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519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理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理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理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理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习题.docx

《生理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习题.docx

生理学习题

生理学习题

生理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反应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3.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炎热环境下出汗

4.神经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

A.感受器B.受体C.神经中枢

D.靶组织或靶器官E.效应器

二.名词解释

反射弧、负反馈、正反馈

三.问答题

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它们各有何特点?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选择题

1.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A.单纯扩散B.易化作用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E.被动转运

15.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析出的液体是:

A.细胞内液B.血浆C.血清D.细胞外液E.体液

16.血液凝固的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是:

A.ⅣB.ⅧC.ⅢD.Ⅻ

E.Ⅱ、Ⅶ、Ⅸ、Ⅹ

1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红细胞数量B.白细胞数量C.血浆蛋白含量

D.无机盐含量E.非蛋白氮含量

18.血清与血浆的重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

A.钙离子B.球蛋白C.白蛋白D.凝集素E.纤维蛋白原

19.血管损伤后,首先与其接触活化的因子是:

A.ⅤB.ⅨC.ⅩD.ⅪE.Ⅻ

二、问答题

1.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不同。

2.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指出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的区别。

3.交叉配血与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单选题

1.心肌细胞兴奋传导最快的部位是

A.窦房结B.房室交界C.房室束

D.左右束支E.浦肯野纤维

2.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放前为

A.等容收缩期B.射血期C.等容舒张期

D.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

3.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

A.等容收缩期B.射血期C.等容舒张期

D.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

4.能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的因素是

A.每搏输出量B.循环血量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D.心率E.外周阻力

5.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

A.收缩压B.舒张压C.脉压

D.平均动脉压E.体循环充盈压

6.血浆蛋白明显减少

A.组织液生成减少B.有效滤过压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中心静脉压升高E.收缩压升高

7.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肌节律性兴奋B.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

C.使心肌收缩更有力D.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

E.使心肌同步收缩

8.心室内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心室射血B.心室充盈C.瓣膜开放

D.心房舒缩E.心室舒缩

9.第一心音发生在

A.房缩期,标志着心房收缩的开始B.房舒期,标志着心房舒张的开始

C.室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D.室舒期,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

E.室缩期末,标志心室收缩的终结

10.心室血液充盈主要靠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的抽吸作用

C.血液的重力作用D.骨骼肌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作用

E.动脉血压对心肌的后负荷作用

11.体循环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A.主动脉B.小动脉C.毛细血管D.小静脉E.腔静脉

12.正常机体内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粘滞性B.微静脉的口径C.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

D.血管长度E.骨骼肌收缩对血管的挤压作用

13.安静状态下,平均动脉压等于

A.(收缩压+舒张压)/2B.(收缩压+脉压)/2

C.收缩压+1/3脉压D.舒张压+1/3脉压

E.舒张压+1/2脉压

14.在心输出量不变的情况下,舒张压升高主要是由于

A.心率加快B.大动脉弹性增加C.循环血量增加

D.血液粘滞性增大E.外周阻力增加

15.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

A.心脏的射血动力B.外周血管阻力

C.大动脉管壁弹性D.心率E.足够的循环血量

16.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接动力是

A.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压差B.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的压差

C.动脉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差D.收缩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差

E.主动脉血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差

17.微循环营养通路的周期性开闭,主要取决于

A.交感神经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

D.血管紧张素E.局部代谢产物

18.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动力主要有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B.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C.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压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19.微循环迂回通路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血压稳定B.参与体温调节C.实现物质交换

D.促进血液回流E.维持血管内外液体正常分布

二.名词解释

心动周期、血压、中心静脉压、有效滤过压、微循环

三、问答题

1.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其作用

2.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3.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途径及其特点。

第五章呼吸

一、单选题

1.机体与环境间进行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称为

A.外呼吸B.内呼吸C.呼吸D.肺通气E.肺换气

2.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B.大气压-肺表面张力C.肺内压-肺回缩力

D.大气压-非弹性阻力E.胸内压-肺回缩力

3.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分压差B.气体分子量C.气体溶解度D.呼吸膜的厚度E.温度差

4.切断实验动物颈部两侧迷走神经,呼吸运动将出现

A.浅而快B.深而慢C.深而快D.浅而慢E.停止

5.维持与调节机体正常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

A.脊髓和延髓B.延髓和脑桥C.中脑和脑桥D.大脑皮质E.脊髓和脑桥

6.从肺换气的角度看,能衡量最有效肺通气量的指标是

A.潮气量B.肺活量C.肺通气量D.肺泡通气量E.时间肺活量

7.肺通气的根本(原)动力是

A.气体分压大小B.肺内压的变化C.胸内压变化

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8.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能提高肺的顺应性   

D.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E.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酯

9.肺总容量减去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   B.补呼气量  C.功能余气量  D.补吸气量  E.余气量

10.二氧化碳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静脉血、肺泡、组织细胞   B.静脉血、组织细胞、肺泡

C.肺泡、组织细胞、静脉血   D.组织细胞、肺泡、静脉血

E.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11.血中氧分压降低导致呼吸加强的原因是直接兴奋

A.延髓呼吸中枢    B.呼吸调整中枢

C.外周化学感受器   D.中枢化学感受器   E.肺牵张感受器

二.名词解释

胸膜腔负压、肺活量 

三、问答题

1.什么是呼吸?

呼吸过程需经过哪些环节。

2.简述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

3.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和调节途径。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单选题

1.胃液成分中,能使蛋白质易于水解的物质是

A.盐酸B.胃蛋白酶原C.盐酸和胃蛋白酶D.粘液E.内因子

2.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口腔B.胃C.十二指肠和空肠D.回肠E.大肠

3.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B.集团蠕动C.容受性舒张D.紧张性收缩E.分节运动

4.使消化管保持一定形态和位置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B.容受性舒张C.分节运动D.紧张性收缩E.集团蠕动

5.在下列消化液中,哪一种不含消化酶

A.唾液B.胆汁C.胃液D.胰液E.小肠液

6.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

7.由淋巴途径吸收的物质是

A.甘油一酯和脂肪酸B.甘油和氨基酸C.氨基酸和葡萄糖

D.葡萄糖和甘油一酯E.氨基酸和甘油一酯

8.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无机盐B.胆盐C.胆固醇D.胆色素E.卵磷脂

9.胃蛋白酶的作用是

A.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B.促进胃酸分泌

C.中和胃酸D.促进胃运动E.促进胃粘膜增生

10.三类食物由胃排空的速度是

A.糖>蛋白质>脂肪B.糖>脂肪>蛋白质

C.脂肪>糖>蛋白质D.脂肪>蛋白质>糖E.蛋白质>糖>脂肪

二.名词解释

消化、吸收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2.试述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它们的生理作用。

3.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第一章绪论

【答案】CAAA

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它们各有何特点?

答:

人体的机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

其中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是通过各种反射来实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客观存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神经调节具有迅速、短暂和精确等特点。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送,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体液因素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

某些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也属体液因素,主要在局部起作用。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广泛。

自身调节则是指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发生的自身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比较局限,调节幅度较小,但对维持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稳态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答案】BDB

第三章血液

【答案】CDCEABDBAAEDCBCADEE

二、问答题

1.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不同。

答:

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不同

 

比较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形成的物质

无机离子或小分子物质(NaCl等)

大分子有机物(血浆白蛋白)

正常值

669.7kPa

3.3kPa

选择半透膜

细胞膜

血管壁

生理功能和意义

维持细胞膜内外水的平衡以保持血细胞的形态

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以保持血容量

影响内环境稳态

由于细胞内液和外液中晶体物质几乎相等,故临床常用0.9%NaCl、5%葡萄糖液做为等渗溶液,以保持血细胞形态和功能。

若血浆渗透压高,则红细胞皱缩血浆渗透压低,则红细胞膨胀,甚至红细胞膜破裂。

血管壁两侧分别内为血浆,外为组织液。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蛋白质含水量高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以维持血容量。

若血浆胶体渗透有变化,则影响物质交换,造成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障碍,形成水肿。

2.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指出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的区别。

答: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Ⅹa、Ⅴ、PF3、Ca2+)

凝血酶原--→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经聚集后形成多聚体,网罗红细胞内、外源凝血途径的不同点在于起动因子不同。

内源性凝血系统由因子Ⅻ被触发激活开始,逐步使因子Ⅹ激活,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系统依靠组织释放的因子Ⅲ到血液中参与因子Ⅹ的激活,由于参与的因子少,且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