形目种类翅两侧各有一处呈蓝绿色的斑纹。

8.翼端

翼的先端。

依其形状的不同可分为3种:

圆翼(最外侧飞羽较其内侧的为短,因而形成圆形翼端)、尖翼(最外侧飞羽最长,其内侧数枚飞羽逐渐短缩,而成尖形翼端)、方翼(最外侧飞羽与其内侧数羽几等长,而成方形翼端)。

9.尾脂腺

鸟类皮肤仅有的一对腺体,位于尾端背侧,为2个卵圆形腺体。

分泌油脂,润泽羽毛,水禽尾脂腺发达。

分泌麦角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为维生素D,被皮肤吸收有利于骨骼正常生长。

10.孵卵斑

为生殖季节脱落羽毛的区域,有利于孵卵。

11、双重呼吸

呼吸一次在肺上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12、气囊

某些初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末端形成的膨大的薄囊叫气囊。

位于内脏器官之间。

二、选择题

脊索动物门

1.下列哪种特征不属于脊索动物[]

A.脊索B.背神经管C.咽鳃裂D.外骨骼

2.下面哪组均是羊膜动物[]

A.两栖类与爬行类B.鱼类与两栖类C.鱼类与鸟类D.爬行类与鸟类

3.下面哪类属于无羊膜类动物[]

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

4.下面哪个纲不是脊椎动物亚门[]

A圆口纲B.头索纲C.两栖纲D.爬行纲

5.研究文昌鱼的发育,从而阐明了文昌鱼在动物界中的真正地位的科学家是:

[]

A.居维叶B.亚里斯多德C.柯瓦列夫斯基D.海克尔

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

1.在原索动物中与摄食活动无关的结构是[]

A.背板B.内柱C.纤毛D.围鳃腔

脊椎动物亚门概述

1.在脊椎动物中成体排泄器官均属于后位肾的动物是[]

A.鱼和蛙B.蛙和蜥蜴C.蜥蜴和鸟D.鱼和鸟

2.脊椎动物中胆汁与胰液均流入[]

A.空肠B.十二指肠C.大肠D.胃

3.在脊椎动物中,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有[]

A.肾B.皮肤C.脾脏D.肝脏

圆口纲

1.下列动物属于雌雄异体的是[]

A.柄海鞘和文昌鱼B.文昌鱼和七鳃鳗C.盲鳗和柄海鞘D.盲鳗和七鳃鳗

2.七鳃鳗生殖系统的特点是[]

A.生殖腺成对,有输出管B.生殖腺成对,无输出管

C.生殖腺单个,有输出管D.生殖腺单个,无输出管

3.七鳃鳗的鳃丝来源于[]

A.外胚层B.内胚层C.中胚层D.外胚层和中胚层

鱼纲

1.鱼类最适于游泳的体型是[]

A.纺锤型B.侧扁型C.平扁型D.棍棒型

2."四大家鱼"是指[]

A.鲤鱼鲫鱼青鱼草鱼B.鲤鱼鲫鱼鲢鱼鳙鱼

C.青鱼草鱼鲢鱼鳙鱼D.鲢鱼草鱼鲢鱼鳙鱼

3.具有韦伯氏器的鱼类是[]

A.鲱形目B.鲤形目C.鲈形目D.鲟形目

4.鲫鱼的鳞片为[]

A.圆鳞B.栉鳞C.硬鳞D.盾鳞

5.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目是[]

A.鲱形目B.鲤形目C.鲈形目D.鲽形目

6.鱼类脊椎骨的椎体类型是[]

A.双凹型B.双平型C.前凹型D.异凹型

7.鱼类的偶鳍是指[]

A.背鳍和臀鳍B.胸鳍和腹鳍C.臀鳍和腹鳍D.背鳍和胸鳍

8.我国的四大家鱼属于[]

A.鲈形目B.鲤形目C.鲱形目D.鳢形目

9.生殖腺单个不具输出管的动物是[]

A.七鳃鳗B.黄鳝C.鲨鱼D.肺鱼

10.泥鳅的辅助呼吸器官是[]

A.皮肤B.口咽腔粘膜C.肠管D.鳃上器

11.硬骨鱼类不具备[]

A.总主静脉B.后主静脉C.侧腹静脉D.尾静脉

12.鳗鲡的辅助呼吸器官是[]

A.皮肤B.口咽腔粘膜C.鳃上器D.鳔

13.肺鱼的辅助呼吸器官是[]

A.皮肤B.肠管C.鳃上器D.鳔

14.在个体发生过程中发生性逆转的动物是[]

A.泥鳅B.黄鳝C.鳗鲡D.乌鱼

15.以鳃上器为辅助呼吸器官的是[]

A.泥鳅B.乌鲤C.肺鱼D.黄鳝

16.鱼类的盾鳞来源于[]

A.外胚层B.中胚层C.内胚层D.中胚层和外胚层

17.非洲鲫鱼(罗非鱼)属于下列哪种繁殖方式[]

A.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体外受精,体内发育C.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18.以树栖生物或石上的藻类为食的硬骨鱼的口是[]

A.横裂B.上位口C.端位口D.下位口

19.下列鱼类中无鳔的种类是[]

A.鲫鱼B.罗非鱼C.比目鱼D.大黄鱼

20.每一枚椎脊的椎体前后面都是凹型的动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