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485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

《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docx

100套中考语文卷试题汇编诗词鉴赏

100套中考语文卷汇编之诗词鉴赏

兰州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3分)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

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1分)

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2分)

8.(1分)镜中看

9.(2分)示例:

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铜仁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

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

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

13、3分

(1)咏史诗(1分)。

特点:

借史实抒情。

(2分)

3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河北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门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多。

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

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7.示例一:

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

“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

“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承德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

(5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这一景致。

(1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黄冈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

14.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意思相近即可)

襄阳

(一)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

(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

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分)

1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

连云港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分)(意思对即可)

盐城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2分)

               ▲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3分)

               ▲                   

8.要点:

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

9.示例一: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江西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2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

(大意相同即可)(2分)

南昌

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

(4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

(1分)

10.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1分)

11.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2分)

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分)

10.“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1分)

11.前一首:

愉悦、欢快、热爱生活(1分);后一首:

悲伤、愁苦、孤单寂寞(1分)。

滨州

古诗词鉴赏。

(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7.略。

评分:

共2分。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8.思念故乡评分:

共1分。

德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3分)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8、答案示例:

"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

3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要点:

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评分:

2分,答出一点即可。

10.答案示例:

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东营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

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

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②画梁:

彩绘屋梁。

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分)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2分)

7.答案:

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

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

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

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

意思对即可。

8.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

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济宁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表达了诗人的。

(3分)

6.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怀乡、思友(3分)

聊城

(一)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

6.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

(2分)

7.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2句)

5.①记功②窗户

6.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队激烈悲壮。

7.“霍霍”是拟声词。

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

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日照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3分)

7.答案: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8.答案: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

本题共3分。

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

意思对即可。

潍坊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6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分)

9.

(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1分)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

(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上海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酣睡

8、B

达州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2分)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分,意同即可)

18.C(2分)

乐山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

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1)(2分)

答:

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1分)

(2)(2分)

答:

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

(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

(1分)

泸州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2.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3.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请简要回答。

(4分)

答:

2.(共4分)

(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

(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1分,意对即可)

3.(共4分)

(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2分)

(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意对即可)

眉山

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1分)

12.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

(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

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

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

“狂”:

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

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

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内江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8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4分)  

   

(一)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南充

7、诗词鉴赏(3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1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7、诗词鉴赏(3分)

(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

(1分)

(2)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

(2分)

资阳

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6.C

杭州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23.

(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湖州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4分)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

跟随。

②浦:

水边,岸边。

③获:

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分)

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分)

15.(共2分,各1分)逐移

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

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意思对即可)

丽水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

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

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

为什么?

(2分)

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符合题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评分标准:

第18题2分,意思对即可。

第19题2分,答出“烘托”的意思即可。

台州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

松高貌。

②衣冠:

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2分)

(一)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

评分标准:

意对即可。

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

评分标准:

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

共2分。

温州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

(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

(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15.(2分)依恋(不舍、挽留)

16.(2分)

示例1:

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

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

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舟山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4题。

(1)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

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15.数粒、二尺。

(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16.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义乌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4分)

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

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5.

(1)“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分,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2分,意思对即给分)

金华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