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34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docx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五章学生与教师+实战演练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内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由于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因而容易出材料分析题。

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掌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类型;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3)中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

  (4)结合实际说明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考纲链接

  1.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

(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人。

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

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

  3.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权利的主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还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1)人身权。

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2)受教育权。

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5.学生的义务:

(1)受教育的义务。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5)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6.教师职业性质:

(1)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7.教师职业的特点:

(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示范者的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

  8.教师劳动的特点:

(1)特殊的复杂性。

(2)独特的创造性。

(3)鲜明的示范性。

(4)显效的长期性。

  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1)学科专业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

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

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

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②语言表达能力。

③组织管理能力。

④交往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1.教师的人格特征:

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1)优良的个性品质。

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

(2)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能力。

  1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精神。

(4)良好的道德修养。

  1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

  14.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

  16.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

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与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17.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对学生的作用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

(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18.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针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而言的。

其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教育方针、教育计划的执行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发展。

(2)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 )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中速

C.最慢速

D.静止

5.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6.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7.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问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

A.必要保证

B.必然结果

C.必然要求

D.必然趋势

1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3.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 )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

1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A.设计

B.安排

C.认识

D.设想

1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6.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7.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 )。

A.关健作用

B.桥梁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9.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0.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21.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22.规定:

“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工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法规是(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儿童权利公约》

2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

24.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7.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29.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30.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31.作为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的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 )实现的。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学习活动

32.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33.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34.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和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3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36.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3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38.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

39.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

40.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儿童权利企约》颁布于( )。

A.1980年

B.1986年

C.1989年

D.1990年

41.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43.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4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教师节”。

A.1984

B.1985

C.1986

D.1987

45.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46.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的关系。

A.授受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依附

48.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50.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51.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52.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活动权

C.教育教学权

D.民主管理权

53.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 )。

A.可爱性

B.可敬性

C.权威性

D.厌恶性

54.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 )方面。

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

C.专业素养

D.道德素养

5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了( )。

A.朋友关系

B.互助关系

C.授受关系

D.平等关系

56.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愿发展

B.自动发展

C.自主发展

D.自由发展

二、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________。

2.教育活动是一种_______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_______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在诸种要素中,_______是最基本的要素。

3.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_____和_______的总和。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

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关系。

6.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_______。

7.学生具有发展的_______性与_______性。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_______。

8.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_______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_______的作用。

9.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_____和_______。

10.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11.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

_______,_______。

13.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

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__。

15.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为学生具有_______的特点。

16._______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17.《义务教育法》规定:

“凡年满_______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8.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9.教师职业是一种_______职业,教师是_______人员。

20.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_______的职业。

2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22.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_______。

2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_。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25.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26.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27.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___。

28.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_______。

29.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关系。

30.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_______职业。

31.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___。

32.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_______。

3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_______上的、_______上的影响。

34.严格要求的_______师生关系,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5.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_______。

3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关系。

3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

38.良好的_______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三、简答题。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除了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的角色之外,教师的职业角色还包括哪些方面?

4.简述教师职业的功能。

5.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6.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7.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8.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9.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10.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11.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12.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13.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14.我国对中小学学生身份是如何定位的?

15.孔子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6.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17.对教师概念应如何界定?

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18.目前应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19.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20.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论述题。

1.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3.阐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4.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

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5.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6.分析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7.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有些人开始提出所谓“学校消亡论”,认为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学生完全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接受教育,而不必到学校去。

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有些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因而不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是在家中由自己担任教师,借助互联网等的帮助,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种现象引起很大的争议。

(1)结合教育学的知识,试对上述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

(2)“家庭学校”的出现,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或要求?

8.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一、选择题

1.B2.B3.B4.A5.B6.C7.A8.C9.B10.B11.A12.A13.B14.B15.B16.D17.C18.D19.B20.A21.C22.C23.D24.D25.B26.C27.A28.A29.D30.C31.C32.D33.A34.D35.A36.D37.D38.C39.A40.C41.B42.B43.A44.B45.C46.D47.B48.A49.A50.D51.D52.C53.C54.C55.C56.C

二、填空题

1.师生关系2.培养人,人的集合,学生和教师3.道德规范,行为准则4.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5.平等的6.教育教学权7.可能,可塑,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8.培养人,主导9.坚定的事业心,较强的荣誉感10.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1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12.人身权,受教育权13.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14.多样性15.向师性16.教师17.六周岁18.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19.专门,专业20.促进个体社会化21.个体与环境22.独立意志23.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24.教师的专业素养25.个性、情绪、健康26.师生关系27.未成年公民28.受教育权29.人一人30.专门31.专业素养32.教育专业素养33.思想、人格34.民主的35.教师资格制度36.授受37.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38.师生关系

三、简答题

1.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

(1)示范者角色;

(2)管理者角色;(3)朋友角色;(4)研究者角色。

4.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2)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3)教师是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

5.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

(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

(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

(4)板书能力。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

6.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迟效性。

7.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

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

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8.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

9.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

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10.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是一种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的交往没有正式关系中的拘谨、刻板及模式化的倾向,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实现正式关系难于达到的师生之间的深刻了解和情感沟通。

11.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的。

12.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指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