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652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索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课改专题培训讲座)

随着学校管理的逐步规范,我校的教育已经取得了点滴的成绩,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部分学生中,尤其是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中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厌学行为已不再是学生的个体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高,厌学群体在逐渐扩大,致使学校的整体教学成绩每况俱下,反思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源,责任在于我们授课方式的单调,虽然每节课教师都在“启发”,都在“鼓励”,但这种启发没能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温馨课堂”变成了少部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多数学生却“望而却步”,所以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培养方式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

一、本校现状分析: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人数在逐年减少,外流情况严重,人员少,班额小,已成为我校的既定事实,现有在校生中近一半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厌学情绪高,这部分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难点。

二、课改的思路和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效果不明显,教师的课堂规范了,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在低谷徘徊,总结经验,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那就是学困生群体随着年级的增高在逐渐扩大,如何控制住日益壮大的学困生队伍,让他们乐于参与学习,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杜郎口中学当时和我们一样,也是一所农村初中,但杜郎口中学的大胆尝试让杜郎口走出了困境,杜郎口的课改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

完全依靠杜郎口不适合我们校情,在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将本校的课改思路确定如下:

(一)基本模式:

1打破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集中讲课时间将严

格限定在15分钟以内,教师把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可以学会的知识教师不允许讲。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将教师从45分钟中解脱出来,有重点的去辅导进步学生。

2用导学案代替教师教案,用学生讲代替老师讲。

3将1课时的内容分2课时完成。

4组建学习小组,改变常规的座位方式为围坐式,成

员按成绩进行动态组合,每位成员有自己的编号,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

5增加班级黑板数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展示空间。

6每节课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次课堂活动。

7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二)“四个一”---课改的思路

一个主线:

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培养方式

一个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引领能力提高

一个方法:

预习中找到“不会的”,自学、对学、群学中“学会不会的”,课堂展示中拓展“学会的”,反馈环节中巩固“不会的”。

一个过程:

两次自学,三次展示,两次反馈

两次自学:

1课前预习找不会的

2课上互学学会不会的

三次展示:

1预习效果展示

2重点知识展示

3复习巩固展示

两次反馈:

1课堂训练反馈

2遗留问题反馈

三、“八个动”---课改的基本做法

(一)让教师的态度动

(二)让教师的重心动

(三)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动

(四)让教师的教案动

(五)让学生的思想动

(六)让学生的座位方式动

(七)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动

(八)让学生的评价方式动

所谓的八个动就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上和学生的培养方式上进行彻底改革,摈弃以往教授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教师从45分钟的讲中“绑架”出来,将学生从45分钟的听中“解放”出来,教师不做圣经的诵读人,而作帮助学生理解圣经的解读人,教师不做课本知识的“二传手”,而作学生学习的指路人,教师不做课堂的主宰,学生要变成课堂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变成一切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仆人。

(一)让教师的态度动

一直以来,师道尊严,尊师重道的思想在禁锢着每一位教师,

“三尺讲台”永远属于我们,学生动摇不得,“只要我教你一天,你们就得听我的”这是我们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课堂上,程度稍差的学生没有发言权,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受到控制,课堂上只有一个思想主线,老师的思想在左右着一切,课堂上的异样思想得不到发挥,只要涉及到和教师预设想法不一样的内容,就是课堂违规,长期的这种禁锢式的做法,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老师不想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同样的声音会慢慢占据课堂,那就是沉默,沉默的后果就是对学习的背叛,所以,要想课改,老师的思想必须要变,要变得宽容,要变得能够倾听孩子们的不同见解,有时更要能容得下他们的犯错误,避免学生犯错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学生只要想学习,他们的思想就会变。

以往老师一味的讲,学生听的很乏,一天做6个小时的听众,课上睡觉就不难想象了,如果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就不会困,只要学生智力没有问题只要他们想学习就会有收获,只要有收获就会有幸福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只要对学生产生兴趣,就达到了我们课改的目的。

同时,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备课上,需要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如何将三维目标具体化(导学案中的三维目标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必须将三维目标具体到每个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上,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教材,并考虑到全班学生实际),又要考虑引领学习提纲的实用性(引领式学习提纲是学生自学的指南,其中包括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解读,又包括课堂活动环节的设计),更要考虑巩固练习的精准化,同时,在课堂活动中,虽然限定了老师们的讲课时间,课堂活动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但在学生交流和展示中,却会派生出许多教师课前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教师予以点拨的,所以,课改中的“教师无用论”是片面的想法。

(二)让教师的重心动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捍卫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教师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来保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这是一只以来既定的事实,教师放不下架子,“传道、授业”一直是教师选择这个职业以来利用毕生来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最直接载体就是站稳三尺讲台,用自己的口述方式来传达教材内容,教师是授课人,学生是听课人,教师的权利是讲,学生的义务是听,而听的结果如何我们心里清楚,这种做法的可信度在目前学生的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这种做法在我们学校已经失去了效果,所以,我们要改,我们的做法是:

撤掉教师的三尺讲台,彻底改变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课方式,教师的集中讲课时间严格限定在15分钟之内,要求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帮助学生一起学习。

教师满堂的讲课方式是存在弊端的,传统式的讲,教师讲的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知识,可以说讲是教材知识的转述,这部分知识程度好的学生教师不讲也可以学会,程度不好的学生教师讲了也不会,所以教师不要在这部分浪费时间,要把这部分时间拿出来去辅导程度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赶上了。

15分钟留给教师展示的空间,15分钟教师要讲解点拨学生在自学和互学中没有掌握的知识,以及存在问题的共性内容,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可以学会的教师不讲,通过反复讲也学不会的也没有必要将。

(三)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动

课改让一人指令式的传统课堂变成了人人平等、合作交流,

多人互助的互动式课堂,传统的一言堂式的讲法,教师累,学生乏,课堂45分钟只有少部分人在表演,近一半学生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每节课的课堂活动成了好学生在表演的“名人舞台”,而课改倡导的是人人参与,当然课堂活动变成了关注后进学生的梦想剧场式的“平民舞台”。

1.课改变一人教为多人教

所谓一人教为多人教就是教师要充分重视小组合作在课堂

学习中的作用,课前教师要提前发放学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全体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预习任务进行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不会的”,在上课时老师要为学生留有至少5分钟的对学、群学时间,让学生在交流互助中学会不会的,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小组长的辅导工作,让小组长提前学会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在课上和老师一起辅导程度稍差的学生,这样便达到了多人教一人的目的。

2.变1课时教学内容为2课时完成

我们充分借鉴杜郎口的成功经验,将课标规定的1课时的内

容分2课时进行,第一节课为预习课,根据教师编制的学案提前带领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预习一遍,预习课上既有对基础知识的预习、拓展和展示,又有对重点知识的初步认识,为第二节课做准备;第二节课为展示课,展示课是对预习课上的重点知识的巩固、归纳和拓展,展示课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在合作中探讨、理解重点内容,在小组内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本组学生实际,给每位成员分配任务,或由教师指派异组同号的学生到黑板前展示板眼,并作适当的讲解,展示的内容要由教师提前预设,预设的问题要有梯度性,保证在展示的过程中,程度中下等的学生“站着摘桃子摘得到”,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够得着”。

3.自学、展示、反馈是课堂活动的基本做法

这种模式的课堂活动,学生以自学为主,所谓的自学就是在

没有教师对知识性内容讲解的前提下,学生之间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

自学包括两部分:

课前预习和课上互学。

自学的具体做法是:

课前预习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提前一天发放的导学案预习本课的相关知识,目的是找到“不会的”,然后将不会的知识标注在导学案中,上课互学环节,第二天上课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帮助及老师的个别辅导学会预习环节中的不会的,即“学会不会的”,自学部分一般限于基础知识部分,重点知识内容在预习课上由教师引领,学生互学解决;展示包括三部分:

预习效果展示,重点知识展示和复习巩固展示,预习效果展示是对基础知识的展示,主要由程度一般的学生来完成,展示内容是课前预习中不会的,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群学学会的内容,让学生将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并作简单的讲解或拓展,这部分展示一般在预习课上完成;重点知识展示是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会的知识展示出来,做法是: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在预习课上先进行自学、互学,小组长将学习成果进行组内汇总,然后由小组长选派中上等层次的学生完成展示并做适当的讲解,讲解时本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组内成员可以提出异议;复习巩固展示,主要体现在课堂练习环节,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难度适中的,并可以体现本课重点的巩固习题,在完成重点知识展示后,由教师组织进行,巩固习题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教师根据不同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讲解,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要设计一道难度略高,知识面略宽的拓展式练习,由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完成。

(四)让教师的教案动

教师设计的教案无论如何精细都体现着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传统的教案是教材的具体化,教案的所用权是教师,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师清楚,不能直接面对学生,所以,在学习中学生转不住重点,而导学案既是一个隐含教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又是一个可以满足学生认知目标的文本---学案,更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文本---练案,导学案直接面对学生,清晰地呈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时刻抓住学习重点,同时,导学案中又有重点知识学习的引领式提纲,可以不在教师的讲解下让学生领悟重点知识,导学案中有教师精选的巩固练习,导学案更具有直观性和实用性。

(五)让学生的思想动

近八年的教学管理工作让我体会到这样一个事实,要想提高

教学成绩,不仅仅是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愿望动,回顾以前的课堂教学,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无论如何精彩,部分学生却岿然不动,所以在课改中我们提出了“关注差生,每位学生每节课至少参与一次课堂活动”的口号,这个口号如何实现,就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用一种全新的手段来帮助他们寻找一条全员参与学习的捷径,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会有活力,教学效益才会提升。

可以说,课改是中西结合是标本兼治。

(六)让学生的座位动

学生的座位由原来的行列有序的插秧式变成了几人一组的围

坐式,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按好中差的方式组合,每组选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做组长,组长的作用是每天负责对本组成员的管理和辅导,小组成员按动态方式组合,根据不同阶段成绩表现进行实时调整,保证每组内要有2-3名学习好的学生。

(七)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动

课改之后的课堂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必须掌握自

主学习的方法。

独学、对学、群学统称为互学是课改中学生使用的基本方法,独学就是找不会的,互学就是在合作中学会不会的,使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教师在导学案中必须为学生确定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目

标表述要直观、易懂,通过学生阅读导学案就可以领会到本节课应该掌握什么,然后根据导学案进行提前自学,找到困惑,进行记录,供预习课上互学。

2.小组成员的搭配一定要合理,成员的组成要按好中差的方

式组合,成绩好的学生做组长,每个组必须有2名学习好的学生,这样才能保证互学环节“多人教一人”。

3.小组长要提前培训,教师要组织小组长提前自学,必须保

证在课前小组长完全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上组长教组员。

(八)让学生的评价方式动

所谓的让学生的评价方式动就是将学生的评价由以前的单一

的成绩评价转化成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以前对学生的评价,只放在每月一次的月考上,这种评价方式对好学生来说是激励,但对程度稍差的学生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多次重复性的做法让他们对学习将失去信心,所以课改中我们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表现评价

每位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评价表(表一),在展示课上,根据小组成员的展示效果,由其他小组打分,每天教师将小组成绩录入到“课堂表现成绩册(表二)”中,每月将自动生成本月小组平均成绩,小组的总成绩每月向全体学生公布一次,小组的月平均总分就是每个成员的月表现分。

(二)月评价分数的形成

将每月的月检分数加上成员的课堂表现分数就是学生的月评价分数(表三)。

四、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办法:

1、按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和年级学科平均分做差的办法进行。

2、做成柱状图(表四)进行对比。

导学案的编制

方案解读

(一):

导学案是课改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施工图,是学生自主学习

的引领式提纲,是教材的解读。

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必备文本性材料。

导学案和教师教案既存在无法替代的区别,有存在一定的联系。

教师设计的教案无论如何精细都体现着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传统的教案是教材的具体化,是教学流程的书面表达,教案的所用权是教师,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师清楚,不能直接面对学生,只有教师在对本节课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部分学生才可以粗略的了解本节课应该掌握什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引领作用,而导学案直接面对学生,清晰地呈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时刻抓住学习重点,同时,导学案中又有重点知识学习的引领式提纲,可以不在教师的讲解下让学生领悟重点知识,导学案中有教师精选的巩固练习,导学案更具有直观性和实用性。

导学案既是一个隐含教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又是一个可以满足学生认知目标的文本---学案,更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文本---练案。

导学案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要给学生留有记录课前预习中存在“疑惑”的空间。

2.要有引领学生自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解读、讲解”的提纲。

3.要有重点知识巩固、基础知识提升的相关练习题。

4.留有记录本节课学习后存在“问题”的空间。

导学案基本构成:

xxx学科课题

一、学习目标及重点: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目标,并呈现在导学案中)

二、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记录: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进行提前自学,将“不会的”知识记录在此处)

三、自学提示:

(教师根据本课的重点编制自学提示提纲)

四、巩固习题:

五、学习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记录:

(此处记录学生在课上没有学会的知识,下课前由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六、学会的知识归纳:

方案解读

(二):

教学过程的流程及方法

“两次自学,三次展示,两次反馈”为教学过程实施的基本方法:

两次自学是指:

课前预习和课上没有教师直接参与下的互学。

具体做法是:

学生根据教师提前一天发放的导学案预习本课的相关知识,目的是找到“不会的”,然后将不会的知识标注在导学案中;第二天上课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及老师的个别辅导学会预习环节中的不会的,即“学会不会的”,课前预习限于基础知识部分,重点知识内容的预习由教师引领、学生互学在预习课上完成。

三次展示是指:

预习效果展示,重点知识展示和复习巩固展示。

预习效果展示是对基础知识的展示,展示内容是课前预习中“不会的”,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群学学会的内容,主要由程度一般的学生来完成,并作简单的讲解,这部分展示一般在预习课上完成。

重点知识展示是学生在预习课上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会的重点难点知识在第二节展示课上展示出来,做法是: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在预习课上先进行自学、互学,小组长将学习成果进行组内汇总,然后由小组长选派中上等层次的学生完成展示并做适当的讲解,讲解时本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组内成员可以提出异议。

复习巩固展示,主要体现在课堂练习环节,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难度适中的,并可以体现本课重点的巩固习题,在完成重点知识展示后,由教师组织进行,巩固习题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教师根据不同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讲解。

两次反馈是指课堂训练反馈和遗留问题反馈,课堂训练反馈体现在“复习巩固展示”环节上,教师归纳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或个别辅导;遗留问题反馈是指在本节课结束前5分钟,由个别学生提出自己“没有学会的”知识,由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而不遗留到课后。

方案解读(三):

学生的评价方法

1.课堂表现评价

每位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评价表(表一),在展示课上,根据小组成员的展示效果,由其他小组打分,每天教师将小组成绩录入到“课堂表现成绩册(表二)”中,每月将自动生成本月小组平均成绩,小组的总成绩每月向全体学生公布一次,小组的月平均总分就是每个成员的月表现分。

2.月评价分数的形成

将每月的月检分数加上成员的课堂表现分数就是学生的月评价分数(表三)。

附件:

表一

小组活动评价表(每项最高分5分)

日期_____

组别

预习效果

参与情况

团队合作

知识掌握

展示设计

总分

1

 

 

 

 

0

 

 

 

 

 

 

 

 

 

 

 

 

 

 

分数合计

0

0

0

0

0

2

 

 

 

 

0

 

 

 

 

 

 

 

 

 

 

 

 

 

 

分数合计

0

0

0

0

0

3

 

 

 

 

0

 

 

 

 

 

 

 

 

 

 

 

 

 

 

分数合计

0

0

0

0

0

4

 

 

 

 

0

 

 

 

 

 

 

 

 

 

 

 

 

 

 

分数合计

0

0

0

0

0

5

 

 

 

 

0

 

 

 

 

 

 

 

 

 

 

 

 

 

 

分数合计

0

0

0

0

0

附件:

表二

学生课堂评价成绩册

组别

姓名

平时成绩(第一周)

平时成绩(第二周)

平时成绩(第三周)

平时成绩(第四周)

个人成

绩汇总

小组

成绩

最终

分数

1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学生月评价分数表(此表以班级为单位统计)

名次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总分

平时

月检分

最终

成绩

平时

月检分

最终

成绩

平时

月检分

最终

成绩

平时

月检分

最终

成绩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