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word课件.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word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word课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word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知识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两词内容,进而了解怀古词的特征和一般写法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2能力培养目标: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3德育情感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重点:
词作意象的把握
教学难点:
两首词的情感特征及其表现手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导语: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两个古诗词名句老师背上句,大家接下句(但愿人长久,稻花香里说丰年,)它们分别是谁写的?
后人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合称什么?
(板书“苏辛”)大家知道为什么把他们合称?
(他们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毫无疑问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有人又评价辛弃疾: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今天,两位词坛高手都拿出他们最得意的词作作一番“龙虎斗”,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好“裁判”(板书课题)
(以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简称《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称《永》)
二、引导感知
(一)了解作家
教师启发:
现在是运动员上场哪位同学先来介绍苏轼?
了解和明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人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才华横溢,性格乐观、旷达、豪放,但一生磨难,多次被贬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引导:
通过介绍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苏轼哪位同学再来介绍辛弃疾?
了解和明确: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人年轻时参加义军,积极抗金,曾经凭着英勇和机智处死了两个叛徒:
义端和尚和张安国其词多抒写报国雄心和有志难伸的感慨,豪纵奔放,沉郁顿挫,在南宋爱国词中雄领一代,有《稼轩长短句》等
(二)感知作品
教师提示:
在初步认识两位词人以后,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念》、《永》的注释,了解他们分别在什么背景下写出大作的
教师补充:
两位词人一位是北宋人,一位是南宋人我算了一下,苏轼去世39年,辛弃疾才出生现在他们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擂台上苏轼是45岁,辛弃疾多大了?
(65岁)你们看好哪位选手?
教师布置:
下面“文斗”开始请欣赏名家朗读(放课件:
《念》一鲍国安朗诵;《永》——陈铎朗诵)
正音(在课件上):
英发(fa)华发(huafa)纶(guan)巾还酹(huanlei)舞榭(xie)胥(xu)佛(bi)狸
生齐读(每首词两遍)
教师组织:
喜欢《念》的举手,喜欢《永》的举手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他们喜欢的词结束后请其他同学用掌声大小评好和次好(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
(注意: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应读得节奏稍快且很有气势,还可做上扬的手势和卷的动作“穿”、“卷”应读重音《永》的深沉悲壮感要把握好特别是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感情上力度要大读“想当年”声调应高,“如虎”应读重音,应神采飞扬,激情奔放)
教师鼓励:
大家用掌声评评看,哪位同学读得好学生鼓掌后,再交代:
朗读得分不计入下面关于作家的比赛成绩
全班集体朗读
三、引导理解
(一)整体把握
教师启发:
刚才大家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个别句子语序不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
老师担心大家不懂,挑出来问一问大家,按现在的习惯该怎么说“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如果学生回答好,老师调侃一句:
“老师的担心多余了,‘多情应笑我’”“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觅孙仲谋英雄)(集体朗读注释)
明确:
语序的颠倒大多是压韵的需要
教师鼓励:
课前预习时曾请大家用对联的形式概括词的大意,下面请“晒”出你们的成果(教师结合例子简述对对联时应注意的地方选最好的对联写在黑板上,集体朗读)
课前预习题参考答案:
《念》(上阕)上联:
描画战争景象
(下阕)下联:
讴歌豪杰雄风
《永》(上阕)上联:
吟哦昔日英雄
(下阕)下联:
忧虑当今国事
横批:
壮志难酬
师生共同“鉴宝”,为两位词人加分
(二)分析意象
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来评比他们描绘的画面《念》和《永》中分别有哪些人物?
大家讨论,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念》:
周瑜《永》:
孙权、刘裕、刘义隆、完颜亮、拓跋焘、廉颇)
讨论:
1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春风得意,儒雅潇洒)你最欣赏他的是什么?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自若,指挥若定,举重若轻,胸有成竹)画面上只有周瑜一个人?
(还有景色、小乔)这些有什么作用?
(板书:
景色——烘托;小乔——美人衬托英雄)(老师补充调侃:
赤壁之战时,小乔出嫁已十年,算“老”乔了,至少是“大”乔,但还是称之为小乔好)
2《永》写的人物各有什么作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怀念英雄,呼唤当代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佛狸祠下:
异族统治下的人民的屈辱或麻木凭谁问,廉颇老矣:
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3为什么《念》只写周瑜一人,而《永》写了这么多人?
《念》主要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永》的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又有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还有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等
教师小结:
看来人物不在多少,关键看需要画面评比,一比一
四、引导鉴赏
教师启发:
两位“大腕”展示的画面各有什么目的?
他们是用什么手段把画面展示给我们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首,随便谈上面的哪个问题只要谈出,苏轼或辛弃疾就能够得分老师给你们当计分员(小组讨论几分钟然后发言开始)
教师提醒:
两首词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
相同点及不同点?
(凡说出相同点的,各加一分;说出哪一方特点的,哪一方加分)
以下内容作为生成课堂的备用:
相同点:
1从文题看,都有“怀古”一词说明二词都是怀古词
2结构一致:
古迹——古景/事/人——抒情议论
3手法上,都是借景抒情
4都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卷起千堆雪”,以“雪”喻浪花,喻体“浪花”没有出现,是借喻“气吞万里如虎”,以“虎”喻刘裕“千堆”、“万里”状其情势之大和猛是夸张
5对比手法《念》中苏轼与周瑜对比《永》中刘裕父子辛弃疾与廉颇都形成对比
6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虽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但更主要的是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
不同点:
1意象两词所写之景明显不同:
《念》中主要写自然景观,《永》所写重在人文景观所写之人也有不同:
《念》中主要写周瑜而《永》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
2语言苏词开阔明朗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如“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就蕴涵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3手法苏词以描写景、人为主;而辛词以叙事为主苏词从写景中逐层托出周郎小乔衬托周郎;辛词人物是并列的出现无层次感
4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重在感伤自己;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等英雄来斥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统治者流露出忧民忧国的情怀,体现出一种深沉悲愤的豪放
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分析都各有特点……(很精彩,有深度)但有个问题老师不明白,想请教大家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为什么苏、辛钟情的对象却不同呢?
引导分析:
苏轼拿自己与周郎相比周瑜风流儒雅,因裙带关系而深受统治者孙权的赏识,24岁做中郎将,34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立功业而才华横溢的东坡居士虽也有如小乔一样的美妻王氏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但是早逝他不但未被重用,反而被贬黄州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孙权19岁作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20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教师启发:
还有一个问题老师不明白2018年,余老师曾到镇江一中,发现校园内有一尊墓墓主是我的安徽定远老乡三国时的又一个重要人物——鲁肃为什么稼轩到京口,没有怀念我的老乡?
共同分析:
因为鲁肃不是东吴霸主,作者要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所以没有选上他
教师激发:
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吗?
我们再来探究(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
备选问题:
1两词流露出的情感有没有差异?
——东坡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多愁善感,华发早生;但又是个精力旺盛、乐观旷达的人他的这首“文人词”重诗情画意他引“江月”为知己,尽情倾诉自己的未酬壮志,以寻求安慰《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体现出他一贯的旷达情怀而稼轩是个英雄气概颇盛的文人武将“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他的这首“英雄词”尽显豪杰气势他仰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廉颇,流露出对国事的深沉关注写本词时他已65岁,不久被免官,第二年就忧愤而终
2“故国神游”是苏轼游还是周瑜游呢?
——大多认为是苏轼也可解读为苏轼想象丰富,让周郎再生,重游赤壁,与自己相逢
学生发言,老师适当点拨在为两位词人“计分”后,老师尽量为得分少的一方唱“赞歌”,以求“打平”如名句的多与少,哲理成分的多与少,洒脱与含蓄,消极与积极等等
五、引导巩固
(一)结合板书,以这两首词为例,概括出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
1知人论世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家情况和作家的创作背景
2把握意象(意境、画面)词(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画面这是鉴赏的核心
3把握主旨即为什么要展示这样的意象(意境、画面)
4回溯表达方式即怎么样展示意象(意境、画面)的
(二)教师提示:
两位词人的作品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开创了宋词新的境界因为词初期是用来娱乐的(花间词派),苏轼“以诗入词”,让“词言志”,使词承担了教化的功能,辛弃疾更是把“大我”(爱国情怀等)放入词中,使词承受前所未有之重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词的功能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
(三)朗读、背诵:
《念》:
男女生分别朗诵
《永》:
集体背诵
六、课内拓展
(一)断句练习:
下面是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的上阕请根据“永遇乐”词牌的结构特征为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泄露寂寞无人见鱿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答案: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二)分析练习:
朗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回答所设的问题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属于什么风格?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试陈述之
参考答案:
1、本词属于豪放风格具体表现在景(北固楼、长江等)、事(三国群雄割据)、人(年少而显英雄气魄的孙权)、情感(赞扬了年轻有为的孙仲谋,批判了软弱妥协的南宋统治者)2、本词用了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曹操之口还有衬托手法,以曹操、刘备衬孙权在内容结构上,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借古讽今,讽刺当时的统治者写景与抒情、议论结合得非常密切
七、课后作业
(一)《词语手册》1—5题
(二)搜集并背诵苏轼和辛弃疾词名句备用:
1、苏轼——
(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2)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4)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临江仙》)
(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7)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1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1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2、辛弃疾——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
(2)楼去人空,旧游飞燕能说(《念奴娇》)
(3)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
(三)熟悉《念奴娇》和《永遇乐》词律,并选一首词律进行创作,试写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