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539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

《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专题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

备考专题专题十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1分)

一、(2019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2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

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

“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德秀曰:

“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

“子哭过哀,礼欤?

”结曰:

“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①擢第:

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òng):

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

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庐墓侧(      )

(2)人以为不可绝嗣(      )

(3)德秀自乳之(      )

(4)会虎为暴(      )

答案:

(1)搭建庐舍 

(2)继承人 (3)喂养 (4)适逢,正赶上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导析:

B项,均为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问;A项,副词,才/副词,竟,竟然;C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项,连词,表目的,用来/介

词,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哥哥有儿子,我的祖先可以得到祭祀,我为什么还要娶

妻呢?

(2)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2分)

答案:

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人。

小时就死了父亲,侍奉母亲十分孝顺。

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了京城。

考上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守在母亲的坟墓旁边搭建庐舍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乳酪,睡觉时没有什么垫在身下。

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

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

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

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死了双亲,又没有钱请乳母,德秀就亲自喂养他,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等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

有个盗贼被关押在监牢里,当地正赶上老虎作恶,盗贼请求杀掉虎来赎罪。

有个官吏对他说:

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连累吗?

元德秀说:

“我已经答应了他,不可以背弃约定的事。

如果有所牵累,我应当定罪,不牵连到别人。

”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买了衣服和食物。

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

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

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过于悲恸,有人说:

“你哭得过于悲哀,符合礼节吗?

”元结说:

“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童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

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奢靡挥霍的人而已。

二、(2019资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14分)

(甲)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听而斫之(      )

(2)臣之质死久矣(      )

(3)是鱼之乐也(      )

(4)汝安知鱼乐(      )

答案:

(1)听信,听任 

(2)对象,这里指搭档 (3)这 (4)你

2.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

A.尽垩而鼻不伤

人不知而不愠

B.游于濠梁之上

苛政猛于虎也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宋何罪之有

D.请循其本

其真无马邪

导析:

A项,都表转折,可是;B项,在/比;C项,助词,用于主谓间,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它的/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2分)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答案: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石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晓鱼的快乐呢?

5.庄子与惠子是辩友关系,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2分)

答案:

(甲)文中惠子去世,庄子失去了一个可以跟自己辩论的挚友。

(乙)文中庄子与惠子在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上棋逢对手,难分胜负。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甲)庄子送葬,路过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

“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石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

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

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石匠叫来,说:

‘(请你)给我也试试看。

’石匠说:

‘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

即使这样,我的搭档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

’自从惠子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3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苦其心志     (使……痛苦)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横”,梗塞、不顺)

(3)至于鄙(边境,边远的地方)

(4)卒得反国(最终,终于,最后)

导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为:

使他的心智痛苦。

苦,使……痛苦。

(2)句意为: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

衡,同“横”,梗塞、不顺。

(3)句意为:

到达了边境。

鄙,边境,边远的地方。

(4)句意为:

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卒,最终,终于,最后。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C )

A.喟然叹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被服以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

导析: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项,……的样子/这样;B项,表修饰/因为;C项,表示顺承/表示顺承;D项,在/比。

3.请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译文:

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导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的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句中的重点词有:

“征”,征验、表现;“喻”,了解、明白。

句意: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句中的重点词有:

“闻”。

使……听到;“是以”,因此。

句意:

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3分)

导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结合关键句子作答。

【乙】文中宋昭公国破逃亡,到达边境,感慨“谄谀者众也”,自己因听信谄媚之言而亡国,从而醒悟,重振国家。

答案:

“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参考译文:

【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

“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主圣明!

’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主长得英俊!

’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四、(原创预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王氏门风

王中书①子明,大名莘人。

事寡嫂有礼,与弟友爱甚笃。

家人未尝见其怒,饮食不精洁②,但不食而已。

尝试以少埃墨③投羹中,子明惟啖饭。

问何不啜④羹,则曰:

“我偶⑤不喜肉。

”后又墨其饭,则曰:

“吾今日不喜饭,可别具粥。

”子明不置田宅,曰:

“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置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

”子明疾甚,戒子弟曰:

“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⑥,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中书:

中书舍人,官名。

②精洁:

干净。

③埃墨:

尘土,灰尘。

④啜:

食,饮。

⑤偶:

偶然,恰巧。

⑥泰侈:

奢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事寡嫂有礼(        )

(2)家人未尝见其怒(        )

(3)子明疾甚(        )

(4)戒子弟曰(        )

答案:

(1)侍奉 

(2)曾经 (3)病 (4)告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置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

A.子孙应当各自考虑自立,为什么一定要置办田产宅院,(那样做)只是白白地让子孙们因争夺财产而做出不义之事罢了。

B.子孙应当各自想到自立,为什么要放置着田产宅院不用,白白地让子孙们因争夺财产而做出不义之事。

C.子孙应当各自想到自立,为什么一定要置办田产宅院,白白地让别人争夺了不义之财。

D.子孙应当各自自立,何必放置着田产宅院不用,只是白白地让别人因争夺财产而做出不义之事。

导析:

关键词是“念”,应译为“考虑,想到”,“何必”译为“为什么”,“置”译为“置办”,“徒”译为“白白地,徒然”,“尔”译为

“罢了”。

3.子明“偶不喜肉”的原因是:

          。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

肉羹中有灰尘,他不肯说破伤了别人,便推托说自己恰巧不想吃肉了(意思对即可)

4.对子明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持家宽容。

即使别人将饮食弄得不干净,也不责怪。

B.教子严格,为子孙置办田产,以免子孙受苦。

C.持家节俭,病重时告诫子弟不厚葬自己。

D.懂礼数,事寡嫂有礼,与弟友爱。

导析:

不置办田产,防止子孙相争。

参考译文:

中书舍人王子明,是大名府莘县人,侍奉寡嫂有礼数,和弟弟很是友爱。

家人从未见过他生气,吃的喝的如果不干净,他只是不吃罢了(也不发怒)。

有人曾经试着把一点点灰尘放在肉羹里,子明就只吃饭(不喝羹汤)。

家人问他为什么不喝羹汤,他就说:

“我今天恰巧不喜欢吃肉。

”后来又有人把饭弄脏了(给他),他就说:

“我今天不喜欢吃饭,可以另外准备些粥来。

”子明不置办田产宅院,说:

“子孙应当各自考虑自立,为什么一定要置办田产宅院,(那样做)只是白白地让子孙们因争夺财产而做出不义之事罢了。

”子明病得很厉害(的时候),还告诫子孙们说:

“我们家清廉守德的名声很大,你们务必勤俭朴素,保持、守护好门风,做事不能奢侈,不要把金银珠宝放在棺柩里给我厚葬。

五、(原创预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2分)

千里结言

[南北朝]范晔

范式①,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

“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②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③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

”对曰:

“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

”母曰:

“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注】①范式:

与下文的“元伯”均为后汉时期人物姓名。

下文中的“汝南”为地名。

②克:

约定。

③白:

告诉。

④乖违:

做事不合

情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与汝南元伯为友(        )

(2)二人并游太学(        )

(3)式谓元伯曰(        )

(4)将过拜尊亲(        )

答案:

(1)是 

(2)一起,一同 (3)对……说 (4)拜见

2.下面的选项中加点的“以”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D )

例句:

元伯具以白母

A.请设馔以候之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导析:

例句中“以”的意思是“把”;A项,来;B项,相当于“而”;C项,因为;D项,把。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

4.元伯要母亲“设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相信范巨卿不会违背两年前的约定,会如期到来

5.范式是一个         的人。

(2分) 

答案:

讲诚信,重情义

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和汝南郡元伯是朋友。

两人一同在太学游学,后来又一同请假回家乡。

(分别时),范式对元伯说:

“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并看望你的孩子。

”两人互相约好日期。

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

母亲说:

“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

”元伯回答说:

“范式是讲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约定的。

”母亲说:

“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你们准备酒食。

”约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来赴约,登堂拜见元伯母亲后,接着开怀畅饮,兴尽才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