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571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docx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课标要求:

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②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③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④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⑤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节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导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5.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独学预习案。

2、课堂上,通过对学和群学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讨论,解决疑问,并完成预习检测。

3、分组完成探究题。

4、利用第二节课展示。

5、第三节课反馈提高。

具体要求:

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大胆质疑释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导学核心点】

导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意义、核心和要求。

导学难点:

1、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2、依法治国的要求和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导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6、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国务院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城镇房屋拆迁中要建立健全拆迁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拆迁补偿金的监管。

对一些地区存在的滥用强制手段,损害被拆迁居民合法权益的现象,各级建设部门要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1)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政府能否依法行政与百姓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2)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3、在日常生活中,你和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情,如果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探究二:

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这一法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旨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

(1)材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什么职权?

(2)为什么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必须根据宪法?

(本课P78-87有关知识回答)

(3)贯彻落实《反分裂国家法》,公民应自觉履行哪项基本义务?

导学反思:

第二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

2、了解宪法的作用和法律地位;

3、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从而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在思想上能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主体作用,通过反映基础知识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宪法有了个大致的了解,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深度的问题,与普通法律的对比分析来解决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问题。

【导学核心点】

导学重点:

宪法为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学难点: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自主学习:

(注意自学的同时要在课本上把重点知识标记出来。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

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各是什么?

3、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问题,普通法律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问题。

4、我国现行宪法由四章、、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5、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

6、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被称为“”和“”的关系。

7、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其他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

8、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

9、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0、有人说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我们普通百姓没有关系。

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11、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各是什么?

(二)预习交流展示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分析探讨不懂的问题。

2、收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探讨。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1、阅读下列材料,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

为了处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有人说“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3、2010年11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康日新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康日新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康日新利用担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兼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懂事长的职务之便,为他人在企业经营、业务承揽、职务升迁、就业安排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60万余元。

对上述材料,甲、乙、丙三位同学有以下三种认识:

甲同学认为:

康日新受到了刑罚处罚,所以《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乙同学认为:

康日新作为中共党员,应受党纪处分,无需诉诸法律。

丙同学认为:

康日新毕竟曾经为国家作出过突出贡献,这样的人违法犯罪应该从轻处罚。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对上面三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要求:

小组内的六位同学合作探究,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注意观点明确,语言规范。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导学反思:

第三节: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

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导学核心点】

导学重点:

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导学难点:

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与中学生的关系。

【预习导学】

一、快速阅读课本,掌握知识框架

依→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参→2、我国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政→3、我国公民怎样正确行使建议、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生→4、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5、作为公民,应怎样履行保守国家秘密、保守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进入情境,完成相关习题

(看教材P82小毅事例并回答问题)3分钟

第一、小毅在行使什么权利?

我们每一个都有这个权利吗?

第二、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

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小毅在行使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要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需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必须是我国公民;②年满18周岁;③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板书)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P82第一段

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我们在座的各位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既然如此,

(2)哪我们怎样行使我们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呢?

P82最后一段

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④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我们可以行使哪些其他的政治权利?

建议权、监督权

(4)哪么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呢?

P83第一段

渠道1:

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提建议;

渠道2:

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渠道3: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5)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意义是什么?

P83正文后两行

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

(看教材P83:

阅读下列材料,并指出其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代表回答。

事例面对什么情况

能做什么

该做什么(反映渠道)

A小峰上学......

B西安宝马......

C小明妈妈......

通过三个事例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看看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

用什么途径来反映?

事例面对什么情况

能做什么

该做什么(反映渠道)

A、国家建设、国家管理、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

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已的建议

向本地区的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反映

B、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力;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力

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C、对于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要及时举报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除了这些渠道外,还有许多渠道,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注意搜集。

下面同学们一起看几幅漫画,大家判断一下,这样行使建议、监督权对吗?

(看教材P84上面的几幅图并回答问题)

上述做法哪些正确?

那些不正确?

为什么?

(1)采用书信向报刊投稿和采用电话等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等做法是正确的。

因为这些做法都符合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采用贴大字报、采取聚众闹事等方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