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003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册第1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科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内容

方程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等式和解方程

教学难点

理解并应用方程解决问题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实现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1、注意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知识。

2、要注重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对比,从而更深掌握和理解知识。

3、多与学生交流,多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

4、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课题一:

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⑴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页的例1-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及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4、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5、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投影仪、天平模型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后感想:

 

第一课时方程与等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的第l~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先让一胖一瘦两名学生玩翘翘板,再让两名质量相当的玩一玩,最后引出天平。

二、自主探索新知

1、出示例1挂图。

(1)先观察,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想到了什么?

(2)交流得出:

50+50=100。

说明:

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

(板书部分课题:

等式)

追问:

“50+50=100”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并在全班交流。

2、出示例2四幅天平图。

(1)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观察并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

哪些不是等式?

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交流小结。

(4)揭示方程的意义。

说明: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部分课题:

方程)

(5)观察并比较例1中的等式50+50=100与例2中的等式x+50=150、2x=200有什么不同。

并提问:

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试一试”

(1)观察左边的天平图,说说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观察右边的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列出方程。

四、实践与运用

1、练一练第l题。

(1)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说明:

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2、练一练第2-3题。

3、练习一第1-3题。

板书设计:

         等式与方程

像50+50=100这样的算式叫做等式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6页练习一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准备:

例3、例4的挂图和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

什么是方程?

2、判断:

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为什么?

8一x=320+30=505+x>9y—16=54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3

1、出示课本例3第一组图片。

(1)观察左图:

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图片意思吗?

(板书:

20=20)

提问:

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在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样?

启发: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

(2)出示右图: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板书:

20+10=20+10)

2、出示课本例3第二组图片。

(1)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的两幅天平图,说一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交流后板书:

x=50,x+20=50+20。

(2)要求学生比较这里的两个等式,说说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出示例3第三、第四组图片。

(1)提问:

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2)学生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后的关系,再和同学交流。

(3)要求学生比较这里的两组等式,引导学生得出: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4、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问:

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

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

”,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

写出这一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教师示范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引导:

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

把x=40代人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3、教师讲解:

像刚才这样,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出示“试一试”:

解方程x一30=80。

引导: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自己试一试。

强调:

解方程中的每一步写出的都应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5、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拓展:

做练习一的第4-6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一)

    X+10=50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

x+10-10=50-10   即:

40+10=50,x=40是正确的。

X=40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应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并且解题时适当运用简化书写。

3、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解方程的简化书写

1、提问:

x一l0+10、x一3.5+3.5结果是多少?

2、做练习一第7题。

介绍解方程的简化书写并板书。

说明:

以后解方程时也可以照这样省略。

二、学生练习解方程

1、照第7题中的样子做练习一第8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一第9题。

三、看图列方程

1、出示练习一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方程,再说一说列方程的依据。

2、解出上述方程。

手指左边一题列出的方程“x+10=50+20”,引导学生可以先算出方程右边两个数相加的和,再往下做。

3、口头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重点交流是怎样思考的。

四、小结:

解方程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10题。

课题二: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⑵,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1页的例5、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及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并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2、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并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灵活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实物投影仪,PPT课件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后感想:

 

第一课时等式的性质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0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例5、例6的挂图和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2、学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自主合作、主动探索

(一)教学例5。

1、出示课本例5第一组图片。

(1)观察左图:

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图片意思吗?

(板书:

x=20)

(2)出示右图:

观察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可以用怎样的等式来表示变化后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

(板书:

2x=20×2)

(3)启发:

请同学们比较这里的左右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它们有什么共同地方?

2、出示课本例5第二组图片。

(1)学生交流后师板书:

3x=60,3x÷3=60÷3。

(2)要求学生比较这里的两个等式,说说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提问: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你的猜想对吗?

4、引导学生把刚才发现的两个结论合起来说一说。

5、做“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学生尝试练习。

3、反馈交流。

提问:

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你是怎么想的?

4、学生自查对不对,有错的改正。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头检验。

6、小结。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解方程x÷0.2=0.8。

(1)学生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核对,指名口答。

2、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练习二第1、2、4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题。

提醒学生可以适当简化书写。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40x=960

解:

40x÷40=960÷40

x=24

第二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7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2、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博爱小学2006年秋季运动会上小军、小明和小刚分别荣获男子组跳高第一、第二、第三名。

(出示例7发奖仪式的图片)其中小刚说:

“我的跳高成绩是1.39米,比第一名少0.06米。

”你知道小军的跳高成绩是多少米吗?

(边说边出示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用过去的方法解答:

1.39+0.06=1.45(米)。

2、揭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7。

(1)提问:

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小军的成绩一小刚的成绩=0.06米小军的成绩一0.06米=小刚的成绩

师说明:

小军的成绩不知道,可以设为x米,再列方程解答。

解:

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

x一1.39=0.06或x一0.06=1.39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出方程。

集体核对。

追问:

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根据什么列出方程的?

(2)强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按条件叙述的顺序进行思考,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书写格式。

2、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

(2)提问:

题中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哪一句话来思考的?

指名口答后,学生在书上填写。

(3)集体核对。

如果有学生出现“165÷x=33”,教师可以介绍一下解这道方程的方法,告诉学生要用两次等式的性质。

再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明确两种思考方法都很好,只不过方程“165÷x=33”解起来比较麻烦。

3、教学“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5题。

引导学生从合理的角度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

2、练习二第6、7题。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

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

x-1.39=0.06

x=0.06+1.39

x=1.45  答:

小军的跳高成绩为1.45米

 

第三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ll页练习二8—12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及其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认真审题习惯,培养思维灵活性。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

指名口答。

2、判断:

已知等式a=b,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1)a+2=b

(2)a+2=b—2(3)a+2=b+3

(4)a+2=b+2(5)a÷2=b×2(6)a÷2=b÷2

3、若x=y,请同学们根据等式性质编出三个等式并说出你的编写根据。

4、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二、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8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小组内交流)

(4)想一想,当x分别等于多少时,第

(1)、(3)题的“○”里可以填“=”?

2、练习二第9题。

(1)指名读题。

(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

(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集体核对。

3、练习二第10、11题。

(1)学生同桌说一说这两道题目的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解决,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板演进行反馈,再在全班讨论。

4、练习二第12题。

(1)让学生先自己提出问题,并说一说根据哪些条件来提出问题的。

(2)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课题三:

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及方程的含义,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让学生初步具有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并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及方程的含义。

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检验。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PPT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后感想:

 

第一课时整理与练习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中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等式与方程以及等式性质的理解。

巩固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2、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3、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提问:

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同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2、小黑板出示讨论题。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

你是怎么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

1题。

(1)指六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2)学生评价,针对出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3)教师提问:

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在书上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得出:

前一种方法简便一些。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1)让学生先列出前两题的方程再说出思考过程。

(2)观察后两幅图先指名说一说题意再列方程,并说一说根据什么相等关系来列方程的。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1)师问:

表中有几种量?

它们有什么关系?

(2)学生思考后回答: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3)引导学生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列出方程。

(4)独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集体核对。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整理与练习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练习与应用”中第5一7题、“探索与实践”中第8—9题、第14页“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阅读“你知道吗?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13页5—7题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列出方程。

2、逐题指名说出列出的方程以及对应的数量关系式。

3、提醒学生注意解题的步骤及书写格式,要求学生用适当方式进行检验。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8题。

(1)指导完成第

(1)题。

①学生按要求写出几组自然数,并计算出各组数的和。

②让学生观察表中填出的数据,看看能发现什么。

③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④师小结:

连续3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中间一个数。

(2)学生独立完成第

(2)小题。

一人板演。

(3)指导学生完成第(3)小题。

①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发现的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与中间一个数的关系,猜想5个连续奇数的和与中间一个数可能有什么关系。

②让学生举例验证。

③让学生运用规律各自独立列方程求n的值。

2、完成第9题。

(1)出示挂图,独立观察与思考。

三、评价与反思

(1)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项评价指标的含义。

(2)让学生对照评价指标逐项进行反思。

(3)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中哪些内容掌握得比较好,哪些内容掌握得还不够扎实。

(4)用涂色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评价。

四、“你知道吗?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2)提问: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想到什么?

(3)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4)鼓励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方程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