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4307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docx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含答案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开学考试

高三理综化学

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6.0分,共42分)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NH4+与1molOH-所含的质子数均为10NA

B.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C—H键数目为NA

C.常温下,14g乙烯中含碳原子数为NA

D.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含OH-数目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molNH4+的质子数为11NA,1molOH-的质子数为9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CHCl3为非气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物质的量,故无法确定C-H键的数目,B错误;

C.常温下,14g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碳原子数为NA,C正确;

D.未指明溶液体积,故无法计算粒子数,D错误;

故答案选C。

2.泡沫灭火器内装的药液之一是饱和NaHCO3溶液,而不选用更廉价的饱和Na2CO3溶液。

其原因是

①NaHCO3比Na2CO3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②NaHCO3与酸反应产生气泡比Na2CO3快

③质量相同的两种钠盐,NaHCO3与足量酸反应产生CO2气体多

④产生相同质量的CO2,消耗的酸量NaHCO3比Na2CO3少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弱于碳酸钠的,①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该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者的化学性质,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

该题难度不大,学生不难得分。

3.13.8g63%的HNO3溶液密度为1.38g•cm-3和100mL13.8mol/L

HNO3溶液相比,正确的是()

A.都应用棕色广口瓶存储

B.浓度不同的两种HNO3(aq)

C.溶液的体积不同但浓度相同

D.均可与Au反应而发生钝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硝酸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c=1000ρω/M,V=m/ρ进行计算。

【详解】A.硝酸为液体,且见光易分解,则硝酸都应用棕色细口瓶存储,故A错误;

B.由c=1000ρω/M可以知道,c=1000×1.38g•cm-3×63%/63g∙mol-1=13.8mol/L,二者的浓度相同,故B错误;

C.由c=1000ρω/M可以知道,二者的浓度相同,由V=m/ρ=13.8g/1.38g•cm-3=10mL,二者体积不同,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浓硝酸与Au不反应,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4.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Na2O2电子式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所以电子式中的过氧根离子应用[],错误;B、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所以SiO2不是二氧化硅的分子式,错误;C、乙烯的结构简式中的碳碳双键不能省略,错误;D、S原子的最外层是6个电子,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对化学用语

判断

5.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温度不变平衡也可能发生移动,则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A正确;

B、K值变化,说明反应的温度一定发生了变化,因此平衡一定移动,B正确;

C、平衡移动,温度可能不变,因此K值可能不变,C正确;

D、平衡移动,温度可能不变,因此K值不一定变化,D不正确,

答案选D。

6.常温下,Ksp(CaSO4)=9×10-6,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见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溶液中,c(Ca2+)、c(SO42—)均相等

B.b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SO42—)一定等于3×10-3mol·L-1

C.a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

D.d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CaSO4饱和溶液中c(Ca2+)=c(SO42-),若加Na2SO4固体,c(SO42-)增大,c(Ca2+)减小,c(SO42-)>c(Ca2+),故A错误;B.根据图示数据,可以看出b点Qc=2×l0-5>Ksp,所以会生成沉淀,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进行,此时溶液中c(SO4-)会小于4×l0-3mol/L,由于c(Ca2+)>c(SO42-),则c(SO4-)小于3×l0-3mol/L,故B错误;C.Ksp是一常数,温度不变Ksp不变,在曲线上的任意一点Ksp都相等,故C正确;D.d为不饱和溶液,蒸发时硫酸根的浓度会增大,所以d点溶液通过蒸发不能变到c点,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图象分析应用、溶度积计算分析、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7.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形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

苹果酸(2-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B.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C.苹果酸能与钠、镁等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

D.1mol苹果醋与Na2CO3溶液反应一定消耗2molNa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苹果酸中含有羧基和羟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苹果酸中含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C上有H原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苹果酸中含有羧基,能与钠、镁等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C正确,不符合题意;

D.1mol苹果醋可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

+Na2CO3→

,只消耗1molNa2CO3,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二、必考题

8.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

回答下列问题:

(1)KIO3的化学名称是_____。

(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I.“逐Cl2”采用的方法是_____。

“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

_____。

“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KI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_,其迁移方向是_____。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_____(写出一点)。

【答案】

(1).碘酸钾

(2).加热(3).KCl(4).KH(IO3)2+KOH═2KIO3+H2O(5).2H2O+2e﹣═2OH﹣+H2↑(6).K+(7).a到b(8).产生Cl2易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工业以及电化学的相关知识。

应该从题目的化工流程入手,判断每步流程操作的目的,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

详解:

(1)根据氯酸钾(KClO3)可以推测KIO3为碘酸钾。

(2)将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排出的一般方法是将溶液加热,原因是气体的溶解度是随温度上升而下减小。

第一步反应得到的产品中氯气在“逐Cl2”时除去,根据图示,碘酸钾在最后得到,所以过滤时KH(IO3)2应该在滤渣中,所以滤液中主要为KCl。

“调pH”的主要目的是将KH(IO3)2转化为KIO3,所以方程式为:

KH(IO3)2+KOH=2KIO3+H2O。

(3)①由图示,阴极为氢氧化钾溶液,所以反应为水电离的氢离子得电子,反应为2H2O+2e-=2OH-+H2↑。

②电解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应该向阴极迁移,明显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钾离子迁移,方向为由左向右,即由a到b。

③KClO3氧化法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生产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氯气。

点睛:

题目的电解过程,可以理解为:

阳极区的单质碘和氢氧化钾反应:

3I2+6KOH=KIO3+5KI+3H2O,生成的碘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再转化为单质碘,单质碘再与氢氧化钾反应,以上反应反复循环最终将所有的碘都转化为碘酸钾。

阴极区得到的氢氧化钾可以循环使用。

9.醋酸亚铬[(CH3COO)2Cr·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

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

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____;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去除水中溶解氧

(2).分液(或滴液)漏斗(3).Zn+2Cr3+=Zn2++2Cr2+(4).排除c中空气(5).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6).(冰浴)冷却(7).过滤(8).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解析】

分析:

在盐酸溶液中锌把Cr3+还原为Cr2+,同时产生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氧化。

生成的氢气导致c中压强增大,可以把生成的CrCl2压入d装置发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

(1)由于醋酸亚铬易被氧化,所以需要尽可能避免与氧气接触,因此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氧;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是分液(或滴液)漏斗;

(2)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说明Cr3+被锌还原为C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Cr3+=Zn2++2Cr2+;

②锌还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能氧化Cr2+,所以氢气的作用是排除c中空气;

(3)打开K3,关闭K1和K2,由于锌继续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导致c中压强增大,所以c中亮蓝色溶液能流入d装置,与醋酸钠反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醋酸亚铬难溶于冷水,所以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要采取的操作是(冰浴)冷却、过滤、洗涤、干燥。

(4)由于d装置是敞开体系,因此装置的缺点是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而使产品不纯。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醋酸亚铬制备原理的实验探究,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明确实验原理、有关物质的性质尤其是题干信息中提取和应用是解答的关键。

10.草酸(乙二酸)可作还原剂和沉淀剂,用于金属除锈、织物漂白和稀土生产。

一种制备草酸(含2个结晶水)的工艺流程如右:

回答下列问题:

(1)CO和NaO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甲酸钠加热脱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制备工艺中有两次过滤操作,过滤操作①的滤液是___________,滤渣是________;过滤操作②的滤液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滤渣是_______。

(3)工艺过程中③和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有人建议甲酸钠脱氢后直接用硫酸酸化制备草酸。

该方案的缺点是产品不纯,其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晶水合草酸成品的纯度用高锰酸钾法测定。

称量草酸成品0.250g溶于水,用0.05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浅粉红色不消褪,消耗KMnO4溶液15.00m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该成品的纯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NaOH

HCOONa

(2).2HCOONa

Na2C2O4+H2↑(3).NaOH溶液(4).CaC2O4(5).H2C2O4溶液(6).H2SO4溶液(7).CaSO4(8).分别循环利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降低成本),减小污染(9).Na2SO4(10).5C2O42-+2MnO4-+16H+==2Mn2++8H2O+10CO2↑(11).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知,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酸钠,反应方程式为:

CO+NaOH

HCOONa,加热条件下,甲酸钠脱氢生成草酸钠,由原子守恒可知有氢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2HCOONa

Na2C2O4+H2↑。

草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得到草酸钙与氢氧化钠,滤液是NaOH溶液,浓缩后循环利用,固体为CaC2O4,草酸钙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钙与草酸钠,则滤渣为CaSO4,滤液B为草酸钠溶液,再经过结晶、干燥得到草酸钠晶体,母液中含有硫酸和草酸,可循环利用。

【详解】

(1)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

CO和NaO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方程式为CO+NaOH

HCOONa;甲酸钠加热脱氢的同时还有草酸钠生成,因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COONa

Na2C2O4+H2↑。

(2)根据反应原理和溶解性以及示意图可知,过滤操作①的滤液是NaOH溶液,滤渣是CaC2O4;过滤操作②的滤液是H2C2O4溶液和H2SO4溶液,滤渣是CaSO4。

(3)根据工艺过程可知,工艺③可以循环利用氢氧化钠,工艺④可以循环利用硫酸,既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又降低了成本,减小污染。

(4)甲酸钠脱氢后的产物为草酸钠,直接用硫酸酸化,生成草酸和硫酸钠,其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Na2SO4。

(5)在测定过程中,高锰酸钾为氧化剂,草酸为还原剂,反应

离子方程式5C2O42-+2MnO4-+16H+=2Mn2++8H2O+10CO2↑。

根据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5H2C2O4·2H2O~2KMnO4

52

n0.05mol/L×15.0×10-3L

解得n(H2C2O4·2H2O)=1

875×10-3mol

则m(H2C2O4·2H2O)=1.875×10-3mol×126g/mol=0.236g

所以成品的纯度ω=

×100%=94.5%。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11.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4)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mol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gCO2,W共有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d

(2).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3).酯基、碳碳双键(4).消去反应(5).己二酸(6).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

+(2n-1)H2O(7).12(8).

(9).

【解析】

试题分析:

(1)a.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等,组成通式不一定都是CnH2mOm形式,如脱氧核糖(C6H10O4),故a错误;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故b错误;c.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葡萄糖,说明淀粉水解了,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水解,故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

cd;

(2)B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的官能团有酯基、碳碳双键,D脱去2分子氢气形成苯环得到E,属于氧化反应,故答案为:

酯基、碳碳双键;氧化反应;

(4)F的名称为己二酸,己二酸与1,4-丁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

,反应方程式为:

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

+(2n-1)H2O,故答案为:

己二酸;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

+(2n-1)H2O;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mol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gCO2,生成二氧化碳为1mol,说明W含有2个羧基,2个取代基为-COOH、-CH2CH2COOH,或者为-COOH、-CH(CH3)COOH,或者为-CH2COOH、-CH2COOH,或者-CH3、-CH(COOH)2,各有邻、间、对三种,共有12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12;

(6)(反,反)-2,4-己二烯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在Pd/C作用下生成

,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

,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类型、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书写等,是对有机化学基础基础的综合考查,(6)中注意根据题目中转化关系涉及合成路线,较好的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12.下图为CaF2、H3BO3(层状结构,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结合)、金属铜三种晶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Ⅲ 铜晶体中铜原子堆积模型

(1)图Ⅰ所示的CaF2晶体中与Ca2+最近且等距离的F-数为________________,图Ⅲ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形成晶体后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所示的物质结构中最外能层已达8电子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H3BO3晶体中B原子个数与极性键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3)金属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电性、传热性,对此现象最简单的解释是用________理论。

(4)三种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晶体受热熔化时,克服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两个距离最近

Ca2+核间距离为a×10-8cm,结合CaF2晶体的晶胞示意图,CaF2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

(2).12(3).O(4).1∶6(5).金属键(6).H3BO3(7).分子间作用力(8).

g·cm-3

【解析】

【分析】

(1)根据CaF2晶胞结构可知,CaF2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的配位数为4,Ca2+和F-个数比为1:

2,铜晶体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为上层1、2、3,同层的4、5、6、7、8、9,下层的10、11、12;

(2)H3BO3晶体中B原子最外层三个电子形成三条共价键,最外层共6个电子,H原子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只有氧原子形成两条键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H3BO3晶体是分子晶体,相互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每个B原子形成三条B—O极性键,每个O原子形成一条O—H极性价键;(3)金属键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原子联系在一起;(4)H3BO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点最低,熔化时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5)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离子数:

阳离子数为8×1/8+6×1/2=4,而阴离子为8个,1个晶胞实际拥有4个“CaF2”。

【详解】

(1)CaF2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8,F-的配位数为4,Ca2+和F-个数比为1∶2,铜晶体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为上层1、2、3,同层的4、5、6、7、8、9,下层的10、11、12,共12个。

(2)图Ⅱ中B原子最外层三个电子形成三条共价键,所以最外层共6个电子,H原子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只有氧原子形成两条键达到8电子稳定。

H3BO3晶体是分子晶体,相互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每个B原子形成三条B—O极性键,每个O原子形成一条O—H极性价键,共6条极性键,B原子个数与极性键个数比为1∶6。

(3)金属键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原子联系在一起,可以用来解释金属键的本质,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传热性。

(4)H3BO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点最低,熔化时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5)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离子数:

阳离子数为8×1/8+6×1/2=4,而阴离子为8个,1个晶胞实际拥有4个“CaF2”,则CaF2晶体的密度为4×78g·mol-1÷[(

a×10-8cm)3×6.02×1023mol-1]≈

g·cm-3。

【点睛】根据均摊原则,立方晶胞顶点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用

、晶胞楞上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用

、晶胞面心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用

,晶胞中心的原子被该晶胞完全占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