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松江二中.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松江二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松江二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松江二中
松江二中11—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5分)
热爱母语
——写在“国际母语日”前夕
①早年我在读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课》时,领悟到,一个民族只有先学会自尊,才能得到他民族的尊重。
而自尊包括对自己语言的热爱和尊重。
当那位老师说道: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经常逃课的小学生弗朗茨感到讨厌的法语语法变得格外亲切,不是那么难懂了。
②目前全世界约有6000种语言和方言。
199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
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
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进世界人民的团结。
③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
她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
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正因为如此,英、德、法、俄、意、加等国都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本国官方语言文字在大众传媒和公共领域的使用和主权地位。
例如,1994年法国国民议会参议院通过了《法语使用法》,规定“法语是教育、劳动、传媒及公共服务部门使用的语言”。
“公立和私立的教育机构中,教学、考试、选拔均应使用法语”。
我在欧洲工作时,几乎没有在柏林和巴黎的街头见过英文标牌,德国的高速公路路标全部使用德语。
④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母语似乎不那么重视了。
前不久有报道说,现在有的学生“外语六级汉语一级”。
也许是我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缘故近来这些消息一直萦绕于心。
⑤汉语作为联合国法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文化。
全世界以汉语为母语的总人数居各语种之首。
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无法与英语相匹敌。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也提高了,世界范围内学汉语热潮一直在升温。
⑥目前全世界有近100个国家的2300多所学校在教授中文,学生的总人数超过3000万。
汉语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语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魁北克省除外)的第二大语言。
在日本有100万人学汉语。
韩国开设中文系的大学已达140余所。
国外‘汉语热’升温的同时,中国吸纳外国留学生的人数每年也在递增。
目前,仅北京语言大学每年就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余名留学生。
有“中国托福”之称的,用于测试外国人汉语程度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被国际认可。
⑦与外国人学汉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的国人普遍忽视汉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不能不令人产生极大的忧虑。
⑧的确,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中国有些地方人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让人觉得过头。
比如,有些孩子母语还说不清,就开始花钱学英语了。
我曾经看到上海有些幼儿园打出的招生广告很可笑,“幼儿园只用英语教学”。
现在不少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到双语教学的幼儿园或者小学去,额外付钱在幼儿园学英语。
不少人认为,语文不过是识几个字、读几本书、写几篇文章,语文成了一门无足轻重、让人厌倦而无奈的课程。
学生课外手捧外语书,老师、家长乐呵呵,反之,会受到种种限制。
⑨母语和外语的重要性本末倒置,导致现在有的研究生组织不好一篇像样的论文。
笔者常感觉一些翻译过来的外国名著读起来很别扭。
有的译者甚至不能正确使用汉语中的“的、得、地”。
这就可以看出中小学在母语教学中的问题。
⑩语言是工具,是载体,它是母语的外在意义和价值,是“形体”。
人文性是指母语实践活动,是完善人性的过程,是母语的人文意义,是“灵魂”。
学习母语知识,培养母语能力,熏陶思想感情,这是工具性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人们常说的“母语素养,就是它的结合体。
⑧汉语素养重在积累,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会形成好的汉语素养。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真草隶篆行,我们历史悠久的汉语是很有魅力的。
我们要摆正母语和外语学习的位置,热爱母语,亲近母语。
1.对第①段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一个民族,即使是沦为奴隶的民族,也要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语言。
B.如果连牢房都可以打开,那么法语语法就不会感到难于学会了。
C.一个民族如果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能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别的
民族是灭不了它的。
D.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反抗敌人的统治和封锁,求得民族的解放。
2.第⑥段中列举了许多数字,其作用是(3分)
3.第⑩段中所作“形体”和“灵魂”的比喻,说明了母语的基本特点是
(2分)
4.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了世界语,他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问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
这和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
请加以说明。
(3分)
5.本文的标题为“保护母语”,请根据文中信息,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母语”的认识。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2分)
伟大的人们
①荷马一生困窘,他就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活中,从那些与他相同命运的人们中间,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荷马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
③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位盲人,他是为中国的音乐史留下了丰富遗产的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家瞎子阿炳。
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名曲》、《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名曲。
④189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阿炳正逢乱世,他的名字叫华彦均,阿炳只是他的小名。
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街头艺人,他的名字却没有人记起,人们习惯于一种轻蔑的称呼瞎子阿炳。
他手拿一把二胡,肩背一把琵琶,穿着那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有时在闹市,有时在小巷,有时在乡村,沿街卖唱,挣路人一个铜板。
有很多时候,他的演奏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
也有坐在街头演奏了一天,却没有人施舍一口饭、赏给一个铜板的时候,那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在漫漫长夜中煎熬了。
苦难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逼使阿炳利用他精通的音乐思考社会、生活和人生,一首首充满着悲愤和哀怨的曲调如流水般从他睿智的大脑中流淌出来。
⑤与荷马相比,阿炳稍稍幸运的是,他在自己临死的前几天,赶上了共和国的诞生,他被请到艺术的殿堂进行演奏,使他在有生之年得以享受到一个音乐艺术家的尊敬。
当年那个为生计而流浪街头的瞎子,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和尊贵的象征。
⑥“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
说这句话的人是谁?
他其貌不扬,那笨拙的身躯裹在常年不换洗,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里。
⑦在围拢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欢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像亚里斯扑提一类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向往过一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还有许多对时局关心的有识之士,他们喜欢听他对于政治的独到见解。
⑧这个人,就是创造欧洲哲学的开山鼻祖,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⑨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认识自己,追求智慧,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推向了死路。
因为雅典的统治者决不会允许民众都具有了有思想的头脑,都来对他们的统治提出自己的疑问,更不允许人们怀疑自己的信念和教义。
⑩更可悲的是,要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普通民众。
当权者逮捕了他,给他戴上锁链,押着他在雅典的大街上游行示众。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他们一直认为的异类,所以,不论把苏格拉底押解到哪里,两边都是愤怒的人们。
他们向他投掷石头,把脏水泼到他的头上。
人们纷纷要求立即处死这个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
(11)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2300多年,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想象得出,戴着锁链被押着在雅典的街道上游行,看着街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
(12)所以,当法官告诉他,如果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会得到赦免的时候,他拒绝了;他的朋友来到牢房告诉他,他们已经买通了所有妨碍他获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
(13)他说:
“告诉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
”
(14)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 ,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
(15)在我们远古的春秋时期,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战乱时代,有一支布衣队伍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匆忙疲惫地行走。
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6)他带领他的弟子们,历经14年,先后到过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家,拜见了七十余君,向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求人仕从政的机会。
但是,他无一例外地处处碰壁,不仅不被重用,而且饱受冷嘲热讽。
(17)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他“道大不能容”,应该是对他这14年辛苦的最好的注脚。
东西方的这两位思想巨人,几乎是出生在同一个时期,又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只是东方的孔子稍稍幸运一点,没有被上了枷锁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
(18)在人类那些所有称得上伟大级别的人物当中,他们在有生之年的命运似乎都惊人的相似。
仰望着这些饱受生活屈辱却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顶峰的人们,我相信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
6.本文苏格拉底的命运让我们想起本学期我们学过的美国作家房龙的作
品《》中的人物。
(2分)
7.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地表达效果(3分)
8.下列说法恰当的两项是:
( )( )(6分)
A.作者以历史伟人的磨难史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厚实,题旨深远。
B.全文运用引用、设问、排比等手法形象展示了伟人们对真理的执
着追求。
C.文章通过东西方伟人遭遇的对比突出了东方的阿炳与孔子的“幸
运”。
D、对苏格拉底外貌衣着描述的作用是衬托他思想的杰出与伟大。
E.孔子一生处处碰壁的主要原因与其他伟人一样,是“道大不能
容”。
F.本文主要以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了对伟人们的崇敬之情。
9.苏格拉底“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的真正原因是(2分)
10.依照文意,第(14)段空格处应补写的一句话是
(2分)
11.文末说,伟人的生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请概括“相似”的主要内容。
(4分)
(1)
(2)
12.文末说“我相信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这一个道理。
(3分)
(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
①,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②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采薇》)
④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⑤,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⑥,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⑧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一16题。
(8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
岂②纪:
经营
14.陶渊明,东晋诗人,世称。
(1分)
15.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诗句。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16.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5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①,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②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
首毁③淫祠④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
“世祖临御⑤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⑥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
“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二,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⑦,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粜,因上章⑧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注】①行义:
德行和节义。
②楮币:
即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
③首毁:
带头捣毁。
④淫祠:
滥设的神祠。
⑤临御:
谓君临天下,治理国政,执政。
⑥闾阎:
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这里指民间。
⑦持钞出粜:
出粜,本义是卖米,这里持钞出粜,是指拿着钞票出去买米。
⑧上章:
向皇帝上书。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B.拜住袖其疏入谏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为盗耳/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2分)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
“非张希孟不敢言。
”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
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
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4分)
冉氏烹狗记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如是者数矣。
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
“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
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
几伤者数矣。
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
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
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
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②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
‘烹之矣。
’惊而诘其故,曰:
‘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
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
遍索之,无有也。
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主人曰:
‘嘻!
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以是故,遂烹之也。
’”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也哉!
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③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④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土然。
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⑤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⑥,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
“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
”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
嘻,过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
人名,崔述的朋友。
②藉令:
假使。
③窜名:
冒领空名。
④圜 :
.围绕,围拢。
⑤府廨:
官署。
⑥舍: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
2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苟其职之不举举:
称职
B.再四皆不然然:
同“燃”
C.烛之则狗也烛:
照
D.且数十武武:
武器
2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余以柳枝横扫之/然以其猛也
B.旦若遇之于市/不拘于时,学于余
C.过冉氏门而东/门虽设而常关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24.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②⑤D.④⑤⑥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文中冉氏之狗欺软怕硬,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
26.联系现实举例说明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3分)
二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如何使人才尽快地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的出现主要有两种途径,有的是“拔尖”,有的是“冒尖”。
“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自我奋斗进而取得成就从而得到社会的公认。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人们对拔尖和冒尖的评价也见仁见智,有的人认为拔尖重要,也有人认为冒尖重要,你说呢?
松江二中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答题纸(作文纸另备)
班级学号姓名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5分)
1.( )(3分)
2.(3分)
3.(2分)
4.(3分)
5.(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2分)
6.《》、。
(2分)
7.(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