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989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docx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

认知心理学

主讲人:

何文广

整理:

刘畅

填空

1.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在1868提出减法反应时实验范式。

2.Sternberg发展出相加因素法实验。

3.知觉过程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模式识别,模式识别主要有模板说,原型说,特征说三种假说。

5.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是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6.两种记忆说是指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

7.目前对感觉记忆的研究主要涉及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8.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的代码,不带有任何一个感觉道的特性。

9.心理扫描实验主要涉及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10.关于概念结构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它们是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11.1967年,奈瑟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新思潮的形成。

12.认知心理学中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是层次网络模型,由Collins和Quillian提出。

名词解释

1.感觉登记:

人的各种感受器是一种生物学中的能量交换器,能将外界刺激的各种能转换为神经冲动,进而在人脑中形成外部信息的代码。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仍可以短暂地保存下来,该过程叫感觉登记。

2.模式识别: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照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是对模式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对当前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解释的过程。

3.“开窗”实验:

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实验。

3.字词优势效应或客体优势效应:

字词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字词中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或单独的该线段。

4.鸡尾酒会效应:

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与别人的谈话时,往往识别不出他人的交谈内容,但若别人提到你的名字时你是可以觉察或识别的。

5.双作业任务:

一种常见的研究注意的范式,要求受试者同时进行两项作业,研究两项作业之间相互干扰的程度。

6.系列位置效应:

在自由回忆中,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

起始部分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首因效应,结尾部分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近因效应。

7.自我参照效应:

进行过自我评定的形容词的回忆成绩最好(自我评定要求比语义更深的加工)。

8.上下文加工一致性:

上下文越丰富,对项目的加工就越精细,也越不容易与其他项目混淆。

9.组块:

是指将若干较小的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10.AVL单元:

由于声音混淆现象也可能是言语运动或发音的混淆造成的,目前还无法将声音混淆与发音混淆区分开来,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作AVL单元,在单独谈到听觉代码时,也常包含这层意思。

11.平行扫描或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

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中,刺激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

系列扫描:

刺激与记忆集中诸项目一个个的相继进行比较。

12.Peterson-Peterson方法:

在呈现刺激和回忆之间插进干扰作业(连续减3)以阻止复述。

13.范畴大小效应:

当谓语的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的时间也多。

14.启动效应:

先前进行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15.两种编码说:

它把表象看成是和言语相平行和联系的另一个认知系统。

言语系统加工零散的语言信息;表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极似知觉。

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可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两类信息可以互相转换。

16.心理旋转:

心理旋转就是人在头脑中将某个图形的映象做平面或立体转动的心理运作过程。

17.气氛效应理论:

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18.调整策略:

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的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制约对事件的估计。

19.锚定效应:

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计时,会将某些特定的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在做决策时,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20.侧向扩散:

在某一个水平上,或是较浅的水平或是较深的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

21.典型性效应:

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22.精致性复述:

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这种复述也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23.问题空间:

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

起始状态、目标状态、算子(操作)。

简答与论述

1.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目前所说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把这些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2.评述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知觉的刺激物说:

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Gibson的结构密度极差实验支持这种观点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的解释。

它非常强调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这是一种建立在过去经验作用基础上的知觉理论。

知觉间接理论注重内在处理过程,直接理论则注重外在环境的信息内容。

但是知觉的直接理论过分轻视视觉的分析处理表征的过程,无法完备的解释人类视觉的复杂性,而知觉的间接理论缺少对于各种知觉现象的心理基础的讨论。

3.简述知觉选择的两种模型

过滤器模型:

由Broadbent提出,他通过著名的追随耳、非追随耳实验建立了注意的单通道模型,该模型认为由于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所以需要在所有信息进入高级中枢前有一个“过滤器”,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Broadbent的双听实验表明,人们倾向于以一个耳朵为单位回忆听到的内容,而不是以双耳同时听到的内容成对回忆,而且前一种方式的正确率大大高于第二种,因此Broadbent认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是一种单通道模型。

衰减模型:

由Treisman在过滤器模型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提出,衰减模型也属于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但并不支持过滤器是单通道的,在衰减模型的实验中,追随耳与非追随耳的信息均能通过过滤器,但非追随耳的信息减弱了,只有一部分可得到高级加工。

Treisman将阈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她认为已贮存的信息有不同的兴奋阈限,追随耳的信号由于没有得到减弱而能顺利激活,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得到减弱而只能激活一些阈限较低的项目,这也解释了鸡尾酒会效应。

衰减模型与过滤器模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将过滤器的单通道模型改为多通道模型,但它们的出发点都是认为人的高级分析水平容量有限,需要以过滤器加以调节;过滤器的位置都是在觉察与进入高级分析水平之间;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因此这两个模型作为知觉选择模型的代表,又被合称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

4.如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在艾宾浩斯的自由回忆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词表的开头和最末的一些词的回忆成绩总是好于词表中间的词,这样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过去曾采用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来解释这种现象,主张两种记忆说的人则倾向于用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认为近因效应可用短时记忆来解释,近因效应中的词数也与短时记忆的容量相一致,这是干扰所无法解释的;首因效应与中间部分则属于长时记忆,之所以出现首因效应是因为最开始呈现的词得到了更多的复述。

他们提出两条假设

(1)增加每个词呈现的时间,这样词的复述时间就得到增加,将会有利于长时记忆而对短时记忆没有影响。

(2)进行延缓回忆,这将破坏短时记忆而不影响长时记忆。

这两种假设都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从而成为了用两种记忆说解释系列位置效应的证据。

5.什么是部分报告法?

简述采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

部分报告法是一种对感觉记忆的报告方法,它不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报告出刚才听或看到的内容,而是事前告诉被试材料的某些部分与某种刺激相对应,报告时根据接收到的刺激报告对应部分的内容即可。

Sperling在研究记忆时创造出了部分报告法,发现在很短时间内呈现给被试一些材料,让他们立即报告所识记内容的实验中,这种报告法比全部报告法的正确率高许多,能达到100%的正确率,Sperling因此提出了感觉记忆,认为这是一种容量极大,保持时间又极短暂的记忆。

在感觉记忆的声象记忆研究中,也多采用这种方法,如“三耳人”、“四耳人”实验等。

6.简述记忆的加工水平说

记忆的加工水平说是关于记忆的结构的一种与两种记忆说全然不同的理论。

记忆的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效果由加工的深度决定,加工越深,记忆效果越好,记忆效果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深的记忆痕迹并且保持时间较长,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保持时间也较短。

加工水平说并不认为复述能导致更好的记忆效果或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Craik等人做的一个实验可作为这种猜测的根据,他们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单词,要求被试记住词表中最后一个由某字母开头的单词,这样,根据最后一个由某字母开头的单词与前一个由这个字母开头的单词中间间隔的单词数,即可控制被试对前一个有这个字母开头的单词的复述次数,实验结果表明,复述次数与回忆成绩并没有显著相关。

Craik等人又提出了保持性复述与精细复述,精细复述因为与上下文联系紧密、加工深度深因而能有较好的回忆成绩,保持性复述则没有这种效果。

加工一致性也对记忆成绩有着积极影响。

对记忆的加工水平说的批评主要在于它没有提出加工深度的客观、独立的指标,难于进行验证;以及加工水平说含有循环论证,因为它认为受到深度加工的东西记忆效果好,又把记忆效果好归结于受到了深度加工。

7.试评述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是Collins和Quillian提出来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

概念按照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同一级的各概念共有的特征则贮存在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

范畴大小效应验证了这一模型,但无法解释熟悉效应、典型性效应,也缺少对否定判断的完整说明。

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成的网络,然而它涉及的概念间联系的种类是极少的,概念间有垂直联系也有横向联系,在层次网络模型中只能体现垂直联系。

其次,层次网络模型特征贮存的方式虽然节约了贮存空间,但却增加了提取信息需要的时间。

激活扩散模型是Collins和Loftus提出来的,它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是用语义联系或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

在激活扩散模型中,一个概念的意义也是由与它相联系的其他概念,特别是联系紧密的概念来决定的,但概念特征不一定要分级贮存。

该模型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在该概念节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延该节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节点,再扩散到其他节点。

连线的不同强度依赖于其使用频率高低,激活还会随着时间和干扰活动而减弱。

当不同来源的激活在某一个节点交叉,而该结点从不同来源得到的激活的总和达到活动阈限时,产生这种交叉的网络通路就受到评价。

从产生激活交叉的不同通路可以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证据。

从不同通路来的证据要相加,肯定证据和否定证据要互相抵消,最后结果若达到肯定标准,则做出肯定判断;结果若达到否定标准,则做出否定判断;若不达到任一标准,则会说“不知道”。

这是一个决策过程。

层次网络模型只包含搜索过程,而激活扩散模型则包含两种过程,除搜索过程以外,还有决策过程。

启动效应验证了这一模型。

实际上,激活扩散模型是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

它用语义联系取代了层次结构,在激活扩散模型中,概念之间的联系既有不同的紧密程度,又有不同的强度。

激活扩散模型除了能解释范畴大小效应外,也能解释层次网络模型所不能解释的典型性效应和熟悉效应,因为它包含决策机制,也能说明否定判断,因此,激活扩散模型是“人化了的”层次网络模型。

8.简要评述概念结构中特征表说与原型说

特征表说主张从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重要特征来说明概念。

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

(1)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

(2)概念规则,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C=R(X,Y,…)特征表说适用于解释人工概念的形成,但是对于多维量的自然概念,一个集合体的特征不必是它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征表说难以解释集合概念

原型说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的。

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也包含维量,原型说的主要代表Rosch将这个维量称作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它表明同类个体容许的变异性,也即其他个体偏离原型的容许距离。

Rosch认为概念就是由这两个因素构成的:

(1)原型或最佳实例;

(2)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特征表说着重概念的诸定义性特征,带有分析性的色彩,由语义编码,与逻辑对概念的解释及下定义方法有直接的联系;原型说强调最佳实例或原型,带有整体性或综合性色彩,以一般表象来编码,可追溯到认识论对概念的理解。

特征表说与原型说都有静态的一面,又都有动态的一面,特征表说并不排除概念的诸特征在实例中的整合,原型说强调的原型则是具有更多的同类个体共同属性的实例。

9.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与阶段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做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

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范畴,即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人在解题过程中,要利用各种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经过各种中间状态,逐步达到目标状态,从而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可分为四个阶段:

(1)问题表征,在这个阶段,问题解决者将任务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

(2)选择算子,问题解决者选择用来改变问题初始状态的算子;(3)应用算子,实际运用所选定的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前的状态,使之逐渐接近并达到目标状态,也即执行策略阶段;(4)评价当前状态,包括对算子和策略是否适宜、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问题是否已得到解决等作出评估。

10.解释推理的线性三段论及其主要模型

线性三段论又称关系推理、三项系列问题,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的关系。

线性三段论的操作模型认为,两个前提中的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内部表征,其中三个逻辑项是依一种自然的顺序来排列的。

线性三段论的空间表象模型吸收了操作模型的基本思想,认为两个前提的信息形成统一的表征,其中各逻辑项按一定顺序排列,但这种表征是以空间表象的形式存在的。

因此,任何一个特定的三项系列问题的难度依赖于两个因素,即每个前提中的逻辑项的顺序和前提的顺序。

Clark提出语言模型,认为三项系列问题的表征既不是统一的,也不是表象性质的,而是由命题构成的,其信息加工遵循三个原则,

(1)一个前提的两个逻辑项分别由命题来表征,所以必须假定它们有不同的权重;

(2)前提与问题的一致性影响问题解决的速度,即当前提与问题一致时问题可更快地解决,否则要慢;(3)一个无标记的比较级形容词比一个有标记的比较级形容词更易于加工。

此外还有Sternberg提出的语言-表象模型,认为线性三段论过程既包含语言过程,也包含表象过程。

实验

1.我们已经知道认知的加工可由数据驱动和概念驱动,那么,对于认知加工是由整体还是局部开始,又有哪些实验来验证或说明呢?

如何说明?

Navon的视听干涉实验:

实验材料:

由小字母H.S和小长方形构成的大字母H.S和大长方形,这样的大字母包围在边长为33mm的正方形中,构成视角3°47´,大字母的最长直径为28mm,构成视角3°12´,小字母的大小为大字母的1/8,有一半被试接受的刺激为上述刺激的1.5倍大。

实验过程:

实验时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在视觉刺激开始呈现后40ms,被试通过耳机可以听到字母H或S的读音,听觉刺激持续300ms,被试的任务是判定他听到的是哪个字母并作出按键反应。

实验假设:

由于听到的字母与视觉刺激材料所用的字母和图形有三种关系:

一致,无关,冲突,可根据听觉刺激是与大字母(图形)或小字母(图形)相联系,将这种关系分为总体的一致性关系和局部的一致性关系,若知觉时优先加工整体,则被试的反应时随总体的一致性关系由一致、无关到冲突而增加;若知觉时优先加工局部,则被试的反应时随局部的一致性关系由一致、无关到冲突而增加。

实验结果是如何说明实验假设的:

实验结果表明,听觉辨别的反应时依赖于听觉刺激与视觉刺激的总体一致性关系,听觉辨别的反应时在三种局部一致性关系下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视觉刺激的大小对实验结果也没有显著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说明,当视觉的总体特征与听觉刺激相一致时,听觉辨别的速度加快;当视觉的总体特征不同于听觉刺激时,听觉辨别就会受到干涉,速度就变慢了;但是,听觉辨别的速度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

因而可以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进行的视觉加工有着有限的深度,只有总体特征可被知觉,而局部特征则不被知觉。

视觉的字母识别作业

实验材料:

同上,但对于要求注意整体的被试没有大长方形,对于要求注视局部的被试没有组成字母或图形的小长方形

实验过程: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注意整体,一组注意局部,分别告诉他们要指出看到的大字母或小字母是H还是S。

实验时先给被试以预警,要求被试注视荧光屏上的光点,接着呈现一个刺激,持续40ms,然后呈现掩蔽刺激。

要求被试尽快做出判定,并尽量少犯错误。

实验假设:

若知觉的加工是以整体优先,对大字母识别的反应时应快于小字母,若知觉的加工是以局部优先,则相反;由于大小字母也有一致、无关、冲突三种关系,若小字母的识别反应时随一致、无关、冲突而增长,那么有理由认为在识别局部前需要先识别整体,如果大字母的识别反应时随一致、无关、冲突而增长,则有理由认为在识别整体前需要先对局部加以加工。

实验结果如何解释实验假设:

实验结果显示大字母的识别要快于小字母,差异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在大小字母的三种不同关系下,大字母识别的反应时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冲突条件下的小字母识别最慢,与另外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由此可以认为,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而且当人注意于局部特征时,他不能不先知觉总体特征,这意味着总体特征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Navon将这种知觉加工的顺序称作总体特征优先。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如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他的自由回忆实验中,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十分显著,如何用两种记忆说来解释这样的效应?

如何设计实验?

见简答第4题

3.简要介绍Brunner的人工概念形成实验。

实验材料:

画有图形的卡片,图形的形状、颜色、数量和边框数是构成每一卡片的四个维量,每个维量有三个水平,这样就有81张不同的卡片。

实验过程:

实验者事先规定某个卡片的某一属性或几个维量的属性,即以这些维量和属性构成某个人工概念。

但实验者事先并不将某个人工概念告诉被试。

实验开始时,主试告诉被试:

本实验有一个特定的概念,要求被试通过实验过程来发现这个概念;主试首先取出一张肯定实例卡片给被试看,并告知被试这是肯定实例,被试需要根据他自己的想法来选取属于这个概念的其他肯定实例,每次选取之后,主试都要给予反馈。

实验假设: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人做出有关决定的序列可被看做有一定目的的策略,这种目的包括

(1)从每一个决定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信息;

(2)使任务的压力保持在可处理的限度内;(3)调节在规定的时间或活动的范围内未能掌握概念风险以及做出一个决定所带来的其他风险。

实验结果是如何验证实验假设的:

被试通常采取两种形成假设的方式:

总体策略和部分策略;基于形成假设方式的不同,有四种通用的假设考验的策略,即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和博弈性聚焦。

有效运用这些假设考验的策略总是为了满足上述三个假设。

4.Sternberg是如何研究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

简要论述他的假设、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是如何解释假设的。

实验材料:

数字(1到6个)

实验过程:

给被试视觉呈现一系列数字(识记项目),每个数字的呈现时间为1.2s。

全部数字呈现完毕后,过2s,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被试要判定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计时也随之停止。

试验要进行多次。

实验假设:

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或记忆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平行扫描);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的相继进行比较(系列扫描),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随着识记项目增多或记忆集增大而增加。

如果系列扫描是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要顺序检查一遍(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那么在以记忆集大小为横坐标,反应时为纵坐标的图中,被试回答”是“与”否“的斜率相一致;如果系列扫描是在记忆集中检查出所要的项目后即停止比较(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那么在同样的图中回答”是“的反应时的斜率是”否“的一半。

实验结果是如何解释实验假设的: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反应还是”否“反应,其所需的时间即反应时均随识记项目增多而增加,成一条上升的直线,这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采用了系列扫描。

Sternberg采用相加因素法实验模型,得出了记忆集大小与反应时的线性关系:

RT=cN+(e+d);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是”和”否“有着一样的斜率,Sternberg因此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以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5.简要介绍关于命题检验的经典实验(4卡片实验),以及这个实验是如何说明命题检验的心理过程的。

实验材料:

4张卡片,它们的正面分别是元音字母E,辅音字母K,偶数4,奇数7.

实验过程:

给被试看这四张卡片,并告诉被试,每张卡片都有一个字母在一面,一个数字在一面;并提出一个规则”若卡片的一面为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要求被试说出为了证实这个规则的真伪而必须翻看哪些卡片。

实验假设:

人们在命题检验中有强烈的证真倾向

实验结果是如何验证实验假设的:

做出正确选择的被试只有约10%,将近50%的被试说要翻看卡片”E“和”4“,其余的为各种不同的选择,极少被试认为须翻看卡片”7“,很明显,被试被试在这种选择作业中极力去搜索可以证实规则为真的卡片,很少尝试寻找可以证实规则为伪的卡片。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