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10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

《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生物总复习资料.docx

级生物总复习资料

2017生物中考复习资料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1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生产者: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己直接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

(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

(细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是: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例如:

草兔狼

注意: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般不包含分解者

(4)食物链的箭头指向的是下一级消费者。

(5)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注意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要从生产者数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注意: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

(3)生物的数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4)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

4、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一定限度的的。

(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6、生态系统里动、植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但一旦破坏,不容易恢复;生态系统里动、植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被破坏,但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7.在已污染的食物链,草→兔→蛇→鹰中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鹰__。

当蛇减少则鹰的数量_______减少________,兔的数量____增加_______。

 

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先低后高:

必须先使用低倍境,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后,再使用高倍镜。

2、先粗后细:

是指在调试显微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

3、先下后上:

在调试镜筒的高低时,应先将镜筒缓缓下降,使物镜靠近载玻片,再边用眼睛观察边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4、先小后大:

“在选择光圈时,先用较小的光圈,如果视野偏暗,再换用较大光圈。

5、先平后凹:

如果视野亮度合适,一般选用平面镜,如果视野偏暗,可换用凹面镜。

特别注意以下几个:

1、与显微镜放大倍数有关的:

目镜和物镜

2、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

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调节镜筒升降的: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先用粗再用细)

3、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时,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对光:

以通过目镜在显微镜里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观察时,标本放在通光孔中央,然后眼睛一定要从侧视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2—3mm为止,再用左眼注视目镜内观察。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倒像。

(上下倒、左右倒)

6、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

相反。

7、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像:

个体越大、数目越少、亮度越暗、范围越窄、物象与

标本的距离越近。

8、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像:

个体越小、数目越多、亮度越亮、范围越广,物

象与标本的距离越远。

9、学会判断污点的位置,污点位置只可能在三个位置:

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

如:

在使用显微镜时:

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你如何判断该污点在目镜还是在薄片上?

转动一下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在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反之在玻片上。

10、怎样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较黑、边缘较宽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11、擦物镜和目镜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

12、做标本用的材料(观察材料)一定要:

薄而透明,

13、标本类型:

A切片:

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B涂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C装片:

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第二节植物细胞第三节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

最外层透明的薄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成分:

纤维素有机物)

2、细胞膜:

紧贴细胞壁,控制物质的进出(成分:

蛋白质和脂质有机物)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

3、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可以流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4、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DNA(成分:

有机物),是细胞控制中心;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5、线粒体:

能量转换器:

能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6、叶绿体:

能量转换器:

分布在叶片和茎的表皮处,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7、液泡:

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各种物质,有的可能有不同的味道,有的能使细胞呈现出颜色。

(除叶绿素以外的色素)

一、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可以流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DNA,细胞控制中心;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4、线粒体:

能量转换器:

能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场所

二、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主要差别

有细胞壁

没有细胞壁

部分细胞有叶绿体,可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

有机物生活

成熟细胞有大液泡

没有大液泡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三、能量转换器比较:

名称

叶绿体

线粒体

作用

进行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

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和“发动机”

相同点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不同点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1、细胞需要的物质有:

名称

是否含碳

分子大小

能否燃烧

举例

有机物

含碳

分子较大

能燃烧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无机物

不含碳

(分子较小

不能燃烧

水、氧、无机盐等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的物质进入,废物(尿素、二氧化碳)排出。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能量“发动机”(动力车价),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

受精卵:

是新生命的起点。

4、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供核母羊提供细胞核,供卵细胞母羊提供细胞质,克隆羊像供核母羊。

5、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是一个大分子,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6、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特征。

7、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且是的。

多或少会引起遗传疾病。

8、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9、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A、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遗传性息

B、一个DNA包括许多基因

C、染色体有DNA和染色体组成

D、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包含

关系。

F、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一)步骤: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下照射几小时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染色

(1)暗处理:

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耗尽叶片内原来储存的淀粉。

(2)遮光:

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一部分见光,目的是:

为了做对照实验。

(3)照光:

将盆栽植物移至光下,照射几小时,目的:

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4)脱色:

取下实验叶片,摘去遮光物,置于酒精中,目的:

脱去叶绿素,绿叶变成黄

白色;隔水加热,目的:

可以避免酒精燃烧)(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直接加热

酒精容易燃烧起火。

(5)漂洗:

用清水将脱色的叶片漂洗干净:

便于碘液染色

(6)检验:

将碘液滴在黄白色的叶片上:

淀粉遇碘变蓝,变蓝部分表明进行了光合作用

合成淀粉

(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结果:

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呈碘液颜色

(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结论:

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叶片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能

4、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储存能量)

5、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注意要会设计对照实验来证明)

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水:

切断叶片的主叶脉

6、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注意要会设计对照实验来证明)

光:

遮光处理

7、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注意要会设计对照实验来证明)

叶绿体:

用白斑叶或银边天竺葵

8、光合作用的产物:

氧气和有机物(注意要会设计对照实验来证明)

有机物:

加碘看是否变蓝;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9、光合作用的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10、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成正比)、二氧化碳浓度(成正比)、温度(成正比,但不能过高,过高会减小光合作用)

11、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和合理密植(要举的出例子)

12、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方法:

大棚生产可通过调节昼夜温差、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等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1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食物来源:

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2)结构物质:

给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

(3)提供能量:

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4)传递途径:

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公式表示为: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供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3、呼吸作用的原料:

氧气和有机物(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4、呼吸作用的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5、呼吸作用的条件:

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与光照无关

6、呼吸作用的场所:

主要是线粒体

7、呼吸作用的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消失)

8、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氧气(与呼吸作用成正比)、温度(成正比,但也不能过高,过高会让呼吸作用下降)、含水量(成正比)、二氧化碳(成反比)

9、呼吸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通过降低呼吸作用,来储存粮食、水果、蔬菜等等。

10、降低呼吸作用的方法:

降低氧气浓度或者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等。

(比如水果放在冰箱里面,温度降低了,抑制了呼吸作用,搁放的时间便会久一点)

11、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是为了保证根的呼吸正常进行

1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叶绿体(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线粒体(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光(白天进行)

有光、无光均可(全天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变

(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光合作用胃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2、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光合作用利用,产生的能量维持所有生命活动(包括光合作用)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

吸收

口腔

牙:

咀嚼食物,舌:

搅拌食物,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

唾液腺:

分泌唾液

唾液淀粉酶将淀

粉转化成麦芽糖

无吸收功能

食物的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

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胃腺:

分泌胃液,

胃液中含有

盐酸和蛋白酶

初步消化蛋白质

水、无机盐、酒精

小肠

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物推入大肠

1肝脏:

分泌胆汁,

胆汁不含消化酶,

能促进对脂肪的

消化;

2胰腺:

分泌

3胰液:

胰液中

含有消化糖类、

蛋白质、

脂肪的酶

4肠腺:

分泌

5肠液:

肠液中有消化

糖类、蛋白质、

脂肪的酶

1淀粉:

被分解

为葡萄糖

2蛋白质:

被分

解为氨基酸

3脂肪:

被分解

为甘油和脂肪酸

消化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内

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细胞吸收的

过程叫做消化。

1水、无机盐、

2维生素

②葡萄糖、

③氨基酸、

④甘油+脂肪酸

大肠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少量水、无机盐、

一部分维生素

肛门

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一、消化和吸收比较: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和消化腺

据上表总结:

(1)胰液和胆汁经导管进入十二指肠,所以小肠里面有三种消化液:

肠液、胰液和胆汁

(2)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胰液,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

(3)消化淀粉的消化酶3种、消化脂肪的消化酶2种、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3种(具体的自己写出来)

(4)小肠里面消化消化淀粉的消化液2种、消化蛋白质的2种(具体的自己写出来)

(5)消化淀粉的部位有口腔(初步消化)和小肠(最终消化)、消化蛋白质的部位有胃

(初步消化)和小肠(最终消化)、消化脂肪的部位只有小肠

(6)肝脏的作用:

分泌胆汁、储存养分和解毒

三、三大物质的消化:

淀粉酶麦芽糖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小肠小肠

蛋白酶多肽酶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胃小肠小肠

胆汁(乳化作用)脂肪酶

脂肪脂肪微粒脂肪酸+甘油

小肠小肠

4、消化方式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胆汁的乳化作用便为物理性消化。

5、营养的吸收

(1)胃吸收水、无机盐、酒精,

小肠吸收:

甘油和脂肪酸(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

大肠吸收:

少量水、无机盐、一部分维生素()。

(2)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便被直接吸收。

(3)口腔只有消化无吸收功能,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大肠只有吸收无消化功能

6、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特点有:

(1)长:

小肠长5—6米;

(2)大: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3)多: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4)薄: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胞,有利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

(1)

(2)(3)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

(1)

(2)(4)

7、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消化液叫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对多种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它的内分泌部叫胰岛分泌物叫做胰岛素,可调节糖的代谢。

8、小肠内表面的观察:

小肠将其纵剖开,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便于观察),肉眼可见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在此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叫小肠绒毛,(用放大镜才能看见)此结构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能吸收甘油和脂肪酸的是毛细淋巴管,其余所有成分均进入毛细血管。

9、大肠内有皱襞,但无绒毛,若水分在该段吸收过多则易患便秘病。

10、吸收进来的营养物质是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

1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时,试管必须放在37的温水中,其原因是(模拟口腔温度,唾液淀粉酶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作用)在滴加碘液时变蓝的是加唾液和馒头碎屑的试管。

另一加清水和馒头碎屑试管的现象是不变蓝,馒头块加唾液不搅拌,滴碘液其现象是缓慢变蓝(注意里面涉及的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组、变量)

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

(1)位置:

胸腔内,左右各一,左二右三

(2)结构:

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

气体交换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简称肺通气):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是指:

胸廓有节律的扩大或缩小。

呼吸运动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

(2)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

(3)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名称

状况

结果

吸气

1、肋间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左右径增大

2、膈肌收缩:

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

胸腔容积扩大,

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即肺内气压

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吸入肺

呼气

1、肋间肌舒张: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左右径缩小

2、膈肌舒张:

膈肌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

胸腔容积缩小,

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即肺内气压

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被呼出。

(4)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吸气和呼气

(5)吸气或者呼气结束那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6)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比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含量减少

(7)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气体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8)吸进的氧气最终是被送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呼出增多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组织细胞线粒体内

3、体内的气体交换

(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二氧化碳

肺泡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

氧气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氧气

(血液)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二氧化碳

(在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氧气和血红蛋白分离)

 

组织细胞毛细血管

肺部毛细血管

4、人体呼吸全过程:

外界空气

组织细胞

氧气体运输氧

呼吸道

血2

二氧化碳气体运输二氧化碳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气体交换

原理:

(呼吸运动)(扩散作用)(扩散作用)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

血液成分:

血浆和血细胞

(1)血浆成分:

90%的水,7%的血浆蛋白,3%的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分为: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分层实验能分析血液的组成。

在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会出现血液分层现象,上层是淡黄色的血浆,约占55%,中层是白色,包括血小板和白细胞,下层是红色的红细胞。

(3)血液中不加抗凝剂会凝固,此时血液分为血清和血块

(4)血清和血浆比较,成分少了纤维蛋白,所以血清是透明的,血浆是半透明的。

2、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功能: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形态

圆球形

两面凹的圆饼状

不规则

大小

最大

最小

结构

有细胞核

无细胞核(成熟)

无细胞核

数量

最少

最多

功能

吞噬细菌,防御和保护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止血、加速凝血

异常症状

数量多——发炎

数量少——贫血

少——难凝血(不规则出血)多——易成血栓

3、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

(1)特性:

在含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2)血液中血红蛋白数量少会患贫血。

4、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或含蛋白质的食物。

5、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属于结缔组织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四肢静脉里面有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动脉里面没有瓣膜。

2、伤了静脉绑住远心端止血,伤了动脉绑住近心端止血。

 

谢彦志行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