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984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科学位论文

前言

中国已经是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根据非歧视原则,各成员国原来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歧视性规定必须取消,市场进一步对我国开放。

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新的门槛。

我国每年大概有74亿美元的出口农产品因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而遭受巨大损失,绿色壁垒正在削弱或部分抵消我传统农产品出口的优势,正在使我国丧失加入世贸组织后赢得的贸易机会。

本文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联系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分析我国农产品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和国际原因。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总结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办法,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摘要:

 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倍受关注的问题,在许多国家的进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已不可回避,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更容易受其影响。

中国加入WTO将推动农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将使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绿色贸易壁垒既是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阻力,也是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动力。

虽然它存在很多不合理性,但是由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运用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普遍做法,所以我们就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绿色产品;农产品出口;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

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阳光灿烂,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国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重要原因。

1.1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

1.1.1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每年增加5%左右,但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畜产业、水产业、果业、蔬菜业等。

2002年1到3月美国药品管理扣留的进口农产品达12025批次,其中,中国为1140批次,居受阻国家和地区的首位。

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09年1—5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145.6亿美元,同比下降9.4%。

2009年5月,中国出口农产品金额为30.6亿美元,环比下降3.0%,同比出口金额下降9.2%。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绿色贸易壁垒。

由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属是发达国家,由于他们的严格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使得中国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阻的农产品的品种日益增加,农产品的出口遭受禁止的情况频繁发生,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

1.1.2遭遇“绿色壁垒”的农产品范围越来越大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实施技术壁垒的范围不断增大,现已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茶叶等大部分农产品。

2005年1月,欧盟以中国出口的小龙虾所含氯霉素超标为由,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口,这不仅使中国水产品、畜产品、禽产品难以出口欧盟国家,而且使蜂蜜等与动物有关的产品也无法出口欧盟,中国共有1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1.1.3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上升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出口农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测、测试、评估所需要的设备费用,还要支付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从而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进而丧失价格竞争优势。

再如,自2006年1月1日起,欧盟新的食品卫生法规正式生效,突出强调了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管理,这种对全过程的监管要求必然使农业企业在饲养、运输、人力等方面的投资相应增加,带来我国对欧加工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扬。

1.1.4部分农民收入下降

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打击了我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发展外向农业,让农产品走出国门,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而外国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基本不受阻碍。

例如,前几年我国乳制品销售疲软,奶粉每年积压超过7万吨,一大批乳制品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导致一些养牛场、农户被迫转产;与此同时,进口乳制品数量猛增。

再如,欧盟有关国家曾以我国海水受到污染为由,使我国出口水海产品价格跌幅达50%;冻鸡、冻肉等农产品均由于绿色壁垒导致价格下跌7%-30%不等。

这些,都直接导致我国部分农民收入下降

1.2难以挤身于国际市场

中国国内的农产品生产者由于为了达到发达国家定下的苛刻标准,不得不增加生产成本。

由于中国出口的多数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而由于外国的苛刻技术要求无形中削弱了这种价格优势,使得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下降。

具体的来说,中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的绿色产品认证,必然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贸易进行全过程无公害管理,既要制度大量的减压、测试、评估、购买一起设备等间接费用,又要制度高昂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

这无疑都在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削弱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再者,由于中国农产品无法跨越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禁止出口、退货、索赔事件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同时也就消减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2.2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难以增加

如2003年初,欧盟以食品安全为由对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出口进行封关,仅此一项就使山东8万多农户和加工出口企业大幅减收,此举还引起了挪威、匈牙利等国对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出口进行封关,日、韩、沙特等国相继提高了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的检验标准。

再如,2006年2月份,瑞士等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对河北肃宁县皮毛动物养殖和加工业进行报道,其中,轻视毛皮动物养殖和活剥动物皮毛的报道被国外多家媒体转载,国外动物保护组织呼吁欧盟立法禁止我国毛皮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我国目前毛皮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迅速大幅下降。

1.2.3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进入九十年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韩国等国家或地区,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WTO成员,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紧密挂钩,他们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

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因达不到他们的“绿色标准”而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出口市场不但难以巩固,而且有缩小的可能。

据统计,就环境标志制度一项,就使我国减少了40多亿美元的出口创汇,因绿色包装制度的实施将使我国1/3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

另据王缓芳专家根据发达国家公布的绿色标志产品类别测算,我国受影响的出口产品额占其出口总额的24.88%。

1.2.4迫使我国许多农产品退出国际市场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直接影响就是许多农产品由于无法通过国外严格的卫生检疫,无法达到国外所规定的标准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2005年以来,欧盟以中国出口的禽肉、龙虾制品农药残留及微生物超标为由,全面禁止从我国进口动物源制品,其他国家也紧跟其后,纷纷采取措施,对我国动物源制品检验不合格后就地销毁。

长期以来,我国的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其中水产品占全球销售额的70%,蔬菜占日本进口的99%。

但近几年来,这些产品的出口却因达不到进口国的严格的环境和质量卫生标准而连连受挫。

在美国市场上,仅20025年1月到5月,中国沿海地区被美国药物管理局扣留的产品累计896批次,中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我国农产品自身品质、质量与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使我国近几年在农产品贸易上屡遭挫折。

而绿色贸易壁垒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较强的技术性、较高的隐蔽性和较大的灵活性,迅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

1.2.5导致了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控制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着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制造了苛刻的卫生检疫制度,限制中农产品的出口,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定打出了擦边球,使得贸易歧视行为变得合理性,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市场的难度。

比如发达国家甚至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结果就是日本不允许中国大米进入日本市场,而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1—5月,中国出口大米的数量为396345.9吨,同比下降38.7%,金额为27434.1万美元,同比增长3.5%,平均单价为692.2美元/吨,同比增长68.8%。

2009年5月,中国出口大米的数量为74034.3吨,环比下降46.8%,金额为5117.2万美元,环比下降44.3%,平均单价为691.2美元/吨,环比增长4.7%,同比出口数量增长413.6%,金额增长447.4%,平均单价增长6.6%对于大米价格的增长,我们不能否定绿色壁垒对其成本增加的影响,而大米出口量的整体下降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关于制定技术规则的苛刻性,导致了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控制。

再如,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农产品因发达国家一些苛刻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这直接就控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2.1国内方面原因

2.1.1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

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

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

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2.1.2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

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

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尤其是农业企业对它的反应迟钝。

截止到2001年上半年,我国已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仅500余家,其中大部分是三资企业,国内通过认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家电行业,更多的企业包括农业企业仍在ISO14000认证之外徘徊。

另外一些农业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认证不积极,存在侥幸心理。

2.1.3外贸体制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

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

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生产和出口的主体分离,农民和外贸公司的目标利益存在不一致性。

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

这种生产和出口经营主体的分离造成主体利益的不一致,而且由于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导致在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过程中信息传递受阻和滞后。

另外,现行的“订单农业”虽然可以对交易双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但是由于与此相配套的法规的不健全,交易双方文化层次上的差距,使得双方在签订订单之初就处于不对等的地位,遭受损失的往往是农民。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农民寻求短期利益,隐藏信息,甚至于在博弈中采取“败德行为”,如农产品的以次充好等。

2.1.4市场信息系统不健全,缺少服务于农产品销售的中介组织。

由于我国现有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经营的产品种类也较为单一,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与相互沟通有限,对国际市场信息获得的滞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整个行业也缺乏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从事市场信息的集散,经常是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还有很多企业重蹈覆辙。

2.1.5农产品的检验标准和检测技术落后

 我国在对农产品的检验标准上,许多项目属于空白。

如我国只对62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量作出了规定,而加拿大规定了87种,日本规定96种,美国则规定了115种。

因此我国许多农产品出口到国外时,就很可能会因无法满足对方国家的环境标准而受到限制。

我国对农产品的检测技术也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如我国贝类的毒素由于检测手段落后、监控体系不健全而得不到国外官方机构的信赖,致使多年来我国丰富的贝类资源难以出口;再如2002年初,浙江舟山出口欧盟300吨冻虾仁被当地检验检疫部门以查出10亿分之0.3克氯霉素为由全部退货并且赔而欧盟的这个检测数据当时在我国国内还无法测出。

2.2国际方面原因:

2.2.1社会对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

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2.2.2将同一标准使用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

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

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环境保护的步伐的加快。

3我国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3.1政府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应采取的对策

3.1.1加强对出口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

农产品产地环境包括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等,对产地环境进行管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的前提和首要条件。

目前来看,空气环境条件在多数地区对农产品的生产影响不大,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的关键是防治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滥用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污水灌溉等因素造成的土壤环境的污染。

要防治土壤污染必须严格控制外在投入物的使用,这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方面对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企业进行改革和规范,另一方面结合产业链上的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协会和农户不同组合方式的推广模式,向生产者宣传使用投入物的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并选派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灌溉水污染是当前产地环境管理的重点,水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等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和病原体等对水的污染,水体污染是各行业综合运行的结果,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产生于农业之外,需要政府牵头,制定相应的条例法规,并采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将灌溉用水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3.1.2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各项事务活动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间绿色贸易规则的制定,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能够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

政府还应积极参与多边协定中有关环境条款和贸易规则的谈判,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WTO机制,要求进口国取消不合理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在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要求并呼吁建立公平合理的技术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新规则来约束发达国家日益泛滥的技术限制措施,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3.1.3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投入

特别是要加大对农产品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政府应设立一定的基金用于支持外向型农产品经营贸易企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和保险支持,包括低息贷款、降低贷款门槛、延长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等。

3.2企业,生产经营者应采取的对策

3.2.1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目前涉及农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实质上是高科技壁垒。

对于我国农业来说,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

科技投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绿色产品的开发、农药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土壤污染的治理。

为此,一是要给予绿色产品生产以优惠的鼓励政策,从信息,技术,税收、贷款等方面,支持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

二是要调整农药化肥结构。

积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淘汰对人体危害很大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推广有机肥工程,减少无机肥的用量。

逐步引导和发展准确农业,改变偏施,重施化肥的习惯。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跟踪世界农业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积极开发绿色环保型新型包装材料。

四是加大投资力度,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择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

3.2.2加强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

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备受欢迎,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绿色食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20%,2006年销售额达到87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品市场,目前1/3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几乎所有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

德国、英国50%~70%的有机食品依赖进口。

无公害农产品如此受到发达国家的青睐是因为他的生产受到严格生产条件制约,从未满足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约束条件。

因此,中国为了扩大出口,或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都应该鼓励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农产品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指导农民生产,提高农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调整农产品的生产结构,扩大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效的规避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

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标准管理体系标准(ISOI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这些人证对企业是非强制性的,具有公正性质、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企业利益和效率的提高。

ISOI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包括环境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准、生命评估、环境行为评价等若干方面,是将环境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愿材料、能源、工艺设备、生产、安全、审记等各项目管理之中的自愿性标准。

在实施环境认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签定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从制度上消除涉及环境问题的贸易摩擦。

3.2.6建立和健全服务于农产品出口的中介组织

在对外出口贸易中,中介组织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农产品进出口方面,农产品出口商会或行业协会将成为农产品出口的绿色标准、市场竞争状况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

这些中介组织可以反映和收集企业的要求,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以民间组织的角色与国家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同国外贸易伙伴进行民间性的沟通与对话;开展有关贸易问题的对策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会员提供相关服务等。

在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无序竞争、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挑战的情况下,组建和完善农产品出口商会势在必行。

3.2.8大力推进生态型技术的开发和使用

大力推进生态型技术的开发和使用。

在农业经营中,小规模经营和大规模经营的技术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兴起了以杂交玉米、杂交小麦、杂交水稻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革命”;之后,生物和信息技术也逐步渗透到农业种质资源、动植物育种、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中十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应用自然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绿色贸易壁垒随之出现。

绿色贸易壁垒不仅对农业生产的某一阶段提出严格技术要求,而且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所从事的社会化生产。

农业的标准化,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科技推广和科学管理的双重属性。

从长远计,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必须以农业科学技术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标准,实现对农业生产从农田环境、投入要素、生产过程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控制。

要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3.2.9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

现代农业的生态型技术,只有在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组织中才有条件采用,在这样的组织中实行的不是传统农业条件下独家独户的经验式粗放型管理,而是一体化经营,讲求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的统筹考虑。

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农产品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就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

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领域、不同过程、不同环节,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品质,都要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和严格细化的检查、监督、检测指标。

我国要视绿色贸易壁垒为改造我国农业组织的持久动力和外在压力,对现有的分散型农业组织进行改造,从根本上解决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问题。

只有对分散型农业组织进行改造,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在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才不会被绿色贸易壁垒所抵消。

 

结束语

绿色贸易壁垒既是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阻力,也是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动力。

虽然它存在很多不合理性,但是由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运用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做法,所以我们就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我们要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进一步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广阔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