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32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江苏省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如图中的人物是(  )

A.炎帝B.黄帝C.尧帝D.舜帝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描述“这位新皇帝…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封建国家和王国”的出现与下列什么制度相关(  )

A.郡国并行制B.中央集权制度C.推恩令D.分封制

3.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右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①统一了六国②统一了度量衡③用楷书书写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从如图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哪部史书(  )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5.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西周

秦朝

春秋

A.商朝、夏朝、三国B.东周、战国、西汉C.夏朝、商朝、隋朝D.商朝、战国、东汉

6.如图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2年哥伦布航海到达的目的地是(  )

A.①B.②C.③D.④

7.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8.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9.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巴黎公社革命

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请根据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指出这个国家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  )

A.外国入侵问题B.农奴制存废问题C.奴隶制存废问题D.封建制度存废问题

11.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

“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德国代表的理由是(  )

A.德国不是首先发动战争的国家B.德国是为了帮助奥匈帝国才参战的C.是三国同盟受到三国协约威胁而发动的

D.是西方列强对于殖民地的争夺而发生的

12.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

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从伏尔泰的主张判断他希望实行的政体应该是(  )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13.在某次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掩饰不住得意之色,说:

“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下列对会议和条约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B.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C.华盛顿会议─《联合国家宣言》D.雅尔塔会议─《对德和约》

14.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15.以一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16.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17.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  )

A.中美关系演变B.中苏关系演变C.美苏关系演变D.美俄关系演变

18.196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核战狂人》中,将美国和苏联领导人塑造为极为愚蠢的人,正是他们的不合理政策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受到核战争的威胁.这部电影拍摄的背景是(  )

A.冷战B.东欧剧变C.俄国十月革命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②①③

20.历史解释是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探讨因果关系是其重要形式.在下表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下列作答正确的是(  )

珍妮机

爱因斯坦

瓦特

核电站

火车机车

原子能

①关键词:

珍妮机瓦特火车机车主题:

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②关键词:

爱因斯坦原子能核电站主题:

原子能时代的来临

③关键词:

珍妮机瓦特火车机车主题:

蒸汽时代的来临

④关键词:

爱因斯坦原子能核电站主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二、判断题:

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为了抵御北方蒙古族的不断进扰,秦朝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东海的万里长城.      (判断对错)

22.如图最能说明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已经具备.      (判断对错)

23.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这个画家与梵高应属于同一流派.      (判断对错)

24.1942年1月1日,美、英、法、苏、中等26国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判断对错)

25.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称:

“冷战的幽灵突然卷土重来了”,并把这一事件称为“新冷战”.新旧冷战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纷争.      (判断对错)

26.据右图判断该历史课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战国时期的秦国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始皇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后兴修了      ,促进了该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28.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建立起以国家为核心      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弊端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克服;此时的美国采取了      ,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9.《反思二战就是要铭记历史与警示未来》中解读当今东亚局势:

“与二战初期有一些相似之处,日本右翼势力不断膨胀,妄图否定二战胜利成果,一些国家对此置之不理…这与二战初期美英对德国法西斯      (政策)何其相似,是极其危险的玩火游戏.”中国国民党政府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采取了      (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

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找出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3)据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后来秦始皇依据他的理论首创的一套政治制度是什么?

31.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途径、政治制度的选择因国情差异而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

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

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英国的霸权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

材料二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2)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华盛顿的“有所为”?

(3)据材料三指出哪些规定体现出它在为民主立法?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

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

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

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二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如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材料三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导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此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当今世界格局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如图中的人物是(  )

A.炎帝B.黄帝C.尧帝D.舜帝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后黄帝又打败炎帝部落.故此题答案选B.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描述“这位新皇帝…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封建国家和王国”的出现与下列什么制度相关(  )

A.郡国并行制B.中央集权制度C.推恩令D.分封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此题考查了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要把握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解答】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封建国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因此“封建国家和王国”的出现与郡国并行制有关.

故选A.

 

3.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右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①统一了六国②统一了度量衡③用楷书书写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知识点,应把握秦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秦代铁权的铭文”,结合所学知识: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秦统一六国;“立号为皇帝”指确立了皇帝称号;“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指的是统一度量衡.

故选B.

 

4.从如图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哪部史书(  )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本题考查了《史记》的相关史实.

【解答】目录一中涉及五帝与夏朝等,在题目给出的四部史学巨著中只有《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可能包括这些史实.《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

故选B.

 

5.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西周

秦朝

春秋

A.商朝、夏朝、三国B.东周、战国、西汉

C.夏朝、商朝、隋朝D.商朝、战国、东汉

【考点】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西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时代的更迭.

【解答】题目给出的西周之后的时代是东周,而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西汉.

故选B.

 

6.如图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2年哥伦布航海到达的目的地是(  )

A.①B.②C.③D.④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使世界各地的交通往来日益频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是美洲.

故选B.

 

7.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14﹣15世纪及研读古罗马作品可知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故选A.

 

8.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解答】③火车、①汽车、②火箭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发明;④公共马车是古代的交通工具,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④③①②.

故选D.

 

9.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巴黎公社革命

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考点】史实辨析题;《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苏联解体.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运动.

【解答】①《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正确.②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宪章运动.错误.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正确.④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是社会主义运动失败,只能是社会主义遭到了挫折,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错误.

故选B.

 

10.请根据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指出这个国家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  )

A.外国入侵问题B.农奴制存废问题

C.奴隶制存废问题D.封建制度存废问题

【考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使美国南方与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的不是独立战争而是南北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后虽然建立了联邦政府,但是北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南方实行的是种植园奴隶制,双方因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于1861﹣﹣1865年进行了南北战争,图片就是南北对农奴制的不同态度的反映.

故选C.

 

11.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

“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德国代表的理由是(  )

A.德国不是首先发动战争的国家

B.德国是为了帮助奥匈帝国才参战的

C.是三国同盟受到三国协约威胁而发动的

D.是西方列强对于殖民地的争夺而发生的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根据题干中“唯一祸首”可知,德国代表认为德国并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唯一祸首,他认为战争的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一战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故选B.

 

12.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

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从伏尔泰的主张判断他希望实行的政体应该是(  )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考点】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伏尔泰主张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由此可见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但不主张废除君主,故他希望实行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

故选C.

 

13.在某次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掩饰不住得意之色,说:

“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下列对会议和条约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B.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C.华盛顿会议─《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会议─《对德和约》

【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华盛顿会议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门户开放”,根据所学可知,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故选B.

 

14.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经济的发展.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苏联在20、30年代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工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美国,故排除C;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符合题意,B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15.以一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解答】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D项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

故选D.

 

16.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考点】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另一场战争”指的是“冷战”,即美苏之间的对抗,由于美苏之间的对抗,“世界不得不重建”.“二战”后美苏由战时联合走向对抗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故选D.

 

17.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  )

A.中美关系演变B.中苏关系演变C.美苏关系演变D.美俄关系演变

【考点】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极格局的知识点.

【解答】“确立”与“解体”是一始一终,代表着两极格局的开始与结束,说明贯穿两极格局的就是苏联与美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在两者的冷战中提升自己的实力,以达到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在此期间主要是美苏关系的演变.

故选C.

 

18.196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核战狂人》中,将美国和苏联领导人塑造为极为愚蠢的人,正是他们的不合理政策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受到核战争的威胁.这部电影拍摄的背景是(  )

A.冷战B.东欧剧变

C.俄国十月革命D.戈尔巴乔夫改革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及其表现.

【解答】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时间“1964年”,这个电影的原型应是指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当时两国关系进入了战争边缘,险些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东欧剧变从1989年开始,俄国十月革命则是1917年爆发的,划尔巴乔夫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BCD从时间上与题目不符,可排除.

故选A.

 

19.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