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25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docx

秋七年级政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政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2.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知道师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好朋友。

能力目标

1.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通过有效方式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

2.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用具体的行动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

理解“亦师亦友”。

突破方法:

要成功突破“亦师亦友”这一教学难点,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师生交往”在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阐述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一方面讲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相待、彼此尊重、互相关心、携手共进的。

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探究与分享”(P67、68)和“相关链接’’(P69)等板块,列举具体的案例和人物材料的介绍,说明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使学生懂得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这样,既能达到有效突破“亦师亦友”这一教学难点的目的,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方法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运用你的经验”(P65)板块,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四种场景展开讨论。

这一教学活动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活动更有目的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合作的技能。

过程:

1.多媒体呈现四种场景: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要求四个小组对四种场景展开探究,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教师巡回指导,并适当点拨。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

师生交往的场景

老师的角色

师生共同创建班级博客

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

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倾听同学发言

倾听者

老师和同学一起打球

陪伴者

老师和同学及其家长一起交谈

参与者

5.教师小结: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课堂氛围也很热烈,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与我们的老师交往呢?

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方法2:

语言式导入。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自然而然地引出问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师生之间应该如何交往,导人的语言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疑问中主动走进探究的乐园。

过程:

教师: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形容老师的崇高,同学们在作文中也把老师比做“小船”“春雨”“人梯”……我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都期待着老师温柔的目光投注在我们的身上;我们都期望与老师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友好相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

因为希望被认可和肯定是每个人的心理趋向,尤其是中学生,更愿意表现自我。

同学间的交流,教师的参与、赞赏,能使他们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更加坚定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自信心。

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过程:

1.多媒体呈现:

小奇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语文老师指导,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一次,上数学课时,小奇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

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多星期的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2.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正文部分内容,并完成“探究与分享”(教材P67)板块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如何正确对待”展开思考。

4.教师指导、纠¥偏,并对部分同学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肯定、赞赏。

5.师生归纳:

(1)语文老师对小奇的表扬,意味着对小奇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小奇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老师对小奇在数学课上偷偷写小说的行为给予批评,意味着数学老师对小奇的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小奇及时地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2)建议小奇: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继续与深化,教学重点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中得到突破和解决,是学生智慧火花交织与碰撞的时刻,是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突出重点的大好时机,是一节课的高潮部分,生生情、师生情要在交互活动中升华。

过程:

1.教师: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关系交往的良好状态。

2.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P68):

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他十分珍惜难得的求学机会,尊敬老师,虚心求教。

上大学时,有一位老师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很多同学对他十分挑剔,不够尊敬。

而王亚南却认为人人皆有所长,仍然十分尊敬这位老师,认真地听课,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

一次,那位老师看见一些同学只顾埋头读书而忽视体育锻炼,就对同学们说:

“脑力劳动者每天至少要走十里路,这样看来占用了学习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精神,增强了体质,会提高学习效率,一些同学不以为然,王亚南却认为老师的话很有道理,决心照老师的话去做。

从此,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学习、工作再忙,也不停歇。

王亚南博学多才,体魄健壮,在后来的三十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晚年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和治学经验时,王亚南念念不忘大学时那位老师对他的影响。

他常说:

“听老师一句话,学生受用一辈子。

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4.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5.小组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给予肯定。

(1)王亚南的故事启发我们:

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既可以帮助我们学好知识,又可以使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受益终身。

古人所谓的“亲师信道”,就是这个道理。

(2)即使我们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也要尊重他。

因为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四、精讲点抜,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在教师点拨下,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问题答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本部分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问题1:

为什么说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问题2:

如何正确理解师生之间“亦师亦友”?

过程:

1.要求学生梳理本框内容。

2.小组交流,进一步提炼答案要点。

3.各小组组长展示交流成果。

4.师生共同归纳:

问题1:

(1)古人云“教学相长”,是因为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的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所以说,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问题2:

(1)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关系交往的良好状态。

(2)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基本道德修养。

(3)老师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所以,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五、典型题目分析

选择题

许多师生交往的范例告诉我们,师生间可以“亦师亦友”。

这表明()。

A.老师的地位等同于家长B.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同的

C.现代的师生关系内涵更加丰富D.师生之间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正确理解。

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知识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肩负着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故本题选择C。

【参考答案】C

六、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比尔•盖茨说:

“如果你认为学校老师很苛刻的话,那你今后面对公司老板时,你会觉得老师待你太温柔、太亲切了。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公司老板都比老师严厉苛刻B.千万不要到老板手下当员工

C.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越严越好D.要正确对待老师的严格要求

2.校园生活中,师生难免会有误解、矛盾。

假如你与老师发生这种情况时,应该()。

①尊重老师,理解老师②主动与老师沟通

③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④体谅和宽容老师的疏忽和缺点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千错万错都是老师的错”,这是当下一些老师时常遭遇的尴尬。

因此,有些老师怕惹“麻烦”,即使面对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也不敢管。

对此,你的想法是()

①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②如果学生是未成年人,即使有错也不能处分

③要用恰当的方式处理与老师的矛盾

④老师要合理合法地管理学生,不能放纵,也不能体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简要分析题

1.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

“颜回的为人怎么样?

”孔子答道:

“颜回的仁义比我强。

”子夏又问:

“子贡的为人怎么样?

”孔子说:

“子贡的口才在我之上。

”子夏问:

“子张为人怎么样?

”“子张的庄重是我相对欠缺的。

”孔子答。

子夏听过后,感到非常糊涂,站起来反问道:

“既然他们都比您强,那么他们为什么都愿意拜您为师呢?

(1)针对子夏的困惑:

“既然他们都比您强,那么他们为什么都愿意拜您为师呢?

”请你给出一个贴切的理由。

 

(2)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为什么?

 

2.“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

有一次,他去请教老师,正逢老师午睡。

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便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外等候。

当时,天下着大雪,待老师醒来时,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深。

(1)读了故事“程门立雪”,你有何感受?

 

(2)请你搜集两个尊师的成语故事,并与同学们分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l.D2.C3.C

二、简要分析题

1.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各有优点和缺点,四个学生的优点虽然孔子不如,但是孔子也有其自己的优点是弟子不如的。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如:

我喜欢幽默开朗的老师。

因为幽默开朗的老师上课比较风趣且富有激情,语言中充满了智慧,同时又不失严谨认真。

2.

(1)人们应该尊师重教,恭敬受教。

⑵(略)

七、课堂小结

学完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具备了哪些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师生交往

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师生交住

彼此尊重

亦师亦友

相互理解、换位思考

第二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