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064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

《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docx

浅析《礼记》成语定稿论文

浅析《礼记》成语

中文系06级二班章小亮指导教师:

罗晓春

摘要:

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一书是研究上古汉语的宝贵资料,对后代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礼记》成语主要来源于具有书面色彩的文句和对话,以及后人对这些文句、对话的概括加工。

《礼记》成语语音结构形式多以四音节结构为主;《礼记》成语语法结构形式几乎囊括现代汉语所有常见的结构。

《礼记》成语语法功能丰富且含义相对稳定,主要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和独立成句。

《礼记》成语在表达效果上巧妙使用了比喻、夸张、借代的修辞手法。

《礼记》中的不少成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的意义不相一致,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主要有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个方面。

《礼记》中的成语对后人影响深远,被众多的典籍或文学作品引用。

我们从来源、结构、语法功能、修辞手法、意义变化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对揭示汉语的发展变化,研究《礼记》的礼制精神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礼记》;成语;来源;结构;语法功能;上古汉语

ABriefAnalysisoftheIdiomsinBookofRites

Abstract:

TheBookofRitescompiledbyHanDaiSanisvaluabledatatostudytheancientChinese,whichhasamajorandfar-reachingimpactonfuturegenerations’vocabularyenrichmentanddevelopment.TheidiomsofBookofRitesaremainlyfromthemotion,dialogue,andthesummaryofthedialogueprocess.ThevoicephrasestructureofBookofRiteshasthemainplaceofstructureoffoursyllables,andthegrammaticalstructureofBookofRitesincludedalmostallthecommonstructureofmodernChinese.TheidiomsofBookofRitesusethemetaphor,hyperbole,metonymyofrhetoricaldevices.ThemeaningofmanyidiomsoftheBookofRitesisinconsistentorevenverydifferentfromthemeaningofmodernChinese,whichismainlytheexpansion,reductionandtransfer.TheIdiomsofBookofRiteshasfar-reachingimpactonfuturegenerations,whichareappliedbymanybooksorliteraturereferences.ItissignificantforrevealingthechangeanddevelopmentofChineseandthespiritoftheBookofRitesthatwestudyandresearchdeeplyfromthesource,structure,grammaticalfunctions,figuresofspeech,meaningchangeanditsimpact.

Keywords:

BookofRites;idioms;sources;structure;grammaticalfunction;ancientChinese

作为“十三经之一”,西汉今文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今人对《礼记》的研究多集中在思想与文学上,从语言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弱,对成语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礼记》是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语料,特别是《礼记》中的成语对后代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礼记》成语的数量多、结构形式多样,语法功能丰富。

《礼记》成语简洁而生动地反映出一系列儒家思想见解与主张。

《礼记》中一些成语通俗易懂,被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教育思想的精华,乃至家喻户晓。

另一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见,但凝练地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

这些成语无论是鲜明独特的外在形态,内部结构成分,还是它们所承载的汉民族丰厚的文化历史内容,都成为这部著作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载体的精华。

这对我们研究《礼记》,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继承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地理

经济、宗教文化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礼记》中成语的来源、构成方式、结构特点、语法功能、修辞手法、意义、《礼记》成语的影响和流传几个角度加以浅析。

一、《礼记》成语的判定标准及数量

(一)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一个民族的语汇精品,承载着千百年来浓缩了的历史文化。

成语的定义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1915年出版的《辞源》(商务印书馆)定义“成语”为:

“谓古语也。

凡流行于社会可证引以表示己意者皆是。

”1936年出版的《辞海》(中华书局)定义“成语”为:

“古语常为今人所引用曰成语。

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言,大抵为社会间口习耳闻,为众所周知者。

”1979年出版的新《辞海》“成语”条这样界定:

“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

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

有些可以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等,有些要知道来源才懂,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等。

”一些成语专著的论述中如马国凡《成语》一书认为成语是人们所习用的,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定型词组;汉语成语以单音节构成成分为主,基本形式为四音节。

《汉语成语研究》认为:

“凡在语言中长期沿用,约定俗成,一般具有固定结构形式与组成成分,有其特定含义,不能望文生义,在句子中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的定型词组或短句,谓之成语。

”[1]《现代汉语(修订本)》写道:

“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

”[2]《新编现代汉语》说: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固形式简洁,整体应用的定型词组。

”[3]

(二)成语的判定标准

通过以上这些定义,我们大体可以得到成语的一些标志性的判定标准。

首先,成语多出自古代,或是人们依据古语改制而成并长期习用。

其次,成语具有完整的意义和固定的结构。

再次,成语在语言应用中相当于词组或短句的语法功能。

最后,成语的形式简洁以四字格居多。

我们根据以上论述可以这样定义成语,即:

成语是习用的、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有完整意义、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定型词组。

本文依据《中国成语大辞典》[4]《中国成语探源辞典》[5]和以上标准为依据,我们发现出自《礼记》的成语有一百五十余条。

二、《礼记》成语的来源

《礼记》的内容侧重于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其中成语少有寓言和历史故事,多数是具有书面色彩的文句和对话,以及后人根据一定规则对这些文句、对话的概括加工。

《礼记》成语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6]

(一)引自经传

匪匪翼翼《礼记·少仪》:

“车马之美,匪匪翼翼。

”建于《诗经·小雅·四牡》:

“四牡騑騑。

”及《诗经·小雅·采邑:

“四骐翼翼》。

(二)出自诸子散文

1.怨天尤人。

《礼记·中庸》: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见于《论语·宪问》: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2.听而不闻。

《礼记·大学》: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见于《老子》第十四章:

“听之不闻名曰希。

3.博闻强识。

《礼记·曲礼上》: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见于《荀子·解蔽》:

“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4.饮水啜菽。

《礼记·檀弓下》:

“饮水啜菽尽其欢,斯谓之孝。

”见于《荀子·天论》:

“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5.先意承旨。

《礼记·祭义》:

“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观貌察色,以先主之心者也。

”见于《韩非子·八奸》:

“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三)出自《礼记》本书

1.原话沿用。

指初始形式相沿用至今。

一些成语最早见于《礼记》,它们具有词组或短语功能。

并且多在后代的书面语中流传下来。

这类成语在《礼记》中所占比例较大。

如:

蒙袂辑屦《礼记·檀弓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心不在焉《礼记·大学七》: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四郊多垒《礼记·曲礼上》:

“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凡学,世子及学士,春诵夏弦,大师招之。

此外,这类成语还有饮食男女、不胜其弊、玉不琢,不成器、一张一弛、天下为公等。

2.原句整理。

这类成语大多是对单句中关键词语的选用,是对原句意义的概括;有的通过比喻、借代把意义引伸了;有的通过补充语词,互相印证,加深了对意义的理解。

如:

大法小廉《礼记·礼运》:

“大臣法,小臣廉。

举国若狂《礼记·礼运下》:

“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

“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仁至义尽《礼记·效特性》:

“蜡之祭,人之至,义之尽也。

茹毛饮血《礼记·礼运》: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除此之外,还有入境问俗、山颓木坏、左道旁门、难乎为继、明并日月、瑕瑜互见等。

3.增减成份。

这类成语的构成方式是指在初始形式中或者加入某些成份;或者将原句中的虚字或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减掉。

如:

(1)增添成份

肆无忌惮《礼记·中庸二》: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无忌惮”前加“肆”字。

达官贵人《礼记·檀弓下》:

“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达官”后加“贵人二字。

佳肴旨酒《礼记·学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佳肴”后加“旨酒”二字。

难乎为继《礼记·檀弓上》:

“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2)减字

直情径行《礼记·檀弓下》:

“礼有为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径行者。

澡身浴德《礼记·儒行》:

“儒有澡身而德。

爱人以德《礼记·檀弓上》: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加人一等《礼记·檀弓上》:

“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4.改字活用。

成语改字的原则,或以明代晦,或以今替古,或假借通用。

改字后意义数不变或小变,形成同义或近义成语,但也有变得毫无关系的。

如:

败军之将《礼记·射义》:

“賁军之将,亡国大夫。

”将原文中的“賁”换为“败”字意义相同。

比物连类《礼记·学记》: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将原文中的“丑”换为“连”,意义不变。

不共戴天《礼记·曲礼上》: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将原文中的“弗”换为“不”,意义相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易》曰: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文中的“若”字换为“之”字,意义基本不变。

手足无措《礼记·仲尼燕居》:

“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把文中的“错”改为“措”字。

5.改意法

(1)将初始形式中否定意义的词义改为肯定意义。

拔来报往《礼记·少仪》:

“毋拔来,毋报往。

(2)将初始形式中肯定意义的词义改成否定意义。

实非易易《礼记·乡饮酒义》: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拟非其伦《礼记·曲礼下》:

“拟人必于其伦。

6.注释概括。

这一类成语是后人对某些语词意义的分析解释,而这些语词往往只起“引子、提示”的作用。

准确地说这一类成语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后人创作的。

如:

不露圭角《礼记·儒行》:

“毁方而互合。

”郑玄注:

“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人浮于事《礼记·坊记》:

“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郑玄注:

“食,谓禄也,在上曰浮。

不偏不倚《礼记·中庸》:

“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朱熹注: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7.调整语序。

这类成语是通过改变初始形式中成份的次序。

如:

旅进旅退《礼记·乐记》:

“今夫古乐,进旅退旅。

三、《礼记》成语结构特点

从语音结构来说,汉语成语以四音节结构为主流。

《礼记》成语亦不例外。

《成语探源辞典》收《礼记》四字格成语138条,占全部《礼记》成语的92%,这是同汉语语音结构的特点和汉语文学语言的传统直接相关的。

其中两字格成语4条,其余为超四音节成语,如:

苛政猛于虎、玉不琢,不成器、放之四海而皆准、无所不用其极。

从语法结构来看,《礼记》成语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几乎囊括了现代汉语所有常见的结构形式。

(一)主谓关系

这类成语一般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

前后两部分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如:

君子慎独面有菜色心不在焉手足无措

四郊多垒天下太平苛政猛于虎

(二)并列关系

联合式成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同的部分构成。

构成联合式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一般要求词性相同。

构成成分之间在意念关系上有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

如:

悖入悖出不偏不倚喜怒哀乐博闻强识

创巨痛深春露秋霜春诵夏弦大法小廉

达官贵人

(三)偏正关系

偏正式成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修饰语,分定语和状语,后一部分是中心语,两部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

如:

败军之将并日而食二姓之好嗟来之食

倾耳而听亡国之音油然而生丧明之痛

席上之珍

(四)述宾关系

词组或短句的前部表示动作,后部为动作涉及的对象。

如:

不露圭角不胜其弊

(五)述补关系

词组或短句中,前面部分表示动作或状态,后面部分是对动作或状态的补充说明。

如:

生财有道止于至善并行不悖肆无忌惮

难乎为继

(六)连动式

词组或短句表达的动作有时间先后关系。

如:

困知勉行人存政举狐死首丘入境问俗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七)对举关系

词组或短句表达的事物或动作状态是相反的。

如:

继往开来隐恶扬善一张一弛旅进旅退

大法小廉

(八)比况关系

如见肝胆举国若狂

四、《礼记》成语的语法功能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同实词一样,不论成语本身结构如何,它在句子中的功能相当于词,而且有一定的词性,运用的时候,都可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

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7]

(一)充当句子的主语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礼记·大学》: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喜怒哀乐《礼记·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二)充当句子的谓语

比物连类《礼记·学记》: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不共戴天《礼记·曲礼上》: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爱人以德《礼记·檀弓上》:

“君子之爱人以德,细人之爱人以姑息。

(三)充当句子的定语

达官贵人《礼记·檀弓下》:

“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三牲五鼎《礼记·记器》:

“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

(四)充当句子的宾语

敬业乐群《礼记·学记》: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嗟来之食《礼记》: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五)充当句子的状语

拳拳服膺《礼记·中庸》: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揪然变色《礼记·哀公问》:

“哀公问:

‘敢问人道谁为大?

孔子揪然变色而对曰:

‘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六)独立成句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

“故曰‘教学相长也’。

五、《礼记》成语的修辞手法

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在表达上具有生动形象,文雅含蓄,耐人寻味,言简意赅的特殊效果,成为汉语中一般语义内容的艺术化的表达形式。

成语在表达上的效果与其巧妙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有关。

(一)比喻

比喻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修辞手法,在《礼记》中更是随便可见,其中成语也具有浓厚的比喻性,寓于变化,而且形象生动,奇巧新颖。

[8]

不露圭角《礼记·儒行》:

“毁方而互合。

”意为没有显露出玉圭的棱角。

比喻隐瞒真实面目或内情,不露行迹。

三牲五鼎《礼记·记器》:

“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

”原指春秋两季感于时令而追念先人,后比喻饮食豪华,生活豪奢。

除此之外,还有席上之珍《礼记·聘义》、一轨同风《礼记·中庸二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加膝坠渊《礼记·檀弓下》。

(二)夸张

夸张通过言过其实的语言,使表达的内容更突出,更突出有感人的力量。

[8]

不共戴天《礼记·曲礼上》意思是不愿头上顶着同一个天,即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

澡身浴德《礼记·儒行》意为像洗澡一样修养品德,后形容加强修养使身心纯洁。

(三)借代

借代是用同本体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代替本体事物现象。

泰山梁木《礼记·檀弓上》原为孔子自喻将死,后借称重要人物谢世。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春天朗诵,夏天以弦乐,伴奏吟咏。

指古代贵族的学习方法。

丧明之痛《礼记·檀弓上》子夏因丧子而失明,后借指死了儿子。

此外,还有亡国之音《礼记·采记》、低声下气《礼记·曲礼上》、属纩之忧《礼记·丧大记》等。

六、《礼记》成语的意义分析

“语言是不断继承和发展的”,[9]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语言的三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当属词汇,词汇是对现实社会生活最为直接的反映。

一方面由于语言的继承性和稳固性,有些词语现代的意义和古代的意义基本相同,未发生改变;另一方面,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的,有些词语现代意义和古代的意义就毫无关系了。

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矛盾的统一。

所以还有一些词语现代的意义和古代的意义既有变化,又有联系。

[10]《礼记》中的不少成语跟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一致,甚至大相径庭。

因此,我们从词义范围变化的角度分析其中成语与现代汉语成语意义的不同。

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一)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词义由原来的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也就是词义所指称的范围扩大了《礼记》成语意义的变化多数属于这种情况。

但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变化是通过词义的引申和借助比喻来完成的。

词义的引申,就是词义的派生,是词义扩大最为重要的途径。

例如:

败军之将《礼记·射义》原指打了败仗的将领,后也泛指从事某种行业而遭到失败的的人。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春天朗诵,夏天以弦乐,伴奏吟咏。

指古代贵族子弟学习诗歌的方法。

后泛指读书。

亡国之音《礼记·采记》原指象征亡国的充满哀哭情调的音乐。

后也泛指颓废的音乐。

当然,词义的扩大并不是全部由引申来完成的,有一部分成语意义的引申比较特殊,是通过比喻用法产生的,借助于比喻义扩大了词义。

比喻义与原意相比有着相似的性质和作用。

《礼记》中的许多成语在后世都形成了比喻义,在词义所指称范围上扩大了。

例如:

狐死首丘《礼记·檀弓上》原指狐狸将死时,将头朝向出生的小土丘,原比喻不忘根本。

后比喻暮年时思念故乡。

发扬蹈厉《礼记·乐记》原是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象征太公辅佐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

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加膝坠渊《礼记·檀弓下》原指抬举所用的人,排挤不用的人。

后比喻待人有厚有薄。

(二)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所指称的意义范围缩小了,也就是词义由原来的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违法乱纪《礼记·礼运》原指破环礼法制度,扰乱道德准则。

后指违犯法律,破环纪律。

一成不变《礼记·王制》原指一经形成就不再改变,后表示一点不变。

(三)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所指称的对象由一个范围转移到了另一个范围,也就是说该词已经不属于另外的语义场。

无所不用其极《礼记·大学》原指无处不用心尽力。

后多指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词义由中性变为贬义。

心广体胖《礼记·大学》本指胸襟开阔,身体自然,安泰舒适。

后指心情开朗或无所用心,则身体壮实。

七、《礼记》成语的影响和流传

《礼记》一书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礼记》的语言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成语也被众多的典籍或文学作品引用,丰富了汉民族的语言宝库。

(一)《礼记》成语被引用示例

现依据《中华成语辞海》举出被后代引用的《礼记》成语十五例,每一例成语先列出自《礼记》哪一章及前后文,然后再列举出后代典籍及文章对它的引用。

从这些例子,可窥见《礼记》成语流传广泛之一斑。

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亦请于秦王曰:

‘礼尚往来,赵既进十五城于秦,秦不可不报,亦愿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拟非其伦《礼记·曲礼下》:

“拟人必于其伦。

明·胡应麟《诗籔·唐下》:

“太白与吴筠齐名,见唐史。

虽拟非其伦,时亦矫矫。

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常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离群索居《礼记·檀弓上》:

“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隋书·经藉志一》:

“自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学者离群而索居,各为异说。

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

“晋献文子称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

‘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

邹韬奋《萍踪寄语》八:

“我们经过一个美伦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性》:

“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宋·陆游《秋思》诗之十: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何忧。

穷源竟委《礼记·学记》: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务本。

清·遽园《负曝闲谈》一零一:

“请教别人,别人也只能略举大凡,不能穷原竟委。

桑弧蓬矢《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剪灯新话·爱卿传》:

“妾闻男子生而桑弧蓬矢,以射四方,丈夫壮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岂可以思情之笃,而娱功名之期乎?

特立独行《礼记·儒行》:

“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宋·王明清《挥鏖录·第三录》:

“式观史氏,瞄笃昔人,特立独行以自著者甚众。

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唐·张蕴古《太宝箴》:

“使人以心,应言以行,包括治体抑扬词令,天下为公,一人有庆。

谨言慎行《礼记·缁衣》:

“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蔽,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宋史·李牧传》:

“质厚忠恪,谨言慎行,所为纯至,无有矫饰。

口惠而实不至《礼记·表记》: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即其身。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每遇机缘,辄无成就,于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

春诵夏弦《礼记·问王世子》:

“凡学世子及学士,春诵夏弦,大师招之。

唐·刘禹锡《许州文宣王新庙碑铭》:

“入于门墙,如造阙里;春诵夏弦,载啺淑声。

观者如堵《礼记·射义》:

“孔子射于瞿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太平广记》卷三五六引《传奇·韦子东》“乃烹鹿饮酒尽欢,远近观者如堵。

属纩之忧《礼记·丧大记》:

“属纩以俟绝气。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七:

“若不早治,久而变为骨蒸之疾,必有属纩之忧矣。

(二)《礼记》成语影响大的原因

1.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儒家思想文化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有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