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706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3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1.1规划目的和意义1

1.2规划的基本原则1

1.3规划编制的依据2

1.4规划的范围和期限3

第二章XX区的基本情况、环境保护形势与环境质量状况4

2.1XX区的基本情况4

2.2环境保护形势与环境质量状况8

第三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17

3.1指导思想17

3.2规划目标17

第四章环境污染防治规划20

4.1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

4.2水污染防治规划32

4.3噪声污染控制规则41

4.4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43

4.5工业污染防治规划47

4.6农业及农村污染防治规划52

第五章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58

5.1大力植树造林,发展生态林业58

5.2城镇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59

5.3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61

5.4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61

5.5生态环境效益分析63

第六章环保产业与环境科技发展规划65

6.1环保产业发展规划65

6.2环境科技发展规划66

第七章环境管理及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规划67

7.1环境管理规划67

7.2环保能力建设规划72

第八章生态安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规划77

8.1当前国内突发环境事件概况77

8.2指导思想78

8.3基本原则(方针)78

8.4涉及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79

8.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规划80

第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88

9.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保障制度88

9.2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循环经济89

9.3建立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90

9.4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91

9.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92

9.6法制保障93

9.7切实抓好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94

附录“十一五”时期XX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项目96

第一章总则

1.1规划目的和意义

《XX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明确提出:

“XX是XX未来向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在XX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引导发展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以及商业物流、文化教育等功能。

”,同时提出,XX应“建设并保护好南中轴线地区的绿色开敞空间。

”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为进一步促进XX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2008年XX“绿色奥运”、XX区区域空间布局和新城规划目标的实现,参照《XX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XX区区域空间布局和新城规划》(2005~2020)和《XX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制定XX区“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通过该规划的实施,正确处理“十一五”期间XX区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和提高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在把XX建设成首都南部的重点发展区,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商业物流基地的同时,建设成首都南部的生态屏障和南中轴线地区的绿色开敞空间。

确保2008年XX奥运的胜利、成功举行。

1.2规划的基本原则

规划主要遵循以下5项基本原则:

(1)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3)以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为目标,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

(4)突出政府职责,注重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

(5)既要体现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强,又要体现新理念、新思路

1.3规划编制的依据

(1)《XX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XX区区域空间布局及新城规划》(2005~2020年)

(3)《XX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规划技术和文件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草稿)

《未来15年中国经济与环境发展趋势分析》等相关文件

(5)《XX奥运行动规划》

(6)《XX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7)国家相关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有关国家法律、规章和条例

《XX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

《XX市城市自来水厂地下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相关法规和规定。

(8)国家有关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9)其它相关参考文件

1.4规划的范围和期限

1.4.1规划的范围

规划范围为XX区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036.6平方公里。

规划区总人口80.8万人(常住)。

1.4.2规划期限

规划分近期和远期二个阶段:

近期:

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第二章XX区的基本情况、环境保护形势与环境质量状况

2.1XX区的基本情况

2.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XX区是XX市市辖区,位于XX南郊,地处北纬39°26′~39°50′,东径116°22′~116°43′之间。

区政府驻地黄村镇,北距市区右安门16.5公里。

XX区北连丰台、朝阳二区,西隔永定河与房山区相望,东与通州区毗邻,南及西南与河北省的廊坊市、固安县、涿州市接壤,参见图2-1。

XX区区域东西宽约44公里,南北长约44公里,面积1036.6平方公里,辖区常住总人口为80.8万人,人均占有土地0.13公顷,人口密度784人/平方公里。

XX背倚京城,面向渤海,辐射中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无论是1993年的“分散集团式布局”,还是到最新公布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XX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都凸显了XX在整个XX城市发展体系中的重要战略位置。

“两轴、两带、多中心”的中轴线南延直通XX,“两带”中的西部生态带里包括了黄村卫星城,东部发展带里有多中心中重点发展的亦庄新城,参见图2-2。

与XX市的城市空间战略构想相呼应,XX提出了“一轴、两翼、四区、五镇”的空间新格局。

新的发展定位对XX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本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2.1.2自然地理状况

(1)地形、地貌

XX区地处永定河洪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地面高程14~45米,坡降0.5‰~1‰。

因受永定河决口及河床摆动影响,XX区全境分为三个地貌单元。

北部属永定河洪冲积扇下缘,泉线及扇缘洼地;东部凤河沿岸地势较高,为冲积平原带状微高地;西部、西南部为永定河洪冲积形成的条状沙带,东南部沙带尚残存少量风积沙丘,西部沿永定河一线属现代河漫滩,自北而南沉积物质由粗变细,堤外缘洼地多盐碱土。

全区土壤分布与地貌类型明显一致,近河多沙壤土,向东沉积物质由粗变细,沙壤土、轻壤土呈与地形坡向一致的带状交错分布,区域土壤熟化程度较高。

(2)气候

XX区属中纬度区,受西风带影响,冬春季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少雨雪,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四季分明,降水适中,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2.0℃,1月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27.4℃(1966年2月22日),7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高气温41.4℃(1999年7月24日),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672.8小时,太阳辐射量为565千焦(135千卡)/平方厘米。

日照充足,是XX市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之一。

平均风速2.2米/秒,风向变化显著。

年平均降水516.4毫米(1956~2000年平均),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约有75%的雨量集中在夏季(6~8月)。

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3)河流水系

XX区境内现有永定河、凤河、新凤河、大龙河、小龙河、天堂河、凉水河等大小14条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全境,分属北运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河流总长302.3km。

全区河流除永定河外,均为排灌两用河道,与永定河灌渠、中堡灌渠、凉凤灌渠等主干渠道及众多的田间沟渠纵横交错,形成排灌系统网络,其中除凉水河、凤河、新凤河作为接纳城镇污水河,永定河作为排洪河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目前都干枯无水。

境内目前仅有埝坛水库一座。

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黄村西南部。

埝坛水库现状蓄水能力为200万m3,在汛期起一定的滞洪作用,多年平均泄洪量0.025亿m3,设计洪水流量15m3/s。

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设计洪水位高程40.05m,防汛上限水位37.50m,总库容360万m3。

(4)地下水

XX区地貌属于冲积扇的中、上缘。

地表下10米以内的松散沉积物主要是由永定河冲积、洪积而成。

区域西北部的芦城、黄村以北、红星西部地区的含水层以粗颗粒砂卵石、砾石为主,厚度25~30米。

庞各庄和青云店以南地区逐渐过度到中、细砂区,含水层出现多层次结构,即亚砂石、亚粘土的夹层及透镜体,含水层颗粒粗细在平面分布上受地貌位置、基底构造控制,砂砾石在平面分布上有两条舌状凸起,一条是东磁各庄、杨各庄至永合庄;另一条是大庄、四各庄至加禄岱,反映了第四系全新地质年代中永定河流经地区的特性。

浅层含水层的垂向分布有三层:

第一层顶板埋深10~20米,岩性以砂为主,由粗到细厚度3至10米,水位埋深0.5~2米,为潜水或承压水;第二层是主要含水层,芦城至杨各庄一带顶板埋深20~30米,岩性是砂卵石和砂砾石,厚度9~25米,水位埋深2~4米,渗透系数每昼夜40~200米;第三层从芦城到大张本,顶板埋深38~60米,厚度8~25米,岩性为砾石、中粗砂和细砂,水量小,区域西北部鹅房一带为潜水,到黄村以南逐渐过渡到承压水、西北部水力坡度1.6~1%,地下水总流向是从西北流向东南。

地表径流的缺乏和污染,使XX区地下水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地下水埋深从1980年的3米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4米左右。

并在庞各庄等地形成地下漏斗。

2.1.3社会经济

XX区在2000年完成撤乡并镇改制,区政府坐落在黄村镇,共辖14个镇、526个自然村、553个村民委员会、45个居民委员会。

另有四个重点城镇,分别是西红门镇、采育镇、庞各庄镇及榆垡镇;其余九个建制镇分别是黄村镇、瀛海镇、旧宫镇、北藏村镇、魏善庄镇、青云店镇、长子营镇、安定镇、礼贤镇。

到2003年底,全区户籍人口5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6万人,农业人口35.82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77.47亿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分别为13.31亿元、28.39亿元、35.7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4.6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4.04亿元,农业总产值20.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38.3元。

XX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1.4土地利用

根据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XX区土地总面积为1554473.70亩,其中农用地1024175.0亩,占总面积的65.89%;建设用地438207.3亩,占总面积的28.19%,未利用地92091.4亩,占总面积的5.92%(三者比例关系见图2-3,细分见表2-1)。

即XX区土地资源总体上呈现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比例较大,未利用地较少的特征,未来的土地利用将受当前土地利用格局和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严重限制。

图2-32004年XX区土地利用状况图

表2-12004年XX区土地利用结构

地类

面积(亩)

占总面积比例(%)

耕地

578632.5

37.22

园地

218456.3

14.05

林地

459000

7.03

其他农用地

117872.9

7.58

居民点用地

202615.4

13.03

独立工矿

151648.3

9.76

特殊用地

23502.2

1.51

交通用地

44620.5

2.87

水利设施用地

15820.9

1.02

未利用土地

41095.9

2.64

其他未利用地

50995.5

3.28

合计

1554473.7

100.00

各类用地的分布特征是,南部以农用地为主,建设用地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东北部,沿河乡镇有一些未利用地。

对农用地来说,北部和东北部土壤肥力高,西北和中部肥力水平较低,南部肥力居中。

2.2环境保护形势与环境质量状况

2.2.1“十五”环保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全区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在城市设施建设方面,黄村卫星城经二十多年的建设,已具一定规模。

据2003年统计,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齐全;2004年黄村卫新城一、二、三干线市政管线污水全部导入XX黄村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其中生活污水1747万吨;2004年新城城区产生生活垃圾7.2万吨,全部送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村、镇全部自来水供水。

黄村新星城现有2座自来水厂,2004年年供水量1651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平均每日供水45223吨,比上年增长10.0%。

工农业发展方面,XX区形成了机电、轻纺、化工、食品、建材、汽车、服装、手工艺等八大行业体系,区、镇、村办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共计约3000家。

十五期间XX区通过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狠抓工业园区建设、落实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200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完成工业总产值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2004年,按照“因地制宜出特色,发挥优势创一流”的原则,以富民工程和农产品安全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都市农业”,突出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

200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7.8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在城市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帮助下,XX区坚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局上下一致、团结奋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2004年XX区仍以防治大气污染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与环境检测,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广泛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有所改善,并形成了领导重视、市民支持、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携手开展环保工作的大好局面。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特别是2003年完成了XX区生态示范区的规划,制定了XX区2003年到2008年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目标对策,并不断取得进展。

2008年奥运会,XX市向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做出了迅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承诺,确立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承办主题,这为XX市及XX区“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科学管理、规范程序,全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市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指标的圆满完成。

为确保XX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53.9%的目标,XX区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强化大气污染监察组的功能,积极督促相关部门、单位落实区政府防治大气污染的各项措施。

重点检查子站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施工工地和裸露地面,对重点地区相关单位落实措施和责任,建立了跟踪回访制度;第二加强重点污染源的防治与管理。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推进集中供暖,共改造锅炉15台41蒸吨;努力推进卫星城地区餐饮业油烟治理工作。

大部分餐饮单位按要求加装油烟净化器;加快京开公路两侧300米可视范围内的燃煤设备改造,有140余家完成了任务;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强化外埠进京车辆的尾气检查。

共检测128779余台辆,不合格车辆予以劝返;加油站年审检查95家,有85家通过。

(3)加强水源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市辖主要河流的污染负荷已有所下降,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遏制,部分河段的水质已趋好转。

十五期间XX区对水源保护区坚持定期常规检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的方针,对全区的各类污染隐患进行整理归类,划定重点区域。

制定了水污染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同时下发了“XX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环境监管防止污染事故发生的通知”,对辖区内的电镀、印染单位12家重点化工企业及35家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单位进行了检查。

完善了措施,确保不发生严重水污染事故。

(4)生态农业示范点及小城镇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04年3月《XX市XX国家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市局组织专家评审。

“十五”期间,先后以庞各庄、榆垡、采育重点城镇为示范点采取先进的农业技术,建设了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示范点项目和环境优美乡镇,并在部分重点城镇成功地推广了“猪—沼—菜、”猪—沼—粮、“鸡—猪—沼—菇”等生态农业模式。

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和生态模式的推广,伸长了农业生产链条,解决了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问题,实现了资源化利用,使农业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农田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明显进展。

为有效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条件。

参见图2-4。

(6)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明显,重点城镇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的工业污染源通过治理,到2004年底所有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进一步强化对新建项目的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环评执行率、“三同时”执行率均有大幅度提高;各工业企业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企业调整结构的重要目标之一,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产品和工艺,全区取缔和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部分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削减。

(7)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图2-5)。

经过几年努力,XX区及其部分重点城镇相继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XX卫生城、城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龙河、凤河下段、旱河、岔河、大狼垡排沟等河道进行清淤整治治理,重点城镇建成区环城绿化带、卫生隔离带的形成,城市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8)环境保护机制已经形成,环境保护参与决策和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XX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结合XX区实际,成立了XX区环境保护法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的环境保护法制工作。

并将全区环保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2.2.2当前环境质量状况与存在问题

通过“十五”时期的努力,城市环境质量呈现改善趋势,城乡生态系统逐步趋于良性循环。

2004年XX区大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由1999年的4541吨降至3476吨,工业大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由2002年的427.9吨降至364.1吨;烟尘的排放量由1999年的6759吨降至1992吨。

2004年XX区硫酸盐化速率年日均值为0.5mg/dm2·日,比“十五”时期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02年降低了0.15mg/dm2·日。

尽管工业XX区的重点工业数目在不断增长,由1999年的34个增长为2004年的59个,但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幅却不大,仅由1999年的216.2万吨增至2004年230.26吨,2004年重点企业数目比1999年增加了25个,为1999年的173%,2004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仅比1999年增加了14.06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是1999年的1.07倍。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由1999年的86.3%增至2002、2003年100%,2004年的99.8%。

整治后区内水系水质按功能区划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城市建成区噪声达标区面积不断增加,放射性、电磁辐射环境保持在正常水平。

但与国内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相比,XX区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质量还有很大差距,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要求,也不符合作为首都郊区城市应有的形象。

问题突出表现在:

(1)燃煤、机动车尾气、不利天气、地面扬尘等因素造成的XX区大气污染依然存在。

2004年XX区燃煤消耗量46.81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64.14吨。

机动车车流量达1906辆/小时·公里,汽车尾气排放使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严重。

据监测站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2004年黄村卫星城大气中的硫酸盐化速率(碱片)、大气降尘全年均值分别是0.50mg/dm2·日、9.8吨/平方千米·月,这一结果与评价标准持平(0.50mg/dm2·日);采暖期为0.82mg/dm2,超标0.64倍,非采暖期监测结果为0.27mg,未超标。

硫酸盐化速率超标在1、2、12月表现较为严重,其平均值分别超标0.86倍、1.08倍、1.00倍。

2004年XX区黄村卫星城年均降尘量为9.8吨/平方公里·月,与国家推荐参考标准相比(2004年为11.7)降尘较之往年的平均结果有所降低,依据XX市清洁对照区标准11.7吨/平方公里·月)低于标准1.9吨,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其中,影响降尘的主要因素有建筑施工、地面扬尘和不利气象条件。

2004年XX区区建立的大气自动监测子站,年中有效监测天数365天(年中有1天仪器故障,无法提供数据),其中大气指标达到二级、好于二级的天数共196天,占有效天数的53.7%;月达标最高纪录为7月共22天,占本月的71.0%;月达标最低纪录为4、10月各10天,仅占本月的33.3%和32.3%。

目前,子站只开展大气悬浮颗粒物监测,由于XX区地处XX南部,为主导风下风向,受地形、气候、区内燃料结构等影响,XX区区空气质量单项指标均落后于其他区县。

(2)水资源紧张和水污染严重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2004年XX区内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30.26万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229.89万吨,区内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良好,废水排放达标率99.84%。

XX区境内凉水河、新凤河、北小龙河四条河流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较浑浊,多种污染物都有检出,河水呈现灰黑色、灰白色,有的水面漂有黑色腐败物及一些垃圾,河水散发难闻恶臭。

水中污染物种类较多,有的污染物浓度高,污染较重。

尽管黄村卫星城污水厂采用氧化沟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工艺,但由于入境污水流量较大,沿途周边径流汇入,未能明显改变区内地表水体水质污染状况。

主要污染物为耗氧有机污物、氨氮、总磷、阴离子洗涤剂、油,其中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总磷、阴离子洗涤剂、油超标率均为100%,化学需氧量(CODMn)全年检测中仅新凤河李营沟断面7月水样一次达标,其余污染物挥发酚、氟化物、六价铬、砷等均有检出,但未超过标准,pH指标全年未见超标,污水以耗氧有机物污染为主。

表2-2和表2-3分别为XX区2004年主要河流水质监测数据及2000年~2004年XX区主要河流水质年际监测数据。

XX区部分地下水监测井存在污染指标超标现象,部分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水位继续下降且局部地区水质呈恶化趋势。

(3)噪声、电磁辐射与放射性环境管理还需加强。

噪声扰民问题仍然存在。

 

表2-22004年XX区主要河流水质检测状况(单位:

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