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06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docx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

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

班级姓名

一、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怀民亦未寝  寝:

睡觉B.念无与为乐者念:

思念

C.盖竹柏影也盖:

原来是D.遂至承天寺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夜,作者“解衣欲睡”,见“____________”,便“____________”,与张怀民“____________”。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

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在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的心境。

B.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从“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等字里行间看出两人志趣相投,关系亲密,命运相同。

C.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D.文中的“闲人”既指有闲情雅趣的人,也指同被贬官、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作者和张怀民。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向西B.心乐之乐:

快乐

C.怡然不动怡:

呆呆的样子D.往来翕忽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叙述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时,提到小石潭和小丘之间是“_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__”,才能到达,这就为下文描写小石潭“以其境过清”、“寂寥无人”埋下伏笔。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

C.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忧。

D.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怡然自得。

三、与朱元思书吴 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从流飘荡/隶而从者B.猛浪若奔/天涯若比邻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3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共3段。

第1段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

第2、第3段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

再写“奇山”,以“负”、“竞”、“轩邈”、“争”、“直指”,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泉声、鸟声、蝉声、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上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B.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所描写的水势特点完全不同。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

四、醉翁亭记欧阳修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醒能述以文者/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

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他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①滁人游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4.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列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五、湖心亭看雪张 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六、满井游记袁宏道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欲出不得/悠然自得B.波色乍明/冷光乍出于匣也

C.呷浪之鳞/锦鳞游泳D.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鸟、鱼富有人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语句填空),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情景交融:

景语和情语汇成一首对春天的赞歌。

B.本文描写突出景物特点:

高柳、山水、麦田都是极具南国之春特征的景物。

C.本文比喻生动:

用脱笼之鹄比喻置身于大自然而充满喜悦心情的人;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比喻水光。

D.本文描写满井春色,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由此观之/投诸渤海之尾B.皆以美于徐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乃下令/乃重修岳阳楼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之:

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

C.行拂乱其所为其:

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而:

因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

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B.本文结构方法为先分后总,论证方法为归纳推理法。

C.孟子是继孔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结尾时才概括出来的。

九、曹刿论战《左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B.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本文第2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十、公输《墨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挺剑而起B.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杀臣,不能绝也

C.子墨子九距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仓鹰击于殿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争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激战的结果,用“______”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义不杀少而杀众”这一句话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最终折服,放弃帮楚攻宋的错误行为。

B.墨子见了楚王后连设三喻,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

“必为有窃疾矣。

C.“公输盘服”一句中的“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D.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驳斥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十一、马说韩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C.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生不得其用的遭遇,以“__________________”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食马者的无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其不幸的处境。

(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第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能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十二、鱼我所欲也《孟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舍生取义者也/便舍船B.乡为身死而不受/背井离乡

C.非独贤者有是心/挑拨是非D.死亦我所恶/无恶不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是为了引出“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B.从论证方法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C.本文用鱼来比喻正义,用熊掌来比喻生命。

D.本文第1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2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十三、陋室铭刘禹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B.孔子云:

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C.斯是陋室/是日更定矣D.无丝竹之乱耳/吾视其辙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十四、爱莲说周敦颐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

4.下列对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十五、桃花源记陶渊明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遂与外人间隔/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敢出一言以复D.停数日,辞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4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__________”。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______”。

离开桃花源时,他“__________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出桃源人、热情好客。

B.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C.村人“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D.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十六、《论语》十则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不亦说乎/著书立说

C.思而不学则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人善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应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进步与落后,正如孔子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第①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C.孔子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告诫弟子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D.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十七、伤仲永王安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卒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本文在写作上采用的是设喻说理、借事喻人的方法。

C.本文第2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D.本文组织材料有见有闻,有详有略,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十八、孙权劝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皆以美于徐公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D.遂与外人间隔/肃遂拜蒙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聚会,见大家变化很大,班长感慨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况是分别三年了呢!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B.本文极简略且剪裁精当,以精炼的文笔突出人物的风采。

C.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两人风趣的一问一答,以此来表现孙权的善劝。

D.本文写事情的结果,不直接写吕蒙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