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4529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3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3

2、行业法规及政策4

二、行业竞争状况6

三、产业链结构6

四、行业发展特征7

1、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特征7

(1)行业规模连年持续高速增长7

(2)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9

2、建筑节能行业的特征10

(1)周期性10

(2)季节性10

(3)区域性11

五、行业市场空间及增长前景11

六、行业风险特征12

1、安全和质量风险12

2、行业竞争不规范的风险12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12

七、行业竞争格局13

建筑节能行业主要以降低包括建筑供暖、空调、热水、照明及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所消耗的能源为目标。

建筑节能,是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维护过程中,在满足规定的建筑功能要求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实现降低运行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过程。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

建筑行业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对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二是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三是制订和推行行业标准。

为规范与促进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发改委通过研究拟订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提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政策等,对建筑节能产业进行宏观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制定及推行相关的行业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有两个业务主管司来主管国家的建筑节能工作:

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和标准定额司。

前者负责制定建筑节能政策和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重大建筑节能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等;后者负责建筑节能标准和其他同工程建设有关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评价方法、指导监督各类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等等;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地的建筑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行业的自律组织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它是由建筑用能和生产建筑用能产品的企业以及从事建筑能源管理、科研、设计、施工、咨询、节能服务、教育、信息等单位自愿参加组成。

2、行业法规及政策

1998年实施,2011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从业资格、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等作了明确规范。

2006年实施,200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实施,2016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对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建筑业企业资质及对建筑企业资质监督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其他相关产业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要求,住建部制定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进行规划,明确提出以提高能效,抓好新建建筑节能监管、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深入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和高耗能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建筑节能等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重点任务。

《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狠抓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明确指出:

推进建筑节能降碳。

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到20%,新增绿色建筑3亿平方米,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3亿平方米。

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二、行业竞争状况

目前,建筑节能行业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中国作为能源的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能源需求压力越来越亟待解决和改善。

目前中国能源利用率在33%左右,比发达国家水平低10个百分点。

建筑节能关系到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我国现有的建筑面积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的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十三五”规划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资源节约将是核心发力点之一,在第四十三章第七节中明确提出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可见,建筑节能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三、产业链结构

建筑节能涉及到新能源、计算机、通信、现代控制、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施工、及使用过程整个过程,因此建筑节能行业涵盖范围很广,涉及到众多上下游产业。

建筑节能行业的上游为具有节能性质的安装材料及机电设备行业,主要产品包括钢材、机电设备厂家、五金材料、工程机械等。

建筑节能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为各行业业主,分为基础建设领域、公共服务业建筑、商业建筑领域、

工业建筑领域以及住宅建筑领域。

建筑节能行业上游市场成熟,各个厂商之间竞争激烈,总体体现为以买方为主导的格局。

建筑节能行业服务对象为各行业的业主,多为学校、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各类建筑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下游各行业持续稳定的需求促进了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

四、行业发展特征

1、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行业规模连年持续高速增长

截至2015年12月末,建筑业企业数量达到80,911家,较2000年12月的47,518家增加33,393家,年均净增加2,226家。

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80,757.47亿元,是2000年总产值12,497.60亿元的14.4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9.49%。

其中,2004年最高,达到25%以上的同比增长;2015年最低,但仍达到了2.29%的同比增长。

(2)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000年以来,我国GDP连年快速增长,期间2007年达到14.20%的高点。

截至2016年6月30日,GDP累计同比增长6.70%,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同比增长6.76%,这一增长率为全世界所瞩目。

在我国GDP连年高速增长过程中,建筑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表现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长率约10个百分点;二是表现在建筑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12.53%增长至2016年6月30日的22.74%。

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研究建筑业的经济波动,研究数据表明,中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约1.5-2个百分点。

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动对GDP增长率变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尽管2014年高耗能行业低迷、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使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节能服务产业仍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2155.6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650.37亿元,增幅为22.95%;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3年的742.3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58.76亿元,增幅为29.16%,形成年节能能力2996.1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490.38万吨。

节能服务产业是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倒逼”下蓬勃兴起的产业。

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十三五”期间只会强化不会减弱。

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12日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节能指标完成进度超前,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开局顺利。

2、建筑节能行业的特征

(1)周期性

建筑节能行业的上游为具有节能性质的安装材料及机电设备行业,主要产品包括钢材、机电设备厂家、五金材料、工程机械等,这些产品易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周期性。

下游行业多为学校、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各类建筑商,因为建筑竣工伴随着建筑节能项目的竣工,故而房地产行业所存在的周期性也会带动建筑节能行业出现周期性。

但是,由于建筑节能项目一般需要数月至多年的建设施工周期,进场施工的时间相对较晚,对下游需求的变动有更长的反应时间。

(2)季节性

一般来说,一季度由于春节和银行信贷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项目进度较慢、项目结算额相对较低;四季度由于临近年关等因素,大量项目要求年底竣工,所以第四季度项目进度较快、项目结算额相对较高,产值增速明显。

(3)区域性

建筑节能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根据地区分布不同,建筑节能改造的内容有所不同。

并且,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当地的建筑节能企业进行扶持,建筑节能行业存在一定的区域性。

五、行业市场空间及增长前景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从地域上说,首先从采暖地区开始,然后夏热冬冷地区,最后夏热冬暖地区。

在我国,传统上采暖地区为一年内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超过90天的地区,这个范围大部分在淮河以北,主要是“三北”(即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北方15省(市、区)的城镇人口约3.13亿。

随着全民节能意识的增强,部分行业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对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的推广,夏热冬冷地区城市的建筑节能工作逐步开展,导致建筑节能行业仍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建筑节能产品等多个环节,甚至延伸到整个建筑的全周期。

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

建筑节能还可以改善热环境的质量,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

建筑节能行业潜在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都非常巨大。

六、行业风险特征

1、安全和质量风险

建筑节能行业在安全生产、施工管理、材料质量及施工技术方面具有较高要求,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会导致工程项目发生重大风险,公司可能面临罚款、通报批评、停业整顿、吊销资质等处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2、行业竞争不规范的风险

我国建筑节能行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中低端市场存在利用垫资、低价竞标等不规范手段承揽业务的现象,且存在部分建筑节能安装服务企业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情形,上述因素将影响部分安装工程质量,从而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当前建筑节能行业客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拖欠现象,行业内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会受到该行业规则影响,且建筑节能项目结算方式较为特殊,业主会预留5%左右的质保金,质保期为1年或2年。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应收账款可能会保持较大的数额,并存在发生坏账的风险。

七、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建筑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巨大,建筑节能行业作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经历了快速成长。

但相比建筑业,建筑节能行业数量越来越多,行业集中度低,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工程资质不全,多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