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实群体课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22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实群体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弱实群体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弱实群体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弱实群体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弱实群体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弱实群体课题.docx

《弱实群体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实群体课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弱实群体课题.docx

弱实群体课题

弱实群体课题

 

湖州市吴兴区区级个人规划课题

编号

 

结题报告

 

背景目标………………………………………………………………3

 

研究成果………………………………………………………………4

 

困惑设想………………………………………………………………7

 

数学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弱势群体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弱势群体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我们总会遇见那么一些学生,或者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者由于学习兴趣不浓,或者由于学习信心不足,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成为在学习中不能“抬起头来走路”的人,自己觉得总是“矮人一截”,久而久之就形成不求上进、难以上进的一种状态。

事实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生理心理上的差异,这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

为了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公平地得到发展机会,教育者应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异的教育。

(一)现实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全面素质,成为今后世界各国在竞争中保持主动,赢得优势的唯一源泉。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在科技和教育领域进行了从体制到内容的重大变革;教育要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两个转变;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应该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两个第一”思想,作为统领教育发展的总战略。

本文从小学基础教育的数学课堂出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大批的“数学弱势群体”,继而分析了“数学弱势群体”的存在原因和解决策略,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受益,都有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接近教育方针所提出的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现代教育是以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但是,受家庭、社会环境、遗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等诸多因素,以及数学学科自身具有的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等特点的影响。

使得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弱势群体”,即我们常说的“学困生”。

研究数学“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数学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都能得到提高,数学学习都能获得成功,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

1.关注弱势群体是贯彻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弱势群体将是永远存在的一个教育现象,它是教育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他们同等程度的关注是他们应有的教育权利,也是新课程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2.通过补救措施有利于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缓解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程度。

3.通过实践与研究可以帮助弱势群体的进步,为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心,并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促使良性循环。

4.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为本校今后的教学及同类兄弟学校所借鉴,为更有效地关注弱势群体提供一套可行性的做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在国家新课程实验区已经开始关注两极分化的现象,他们已经意识到分化的提早与扩大的倾向,但他们关注似乎还是“两极”,并没有对弱势群体这“一极”特别关注,而且研究缓解分化的课题还比较少或尚在研究之中;研究弱势群体的论文也有一些,而他们似乎更热衷于到课程里去找原因,即寻找外因,而忽略了弱势群体本身存在的原因,即寻找内因。

本课题设想在外因与内因同时关注,并通过内因来起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内容及目标

(一)概念界定

所谓“数学弱势群体”是指在数学考试成绩、数学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远远落后于整体平均水平的那部分学生,通俗地讲就是差生。

因为他们在数学学习、竞争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劣势,力量弱小的缘故,所以称之为“数学弱势群体”,但有别于“弱智群体”。

“数学弱势群体”包括“弱智群体”。

在数学学习的"弱势群体"中,根据"弱势"的成因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实践,让他们掌握必备的数学基本技能与数学学习方法,具备基本的数学素质与正确的学习态度。

2.通过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作法,使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3.对有共性的弱势群体的矫正、成长规律进行揭示与探讨。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对象

以已经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的三个年级中的弱势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年级29人占全年级的15%,二年级29人占全年级的15%,三年级27人占全年级的12%。

总共85人,其中男42人,女43人。

(二)研究的措施及做法

1.对弱势群体本身进行研究,包括它的组成、分类、成因。

2.对弱势群体发展内容的研究,包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维能力、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态度等。

3.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

4.对年级、班级管理弱势群体方法的研究。

5.对教材编排与知识点呈现方式以及灵活使用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由于本课题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定的,所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是先通过调查发现问题,然后分析原因,参考成功的经验,拟订一定的计划与措施,最后实施行动;在实施行动过程中问题可能处于动态更新之中,实施者要不断地反思与改进行动,以适应新情况。

经验总结法:

对一些典型的成功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2007年9月,在教学新理论和课标新理念指导下,召开第一次课题会议,分派任务给课题组成员,随时收集相关材料。

(二)2008年3月,课题组各成员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进行阶段小结。

布置课题组成员撰写案例反思。

(三)2008年5月,召开第3次课题会议,进行阶段交流。

各成员交流前段时间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或者在实施操作时的所遇到的困难,进一步对感悟数学进行研究。

鼓励课题组成员撰写经验论文。

(四)2008年7月阶段小结,交流前段时间撰写的案例或论文。

希望课题组成员继续研究,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与方法。

(五)2008年8月,召开第5次课题会议,总结交流实践的结果及感受。

开始撰写研究报告。

(六)2008年9月,完成结题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努力,2008年11月课题研究已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学习机智障碍型。

有这样一些学生尽管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一直努力的默默耕耘,但收获却少得可怜,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考试一败再败,一次次的品尝着失败的苦果,但他们仍在坚持,继续埋头拼搏着。

我时常为他们的这种越挫越勇,从不放弃的坚韧意志而深深感动,又为他们总是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感到惋惜。

正是这种感动和惋惜让我深思该如何去帮助他们。

2.学习心理障碍型。

另外一些学生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其他同学相差无几,甚至还超过一般同学,但是他们的学习没有良好的习惯,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心理障碍,所以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多的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情绪低落所抑制,表现在上课听课不够专心,思考不积极,思维上惰性很大,经常回避那些要动脑的习题,作业抄袭次数多等,从而造成数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往往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困难,极易产生消极心理,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疏导,很容易成为学习和行为习惯上的双差生。

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常常受他们表面的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心理暗示影响,认为他们无可救药,忽视了对他们不良习惯的心理成因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正是开发他们隐藏的学习潜能的切入口,因此对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关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努力,2008年11月课题研究已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还弱势群体一份自尊心,树立一份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关爱甚至偏爱弱势群体。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弱势群体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很强的表现欲和上进的积极性。

但由于成绩落后,心里都有些自卑,表现在回答问题声音轻、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等。

⑴为了还他们一份自尊心,恢复学习的信心,首先是学习方法的指

①新授中难的内容提前一天接触或指点,第二天他们就能跟上整体节奏;②数学课堂中把最简单的提问留给他们回答③允许作业出错但必须独立改正,不懂就问;④数学竞赛中分别评奖,给弱势群体品尝一下获奖的滋味。

很多同学之所以落后,主要原因是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害怕受到挫折,因此,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树立足够的自信心。

教师的表扬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并促使其将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迁移到学习中。

⑵其次是思想上的沟通,对待调皮的学生,以细心的、宽容的语气,互相交换角度说理,好话多说。

不能够再出现:

对成绩拔尖的学生违反纪律,说他睡觉了还看数学书;对弱势群体的孩子说:

你一看着书就睡觉诸如此类的现象。

一旦出现违反纪律情况,也是使用幽默语句提醒,多一点自嘲—引导到教材难度、你难学大家都比较难学啊、你有没有尊重老师的劳动等等外因。

实在要批评,对弱势群体的动作幅度小一点,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幽默,多一点哄堂大笑,少一点狮子吼,多一点宽容,少一些责骂。

心理学表明:

人在紧张的状态下理解能力大大降低。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冷处理,暂时先放一放往后教。

数学知识很有系统性,说不定后面的内容会对前面的内容有一个促进理解的作用,学生也有了慢慢地咀嚼、消化,再咀嚼、再消化的时间。

⑶改革课堂作业的评价,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机制。

根据弱势群体中的不同情况,可以评价他们与同学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可以评价他们对同学意见的倾听态度,可以评价他们操作学具的规范程度,还可以评价他们是否积极地参与了学习的过程。

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从思维的方式、智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有时可以采用个体指名回答的方式,也不一定要以集体为主,采用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这样教师操作的自由度和评价的自由度都提高了,可以提供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水平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优秀学生才拥有的舞台。

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树立起自我激励的自尊与自信,从而强化个体意识的自觉性,增强个体的自制力,促进其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完成教师逐步提出的更高要求。

⑷和谐师生关系,消除孤独、自卑感。

“弱势群体”中的学生常常是自尊心与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处于反复无常的心理动荡之中,从而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对教师、同学自我封闭,有不信任的自卑心理。

数学教师可以分析他们各自的优势,利用集体项目,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心理因素,消除孤独感、自卑感。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为取得最佳效果,一般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以促使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的活动中,以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

在这之中,应体现两大平等:

师生平等,生生平等。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用在于调节、引导,因此,教师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努力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了解学生的情感;统领全局,巧妙引导、点拨,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决不包办代替,对于学生的见解不轻易否定,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创造者”。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教学相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点在活动中显得更为突出,小组学习很可能会使部分学生独断独行,部分弱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

因此要重视各小组内的民主集中氛围的营造,要让每个个体都有“我以小组为荣,小组以我为荣。

”的集体意识,每个个体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优秀小组的诞生要靠每个组员的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